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協助發展14nm和12nm製程。
這消息一被報導,立馬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由於中國大陸自己不具有製造高端晶片工藝,致使麒麟9000或許成為華為最後一款高端晶片,這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感覺十分惋惜。晶片製造也成為了很多中國人的「心病」。
很多人聽到《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的消息之後,內心都會對中國製造自己高端晶片的信心為之一振,但與此同時也會問道,現在離我們自己製造高端晶片的日子還有多遠?
經過仔細了解之後,恐怕要很遺憾地告訴大家答案:還很遠。
首先,晶片製造它是一個高端且複雜的綜合工藝,除了製造晶片的主要機器光刻機之外,還包括很多其他內容,需要多個行業進行緊密配合才能最終使一款晶片真正走出工廠。
其次,100多工程師並不是都是被某一個公司所聘任,對於提升整個生產流程的影響力實在有限。而且,就算都被一個公司所聘任,這100多位工程師也很難覆蓋整個生產流程。
最後,無論中國國內無論大力發展的14nm工藝還是12nm,離現在麒麟9000所需要的5nm製作工藝還相差很遠。
在晶片製造上,每一nm製作工藝的提升都不是一個簡單數字變化的過程,也許都是整個製造工藝的質變。而這個變化的過程是需要上萬次甚至百萬次的實驗的過程。就好比你不能因為給一個樹苗足夠的陽光、水分和土壤而要求它一夜間就長稱蒼天大樹一樣。
看到這些答案,也許很多人又再次低沉了起來。
其實大可不必;雖然這100多位工程師無法立馬使中國具備製造高端晶片的製作工藝,但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縮短中國製造晶片這顆「樹苗」長成蒼天大樹的過程。我們雖然無法省略這個「過程」,但我們可以儘量的縮短它。
所以,對於中國具備自己製造高端晶片的工藝這個事情,我們只要認清,此路艱且遠後,持續保持樂觀就好。
我們要相信這個過程,並且有信心儘量的縮短它。
那麼各位網友,你們對於我們中國還有多久才能擁有自己的製造高端晶片生產工藝都有怎樣的預測呢;一年?五年?還是十年?請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