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史上的豐碑!「天宮號」空間站到底多強?美國已高攀不起

2020-12-18 隨風校長

從古至今,關於月亮的傳說一直沒有間斷。載人航天,探月之旅同樣牽盼著每一位國人的心。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聊一聊我國的另一款國之重器---中國空間站。

說起我們國家空間站研發之路啊,可謂一波三折,好在我們的空間站即將橫空出世!因為根據計劃,我國空間站將從2020年也就是今年正式開始發射建設工作,預計2022年前後建成投用。在歡呼雀躍的同時,我們依然不能忘記曾經遭受的各種阻撓各種欺凌。同時,我們也要見證什麼是峰迴路轉,曾經你愛當不理,今天你高攀不起!

相信關注航天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在軌的空間站只有一個,就是由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等國家一起建設的國際空間站,曾經我們國家也曾積極地想加入進去,但是被美國直接把我們攔在了門外,於是我們只能艱難地去走自主研發的道路。但是戲劇性的是,今天的國際空間站已經廉頗老矣,即將壽終正寢,也就是說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空間站領域只有我們一家獨大。那麼我們國家的空間站到底什麼樣的呢?

說起我們國家自主發展建設的空間站啊!那絕對是集眾多高精尖技術的結合。初期呢將由三個艙段組成,後期可以根據需要靈活搭配。它設計使用高度大約近地400-450公裡,可長期居住3人,並且可以在軌運行十年。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他的初期構造:它的基本外形構型為T字形,①首先居中的就是核心艙「天河」,它的兩端分別設置了多個對接口,主要就是接納太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對接。同時核心艙上還設置了關鍵的氣閘艙,這是航天員出艙科研工作的主要出入口。另外在核心艙上還有一個機械臂,主要作用就是輔助對接啊,輔助補給和和輔助航天員出艙等。

②而兩側呢就是空間站的兩個實驗艙,分別是「問天」和「夢天」,看看這名稱起得,多麼貼切多麼有精氣神!這兩個實驗艙呢比核心艙稍微小一點點,它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做科學實驗,這也是他的重要性作用所在。這些主要艙室啊,不管是核心艙還是實驗艙都是個大胖子,單個艙室的重量都超過了20噸,而且這裡還不包括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的重量。

說到貨運飛船啊,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天舟」號貨運飛船,看這名稱多麼大氣!多麼貼切!天舟號呢最大直徑3.35米,發射質量接近於13噸,以後可以就很好地完成空間站和地面的聯勤保障任務。

除了這些啊,以後我們的空間站還會單獨部署更加先進的光學艙,這個光學艙呢實則就是一個類似哈勃望遠鏡的空間望遠鏡,但是我們的巡天他的視角可是哈勃的300多倍,這個非常厲害,如果建成使用後將成為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強的光學時域巡天望遠鏡,並且有望填補國內乃至整個北半球大規模深度時域巡天專用監測設備空白。說了這麼多啊!那麼我們的「天宮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水平呢?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呢?

雖然說我們的空間站建設晚了國際空間站幾十年,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後發優勢,比如根據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國產我們可以直接汲取經驗並規避一下誤區,同時呢我們可以運用當下最先進的技術,比如我前面說道的我們的「巡天」空間望眼鏡,又比如還有再生技術,就是利用廢水、尿液製造氧氣。剩下還有能源技術等等,空間站需要電啊,如何高效的用太陽能發電,進一步提高太陽電池發電效率,提高儲能電池效率及壽命、可靠性安全性,這一點我們同樣走在了前面。最後值得關注的事我們的空間站畢竟處於初始階段,而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幾十年,各項設施比較完善,加上使用經驗的缺乏所以整體上來說我們還是有距離的,不過這只是時間問題,不是什麼技術性難題。如果單從設備技術上來說,我們是領先的,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我們有自己的後發優勢。

說到建設空間站的意義那就不言而喻了,可以用裡程碑跨時代來形容,那是我們中國人的百年航天夢!同時也是我們佔領世界科技制高點關鍵的一環,用我們中科院航天戰略專家張偉的話說:這不僅可以產出一大批重大科學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更可以獲得無法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比如開展國際前沿的量子調控與光傳輸研究,這將有力促進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甚至引發通信革命。

另外空間站同樣具備多樣的科研能力,比如空間生物學研究,培育優良物種、探索疾病機理、研發生物藥物。同時呢,可以開展空間材料,先進材料製備等研究,探索物理和化學過程規律,總結一句話,就是空間站探索研究將直接推動整個工業技術進步。這裡給大家舉個最現實的例子,比如運動鞋的氣墊就是根據太空人的穿戴用品演化而來。

當然了,我國的空間站建成以後並不是完全自己使用,特別是在國際空間站墜毀以後,他將成為世界的共需,那麼這裡可能要問,我們花了這麼多年精力時間和金錢建設的空間站為什麼給別人用呢?這裡大家請放心,因為我們設置了諸多的高門檻,他們使用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另外在上我國空間站之前必須還要到我國培訓,這同樣要付出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誰想用出錢就可以用,如果我不給你用你只能被擋在門外,就比如我們現在已經開展了很多合作,但唯獨沒有有些國家。用一句老話:以前你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說到這裡呀,真心的要給我們每一位航天人點讚,是你們讓我們可以揚眉吐氣!

相關焦點

  • 從愛理不理到高攀不起:歐洲太空人坦言要學中文渴望上中國空間站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稱,俄國官員正在考慮2024年撤回國際空間站的俄國太空人,並暗示將和中國合力建造對抗國際空間站的新基地。國際空間站是在20多年前,由美俄日歐等國牽頭,共16個國家聯合打造的。在籌備階段,中國就申請加入,但遭到了美國的堅決拒絕。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這次你真的不行
    今天(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有網友看後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甚至有人在評論區對起了對子,還挺押韻。
  • 天宮三號提前竣工?中國超級火箭蓄勢待發,西方天價搶「門票」!
    與美國保持多年的3.7米火箭直徑相比,中國這款超級火箭直徑達4.5米,未來將為快舟21、快舟31提供巨大的推力,可一次將「天宮三號」的核心艙段發射升空,中國空間站項目因此有可能會提前竣工。據「快舟」火箭總設計師梁紀秋介紹,4.5米直徑火箭問世,將使我國火箭發射成本進一步降低至5000美元/公斤,比美國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更便宜。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航天商業化市場將進一步擴大,佔據價格優勢「俘獲」其他有發射需要國家的「芳心」,從而擴大中國航天的影響力,向著「航天強國」再邁進一步!
  • 義大利加入天宮二號空間站項目,建立中意太空艙,美國「啞了」
    由於起步較慢,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就要比美國等航天大國,要差上一點。而為了彌補這之間的差距,我國便努力學習和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與其他的航天大國進行合作。據義大利媒體4月7日報導,就在義大利和中國聯合抗擊病毒的時候,兩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準備共同建立一個中意太空艙,使其與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融合。大家都知道,天宮二號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二的空間站,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離退役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那麼天宮二號空間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了。
  • 美國後院著火,該國和中國合作天宮空間站
    你願意和不講誠信的人做朋友嗎?對於人是這樣子的,那麼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是這樣子的。就在最近這些日子裡面,中國在航天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傳出了讓人歡呼雀躍的消息。因為誰也沒有想到,我們用來做實驗的天空會在一瞬間成為國際化的空間站。這樣的轉變讓美國都大吃一驚,並且和我們中國展開合作的,更是讓美國大驚失色。真的上市,美國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後院也會著火。
  • 天宮二號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順利入軌-天宮二號,空間站,航天...
    據最新消息,15日晚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確控制下,於16日成功實施了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據悉,和之前的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和飛船返回,開展軌道高度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不過飛行任務的軌道控制策略與測控模式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體室主任陳險峰說:「天宮二號目前狀態良好,各分系統工作正常。」
  • 天宮空間站和17個國家合作,為何會沒有美國?原因出在美國身上
    空間站又名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給多名航天員巡防,長期進行科研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而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就是國際空間站,這是由美國NAS主導,俄羅斯航天局,歐洲空間局、日本航空局以及加拿大空間局為主,共計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的空間站,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
  • 中國航天牛!天宮2號、神舟11號都來了
    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目前,空間實驗室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抓緊開展。這位發言人說,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
  • 中國空間站批准17國登陸,為啥唯獨不帶美國呢?航天總師霸氣回復
    「中國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這樣的做法與此前國際空間站拒絕我國相比,可謂是大氣。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達成協議,將有包括17個國家在內的,包括有9個項目,獲準成為「天宮」號空間站的首批入選項目。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謝謝你為我們指明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據「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kepubolan)消息,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天宮二號,一次在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獻上華麗終章,就此完美謝幕。今天,回頭看它的每一幕,依然感到震撼無比。
  • 天宮2號即將墜毀,不會有天宮3號了,將會有新的空間站!
    天宮2號的全稱是天宮2號實驗室,它是在天宮1號中國自主研發的第2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1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目前天宮2號一直在空中正常的運行著,但是在一周之後天宮2號將會人為的受到控制,進入到大氣層並且墜毀。
  •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天宮二號」總設計師:不再有天宮三號 三年後...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玉璽)「天宮二號」後,不再開發「天宮三號」,中國將直接進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預計2020年建成。11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國資委聯合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中國航天技術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簡稱航天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就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展做出上述介紹。「天宮三號」任務已併入「天宮二號」航天五院成立於1968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顆商業出口衛星的誕生地。
  • 天宮一號又採用了那些技術?它對中國航天有什麼意義...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已進入第二步在完成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沉寂了將近3年。雖然2010年8月發布天宮一號完成總裝的消息,201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實施,但畢竟距離載人航天的實際發射和試驗還太遠。
  • 天宮空間站外形大變!規模急劇擴大,核心艙電推發動機後來居上
    近日,我國載人航天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公布了入選天宮空間站的第一批國際合作項目,一座全新定義的「新國際空間站」仿佛已經初具雛形。有了第一批自然也就有後續的多輪多批國際合作,那麼,天宮空間站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這些合作項目麼?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天宮二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 國際空間站散架,全球目光轉向中國,俄: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
    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對幫助人類探索太空有著重大的意義。國際空間站雖然是目前在軌運行的最大空間站,但如今已經開始散架,很可能等到2024年,就必須面臨退役。對此俄羅斯專家表示,看來如今給美國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除了中國再無二家!全球唯一空間站將停擺,未來只有「天宮」可用
    國際空間站是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也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
  • 中國空間站迎來最強外援,華麗變身新國際空間站,美國啞口無言!
    一直以來,人類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一個國家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事情離不開中國的參與。近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街頭響起了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還有義大利民眾高喊「感謝中國」,這是義大利人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感謝。
  • 天宮二號獨家故事:1036天熱血青春!
    從這天起,坐落於北京航天城鄧莊南路9號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有效載荷運控大廳監控大屏上的「天宮二號飛行圈數」,將定格在「16209圈」——這是天宮二號圍繞地球飛行的最終圈數。隨著一聲巨響,火焰從塔架兩側噴出,長徵火箭「馱」著天宮二號騰空而起!事後,中國青年報以《今晚,你比月亮還要亮》為題報導了那一晚的情景。1036天的太空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人類目前共有四代空間站,中國要建設的是一個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水平的天宮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完成,壽命十年,亦可通過維護延期。相較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空間站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先說一下前三代空間站的歷史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