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十分巨大,國家、企業甚至是公民之間,都存在著競爭關係,而在各個競爭場上,實力永遠都是制勝的關鍵,如果沒有雄厚的資本,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做後只能投降認輸,失去競爭機會。我國自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來,湧現了許多的新公司、新企業,經濟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中國的市場就那麼大,除了國內企業以外,還有許多的外資企業,因此,企業之間的競爭就非常的激烈。
這些年我國不斷發展第三產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在高科技領域,比起歐美發達國家,我們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在軟體、晶片、設備的開發和研製上,還多依賴外國的技術和產品。因此如果我國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衝突,對方停止向我國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那麼高科技企業必定會遭受重創。所以這些年我們也在想辦法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擺脫西方國家的技術壓制。
近日,有數據顯示臺灣著名的半導體製造商臺積電,流失了大量的工程師,這其中有些還是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通過調查人們發現,這流失的百位工程師全分別被中國大陸的兩家公司收入囊中,這兩家公司目前正在研究最新的晶片工藝,為了招來這批人才,自然是花下了重金,一些人過來後直接進入高層工作,薪資待遇都特別好。臺積電最後萬萬沒想到,即便待遇已經非常好了,人們還是會選擇去往更好的發展平臺。
中國這兩家公司挖走臺積電100位工程師,可謂是下了血本,這也體現了國內對人才的重視,以及對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信心。雖然說這批人才已經來到了大陸,但是其才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我國在晶片製造領域能否再上一層樓,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只能依靠自己來發展科技產品,如果掌握不了核心技術,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也永遠都會比別人慢一步,而且也會把談判的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中,讓自己處在不利地位。
市場的惡性競爭,究竟是人性哪一面?其實當前市場競爭的環境就是這樣,如果願意投入,就一定會吸引到人才,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為了眼前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放棄一次大好的發展機會。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優勢還未打開,要想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技術,就要打好基礎,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創新事業當中去,相信只要我們克服重重難關,就一定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