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積電100位工程師集體辭職?

2020-12-10 奇聞八卦君

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十分巨大,國家、企業甚至是公民之間,都存在著競爭關係,而在各個競爭場上,實力永遠都是制勝的關鍵,如果沒有雄厚的資本,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做後只能投降認輸,失去競爭機會。我國自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來,湧現了許多的新公司、新企業,經濟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中國的市場就那麼大,除了國內企業以外,還有許多的外資企業,因此,企業之間的競爭就非常的激烈。

這些年我國不斷發展第三產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在高科技領域,比起歐美發達國家,我們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在軟體、晶片、設備的開發和研製上,還多依賴外國的技術和產品。因此如果我國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衝突,對方停止向我國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那麼高科技企業必定會遭受重創。所以這些年我們也在想辦法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擺脫西方國家的技術壓制。

近日,有數據顯示臺灣著名的半導體製造商臺積電,流失了大量的工程師,這其中有些還是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通過調查人們發現,這流失的百位工程師全分別被中國大陸的兩家公司收入囊中,這兩家公司目前正在研究最新的晶片工藝,為了招來這批人才,自然是花下了重金,一些人過來後直接進入高層工作,薪資待遇都特別好。臺積電最後萬萬沒想到,即便待遇已經非常好了,人們還是會選擇去往更好的發展平臺。

中國這兩家公司挖走臺積電100位工程師,可謂是下了血本,這也體現了國內對人才的重視,以及對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信心。雖然說這批人才已經來到了大陸,但是其才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我國在晶片製造領域能否再上一層樓,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只能依靠自己來發展科技產品,如果掌握不了核心技術,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也永遠都會比別人慢一步,而且也會把談判的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中,讓自己處在不利地位。

市場的惡性競爭,究竟是人性哪一面?其實當前市場競爭的環境就是這樣,如果願意投入,就一定會吸引到人才,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為了眼前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放棄一次大好的發展機會。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優勢還未打開,要想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技術,就要打好基礎,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創新事業當中去,相信只要我們克服重重難關,就一定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相關焦點

  • 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日媒:有人開兩倍年薪!
    臺積電100多員工被挖據日媒報導,從去年至今,臺積電有100多位資深工程師及經理辭職,而他們無一例外都加入了中國企業進行的大型半導體項目。據悉,其中有些人才立志要打破國內半導體製造落後的現狀,也有些人才甚至被開出了兩倍年薪!而目前我們國內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先進位程的晶片生產線,所以臺積電的工程師都是非常寶貴的,能大大減少我們在晶片生產上所走的彎路。
  • 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
    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自2019年起,這個中國集成ic生產商從臺積電共計挖走了100多位閱歷豐富的工程師和企業管理人員。
  • 臺積電最擔心的情況出現:超100位工程師集體跳槽
    據日媒消息:自打去年以來,有兩個大陸企業的晶片項目正在迅速的發展,並且還從臺積電那陸陸續續的挖來了100多位資深的工程師和經理,而且紛紛表示,其目的在於幫助國內的晶片產業,對國內晶片產業進行一些扶持,來改善國內過於依賴外國供應商的現狀。
  • 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被挖,麒麟決戰要來了?
    大家知道自從美國對華為展開晶片禁令後,一直華為帶生產晶片的臺積電也屈服狼,雖然臺積電也不想失去華為,但是迫於美國對他們施加的各種壓力,也不得不宣布自9月15號之後不再與華為合作。
  • 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和經理,以2倍年薪加盟中國兩家晶片
    這幾天台積電100多位工程師和經理,以2倍年薪加盟中國兩家晶片的舊聞又被重拾,這也讓人歡呼雀。其實這也從側面看出我國的晶片人才是短缺的,也表現出對人才的渴望。前不久,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表示,中國晶片實現直道超車不是沒有可能的。
  • 被中國兩家企業挖走100多名工程師,臺積電回應
    消息稱,從2019年開始,兩家中國的半導體企業已經從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聘用了100多名高級工程師和管理人員。 媒體8月12日報導稱,挖走臺積電工程師的兩家公司分別是中國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和中國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分析認為,這兩家企業的舉措旨在發展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 國內兩大晶片廠 高薪挖走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工資是原來2倍多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自去年以來,兩家中國晶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 100 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這兩家晶片廠商分別是 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及其多家聯營公司和子公司 ,這幾家公司在業內知名度並不高。
  • 日經:中國大陸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工程師
    《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從2019年開始,中國大陸的兩家半導體製造企業,從臺積電陸續挖走了100多名資深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日經亞洲評論》估計,在僅僅一年的時間裡,臺灣地區就有超過3000名各種工程師被大陸的新興半導體企業給挖走,包括一些大型半導體製造商。臺積電內部人士稱,對於這種趨勢非常憂慮,但同時認為這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研發、運營,也不會動搖臺積電的技術優勢。
  • 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跳槽!
    ICC訊  據外媒最新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兩家中國大陸晶片工廠為了發展更先進的晶圓製造技術,開出2~2.5倍年薪招攬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有100名以上的資深工程師和經理跳槽!   這兩家大陸晶圓廠均由前臺積電高層領軍,兩家公司分別從臺積挖走50多人,想要打造14nm和12nm製程。
  • 從臺積電挖來了100多位工程師,離我們自己製造晶片還有多遠?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協助發展14nm和12nm製程。這消息一被報導,立馬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由於中國大陸自己不具有製造高端晶片工藝,致使麒麟9000或許成為華為最後一款高端晶片,這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感覺十分惋惜。晶片製造也成為了很多中國人的「心病」。很多人聽到《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的消息之後,內心都會對中國製造自己高端晶片的信心為之一振,但與此同時也會問道,現在離我們自己製造高端晶片的日子還有多遠?
  • 工資2-2.5倍,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被兩家中國企業挖走
    自2019至今,兩個中國集成ic生產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100多位閱歷豐富的技術工程師和企業管理人員,這兩個集成ic生產商分別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相比較下,中國現階段的集成ic大公司中芯國際一線技術工程師的均值薪資不足十五萬元,開給著名試驗室出來的博士研究生年薪也不足三十萬元,這一水準僅有龍頭企業臺積電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對許多技術人而言沒有太多誘惑力。這也造成 臺積電在2018年的自主離職率僅為4.8%,中芯國際比它超出5倍。
  • 去年來臺積電已有100多位員工跳槽到大陸
    摘要:8月13日消息,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援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8月13日消息,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援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日經亞洲評論》根據多個未具名的消息來源指出,泉芯(濟南)和武漢弘芯這兩家半導體廠商,雖然知名度不高,但自去年以來,各自挖來50多位前臺積電員工,包括工程和主管層級人員來協助發展14nm和12nm製程。
  • 大陸企業不惜開出2倍以上年薪,終於尋得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
    中國近些年來雖然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國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領域中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在中國的技術人才正式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何獲得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成為了國家一大難題。
  • 華為被取消合作之時,臺積電工程師陸續被「挖走」
    最近這些年以來,臺積電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商之一,而且已經從三星手中搶走了蘋果A系列晶片的製造權,其實原因就很簡單,僅僅就是因為臺積電製造的晶片的良品率比其他的代加工廠都要高。華為的處境但是現在華為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和臺積電有關係。因為華為海思設計的高端晶片,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能夠製造,而三星一直都是華為的競爭對手,所以向華為代加工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現在最難的是,臺積電也要聽從美國的教唆,向華為停止服務了。
  • 年薪破百萬,臺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就會選擇辭職
    臺灣薪資差距越來越大,擁有百萬年薪的待遇令人稱羨,不過一名30歲的臺積電工程師透露,6年工作下來才發現,生活和他原本想像的不同,「這個工作只是個體力活…可能35歲我就會選擇辭職」,沒想到還引起不少男性網友共鳴。
  • 大量工程師從臺積電辭職,加盟大陸企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邊際實驗室,ID:marginallab】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中國兩家政府支持的半導體製造商今年分別聘用了50多名臺積電工程師和高管。這兩家公司都提供了十分可觀的薪酬方案,吸引一些最優秀的研究人員,以加快中國國內晶片行業的轉型。這兩家企業分別是泉芯電子及武漢弘芯半導體。泉芯電子成立於2019年,武漢弘芯半導體成立於2017年。目前,這兩家公司都沒有生產出晶片成品,但是都已經從政府手中得到了幾十億元的資金。這兩家公司的領導人都是臺積電的前高管。
  • 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跳槽,前後挖走3000人
    要說到近期中國境內最為熱門的產業,那一定當屬晶片產業,作為現代科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晶片本就是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如今在美國提出對中國企業實行更加嚴格的晶片制裁的背景下,國產晶片的成長更是成為了數億中國人迫切期待的事情,從政府到企業,更是積極支持響應,在全國形成了晶片技術發展的良好氛圍。
  • 日媒:去年起100多位原臺積電員工被挖角到中國大陸 大力發展半導體...
    此情此景令不少網友惋惜,並且也真正了解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落後的事實。不過現在弱後,不代表以後也弱後,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正在奮起直追。今日(12日),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轉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 100 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
  • 臺積電100多名資深工程師被挖?!
    近日,網上有傳言:大陸有企業以2倍的薪水挖走臺積電資深工程師,它們分別是:中國大陸半導體兩家初創企業弘芯和泉芯。華為遭美國制裁後,國家的晶片行業的發展越來越看重,並出臺相關政策扶持本土晶片廠商的發展。因為他們從臺積電挖來了晶片人才。兩家晶片公司成立的時間比較短,但來頭不小,不僅有政府投資背景、大將雲集,而且技術起點很高。其實,這兩家晶片公司也是剛成立不久,但是他們都有政府背景,還和臺積電有不解之緣。不然怎麼會吸引臺積電的精英工程師?
  • 晶片代工廠挖人大戰,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被挖,前後跳槽3000人
    站在晶片發達國家一個陣線的是美國、日本這樣擁有多年經驗和超強實力的老大哥,而中國就站在他們的對面,我們的半導體行業雖然在這幾年有了些許的進步,但是從整體來說,我國的半導體行業在世界上都排不進前列,尤其是自主晶片這一塊,是最大急需解決的問題。自主研發晶片這條路很長,一路上荊棘也很多,我國現在的實力還不能夠獨立完成晶片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加工的總過程,所以從晶片行業上下功夫是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