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前置倉開始後置,為供應鏈提供數位化能力

2021-01-08 騰訊網

「計劃投100億,未來5年扶持100個億級合作規模供應商」每日生鮮2020供應鏈生態大會宣布要構建自己的供應鏈生態。

這一舉動意味著每日生鮮的工作重心將由過去五年的前置倉生鮮轉變為後置倉。過去五年,每日生鮮對生鮮到用戶的最後一公裡持續的投入,打造了5秒鐘下單,最快30分鐘送達,用戶逐漸培養了不去菜市場,不去超市就可以選擇豐富菜品,上班族不用在一次儲藏一個星期的菜,而是可以選擇按照需要線上下單,在家就能享受新鮮的生鮮的愜意生活。

但是消費者的線上生鮮購物消費習慣快速養成,消費者對生鮮食品的安全、產地得選擇全要求就交到了線上生鮮超市經營者的手中,而線上生鮮超市為了進一步把握用戶得增長得需求,為用戶提供安全、物美價廉得生鮮食品就需要進一步完善自己得供應鏈體系。每日生鮮對供應鏈生態的巨額投入,使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降低供應鏈消耗、提高供應鏈對食品的安全把控成為可能。

與傳統商超得供應鏈打造不同得是,每日優鮮得供應鏈生態打造更多得是在用戶端,傳統商超是品牌商及經銷商去經營顧客,每日優鮮將在線上數位化上進行重大投入,把用戶裝進供應鏈生態中,使供應鏈第一時間了解用戶得需求,讓重塑上遊能更有數可依、有跡可循,更有效得提高其供應鏈效率,降低供應鏈得損耗。

食品生鮮得源頭是農業,而農產品上遊比較分散,且有非常強的周期性特徵,分散意味著工業化很難,要讓農產品實現工業化,想盡一切辦法在技術上形成工業化輸出,實現一個用戶可接受的品質標準方差。這就需要每日優鮮在供應鏈中投入金融支持才能適配零售商發展來擴大產能,並做到穩定品質供應。強周期性特徵則需要農業保險等金融環境支撐。

實現產地端得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生鮮消費端則很難做大,也很難控損。就需要每日優鮮提供足夠得數位化、信息化得能力,使消費端的需求及時傳遞到產地端,進而支撐產地端的工業化生產。這些可能就是每日優鮮未來要打造的核心能力,也是每日優鮮的重要優勢所在。

按每日優鮮商品副總裁劉智丹的話說,每日優鮮要對供應商進行六大賦能:以大數據驅動細分品類精準開發的研發賦能,以「極速達+次日達+現場達」全場景覆蓋消費者的渠道賦能;通過C2M訂單農業,以數據指導全流程生產,推動大農業產業鏈升級的數據賦能;與頭部供應商採取周結算政策,並為全鏈條夥伴提供普惠金融的資金賦能等。

相關焦點

  • 增加熱餐、活鮮、現磨咖啡,摸索四年的每日優鮮開始這樣迭代前置倉
    每日優鮮算是生鮮行業裡最早一波應用前置倉模式、並大規模鋪開的玩家,2015年就開始探索前置倉之路,並在2016年年初完成了極速達業務在北京13個倉的開跑,到現在,每日優鮮在全國近20個主要城市已覆蓋了1500多個前置倉。
  • 前置倉無餐飲?每日優鮮搭載半成品
    3月22日,每日優鮮再度引入半成品,獨家上線西貝新品,包括西貝手扒肉、西紅柿燉牛腩等招牌到家功夫菜。正值盒馬與每日優鮮口水仗的當口兒,每日優鮮高調引入半成品,難免讓行業認為其在強勢回懟盒馬鮮生總裁侯毅質疑「前置倉品類結構沒有門店完整,一日三餐場景短缺」的言論。拋開商業競爭不談,半成品似乎成了電商的標配品類,後者以此拓寬品類、穩定流量、發展新客,其毛利更是高於果蔬,勢必備受生鮮電商的青睞。
  • 產品分析|每日優鮮:前置倉模式領跑生鮮到家
    2014年11月,每日優鮮以創新的「前置倉」模式殺入生鮮電商市場,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豐富、質優的生鮮產品以及極速到家的配送服務。這一商業模式迅速得到市場認可,消費者一致好評,投資人不斷加持。「前置倉+到家」模式每日優鮮最早開始實行「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模式,目前已在20個城市建立分選中心和1500+前置倉,前置倉均位於社區1-3公裡範圍內。
  • 每日優鮮前置倉開啟高效配送模式
    很多專門銷售生鮮的平臺也是層出不窮,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怕購買的生鮮質量差配送慢,有這樣的顧慮也是正常的,也確實有某些平臺運營不完善,沒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導致用戶體驗感極差,而每日優鮮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應運而生,並憑藉自身的優勢脫穎而出。
  • 我們去了趟每日優鮮前置倉,看它是怎麼「聰明地省錢」的
    楊勇經歷的是每日優鮮前置倉體系從無到有的搭建過程,也是它的智慧物流系統應用越來越廣的過程。這段時間來,隨著幾家生鮮電商的倒閉和融資失敗,行業變得愁雲密布。不少人質疑它的模式,也開始重提它履約的高成本。從企業內部講,如果處理不好成本問題,這終究是個虧本的生意,往用戶角度想,將成本轉嫁到商品最終價格上,只會讓用戶買到越來越貴的商品。
  •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能否破題前置倉模式盈利難題?|新零售核心公司...
    本篇將從新零售的「前線戰場」——場景開始,盤點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的典型代表——每日優鮮、叮咚買菜。 每日優鮮: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成立於2014年,每日優鮮是站在生鮮電商崛起的風口上一路發展而來。2015年,每日優鮮在北京望京開設了第一個前置倉,極速達服務正式上線,也就此開啟了生鮮電商的新江湖。 所謂「前置倉模式」,就是指以倉庫為點,對周圍社區進行5公裡內劃圈覆蓋,根據數據分析和自身供應鏈資源,選擇適合的商品,由總倉配送至前置倉,進行小倉囤貨。同時組建物流團隊,在消費者下單後,將商品從前置倉配送到消費者手中,解決消費者的即時性購物需求。
  • 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曾斌:未來五年,重倉供應鏈
    在18日舉辦的大會主論壇上,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曾斌認為,未來五年,生鮮到家會是主流人群主要購買渠道。當線上到家成為主流人群的主要購買渠道,實際上這也意味著用戶需要一個更懂他的零售商,需要這個零售商能夠給他提供更適合的好商品。所以,最後一公裡決定開始,開始一公裡決定結果。流量只能贏得一時,商品力才能贏得一世。
  • 探訪每日優鮮前置倉2.0:10萬坪效,目標華東第一
    作為線上生鮮領域的第一梯隊玩家,每日優鮮是典型的前置倉模式,中臺+前臺式打法。由於前置倉不公開、不直接面向用戶,其運營模式鮮少受到曝光。而在近期,每日優鮮在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的會議上,首次公開了前置倉的2.0版本。前置倉是每日優鮮模式中的重點,輻射周邊1公裡-3公裡的「倉庫」。
  • 生鮮電商滲透率被加速進化兩年,每日優鮮將如何破局?
    成立於 2014 年的每日優鮮是一家專注於優質生鮮的自營全品類線上超市,目前已經成長為生鮮電商行業獨角獸。在生鮮電商細分領域,每日優鮮的市場份額、營收增長、用戶規模以及盈利能力均保持行業內領先,APP+小程序月活近 2500 萬。每日優鮮在全國近 20 個主要城市建立了 1000 多個前置倉,為會員提供優質生鮮最快 30 分鐘達服務。
  • 每日優鮮融資4.5億美元,供應鏈和冷鏈是下一個故事?-虎嗅網
    根據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的說法,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上遊供應鏈開發、全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智慧零售技術的戰略投入。每日優鮮方面也對虎嗅表示,這筆融資的用處是對現有冷鏈物流設施、供應鏈開發的持續投資。「深耕供應鏈」是每日優鮮近年一直在喊的口號。
  • 以每日優鮮為例,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怎樣才能賺到錢?
    損耗率指運輸過程中的產品損壞,履約成本指為了履行交付產品所發生的費用,而進貨成本/營收是指拿貨的議價能力,拿貨成本越低,比率越低。綜上,如何降低進貨成本,損耗率和履約成本成了能否盈利的關鍵。 北京每日優鮮是如何做到從虧損到盈利的?
  • 拆解前置倉
    以每日優鮮為例,其用戶24歲以下佔比40%,30歲以下累計佔比超過70%,顯示生活節奏較快,時效性要求高的年輕人是主要消費者。 據媒體報導,每日優鮮目前有1000多個前置倉,中央倉有1000多個SKU,通過大數據精選,來給前置倉配貨。在這種精選SKU的模式下,前置倉周轉平均周期為1.5天,生鮮耗損率不到1%。
  • 一路領「鮮」,每日優鮮憑什麼?
    競品分析就自營前置倉模式而言,目前除發展已趨於成熟的每日優鮮外,還有叮咚買菜這一後起之秀,因此下面將選擇該產品作為每日優鮮的競品進行分析。以下為兩款產品的基本情況對比(數據截止2020年6月):在冷鏈運輸環節,每日優鮮的「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模式直接覆蓋到社區1-3公裡範圍內,再加上自建物流體系,使得其能夠為用戶提供自營精選生鮮最快30分鐘送達服務。同時每日優鮮也一直在全國範圍內增加前置倉的數量,優化前置倉配置。在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環節,每日優鮮通過嚴格控制成本來提高商品的性價比。
  • 每日優鮮王珺:為什麼前置倉是社區新零售的最優解?|IF X
    但這一度被認為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少數幾家公司例外,而從一開始就採用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日優鮮近期公開的 UE 模型顯示,它目前在成熟區域已有 10% 的經營正現金流,未來 12 個月會在全國主要城市跑通盈利模型,成熟區域會實現盈利。
  • 分析丨前置倉終局會怎樣?來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每日優鮮
    生鮮電商前置倉的代表企業有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每日優鮮、美團買菜、盒馬小站、永輝衛星倉等,它們在社區設立倉庫,主營生鮮超市商品,備貨在社區倉庫,消費者用APP下單,快速(30分鐘)送貨到消費者家中,筆者最近關注前置倉較多,此文分享所思所想。前置倉的終局以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未來會如何,我想有以下幾種可能。
  • 天天「每日優鮮」,天天享受高品質生活
    雙節過後,人們又開始了每日忙碌的工作,上班族們朝九晚五,再加上不定時的加班「體驗」,使下班後買菜做飯都成了一種奢侈,作為線上生鮮超市的每日優鮮,設置前置倉帶,重投後置倉,保證生鮮的安全、新鮮,助你高品質的生活享受!
  • 每日優鮮王珺:我們為3000億的終局做了什麼
    在此市場基礎上,王珺認為,線上購買生鮮將有萬億市場,而每日優鮮終局可以達到3000億的規模,成為阿里巴巴和京東這樣的超級平臺。為此,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從1.0版本正在升級為2.0版本,sku數增加到倉均3000個以上,面積達300平米。而3.0版本的前置倉將於6月在深圳發布,主打模塊化、無人化和智能化。
  • 伊賽牛肉加入每日優鮮百億俱樂部,共同推動鮮牛肉極速到家
    自去年3月上線每日優鮮以來,銷售額已達到數千萬,2020年的目標是過億。伊賽董事長助理買陽華在籤約儀式上表示,工廠生產的牛肉經過冷鏈倉儲物流,到達每日優鮮前置倉,最快30分鐘到達消費者餐桌,這是前所未有的線上購買體驗。
  • 每日優鮮王珺:三大核心力量,驅動生鮮電商百億到千億 | 2019WISE...
    據其CFO王珺介紹,如今每日優鮮已能憑藉前置倉模式為用戶提供 「好快省多」的購物體驗,在1500個前置倉的規模、平均36分鐘送達的配送速度,以及年坪效10萬元的效率背後,是它的三大核心能力——高銷低損的倉配體系,全品類交叉銷售,以及低成本獲客及運營用戶。 以下為演講全文: 王珺:在座有很多是老朋友了,今天我們多聊一點乾貨。
  • 「每日優鮮」如何組織生鮮保障戰丨抗疫時間
    每日優鮮接下來會盡力把蔬菜的日供應量提升到兩千噸,屆時隨著供給量的釋放和整個社會恐慌性情緒的下降,囤貨現象會得到緩解。「我們希望用戶不要做預訂下單,我們認為預訂下單在生鮮場景是不正常的,我們希望為用戶提供又好又快的及時庫存,這是每日優鮮前置倉商業模式所有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我們在疫情期間仍然保持了行業最快送達和最充分供給的核心邏輯。」王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