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守住社會的底線!

2020-08-29 讀史求實

最近山東接連爆出來學籍頂替事件,甚至有一位連續兩年都被頂替的受害人,可以評選頒發「最慘受害人」獎項了,如果有這個獎的話。這些事件給廣大群眾生動地上了一課關於什麼叫負能量。我無意去分析探討這些案例本身,我覺得有必要通過這些案件去探討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眾所周知,一個社會階層固化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社會要保持活力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實現不同階層之間的可流動性。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讀書成了這個社會實現身份轉變、階層流動的最主要也是最便利的途徑,從古時候的科舉到今天的高考,自古皆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高考成為社會大眾尤其是底層人群最後的公平。

我們看這些案例,基本都是發生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受害人也都是家庭條件非常一般的家庭,都非常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結果也確實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改變了別人的命運,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依舊處於社會底層。這些頂替事件,無疑給那些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人乃至相信通過高考可以改變命運的人群一記響亮的耳光,並告訴他們:高考也是可以弄虛作假、張冠李戴的。

這個社會最後的公平底線,就這樣被這些頂替事件輕易擊穿,對社會公平信仰的徹底崩塌恐怕也只是一步之遙了,要知道這些信仰建立困難,而毀滅只需一步。這個社會很容易就會進入一個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盛行的社會,為了個人的利益,可以不折手段。強者可以對弱者肆意凌辱。列位看官,這並非誇張和危言聳聽,你看現在的社會難道不就是這樣嗎,金錢至上,物慾橫行。

一個社會的發展最終是要落腳到社會底層,社會底層的狀態如果沒有任何改變,那這個社會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公平的底線,是社會底層獲取自己利益的底線,失去了這個底線,社會底層的處境只會愈發艱難。政府要扶貧,應該首先扶起這些被破壞的底線,而不是緣木求魚做無用功。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案件,那些施暴者並沒有獲得我們期望的那種處罰結果,當然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不去探討。這些接連爆出來的案件,已經在社會上獲取了大多數人的關注,我們或許無力改變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所能做的是持續關注、持續發聲,呼籲社會,呼籲所有的同胞,請一起守住這個社會共同的、也是最後的底線——公平。

相關焦點

  • 臺灣現"斷交潮" 蔡英文:挑戰臺灣社會的底線
    (原標題:臺灣現"斷交潮"蔡英文深夜瘋言:大陸踩我底線了)海外網5月25日電 布吉納法索24日宣布與臺灣蔡英文24晚叫囂,「這已經挑戰臺灣社會的底線,這些行為無助於兩岸關係。」對此,島內網友表示,「蔡英文,臺灣不想和你捆綁在一起。」島內:大陸是想懲治「臺獨」分子事實上,臺灣這次被閃電「斷交」並非偶然。蔡英文於4月首次「出訪」非洲,布吉納法索總統就以「有重要國際行程」為由,拒絕接待,因此未安排蔡英文「訪問」。
  • 不要黑老師,老師是社會的底線和良心
    相比整個社會風氣,這種醜惡現象只是極少個別,就整個群體而言,教師隊伍甚至稱得上是難得的清流。世上沒有聖人,誰都不是陽光之子。老師只是一個職業,既不偉大,也不特殊。老師也只是普通的人,也有人性中的普遍劣根性。老師也有剛需,老師也在和整個社會比照。在整個社會都充斥著浮躁,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都在讚美金錢,在田間地頭都在談論億萬富豪的時候,自己飽讀詩書卻只能勉強餬口,也會猶豫也會失落。
  • 李誠儒批年輕演員給自己送禮反被懟,社會的底線呢?
    李誠儒批年輕演員給自己送禮反被懟,社會的底線呢?喬志峰李誠儒批年輕演員私下給自己送禮,網友對此評論兩極。有的,說不定還將其當作一種社會經驗奉為圭臬。不由得要問:現如今,社會道德和價值判斷的底線,到底在哪裡呢?人類的社會道德和價值判斷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跟所處時代的客觀條件和社會風尚密不可分。以官員的評價體系為例,奴隸社會裡,只要奴隸主不視奴隸的生命如草芥,便被認為是合格的主人。
  • 誘導無底線追星,平臺底線呢?
    關鍵是,做事要有個度,做人要有底線,追星追過度,追到無底線,就不好玩了。無底線追星,追到是非不分,互撕謾罵就是如此,對自己偶像是「無腦護主」,對「非我族類」則百般鄙視,粉絲團之間一言不合就開撕;無底線追星,追到智商下線,為了偶像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和更高排行名次,不顧個人實力砸錢刷榜;無底線追星,追到無所顧忌,隨意窺探、幹涉藝人私生活,跟蹤偷窺、酒店蹲守、跟機拍攝、包車尾隨、入侵私宅等私生飯行為令人不齒。底線一失守,關係一紊亂,什麼怪事都會發生。
  • 底線(經典)!
    至少不妨礙別人的生存,不侵犯別人的利益,不破壞社會的環境,這是「底線」。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線卻不能旦夕缺失。因為底線是基礎,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後一道防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防線失守,全盤崩潰。
  • 請不要觸碰底線!
    一、什麼是底線?什麼是底線,我的想法就是不改變社會公眾良俗和尊重社會道德,社會是包容的,而底線有很多,不管是哪個底線都約束著我們,尊重社會道德,我想正是一個底線,而底線在社會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觸碰了底線的人,可以做出觸碰底線的事,底線在我的眼裡看來,就是要尊重社會公眾良知與良俗,往小說,就是做對事,做正人;往大說就是不觸碰社會的道德與公眾良知,尊重他人與尊重社會的傳統道德。
  • 黃彥程:堅守「底線」共識
    堅守「七條底線」的倡議,一如為全體網民共創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擂響了戰鼓——各方應該堅守「底線」共識,為共同創建真實可信、健康包容的網絡社會作出努力。 大力營造文明上網的輿論氛圍。堅守「底線」共識本質上仍是一種網民的自律行為。在一段時間以來的現實社會中,人們對各種網絡不健康行為的批評和指責往往是混亂的,經常出現各據一理、各置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以相互謾罵收場的情況。
  • 復旦大學教授:底線不是虛無縹緲的
    解放評論:道德底線、法制底線、社會底線、網際網路底線等,正在成為媒體上出現的高頻詞。但「底線」似乎還是一個過於模糊的概念。  胡守鈞:底線是當下的社會熱點和焦點,人們用底線來代表善與惡、美與醜的邊界,以此來表達疾惡揚善維護正義的願望。  什麼是底線呢?一是從屬性上看。作為道德要求的底線,指人最基本的自然和道德義務,如不傷害生命等。
  • 待人接物的底線
    【張忠寶專欄】待人接物的底線文|張忠寶(遼寧省特級教師、錦州市第八中學校長)初中生作為獨立意識逐步覺醒的一族,待人接物已不僅僅是修身層面的事了,應該是勵志的大事。當我們回到市內時,王老師發現瓶起子忘了沒還小商店的主人,當時就決定馬上騎自行車返回去,10多公裡的路程,我提議,明天我們還去,明天再回也不遲呀,王老師就是不同意,說那樣會影響人家做生意呀!他沒聽別人的勸阻,馬上騎自行車給送回去了。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極有信度的人,他給學生留下的印記一生都不能泯滅。我們在社會中,誠信是經營自己幸福人生最大的財富,家長教育子女,一定要謹記此信條!
  •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020-12-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底線(經典!)
    至少不妨礙別人的生存,不侵犯別人的利益,不破壞社會的環境,這是「底線」。因為底線是基礎,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後一道防線。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壞事都敢幹。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情都會發生。什麼是底線?底線就是奉行以下五條原則。
  • 請記住: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底線
    近日,山東聊城出現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而近期有媒體披露,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公示期後學歷作註銷處理。針對此事,山東省教育廳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對冒名頂替入學零容忍嚴查處。
  • 底線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母親哭著教育兒子:人家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都跟你說了,我教你你不聽,父母教育不了就是社會教育,社會教不了,就是公安局、法院教了。要想讓孩子少受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從小進行底線教育非常重要。01沒有底線的父母,養出沒有底線的孩子都說孩子的言行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一言一行真實地反映了家長的教養。熊孩子的背後,站著熊家長。沒有底線的父母,養出沒有底線的孩子。
  • 高考,不能觸碰的底線
    每次涉及到高考,必是如此,因為高考是不能觸碰的底線。我想起前段時間的兩個事件。一個是藝人仝卓在直播中自曝「高考時曾通過一些手段從往屆生變為應屆生」一事。直播中他居然完全不認為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只是當個笑話來說。這個直播引起了全網的聲討。仝卓不知道他觸碰了底線,高考就是那個底線。另一個就是前段時間爆出的農家女陳春秀,16年前高考考上山東理工大學被冒名頂替。
  • 打屁股:突破自我還是突破底線
    市場經濟確實是競爭的經濟,但健康的市場競爭,絕不能是沒有底線的競爭。而每個人基於自尊、自愛而自我設定的底線,就是社會共同的底線。以踐踏個體自尊而實現的自我突破,最終實現的只能是對社會底線的突破。
  • 「聲音」切莫誤解「底線思維」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結構性深層次矛盾凸顯,如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管控風險、守住底線,是決定我們事業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各級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才能防範化解各種風險、實現改革發展既定目標。
  • 高考舞弊頻發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再加上前段時間山東高考頂替案,我不僅感嘆我們這個社會的底線到底在哪裡?我們還有底線嗎?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當地的教育水平,教育的公平更是關乎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如果教育的公平被破壞,那麼高等教育也就會被那些心術不正走後門上位的學生所控制,這樣形成的局面就是導致整個社會底線喪失,那些廟堂之上的精英人士也不過是披著道德偽裝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 做什麼事情,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都是最基本的底線
    做什麼事情,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都是最基本的底線你們已經決定的事,我可以不反對,但是我拒絕參與有一次,單位引進了一個高人,據說是資深媒體人,具體有多麼資深,我是沒有興趣去研究的。我們是媒體,官方背景的,這樣的想法本來就是不正當的,甚至是違法違反社會公德的,居然能進入研討階段。當然這個提議還不算什麼,第二個更是奇葩。當這位高人說了幾句話時,我都想到他要幹什麼了。這種事情在媒體界是十分常見的,也是讓媒體人覺得噁心、給媒體和媒體人抹黑的一種行為,只不過是加了一個頭銜,頂了一個策劃的帽子,也就是以媒體的名義,手持紅頭文件和媒體工作證、介紹信去幹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事情。
  • 「the bottom line」是「底線」嗎?此「底線」非彼底線喲!
    the bottom line「bottom line」直譯的話就是「底線」,在漢語中,「底線」是「最低的限度」,比如「做人的底線」。
  • 亞文化「玩梗」,請守住底線!
    當前,二次元、宅文化等亞文化領域屢屢被一些無底線操作者引入低俗、庸俗內容,一些事關歷史、道德、法律的嚴肅話題被拿來當做「玩梗」「解構」的原料,以小眾情趣挑戰大眾情感,呈現出令人厭惡的病態。曾幾何時,大型漫展因其為年輕人營造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夢幻世界而受到推崇,部分優秀、健康的二次元亞文化激發了年輕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為他們提供了表達自我的機會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