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國產禁片,禁忌的不是情節而是人性,批判社會的黑暗處

2021-01-09 網易

2019-04-07 17:04:24 來源: 木橋輕雨一傘開

舉報

  國產電影發展至今已經快接近一個世紀了,其中不乏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其中有幾部作品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搬上人們的螢屏,今天給大家推薦兩部禁片,大家不要想歪哦,雖然情節略有出格,但是最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意義非常值得人們去思考,同時也暴露出這個社會中一些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兩人搬到一起居住,雙方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穩定,小群甚至推掉了母親安排的相親,直到有一天母親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的美好的生活,在母親的眼裡這是不會被社會認可的禁忌之戀,同性之間又怎能互相度過一生呢,於是強迫小群和小玲分手。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裡,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大,而且生活給你的選擇性也越來越低,其實現在很多人們寧願選擇養一隻寵物也不願意找尋自己的另一半,又何嘗不是這部電影在現在生活中的另一個寫照呢?

  

  這部作品可謂是佟大為和範冰冰的成名之作,但同時也沒有被官方所承認,他們認為這是一部禁片,尺度太大、話題敏感,說白了就是給人帶來負能量,但其實很多時候正能量還是負能量根本就不是一部電影、一本書籍能夠影響人們的選擇標準的,這部影片更多的是帶來社會最底層人們貧窮、彷徨、無奈的生活現象,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說得對,他的確很不爭,沒有盡到一個丈夫尤其是一個男人的責任,但是在這個偌大的都市裡面找到一處容身之地太不容易了,得罪了有錢的老闆又怎麼能活的下去呢?在丈夫上門討錢的時候卻意外與老闆的老婆發生了關係,老闆的老婆因為上了年紀不被老闆看重,所以想用這種方法來抱負,於是這四個人之間就出現了一種極其複雜又違背倫理道德的關係就出現了。一種詭異、複雜、困惑、無奈的情感充斥在四個人的心裡,生活好像一下子又變得灰暗了,沒有陽光只有罪惡。

  現在的社會要比以前更加充滿希望,但同時壓力也更大一下,在重壓之下很多時候自己的人生自己已經無法掌控,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社會生物學探求人性的方法論缺陷 ——論菲利普·基切爾的社會生物學批判
    必須承認,當代有相當一部分對社會生物學的批判確實主要側重於政治批判與文化批判,它們相對缺乏對這種科學理論及其蘊含的方法論本身的專業剖析。相較於這類從政治與文化的「局外人」視角進行的社會生物學批判,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菲利普·基切爾(Philip Kitcher, 1947-)更多側重於在方法論上對社會生物學進行內在的批判。
  • 被禁播的十部重口電影,堅持看完3部以上的我是服了!
    NO.1:《下水道的美人魚》;有點對不起十大禁片的名號,也是豚鼠的異類。畫家之流所謂搞藝術的多少有點神經,妻子死了,就YY出下水道美人魚。腐爛發臭變異的感覺沒拍出來,畫家的精神世界是個不錯的線索,貫穿了整部影片,但完全沒有預想中令人期待,到是嬰兒的出現是個亮點,還挺搞笑的。總的來說,這片子在傳聞被神話了。
  • 人性的局限性與可塑性——論菲利普·基切爾對社會生物學的人性觀批判
    ,而是將相關的研究方法與研究結論拓展到人類社會,試圖在社會層面上描述與刻畫人性的諸多重要的特徵與傾向。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大致將社會生物學分成兩類:一類專門研究非人類的動物的社會性規律,另一類則試圖對於人性與人類社會制度提出諸多宏大的論斷。前者在審視非人類的動物社會行為時是小心謹慎的,而後者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經常「以強 烈的興奮之情大聲宣布有關人性的斷言」[2](P455)。
  • 盤點5部描寫人性的國產電影,直擊內心,突然發現國產電影還有救
    每次看到外國的犯罪電影,炸華盛頓、炸首爾,都覺得它們真敢拍,但是到了我們這就完全不用怕了,一切「牛鬼蛇神」都被擋在了龍標外,根本過不來,因此很多人覺得國產電影只能拍偉光正。其實在龍標的保護下,國產電影也能描寫人性黑暗,並且直擊內心!1.
  • 它是世界十大禁片之一,上映即在日本引發爭議,卻詮釋了極致愛情
    談到《感官世界》,很多人對它的了解可能只是知道它是世界十大禁片之一,和《我唾棄你的墳墓》、《切膚之愛》等等一起構成了一個神奇的片單,並成為一些勇於獵奇的觀眾對外的談資。但其實,也許大家都低估了這部電影。
  • 塞耶斯從馬克思主義人性論角度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雖然它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有力批判,也受到西方學者如羅爾斯等學者的質疑,但它因受到壟斷資本的護持,並由於在當前資本力量強大、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其影響仍然不容忽視。近年來,塞耶斯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人性論,從人性與歷史的辯證互動入手,對功利主義從哲學基礎、實踐方式、預期目的等方面展開了系列批判性思考,值得中國學界借鑑。當然,塞耶斯的觀點並非盡善盡美,恰如人性與歷史的互動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塞耶斯對功利主義人性的批判也處於未完成的過程中。
  • 新中國第一禁片:「封印」55年重見天日,今主創人員全去世!
    黃宗英多次在影壇引起轟動,最知名的就是跟趙丹聯合主演的「新中國第一禁片」——《武訓傳》!《武訓傳》緣起導演孫瑜的一次經歷。1946年孫瑜從美國出訪回來,在南京遇到了一幫衣衫襤褸的小叫花子,出於同情給了他們兩塊錢。
  • 左高山:人性是照亮黑暗的光輝——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7年畢業致辭
    如果僅僅是為了就業,我覺得大家完全沒有必要讀公共管理學院,但是讀隔壁的學院似乎就業不是那麼好。其實只要我們培養了德才兼備的學生,只要我們培養了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又何愁找一份工作呢?咱們公共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應該有更高的事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大家可否還記得「公行天下」系列學術活動?可否還記得院訓「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 評析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
    青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對人的本質活動和存在方式做了正面分析和負面分析,弘揚了人類理性的自我批判精神,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對人性的摧殘。成熟時期的馬克思不懈地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從剩餘價值理論出發,批判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而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家們主要是從馬克思的早期文本中來理解馬克思的批判理論的。
  • 從待產孕婦墜樓身亡事件,看人性的黑暗!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當中有些人的道德已經淪喪到何種地步,人性已經腐化到何種程度。我們到底怎麼了?難道人性的黑暗將一直伴隨我們,成為一個永遠無法驅除的魔咒?此時,我又想起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裡的那句話——「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他們竟會下劣兇殘到如此地步」。
  • 閱片丨《愚行錄》:日本不是格差社會,而是階級社會
    在沒有觀看《愚行錄》前,我一直對《白夜行》中「黑暗人性」的刻畫恐懼萬分,因為那樣的黑暗好像只要一點點觸動,就會形成一個無底黑洞。而人一旦跌落,就會一直沉淪,直至死亡。就像《白夜行》中的亮司,就像《愚行錄》中的光子。  但死亡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毀滅,人性的毀滅。就像雪穗看著從小保護自己的人死在眼前,卻只是淡淡地轉身,仿佛一切與己無關。
  • 推薦5部揭露人性醜陋的電影,看完讓人無法接受
    禽獸不如,這是一個專門給人用的形容詞,能被這個詞形容的人可能很少見,但他們確實就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正是這群人不停地向我們表現著人類的醜陋一面,下面這6部電影絕對會讓你看到最黑暗的人性。1.《釜山行》和傳統的組隊打殭屍模式不同,《釜山行》第一次把視角聚焦於殭屍病毒擴散時的人性。片中的金常務展示了末日裡的醜惡嘴臉。
  • 這10部豆瓣超過8分的國產懸疑犯罪電影,你看過幾部?
    眾所周知,國產電影因為審核的原因,很多現實懸疑犯罪題材的電影要麼就是被禁,要麼就是將「部分」內容刪除,真正能上映的不多。好在,總有些電影人願意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些讓人震撼的經典電影。今天,小七就給大家分享10部豆瓣超過8分的經典國產懸疑犯罪電影。
  • 現實與人性的罪惡 生活日記
    影片無論是在景別的運用,聲音還是語言刻畫的人物形象,無不都在批判當時社會腐敗,揭露人性的罪惡,影片運用的多種藝術手法,也起了各自獨特的作用。景別是影片的基本組成部分,在揭露人性罪惡和渲染環境氣氛發揮的獨特作用。
  • 盤點:12部讓人細思極恐的國產懸疑佳作
    今年一部現象級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刷新了網友們對國產懸疑影視劇的印象,其實中國這幾年也不乏拿得出手的懸疑佳作,比如《無證之罪》《白夜追兇》《爆裂無聲》等等,這些作品往往劇情讓人撲朔迷離,反轉令人拍案叫絕,結局讓人細思極恐。下面這12部國產懸疑電影或電視劇,你看過幾部?看懂了幾部?
  • 高分犯罪題材韓劇,第3部最喜歡,不是因為演員而是情節
    高分犯罪題材韓劇,第3部最喜歡,不是因為演員而是情節小編是什麼類型的韓劇都會看一些,不光喜歡看愛情劇,一些刑偵、犯罪題材的劇也是會看的,而且這種劇看起來無比過癮。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介紹幾部高分的犯罪題材的韓劇,尤其是第3部最是個人比較喜歡的,不是因為演員有多出名有多帥,而是完全因為劇情以及拍攝剪輯的手法,相信看過的朋友肯定會和小編有一樣的感觸。
  • 社會批判理論 | 新傳理論33
    馬爾庫塞認為,科學技術本身成為意識形態,是因為科學技術同樣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和奴役性,起著統治人、奴役人的社會功能。哈貝馬斯認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有兩大特點:其一,國家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幹預,使經濟問題變成政治問題;其二,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將政治問題變為技術問題。因而,科學技術作為新的合法形式,成為一種新型意識形態。科學技術作為統治的合法性基礎,為統治進行辯護或論證的方法是非政治的。
  • 10部暗黑系電影,從陰暗中尋找人性
    漫威和DC系列漫畫的鐵粉朋友向我介紹這兩派的區別:漫威系就是打來打去,主題簡單甚至可以說膚淺,徹頭徹尾的爆米花電影;DC就是暗黑,展露人性黑暗,超級英雄也可以是混蛋,有一種深深的悲觀、抑鬱、憤懣。很明顯,這位朋友是DC一生推,不知道會不會讓漫威粉不爽。今天大溼就推薦一些暗黑系——不僅是主題上暗黑,視覺風格上也暗黑——的商業大片。
  • 《歸來》:電影與原著主題都不是批判
    《歸來》公映之前,有聲音對其進行了激烈批評,認為張藝謀避重就輕、躲避歷史、缺乏批判鋒芒,《歸來》就是一部老年版的《山楂樹之戀》,這是基於對原著《陸犯焉識》的了解而給出的結論。    同原著相比,《歸來》要平和甚至平淡許多。
  • 時代依然需要批判精神
    網絡民意未必等於民意,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魯迅及其作品的關注,不僅在於其獨立人格、犀利筆鋒,更在於其批判精神——在對黑暗的痛斥中闡發光明,在對冷漠的鞭笞中展露希望,在對醜陋的揭露中開示未來。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魯迅所處的環境與今天大不同,可那些因襲既久的陋習、遮蔽心靈的積塵、戕賊人性的弱點,並未完全蕩除、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