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1月15日開放,一起探究鎮館三寶吧!

2021-01-20 穿行在群山

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01大英博物館

沿著喧囂的新牛津街向北走,轉進幽靜的巷子,聳立在眼前的是一座裝飾有八根古希臘愛奧尼克式圓柱、巨大山形牆和精美浮雕的雄偉建築, 氣勢恢宏,莊嚴肅穆。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了。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珍品,至今擁有藏品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間人類歷史和地球七大洲的文明,這些藏品大多來源於文化掠奪、海外殖民地的搜刮、考古發掘和捐贈,其中尤以古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古近東瑰寶最負盛名。

自16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英國不斷擴張海外版圖,在19世紀建立起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自稱「日不落帝國」。大英博物館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正是拜這股強大國力與財富所賜。

大英博物館堪稱「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寶庫」。

大廳穹頂

英國醫生漢斯·斯隆(1660—1753年)爵士去世後,其遺贈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為大英博物館奠定了基石。秉持著開放和知識共享的原則,博物館自建館起就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望。

1824年,博物館在蒙塔古大樓北面建造一座新館,並在19世紀40年代完成,舊蒙塔古大樓不久後便被拆除。新館建成後不久又在院子裡建了對公眾開放的圓形閱覽室。1880年大英博物館將自然歷史標本與考古文物分離,大英博物館專門收集考古文物。19世紀以後,博物館將油畫、自然史、人類學、圖書部門等劃分出去,同時持續擴充館藏。

02鎮館三寶

NO1: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

1799年,羅塞塔石碑被一法軍上尉在埃及羅塞塔發現,後來在英法兩國的戰爭之中輾轉到英國手中,自1802年起被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

該石碑是公元前196年,由古埃及託勒密王朝時代的祭司所製作,作為年僅13歲的國王託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時的紀念。石碑上的內容主要敘述了託勒密五世自父親託勒密四世處襲得的王位之正統性,以及託勒密五世對埃及所做的諸多貢獻,如減輕賦稅、捐建神廟、贈予穀物等。現存可見的碑文以三種不同文字記錄了詔書的同一段落,分別為古埃及象形文字( 14行)、俗體文(32行)和古希臘文( 54行)。

NO2:公山羊像

公山羊像

公元前3300年左右,在波斯灣沿岸的烏爾,蘇美爾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三王朝首都。1922至1934年,大英博物館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組成聯合考古隊,由英國考古學家倫納德.伍利指揮,正式在烏爾王陵開展發掘考古工作。

1926至1931年,考古隊在挖掘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王陵時,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王室陪葬品,公山羊像就是其中之一。它以貝殼、青金石等為材料,四肢金光熠熠,閃耀著美麗的光彩,據推測是被用來支撐家具或容器等。

蘇美爾人很早就將山羊馴化為家畜,山羊也是蘇美爾諸多藝術品中的常見題材,特別是山羊與樹木結合的主題,蘊含復活、豐收之意。

NO3:帶翼人首牛身像(拉瑪蘇)

帶翼人首牛身像(拉瑪蘇)

帶翼人首牛身像從側面看有4隻腳,從正面看有兩隻腳,實際上有五隻腳。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帶翼人首牛身像和帶翼人首獅身像。

1845-1847年間,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曾兩度遠赴亞述帝國首都尼姆魯德,在公元前9世紀被稱為「徵服王」的亞述納西拔二世的宮殿遺址中,發現了帶翼人首牛身像(拉瑪蘇)和帶翼人首獅身像(含杜)。

亞述文明中,公牛和獅子是典型的藝術題材,亞述人將門窗視為惡靈的人口,所以,常在宮殿入口兩側擺放雄偉巨大的半人半獸守護神像,不僅能避邪,而且在建築上還能起到支撐門楣的作用。

亞述人在製作護神像時,通常是從30噸重的巖石塊上切割出來,再由數百名工人以木製滾輪運載。這些裝飾王宮的巨型雕刻不僅具有美觀與驅度的雙重效用,還是亞述戰神阿舒爾的化身。蘊含了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厚的歷史內涵。

03部分展品

大英博物館每年參觀人數,由19世紀初期的約3萬人次,升至如今的600多萬人次,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頂級綜合博物館。2000年大中庭建成開放,成為博物館新的象徵。不被傳統束縛的大英博物館,仍在不斷地改進和創新。

遼代佛像雕塑
中國大鐘
尼多斯的獅子
法老拉美尼斯二世的胸像
大幅中國壁畫
中國瓷器
中國古瓷器
雕像
中國瓷器
雕像
古希臘和羅馬畫廊中陳列的文物

相關焦點

  • 閉館近半年後,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新開放
    當地時間8月27日上午10點,閉館已長達163天的大英博物館將迎來重新開放,結束這座著名博物館自1759年首次對外開放以來最漫長的一段閉館時間。
  •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快來了解一下吧
    小夥伴們知道5月18日,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國際博物館日!可能有些小夥伴不太知道這個節日,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夏夏一起了解一下國際博物館日吧!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大英博物館將重新開放,是英國最受歡迎景點之一
    8月27日,在關閉了數月之後,英國大英博物館將重新開放,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受疫情影響從 3 月 18 日起閉館,以減少公眾和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這也是大英博物館自從1759年以來閉館時間最長的一次。
  • 大英博物館藏品800萬件,都是稀世珍寶,鎮館五寶全部來自別國
    一直以來,藝術、考古領域和兩者之間的愛好者,以及對英國情有獨鐘的中國遊客,可能對大英博物館並不陌生。自2012年起,倫敦大英博物館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600萬人次(2016年為682萬人次,中國遊客入館遊客佔比17%),可以說,很多中國人來到英國旅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這處世界頂級博物館打卡、開眼界!
  • 獨家發布丨大英博物館與其參觀者
    大英博物館陵墓廳中的一對母女 19世紀70年代/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753年6月6日,國王喬治二世(George II)批准了成立大英博物館的議會法案。大英博物館經常被指責抱持著某種程度的精英主義態度,某些理事擔心,如果不對入場進行限制可能會造成混亂,這也並非沒有道理。實際上,1759年1月25日來館的前幾批參觀者的入場並不是很順暢。他們需要跑三趟――先申請免費門票,然後取票,然後返回博物館,由預訂好的一名館員陪同遊覽。起初,規定每個參觀團不得超過5人,需要長時間工作的人們很難有時間來完成這些程序。
  • 珍品多蘊藉 新藝託興象 「上下」「犀皮漆天地蓋盒」永久入藏大英...
    近日,「上下」「犀皮漆天地蓋盒」正式被大英博物館永久收藏,展品將於博物館中國與南亞展廳展出。「上下」執行長及藝術總監蔣瓊耳女士親臨現場,並以「傳統手工藝的創新」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1759年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近日,作為大英博物館未來十年改建計劃內的中國與南亞展廳完成修繕並正式對外開放,「上下」「犀皮漆天地蓋盒」作為代表中國當代頂級手工藝的作品之一,與諸多的中國古代藝術珍品一起,向全世界展示東方當代文明的絢爛。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實際上,大英博物館在1759年對外開放之初,也是需要門票進入的。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一張1790年的門票,票面上印有「大英博物館」的字樣,寫著參觀者的姓名和允許進入的時間。200多年後,人們手持帶有條形碼的「電子門票」進入博物館。雖然門票介質改變了,但大英博物館的初衷從未改變:向求知好學者免費開放。   目前,博物館僅將位於一層的展館開放,並設計了一條單向線路。
  • 大英博物館的那些國寶級藏品,美到極致
    我在 倫敦 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 大英 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就是上面這個,旅行者的打卡地點之一。英國 幾乎所有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都免費,特展除外。大英 博物館可能是你看到展品最多的地方了,進去記得買張地圖或借個導覽器(忘了有沒有中文,因為我當初沒借),以防迷路。每個展館都有特定主題,也有 中國 館, 景德鎮 館哦,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一堆棺材,好多棺材直接放在那兒也沒有玻璃隔開。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1753年,收藏家漢斯·斯隆(Hans Sloane )爵士去世後,按照其遺囑將遺留下來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全部捐贈給國家。受疫情影響,大英博物館於3月18日開始關閉,但通過以下兩個網址,我們在家也雲逛。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3月26日,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生與死」展覽   申請觀看特別藏品   如果你想參觀那些未開放的中國藏品,需要提前一個月提出申請預約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發祥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距今已逾八千年,而其所用象形文字曾失傳千餘年。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 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按照他的遺囑,其個人收藏的近8萬件藏品,以及大批的動植物標本、書籍、手稿全部贈與國家——這,就是大英博物館的前身。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成立並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著名的大中庭260年後的今天,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多達800多萬件,較建立之初增加了100倍,拋開此前分離出去的自然歷史標本和書籍手稿(後者組成了大英圖書館),它包含10個研究和專業館:古埃及和蘇丹館希臘和羅馬館亞洲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
  • 大英博物館中古玉器,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
  • 大英博物館今重開:減少展品,正視殖民歷史
    今天,大英博物館重新開放,這是英國最晚開放的大型藝術機構。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表示,重開後的大英博物館試圖以更少的展品與觀眾來提供更好的觀展體驗,為了防疫而採取的單向路線將實現展品之間的互動。大英博物館的地面指示在大英博物館的體驗與感受與過去不同。現在,這裡更多的是逝去的人留下的痕跡:墓碑、紀念碑、雕像,每個展廳都在提醒你,帝國、文化、社會與城市都建於過去的廢墟之上。少了一群群的遊客與學生,大英博物館讓人感覺寂靜又空曠。空曠的博物館大中庭和英國的其他大型藝術場館一樣,大英博物館要求觀眾預定分時段門票,並在入館後遵循單向的參觀路線。
  • 那些流失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實在讓人痛心!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
  • 博物館系列-大英博物館第一期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大英博物館|從小倉庫到800萬件藏品
    每日書訊昨天1、對貴族與乞丐一視同仁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在此之前,博物館一直都是貴族與精英階層的特權,而大英博物館的宗旨是:所有好學求知的人都可免費進入。 著名的管理員帕尼茲曾說過:「我希望一個窮學生能和這個國家中最富有的人一樣,享有同樣的路徑去滿足他學習上的好奇心,追求真理,參閱同樣的權威著作」。
  • 世界著名博物館你知道多少
    展會長達15公裡,曾經有人計算過如果每件作品看一分鐘,每天看八個小時,大概要看兩個多月,所以羅浮宮是一個藏量驚人的博物館。它在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向民眾開放,成為公共博物館當時的展出作品只有600餘件。在今天,羅浮宮的參觀人數蘇平均每天不少於15000人。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兒穿越千年,會說話的石頭
    1、大英博物館為何館藏豐富?你們知道嗎?我們祖國的故宮博物院才擁有180多萬件藏品,這才佔大英博物館的四分之一呢。說到大英博物館浩如煙海的藏品,就不得不提到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國對外的殖民擴張,在經濟和文化上的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