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每日優鮮前置倉2.0:10萬坪效,目標華東第一

2020-12-19 界面新聞

記者 | 林北辰

最近一段時間,每日優鮮融資傳言頻出。

此前,據晚點LatePost消息,每日優鮮正向DST、軟銀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20億美元以上。7月8日,彭博社曝出類似消息,稱其尋求估值金額為30億美元。

作為線上生鮮領域的第一梯隊玩家,每日優鮮是典型的前置倉模式,中臺+前臺式打法。由於前置倉不公開、不直接面向用戶,其運營模式鮮少受到曝光。

而在近期,每日優鮮在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的會議上,首次公開了前置倉的2.0版本。前置倉是每日優鮮模式中的重點,輻射周邊1公裡-3公裡的「倉庫」。2.0與1.0相比,SKU從1000多個增至3000個,在原本的冷藏、冷凍、常溫區外,增加小紅杯咖啡、活鮮等功能區,可以為用戶提供現磨咖啡、活魚活蝦等商品,倉均面積從150平米以下增加至300-500平米。

界面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每日優鮮在上海市楊浦區的前置倉2.0版本。每日優鮮CFO王珺表示,這樣的前置倉年坪效最高達12萬每平方米,是傳統線下門店的5-6倍,10萬坪效以上的前置倉已佔所有前置倉數量的30%。

更多的SKU和翻倍的倉儲面積背後,是什麼在支撐這家生鮮獨角獸30億美金的估值?

高溫下運轉的前置倉

炎熱的夏天,生鮮即時到家成了很多追求便利的消費者的核心需求。用戶希望下單後一小時內,冒著冷氣的各類生鮮就能被送貨上門。

要完成一次「1小時達」的訂單,每日優鮮前置倉內需要調動至少三個工種的工作人員:倉庫管理員確定庫存、區域溫度,分揀員接單、取單、打包,配送員在門口的配送區取貨、送貨。若訂單內涉及小紅杯咖啡及海產生鮮,前置倉內還有兩名咖啡師及海產管理員隨時關注商品狀態。

除了入口處更寬、面積更大的打包區域,前置倉2.0最大的特點在於水產區的數十個魚缸及水產管理員。

據該店店長介紹,這是2.0版本倉庫內的新設工種,由熟悉水產生鮮的專業管理員任職。日常工作除了分揀與打包海鮮,管理員的最重要職能在於實時監控所有魚缸內的海鮮狀態。在部分重點關注的區域內,管理員還為單只魚缸配備了溫度計,隨時監測並保證水溫恆定。

水產區的盡頭,是每日優鮮為海產配備的粉紫色「增氧箱」,通過不斷為箱內增加氧氣的做法保持海產的鮮活,減少海鮮損耗。一個水產區內至少配備2個「增氧箱」及11組魚缸,這樣的做法是為了保證海鮮品類的鮮活及多樣化,僅鯽魚類水產,當日就有超40個SKU在售。

水產區邊上,則是由4排貨架組成的糧油、酒飲區,貨架與貨架之間通道狹窄,僅允許一人通過。通過ABCD及細分品類的標籤分類,糧油區存放了每日優鮮上的多數生活用品,從零食、廚房用品至乳品、家居。糧油區的定位在於覆蓋傳統「小賣部」內涉及到的常溫保存物品。

常溫區旁,2.0前置倉為冰棍預留了專用的冷藏櫃。店長解釋,這是為了迎合夏日冰棍的高峰需求。冷藏櫃內零下40攝氏度的溫度有別於冷藏與冷凍區,最有利於冰棍的保存並防止融化。也正因此,每日優鮮送出的冰品才能夠在送達消費者手中時依然沒有融化。

冷藏櫃後面,每日優鮮將冷藏室、冷凍室相鄰而建,倉庫管理員即使在38度的高溫天氣中依然穿著羽絨背心進出凍品區域。

店長向界面新聞記者實時檢測了冷藏室的溫度,溫度計顯示零下五攝氏度。她強調,零下五攝氏度的室溫適合大部分肉類的保存,也略低於家用冰箱的冷藏溫度,每日優鮮上的每一款肉類都需要當日售完,若沒有在當日售完,則一律進行回倉核銷。

除了冷藏室,前置倉2.0內另一個封閉區域是小紅杯咖啡的製作間,由玻璃牆隔開,咖啡師在內單獨作業,通過窗口將成品咖啡送出。由於小紅杯剛進入上海,這一業態還未在全市的前置倉中普及。

300平米的前置倉,包含了取貨、打包、水產、糧油、冷藏、冷凍、咖啡間和鮮奶、冰棍的專用冰櫃,SKU數量從原來的1500個增加至3000個。店長透露,依託於每日優鮮的後臺預判,該前置倉在13個固定員工之外,高峰期的工作人員數量達到16至17位,日訂單平均1200單,峰值2000單。據每日優鮮提供的客單價85元計算,該門店日營收在10萬左右。

2015年至今,每日優鮮在全國20個城市開設了1500多個前置倉,在北京實現連續十個月盈利後,宣布投入十億資金進軍上海,開拓華東市場。

華東第一的野心

每日優鮮採取中臺+前臺式模式,支持1500個前置倉的聯動與運營,即由系統預判訂單、分配流動人員,前臺與用戶連接並接收反饋。

完成前置倉2.0版本的迭代後,每日優鮮計劃未來做到3000款便利商品在前置倉、30000款超市商品在城市中心倉,用智能化系統完善運營和管理。

王珺表示,每日優鮮的模式可以複製,前置倉生鮮的準入門檻也並不算高,但拉開差距的關鍵在於經營效率,其中關鍵的中臺與數據處理能力是每日優鮮以「科技企業」自居的原因所在。

根據王珺提供的數據,每日優鮮的損耗率為1%,庫存周轉時間2天,頭部前置倉可以將周轉時間縮短至36個小時,這個數字已經優於傳統大賣場和超市。

對於華東市場,每日優鮮的月銷售額為5億,即華東市場日銷售額約為1666.67萬元,一年約為60億。王珺透露,2018年每日優鮮華東地區GMV增長7倍,上海及周邊城市前置倉數量400倉,今年以來達成了每月30%的增長速度。他預測,每日優鮮在華東市場可以做到300億-400億的市場份額,不過沒有給出具體時間。

「去年是希望落地生根,今年的目標是拿下市場的絕對第一。」王珺說。

對於線上生鮮和前置倉的前景,王珺也持看好態度。他認為,傳統賣場的高損耗、高店租、高人力成本將迎來變革。三年後,線上生鮮市場體量將達6萬億,滲透率12%,誰拿下了生鮮,誰就拿下了必需品市場,這是每日優鮮一路狂奔的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能否破題前置倉模式盈利難題?|新零售核心公司...
    本篇將從新零售的「前線戰場」——場景開始,盤點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的典型代表——每日優鮮、叮咚買菜。 每日優鮮: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成立於2014年,每日優鮮是站在生鮮電商崛起的風口上一路發展而來。彼時的每日優鮮卻決心「All in 前置倉」,以「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模式為核心,發展生鮮即時配送。 這對整個生鮮行業而言都是一次裡程碑式的開創性嘗試。
  • 產品分析|每日優鮮:前置倉模式領跑生鮮到家
    2.1.2 業務模式a. 「前置倉+到家」模式每日優鮮最早開始實行「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模式,目前已在20個城市建立分選中心和1500+前置倉,前置倉均位於社區1-3公裡範圍內。2.2.2 業務模式a. 「前置倉+到家」模式叮咚買菜也同樣專注於圍繞社區的「前置倉」模式,最早從上海開始布局,截止2019年8月,在華東地區的前置倉數量突破400個。
  • 增加熱餐、活鮮、現磨咖啡,摸索四年的每日優鮮開始這樣迭代前置倉
    每日優鮮算是生鮮行業裡最早一波應用前置倉模式、並大規模鋪開的玩家,2015年就開始探索前置倉之路,並在2016年年初完成了極速達業務在北京13個倉的開跑,到現在,每日優鮮在全國近20個主要城市已覆蓋了1500多個前置倉。
  • 每日優鮮前置倉開啟高效配送模式
    很多專門銷售生鮮的平臺也是層出不窮,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怕購買的生鮮質量差配送慢,有這樣的顧慮也是正常的,也確實有某些平臺運營不完善,沒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導致用戶體驗感極差,而每日優鮮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應運而生,並憑藉自身的優勢脫穎而出。
  • 分析丨前置倉終局會怎樣?來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前置倉1.0模型在北京實現過整體盈利,這個結果能複製到叮咚買菜模型上嗎。《老張聊零售》認為較難,因為每日優鮮1.0是高起送金額,超過80元筆單價,單倉200單左右。每日優鮮1.0模型適合SKU少的前置倉,倉庫成本和管理成本較低,對單量要求不高,而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2.0倉庫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對單量要求高。
  • 我們去了趟每日優鮮前置倉,看它是怎麼「聰明地省錢」的
    最近,PingWest品玩便探訪了每日優鮮位於北京的一個前置倉,它的冷藏庫貨架上,放著9.9元/150g的豬裡脊,比不少超市賣得都便宜。我們也看了,它如何通過補貨、倉儲、派單上的智能化管理,以及種種精細化運營,給用戶和企業自己「聰明地省錢」。
  • 前置倉無餐飲?每日優鮮搭載半成品
    3月22日,每日優鮮再度引入半成品,獨家上線西貝新品,包括西貝手扒肉、西紅柿燉牛腩等招牌到家功夫菜。正值盒馬與每日優鮮口水仗的當口兒,每日優鮮高調引入半成品,難免讓行業認為其在強勢回懟盒馬鮮生總裁侯毅質疑「前置倉品類結構沒有門店完整,一日三餐場景短缺」的言論。拋開商業競爭不談,半成品似乎成了電商的標配品類,後者以此拓寬品類、穩定流量、發展新客,其毛利更是高於果蔬,勢必備受生鮮電商的青睞。
  • 生鮮電商滲透率被加速進化兩年,每日優鮮將如何破局?
    成立於 2014 年的每日優鮮是一家專注於優質生鮮的自營全品類線上超市,目前已經成長為生鮮電商行業獨角獸。在生鮮電商細分領域,每日優鮮的市場份額、營收增長、用戶規模以及盈利能力均保持行業內領先,APP+小程序月活近 2500 萬。每日優鮮在全國近 20 個主要城市建立了 1000 多個前置倉,為會員提供優質生鮮最快 30 分鐘達服務。
  • 一路領「鮮」,每日優鮮憑什麼?
    3.2.2 業務模式與每日優鮮類似,叮咚買菜也是採用前置倉模式「城批採購+社區前置倉+29分鐘配送」,核心產品定位在於「品質確定+時間確定+品類確定」。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曾表示,2019年以來,每日優鮮前置倉內的SKU已經從約1500個增加到了3000個,公司會持續升級前置倉業態。同時,每日優鮮升級了前置倉2.0版本。相比於平均面積在100-150平方米的1.0版倉,其在倉儲面積上有較大提升,可達到300-400平方米,在原本的冷藏、冷凍、常溫區外,還增加小紅杯咖啡、活鮮等功能區。
  • 拆解前置倉
    第二類:電商企業 單獨設立前置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 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微倉 每日優鮮是較早涉水單建前置倉的生鮮電商,以「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微倉」的二級分布式倉儲體系,每個前置倉的面積在80-130㎡不等,配送時長控制在2小時內。
  • 以每日優鮮為例,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怎樣才能賺到錢?
    北京每日優鮮是如何做到從虧損到盈利的? 我們以每日優鮮為例,每日優鮮的商品完整物流鏈條是「產地/供應商城市中心倉前置倉消費者」,前兩段物流配送交由冷鏈車完成,配送員承擔「最後一公裡」履約交付。同樣是前置倉模式,那麼每日優鮮是如何做到在北京盈利的呢?
  • 網際網路賣菜背後的秘密:2.0版前置倉
    一直低調的每日優鮮曬出的成績單給出了明確答案:市場份額的絕對第一,用戶規模絕對第一,應收增長絕對第一,盈利能力的絕對第一。「當下單後不到一小時,冒著冷氣的各類生鮮很快被送貨上門」,看似一個用戶簡單的操作背後,卻藏著每日優鮮的最強武器——前置倉!
  • 研究了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後,我總結出生鮮電商的兩個盈利模型
    買手密度:每日優鮮在全球擁有數百名的專業買手,都是懂種植、懂電商的複合團隊。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0餘個買手,50%的蔬菜、70%的肉蛋和90%的水果實現了產地或者工廠直採。2、物流密度:城市密度、前置倉密度和配送密度。
  • 每日優鮮王珺:三大核心力量,驅動生鮮電商百億到千億 | 2019WISE...
    據其CFO王珺介紹,如今每日優鮮已能憑藉前置倉模式為用戶提供 「好快省多」的購物體驗,在1500個前置倉的規模、平均36分鐘送達的配送速度,以及年坪效10萬元的效率背後,是它的三大核心能力——高銷低損的倉配體系,全品類交叉銷售,以及低成本獲客及運營用戶。 以下為演講全文: 王珺:在座有很多是老朋友了,今天我們多聊一點乾貨。
  • 賣水果的真會玩,推出優享會員,每日優鮮能否重現COSTCO神話?
    當然,這裡的獨特競爭力並不僅僅是價格,對於每日優鮮來說,我覺得最具競爭力的是優質產品和2小時到家的送貨速度。從品質上來說,每日優鮮主導全球買好貨,不到1000SKU的生鮮食品,來自全國400多個城市和全球30多個國家,每道食品實行100%內外三層質檢。要知道,在基本的食品安全尚未得到保證的中國,安全、高品質就是最大競爭力。
  • 每日優鮮王珺:前置倉坪效已達傳統商超5-6倍|對話·零售人⑥
    聯商網消息:7月19日,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聯商網聯合推出的「對話·零售人」微訪談欄目,分享生鮮電商與前置倉方面見解,回應近期熱點。作為一種新模式的生鮮探索,前置倉模式風起雲湧。每日優鮮則是典型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企業。在王珺看來,每日優鮮布局前置倉模式,是從消費需求端考慮,怎麼去解決用戶對生鮮產品高頻、便利的購買需求。
  • 產品分析 | 脫穎而出的每日優鮮,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2017年6月,每日優鮮啟動「前置倉+便利購」的「雲冰箱」戰略。一方面,啟動「千品千倉」計劃即重點打造1000款精選商品、建立1000個前置倉,繼續深耕生鮮產品到家服務;另一方面,聚焦辦公室零售場景,計劃在辦公室無人貨架項目「便利購」投入3億元人民幣,快速鋪設10萬點位。
  • 從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總結了生鮮電商的兩個盈利模型和盈利公式
    買手密度:每日優鮮在全球擁有數百名的專業買手,都是懂種植、懂電商的複合團隊。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0餘個買手,50%的蔬菜、70%的肉蛋和90%的水果實現了產地或者工廠直採。2. 物流密度:城市密度、前置倉密度和配送密度。
  • 每日優鮮王珺:我們為3000億的終局做了什麼
    來源:億邦動力網【億邦動力訊】王珺,每日優鮮的關鍵人物之一。他曾是每日優鮮B+輪的投資人,2017年3月加入公司,成為合伙人兼CFO。隨後,他主導了每日優鮮C+輪(2.3億美元)、每日優鮮便利購融資(2億美元)和D輪融資(4.5億美元)三次大筆融資。
  • 每日優鮮王珺:為什麼前置倉是社區新零售的最優解?|IF X
    但這一度被認為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少數幾家公司例外,而從一開始就採用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日優鮮近期公開的 UE 模型顯示,它目前在成熟區域已有 10% 的經營正現金流,未來 12 個月會在全國主要城市跑通盈利模型,成熟區域會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