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全聚德吧],看看大家都在談論什麼>>>
走近金融危機下的上市公司系列(三)
——走訪「中華老字號」上市公司全聚德
說起全聚德,不僅會讓普通人想起「不到萬裡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的說法,對於股市中的投資者而言,全聚德更是2007年下半年牛市巔峰時期的弄潮明星之一。
昔日的耀眼明星
或許很多投資者還能回憶起當時瘋狂的一幕。
2007年11月20日,全聚德正式登陸深圳中小板,儘管全聚德集團董事長姜俊賢表態稱「我不希望全聚德的股價像中石油一樣」,但是中國歷史最悠久餐飲公司之一的全聚德在交易伊始,市場對首隻飲食兼奧運概念的中小板股追捧熱烈,開盤價為36.81元,最高價為44元,因漲幅超過50%,剛開盤就被深交所臨時停牌,創下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臨時停牌最快紀錄。
上市不到一個月,2007年12月10日,一股神秘的資金將該股推向漲停之路,連續的9個交易日中有8天漲停,該股最終於2008年1月4日創下78.56元/股的歷史最高價!以2007年上市時公司董事長姜俊賢公布的500萬隻/年銷售量計算,78.56元/股對應的烤鴨價格約為2224元/只。可見當時市場對公司的估值是多麼不切實際,全聚德的股價泡沫不言而喻。
之後,全聚德股價隨著市場一起步入價值回歸的漫漫熊途,2008年11月7日最低曾達到15.23元/股,最大跌幅達80.6%。但是,就在最近的反彈行情中,全聚德借中小板炒作之風,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股價最大反彈幅度達43%,遠超同期上證指數。
作為中式餐飲的金字招牌,一貫以保守、穩健經營方式著稱的中華老字號全聚德,為什麼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股價卻異常活躍,與公司穩健經營的特點很不相符?另外,公司主要依賴旅遊消費兼高端消費,是否會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呢?帶著這些疑問,《紅周刊》記者近日探訪了被譽為「中華第一吃」的全聚德。
金融危機尚無明顯影響
公司總部坐落於北京市宣武區前門西河沿全聚德和平門店的後樓,辦公樓比照前樓宏大的全聚德和平門店面略顯窄小,據悉總部工作人員約100人左右。
在總部的電梯裡,《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全聚德集團質量、食品安全目標中提到「顧客用餐滿意率≥97%、日常督導檢查合格率≥95%、實驗室抽檢不合格樣品數每月不超過2%、每年推出50個以上創新菜品」等。
接見記者的是全聚德證券部的丁女士,問題就從「每年推出50個以上創新菜品」這一公司目標開始。據丁女士解釋:「烤鴨雖是全聚德的招牌菜,但僅靠烤鴨一道菜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公司設立了研發部,致力於新菜品的推出,且公司近年來收購了一些其他飯店,以豐富公司餐飲的品種,而且不同地區會有當地的口味菜餚彌補。」
記者重點關注全球金融危機是否也危及到公司。丁女士介紹道:「從歷史經驗來看,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對公司的實際影響不明顯,2003年的「非典」影響持續時間也很短,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尚未對公司經營產生衝擊。」
公司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13.7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6104萬元,同比增長9.47%。同時公司預計2008年第四季度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平穩增長,2008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不超過10%。
奧運贏家 品牌與業績齊升
奧運會對北京各行業帶來的影響不盡相同,而在此期間更為嚴格的入境籤證和產品管制政策,反而對大部分行業產生了程度不同的負面影響,比如,之前《紅周刊》記者調研的國投中魯(600962,股吧)和燕京啤酒(000729,股吧),其產品的銷售都受到奧運產品管制的負面影響。
全聚德作為中國老字號餐飲企業第一品牌,反而成為了奧運會的大贏家。在證券部辦公室,記者還看到一箱印有「全聚德」品牌的可口可樂,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公司與可口可樂合作,專門供奧運期間使用的。另外,公司的掛爐烤鴨還作為直供奧運村的產品。奧運期間,北京各大門店的烤鴨時常會賣斷號,一天能排到400多號。
據悉,公司在北京的各門店在奧運期間的銷售收入超過平常30%~50%,其中亞運村店平時每天約20萬元的營業收入,奧運會期間超過30萬元,和平門店平常70萬元~80萬元,奧運期間增加40%,每天突破100萬元。奧運會不僅提高了公司的業績,更主要的是,也增強了全聚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記者清晰地記得,在北京奧運會上,摘得八金的美國遊泳名將菲爾普斯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還不忘談到中國的美食:「我喜歡北京烤鴨,北京的美食簡直太多了。」而類似相關外國人喜歡北京烤鴨的報導,更是不勝枚舉。作為中國餐飲第一品牌,全聚德成為首都北京向世界宣傳的一張寶貴名片。早在2004年,世界品牌價值研究室對全聚德品牌的評估價值認定已經達到84.58億元,2007年這一數據則刷新為110.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