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這六種學習習慣,才是真正優秀的好學生

2020-09-06 大喵談教育

心理學上說,習慣是人類的第二個上帝。習慣對人的影響僅次於上帝對人類的塑造。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家長們快來了解一下,想要成為好學生,有哪些必備的學習習慣吧。

1

注重培養孩子預習的習慣

所謂預習,就是讓學生在老師未教學新知識前提前自學。學生可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或經驗來自學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動用已有的知識儲備或經驗來理解新知識。老師還可對學生的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對難以理解的內容打上「?」,並提醒自己在上課時著重聽自己不理解的知識。

通過自學,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達到事倍功半的聽課效率。由於預習要在家裡進行,習慣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此,教師要注意與家長進行溝通,調動家長的積極參與,讓家長進行配合與監督,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就可形成習慣,一旦形成了習慣,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在課前進行預習了。

2

注重培養孩子收拾書本文具的習慣

收拾自己的書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實這對學生的一輩子影響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按時交家庭作業或忘帶書本文具的情況,一問學生,很多學生的回答都是家長忘給自己裝進書包裡了,顯然,這樣的孩子經常讓自己的家長給收拾書包。

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自己包辦代替,以至於出現了有的孩子上了大學,父母都要跟在身邊幫著料理生活,這樣的孩子今後怎樣能適應社會生活呢?這樣的孩子什麼時候能自立呢?父母什麼事情都代替孩子做,這其實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孩子長大以後,始終要融入這個社會,始終要獨立面對或解決很多問題,如果父母從小什麼都代替孩子做了,那麼孩子就習慣了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可想而知,孩子是無法自立的。因此,父母如果是真正愛孩子,就應該培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收拾自己的書本文具完全可以讓孩子從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業以後,就讓孩子自己將書本文具收拾進書包,並且放整齊,長期訓練,孩子就會形成習慣,這樣孩子不至於交不了家庭作業或忘帶課本了。

3

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一些成績差的孩子並不是因為腦子笨不聰明,而是因為聽講的習慣差。要麼上課愛和同學講話,要麼上課愛搞東西,要麼上課看課外書,要麼上課老愛走神……

總之,這類學生的注意總是集中不起來聽課,導致學習成績拿不上去,因此,要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優秀,關鍵是要注意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但要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也不能靠單純地說教。

一方面老師或家長都要給孩子講明學習的目的,要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另一方面,老師或家長可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勤奮刻苦學習的偉人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自己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堅強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聽課上,努力學習。

4

注重培養學勤於思考的習慣

在工作中,我也經常會遇到有的學生在學習上一遇到難題就退縮的情況。有的孩子,在學習中,一遇到難題就懶於思考。在家裡,一遇到不會做的就馬上叫爸、媽幫助解決,在學校,一遇到不會做的就不做或去照抄同學的,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養成了一遇困難就退縮的不好習慣。

在學習上,老師或家長都要鼓勵孩子敢於向困難挑戰,勤於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急於幫忙解決,要多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勤於思考去完成,如果孩子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去戰勝難題的,那麼,孩子就會體驗到自己戰勝困難後的快樂,那種快樂是任何高興的事情都無可代替的。

老師或家長還可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士在學習上如何勤於思考、戰勝難題的故事,鼓勵孩子向他們學習,這樣長期訓練,孩子就會養成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的習慣。

5

注重培養學生課後自覺複習的習慣

課後複習對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老師或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課後複習的好習慣。老師對學生的課後複習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在一天的學習結束後先將當天的知識進行梳理、消化、鞏固,看看哪些地方是弄懂了的,哪些地方還不是很明白,然後想辦法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弄懂。

等知識脈絡清晰明了後再下筆做家庭作業,這樣就會提高學習的效率,要養成好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與監督,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養成習慣。

6

注重培養學生做完作業後自查的習慣

一般情況下,很多學生做完作業之後願意自己檢查,嫌麻煩,做完作業之後,負責一點的家長就讓家長檢查,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依賴性,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利於學生終身的發展。

教師和家長要互相溝通,共同督促孩子養成作業自查的習慣,以提高作業的正確率,教師和家長還可以制定一些獎懲的制度,作業書寫漂亮,正確率高的可獎勵孩子紅花或是五星,以提高孩子自查的積極性。

尤其是數學學科,經常與計算打交道,如果孩子不養成自查習慣,那麼作業的正確率可想而知了。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老師和家長長期不懈地堅持督促孩子進行反覆訓練和強化,孩子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家長就可以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省不少心,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養成這6種學習習慣,才是真正優秀的小學生
    心理學上說,習慣是人類的第二個上帝。習慣對人的影響僅次於上帝對人類的塑造。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家長和孩子們快來了解一下,想要成為好學生,有哪些必備的學習習慣吧。
  • 告訴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學生
    心理學上說,習慣是人類的第二個上帝。習慣對人的影響僅次於上帝對人類的塑造。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一位老師就總結了自己發現好學生的通常具備的六個習慣。 家長們快來了解一下,想要成為好學生,有哪些必備的學習習慣吧。
  • 養成讓自己更優秀的學習習慣
    蕭紅中學劉國權校長從三方面與學生和家長們分享。認清中學與小學教育的區別初中是向高中過渡的特殊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過渡,中學和小學相比具有學科增多、難度增大、學習速度加快、學習自覺性增強等特點。學生要想及時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要養成自主預習、專心聽講、完成作業、及時複習和整理錯題的學習習慣。
  • 一個學生,只有養成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一個學生,只有養成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 ,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而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去培養:1、注重培養孩子預習的習慣。所謂預習,就是讓學生在老師未教學新知識前提前自學。學生可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或經驗來自學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動用已有的知識儲備或經驗來理解新知識。
  •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六種方法供參考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 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只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一定會非常優秀的而好的學習習慣無非就是如下四個方面:一、 課上不走神,不搗亂,對於課上知識實現高效學習這需要同學在思想和行為上重視課上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要求。而且,任課教師也要隨時關注孩子們的聽課質量,有走神的及時進行提醒。
  • 優秀並非天生,優秀的學生幾乎都有主動學習的習慣
    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作為教師都明白,自己的那麼多學生中,優秀者多數為那些已養成主動學習習慣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幾乎都有主動學習的習慣。那些比較散漫,沒有主動學習習慣的學生,就算在某個學習階段因天賦異稟取勝,但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也會慢慢敗下陣來。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 立德樹人,重習慣養成
    本學年,我校德育工作把學生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放在首位:學期初制定了全校《學生習慣養成方案》,舉行了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對學校一學期的養成教育工作做了詳細部署和要求。每月開展主題活動,各班成立自查小組,督促本班學生的習慣養成,同時學校在原有紅領巾監督崗的基礎上,另成立了好習慣督察小組,監督廣大學生的習慣養成,每月月末評選出活動優秀班集體和「明星學生",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二、 狠抓學生學習姿勢,打造學生健康人格。本學年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六種學習姿勢:握筆姿勢、寫字姿勢、聽講姿勢、讀書姿勢、舉手姿勢、回答姿勢。
  • 分享 | 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從孩子入學開始,成績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但與此相比,好的習慣,好的思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因為習慣和思維將會陪伴孩子一生。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善於提問的習慣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 初中階段養成這幾個「優秀習慣」,成為學霸,考上重點高中沒問題
    對於學生來說,初中是非常關鍵的學習階段,在某種意義上,這個階段的學習,比高中時期還要重要。初中學習的教材,都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入門的知識。因此,對於初中生來說,這一階段的學習重心,應該放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而成績的提高,是習慣養成後水到渠成的事情。
  • 初中生應養成的學習習慣
    比如,一個人從小就養成了當天的事情當天做完的習慣, 他成年後, 在工作中就會成為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 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初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時期,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錯過了時期,再想改掉惡習,更是十分艱難。
  • 資深優秀教師:低年級孩子養成這5大習慣,學習才會省心省力
    王莉是北京市級優秀教師,曾獲北京市最高級別「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稱號,有20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王莉老師說,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一到三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比如上課專注,做事有序,這些好習慣都將陪伴孩子終身。有5大習慣是需要父母在家引導孩子養成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
  • 【教師筆記】 閱讀中的六種好習慣
    ■山東省蒙陰縣第三中學馮啟明  《葉聖陶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習慣方面的事情,僅僅心知其故,而習慣沒有養成,還是不濟事的。」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實質也是形成良好習慣過程。  隨著新課標的施行,課堂教學發生了重大變革。
  • 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
    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在心理學,有這樣一個理論,就是某人連續21天,或28天重複做某件事情,就可以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通過各種方法,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惜的是,孩子上學十幾年,也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 入學養成教育周——優秀從習慣養成開始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巴川,適應學校,巴川公學為同學們準備了為期一周的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他們都有什麼樣的改變吧!在見面會上,閆老師講述了優秀學子成功的秘訣:習慣、方法、自律。鼓勵七年級學生爭做優秀的巴川學子!
  •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那麼,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下面,就我十幾年本身學英語的體會和教學生十幾年來的經驗來談談要學好英語應該養成那些良好的習慣呢?一、養成記單詞的習慣。單詞是英語的學習的基礎。眾所周知,英語文章是由句子組成,而句子由每個單詞組成。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英語就像蓋樓房,單詞就是磚瓦,只有磚瓦多了,樓房才能蓋的高。
  • 班級管理|讓學生養成這7個習慣,成績穩步上升!
    這位老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時間超過了30年,他告訴我唯有學習習慣才是中小學生能長期掌控和改變的,而正是學習習慣決定這孩子在日常學習和考試中的勝負。 他分享了學生應該養成的7個好習慣: 四種優秀的課堂習慣 1、常設小目標 目標包括兩類:
  • 讓學生在高中時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如何讓學生在日後走出校門後還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作為教師應重點思考的問題。「教書育人」不僅是要體現在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更應是能夠促進學生日後的全面發展,這才真正體現了教書育人的本質。通過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將自主學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是責無旁貸的。
  • 暑假是學生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這些建議太實用了
    孩子們的暑假到了,很多家長已經開始規劃孩子們的假期了,小語老師告訴大家假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哦,其重要性要遠超於多學幾章新知識。如果您的孩子總是粗心馬虎、如果他學語文、英語沒有語感、如果他學了就忘、如果他很努力還是提高不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假期應該養成的幾種習慣。
  • 清華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身",雖然這句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它想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對長大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以後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清華大教授的忠告:能在孩子6~8歲前養成4種習慣,將一生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