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臨近元旦,A股乳品行業表現如期。截至12月24日收盤,同花順A股乳品板塊12月份至今累計漲幅6.28%,板塊表現強於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
(資料來源:同花順)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國內主產區生鮮乳價格周價格為4.06元/kg,同比去年12月份上漲6%。記者發現,生鮮乳在年初經歷了一段價格滑坡,不過自6月份以來,價格持續上漲,不斷突破年內高點,目前的價格相對於5月份的低點已上漲逾10%,且維持上揚趨勢。
據悉,本輪奶價上漲主要由於過去幾年國內奶牛存量逐年下滑,奶牛數量在2019 年達到最低點,國內液體乳產量自2016年達到頂峰後有所回落。
另據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國內上一輪奶價大幅上漲時間是在2010年-2014年,而當時乳製品企業也順勢開啟提價周期。除了提價,頭部企業的產品結構升級亦帶來均價的提升,抵消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如今,新一輪奶價上漲周期開啟在即,乳品企業又會迎來哪些變化呢?
對此,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奶價上漲,毫無疑問會加重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的淨利潤。另一方面,也會促進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減少促銷力度,儘量不打價格戰,加強奶源控制,與此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內、外資源自由調配,多措並舉來降低成本。」
伊利「千億」勢在必得
後疫情時代,「喝奶」正在成為全民共識。
今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實現營收737.7億元,同比上升7.42%;淨利潤60.24億元,同比增長6.99%。基於伊利股份的出色業績,業界普遍預計伊利股份將成為國內首個邁入千億營收的的企業。
(資料來源:公司業績公告)
中泰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在奶源稀缺、奶價上漲的背景下,龍頭紛紛通過擴產、參股大牧場形式,逐漸實現對上遊的控制權,保障奶源的穩定及價格溫和波動。
就伊利股份的情況而言,其在保障2021年的奶源穩定上也是不遺餘力。一方面,伊利股份此前便參股了優然牧業、賽科星、中地牧業;另一方面,公司通過嵌入式管理和產業鏈金融維護與上遊關係;同時,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養殖產業園項目,吸引社會資金做牧場的投資,而伊利股份則在園區布局液態奶項目。
中泰證券分析師認為,伴隨伊利對上遊的控制權逐漸增強,伊利股份在新一輪奶價上漲周期中依然將延續業績増勢。
而這也意味著,伊利距離其成為營收千億的公司,又近了一步。
強勁的業績支撐,也讓伊利股份的股價得以不斷上行。截至12月24日收盤,今年以來伊利股份累計漲幅(前復權)更是達到了34.45%。
新乳業首推股權激勵
業績目標三年翻1倍
雖然中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目前乳業進入成熟期,千億市場規模高基數下,未來收入長期增速將維持在個位數增長,但新乳業的管理層,顯然有更宏大的目標。
12月15日,新乳業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向公司核心團隊41人,以每股9.35元的價格,授予1378萬股限制性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這份激勵計劃,解除限售的要求是2023年度合併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與2020年相比,增長率均不低於76%,且至少一個不低於95%。
而這也意味著,新乳業的目標是在三年內,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至少有一項實現翻番。
具體來看,新乳業的股權激勵計劃以2020年度為基準年,設置了三個解除限售期,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別需要滿足合併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長率均不低於20%、45%、76%,且同期營收、淨利潤增長率至少有一個分別不低於25%、56%、95%。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新乳業於2019年1月登陸資本市場。公司以「鮮戰略」為品牌綱領,圍繞新鮮、新潮、新科技的「三新」維度,提出「新鮮一代的選擇」的品牌戰略,著重發展低溫乳製品。
股價表現上看,新乳業今年的股價漲幅也顯著高於同在A股上市的伊利股份和光明乳業。
截至12月24日收盤,新乳業累計漲幅(前復權)達到了44.08%。
宋亮告訴記者,對於區域性龍頭企業而言,股權激勵是很有幫助的,「能夠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通過股權激勵,有效地激勵團隊,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業績。」
然而,宋亮也坦言新乳業要實現股權激勵的業績目標,在具體操作上還是存在難度的。不過,在他看來,新乳業如果能控制好用奶成本,同時高端產品銷量好的話,依然有可能會實現淨利潤的大幅增長。
三元股份靜候轉機
作為北京地區的奶業「大佬」,三元牛奶可謂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然而,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3.73%至54.21億元;淨利潤為-0.46億元,同比下滑122.67%。
(資料來源:公司業績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13家國產乳企中,三元股份是今年唯一虧損的企業。要知道作為北京地區的「奶業大佬」,三元股份也一度曾與蒙牛、伊利比肩。
記者翻閱資料後發現,三元股份是以奶業為主,兼營麥當勞快餐的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其前身是成立於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總站,1968年更名為北京市牛奶公司,1997年成立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三元股份的液態奶、固態奶、冰淇淋、塗抹醬營收分別為32.08億、5.41億、10.15億、6.3億,同比分別增長-5.73%、-46.10%、-14.60%、2.00%。
不難發現,前三季度三元股份除塗抹醬外其餘品種的營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於三元股份所處的境遇,宋亮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三元可以尋求在高附加值的營養配方奶粉中進行破局;第二,打造針對全國市場的再制奶酪零食製品;第三,推出高端超高端的白奶業務,儘可能去做單品;第四,發揮國內、外的資源優勢,儘可能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