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心理學家:天才是可以被後天打造的

2020-12-16 寶寶好萌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時,很多父母都會流露出非常羨慕的眼神,當然不忘感嘆自己家的孩子缺少學習天賦。

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成為學霸級的人物,甚至連班上的前幾名都達不到。

然而這些父母只看到那些孩子光鮮亮麗的一面,卻不知道在背後他們付出了多少,天才當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那些依靠後天努力而成功的孩子們。

如果孩子天生不是學習的料,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放棄對孩子的期待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天才是可以通過後天打造而成的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總有一天會變得優秀。

孩子的先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遺傳,這一切仿佛就是上天註定的一樣,如果上天給了孩子一副聰明的大腦,那麼孩子成功的道路自然會更平坦更順利。

但是受老天眷顧的孩子真的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孩子還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時後天的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

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聯繫?誰又更重要呢?

鳥籠效應1907年,詹姆斯光榮退休了,和他同年退休的還有好友卡爾森。

詹姆斯和卡爾森退休後的時光非常無聊,正好這時卡爾森的生日到了,也許是為了製造一下氣氛,詹姆斯送給了他一份奇怪的禮物,一個沒有鳥的空鳥籠

卡爾森當然一臉疑惑,因為他從來沒有養過鳥,但是詹姆斯卻信心十足地說卡爾森之後一定會養鳥,兩人還因此打了賭。

之後每一個到卡爾森家來的客人,都不禁會問一句,鳥籠裡的鳥是死了嗎?

起初卡爾森並沒有在意,可是後來便會覺得回答得有些厭煩,於是他真的像詹姆斯預測的那樣,去花鳥市場買回一隻鳥。

之後他的耳根當然也安靜了,再也沒有人對這個空鳥籠感興趣。

鳥籠效應被譽為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

卡爾森本來沒有養鳥的需求和欲望,但是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鳥籠就應該配鳥,所以最後他的思想還是被鳥籠控制,買了一隻鳥讓鳥籠看起來更正常。

我們很難說出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究竟誰對孩子的發展更重要,因為兩者的比例幾乎是大致相同的。

所以在先天基因一般的情況下,後天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這是靠人為力量能夠改變的。

01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狼養大的孩子在遙遠的西班牙,一個年僅三歲的男孩因為家庭的遭遇被遺棄,幸運的是一個好心的牧羊人收留了他,把他帶在身邊和自己一起放羊。

可是好運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他8歲那年,牧羊人去世了,可憐的孩子只有一個人在山上生活,漸漸的與狼群融為一體。

他成了被狼養大的孩子,這些狼對他非常友好,還教會他生活的基本能力。

就這樣一直過了12年,之後男孩被人類發現,並且把他帶下了山,讓他重新回到了人類正常的生活之中。但是男孩顯得很不適應,甚至一度想要重新回歸狼群。

不過男孩終歸是人類,所以在他回歸人類之後,再次回到山上時,狼群已經不太願意再接受他。

也許認清的現實,男孩嘗試著過起了正常的生活,好在有美女和好酒的陪伴,讓他開始融入了原本就屬於他的人類生活。

只是已經72歲的他雖然回到人類正常生活多年,但依然無法真正的適應。

但是由於他幼時的經歷,所以得到了演講的機會,而這一次又一次精彩的演講讓他收穫了很多粉絲,特別是備受孩子喜歡,這也讓他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樂趣。

在狼群生活中的時候,男孩的人類特徵幾乎已經消失殆盡,所以他才能和狼群友好共處。

但是當他回到人類社會之後,身上人類的本能特徵便慢慢得到了恢復,他開始努力讓自己適應人類的生活,雖然並不順利,但好歹也沒有太大的排斥。

02通過後天努力,可以打造天才

羅森茨威格的小白鼠實驗他對12隻小白鼠進行了16次實驗,這12隻小白鼠被他分為兩組。一組小白鼠在非常豐富的環境中生活,而另一組小白鼠則是在極度貧瘠的環境中生活。

實驗目的是為了證實豐富的環境是否能夠讓它們的大腦更為活躍,會不會對它們的思維產生本質的影響。

結果證明那些在豐富環境中生活的小白鼠,它們的大腦皮層比另一組小白鼠活躍很多。

由此不難看出後天環境對大腦的影響,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能夠在更有意思更豐富的生活和學習等環境中成長,他們自然會對一切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

這對於他們的學習必然是有幫助的,也會讓他們成長得更順利。

德國耶拿大學的癱瘓實驗這些實驗者對於一名中風患者進行了訓練,中風之後這名患者的左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全然麻木,沒有知覺,陷入了癱瘓狀態。

實驗者要求患者每天都要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用這隻癱瘓的手臂做一些簡單的活動,當然另外一隻正常的手臂不能起到任何的輔助作用。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這名患者的癱瘓左臂明顯和之前有了質的差別。

不僅這些簡單的活動可以很好的做出,而且能夠做出右臂能做的任何動作,這也意味著他的癱瘓臂膀完全恢復了正常。

這當然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後天的強迫性訓練,當患者日復一日的活動癱瘓的左臂時,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

隨著這種習慣的出現,他們的大腦開始接受新的基因指令,自然在功能狀態上也會有所不同。

先天基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在不具備優良先天基因的情況下,後天的環境和努力則更不能忽視。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持之以恆的努力學習,即便他們不能夠成為天才,也會一步步走向屬於他們的人生巔峰。

相關焦點

  • 先天傳承&後天環境:看完你還會說你家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狀元自是得意無疑,但更多的是一聲嘆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讀書的料。這句話大概率很多為人父母的都應該說過,那我想請問這個觀點有科學依據嗎?最簡單的道理:比如說孩子讀書。也許想考清華北大是需要基因支持的,但只要你從早到晚拼了命的學習, 除開極少數特別聰明或者智力低下的孩子,事實是都能考上一般重點大學。因為絕大多數人的智商差別不大,與基因也沒有關係,關鍵在於孩子努力的程度。要想實現孩子的成長成才,父母教育有心有法在後天環境這一環節中則至關重要。
  • 天才靠遺傳?心理學家坦言:決定孩子智商的不是基因,而是這幾點
    最終證明出了一個理論,智商雖然主要靠遺傳,但是人的智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訓練、年齡的增長都會改變一個人的智商。從某一刻開始,大部分的父母開始認為天才的孩子肯定是天才,孩子的智商就靠遺傳。其中兩項都與後天的影響有關,所以教育界很多育兒專家紛紛表示:父母們與其糾結於孩子的遺傳,不如試著後天找準辦法提升孩子的智商,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 心理學家:高智商與遺傳相關,但不是絕對因素,後天因素更重要!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智力的真正發展不是智力分數的提高,而是大腦能力的培養。其實智商高的孩子先天條件沒有優勢,大部分都是靠後天培養。創造力強的孩子敢於探索和質疑,面對問題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探索的越多,懂得事情就越多。如果父母能引導他們,帶著孩子去體驗不同的環境和世界,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02:語言能力強常常看到「愛因斯坦說話很晚」的故事,得出的結論是:說話晚的孩子都是聰明的。
  • 「天才兒童」竟然可以後天培養?
    既然後天的學習這麼重要,中黃國際黃埔小學又是怎樣結合IB的教學理念來設計孩子的教學方案和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IB教學理論的基礎,它的建立離不開許多心理學家的努力,比如皮亞傑的學術實驗,奠定了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基礎。
  • 李玫瑾:聽話老實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臨近年末,同學們聚在一起跨年,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特別調皮,所有的人都誇他聰明。而其中另一個孩子,就坐在那裡看自己的書,一動不動,完全不聞窗外事,大家都誇這個孩子的專注力,定力好。李玫瑾:聽話老實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大多不是學習的料!李玫瑾教授說:往往定力過人,專注力也較其他孩子好,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差。
  • 我家的孩子到底行不行,靠天生素質OR後天練得水平?答案很有趣
    學界對「天才」的看法我們先來梳理一下目前,據我所知,學術界對天才的看法。一個人到底行不行,基本上就是兩方面:天生素質怎麼樣,以及後天你練得怎麼樣。四平八穩的答案當然是兩個因素都重要——但科學家可不愛和稀泥。有很多研究強調先天素質的重要性。一般來說,這個「先天素質」就是智商。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共同之處,但並不是靠遺傳
    孩子的智商高低,是每一位家長關注的話題,智商潛能因而在家長們之間越來越流行。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報了智力開發班,其實這些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智力開發。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智力開發並不是提升智力分數,而是大腦能力的培養。
  • 哈佛教授研究: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特徵,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一說起「天才」兩個字,很多人都會覺得遙不可及,作為家長更是認為,如果家中出現一個天才,一定是上輩子積了不少福氣。所以說大部分人,對於天才的定義都過於片面,尤其是那些上了學以後的孩子,一旦學習不好,似乎就註定與天才無緣。
  • "天才"不是天生的,父母做好這件事,孩子成為「天才」觸手可及
    作者研究發現:「傑出 並非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為傑出人物的關鍵,在於刻意練習。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練習,又並不等同於刻苦。」雖然成才與天賦沒太多必然聯繫,但如果這個孩子對某方面特擅長,那麼他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得心應手,也會更專注。
  • 優秀的銷售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
    優秀的銷售員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後天的。這裡要講一個名詞:非此即彼,這是一個錯誤的二分法。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將世界看作成一個簡單的二元結構,簡單粗暴,不符合自然法則。優秀的銷售員天生必須要有積極的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然後通過後天不斷地努力、更新,適應各種社會環境,才能健康成長。優秀的銷售員就象一顆種子,種子必須優良,經過不斷培育,才能開花結果。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但是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
  • 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確有共同點,但不是因為遺傳
    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為了弄清智力與天才的關係,找了1000多名高智商孩子,從11歲一直跟蹤到了中老年,並做了大量的智商測試與研究。證明了他們的都是有很共同點。
  • 「天才」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培養?這項研究結論告訴你真相
    詹姆斯·弗林那麼,天才到底是祖傳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呢?這也就是說,一個孩子是否是天才,和先天遺傳有很大關係,但是他將來是否能夠有所成就,則很大程度上是靠後天的培養。這也說明天才兒童並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天生的,只不過想要保持這種天賦,需要我們後天的因材施教,也就是針對孩子的天賦進行培養。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這種孩子有潛力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父母更是一門需要一生學習的功課現在的孩子機靈可愛,個性活潑,但是大多數孩子都不愛學習,在不少父母眼中,讓孩子學習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不過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從小就可以看出,父母也不用太心急。
  • 心理學家: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眼看出
    01李玫瑾:過於活躍的孩子難有好成績,孩子專注力的問題不能小視李玫瑾教授曾經指出:過於活躍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好。如果孩子過於活躍,孩子的眼光會很容易被周圍變化的事物吸引,知識往往是過眼不過腦,孩子的成績自然好不到哪去。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閨蜜的兒子誠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若具備這3個特徵,長大可能是個「天才」
    ,在其中主要提到的就是「資優兒童」,正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神童」,天才兒童在眾多的同齡人只佔據10%左右,同時這位法國心理學家還總結了「天才兒童」的幾個特徵:共情能力是情商的一部分,更是對人際交往中佔據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天才兒童」的前提就是有很強的共情能力,他們長大之後可以結交更多的知心朋友,獲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若具備這3個特徵,長大可能是個「天才」
    「神童」,天才兒童在眾多的同齡人只佔據10%左右,同時這位法國心理學家還總結了「天才兒童」的幾個特徵: 這並不是孩子有什麼超能力,而是能夠從家長發出的情緒找到共鳴,如果你的情緒比較低落,那麼孩子也會陪著你一起低落。
  • 高智商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學習可以讓人變聰明嗎?
    現在很多家長總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明明比別人努力,但是學習成績總是提不上來,所以監督孩子要努力學習,那不斷的試錯真的會變得聰明嗎?那一個人想要擁高智商可能嗎?其實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努力學習是可以提高智商的。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小雞走迷宮的實驗,發現小動物在死胡同裡轉來轉去的時候,偶爾會找到出口,逃出困局,但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確實有一些共同點,但並不是靠遺傳
    很多家長認為智商這東西就是天生的,全靠遺傳,拼的是爹媽。但這樣的結論似乎也經不起推敲,若真如此,那愛因斯坦的父母和子女,為何都沒有愛因斯坦的成就呢? 可見,高智商兒童與後天的天賦挖掘脫不開關係,正如心理學家的理論,大腦潛能仿佛一座冰山,顯露出來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確實有一些共同點,但並不是靠遺傳
    很多家長認為智商這東西就是天生的,全靠遺傳,拼的是爹媽。但這樣的結論似乎也經不起推敲,若真如此,那愛因斯坦的父母和子女,為何都沒有愛因斯坦的成就呢?可見,高智商兒童與後天的天賦挖掘脫不開關係,正如心理學家的理論,大腦潛能仿佛一座冰山,顯露出來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很多共同點,並不是靠遺傳
    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數學與心理學家Nicolas Gauvrit解釋說:「一個孩子完全可能學習上有困難,但同時擁有超高的智力潛能。 三、原始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家特曼為了弄清楚智力和天才的關係,曾經找了1000多名高智商的孩子,從11歲跟蹤到中老年,經過大量的智商測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