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張蒙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奧運冠軍劉璇前段時間跟老公參加了育兒綜藝《新生日記2》,其中一些表現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劉璇在孩子吃東西的問題上非常嚴格,比如不準孩子吃醃製過的雞蛋、飯菜裡不能加鹽、不能吃零食等等,不少網友指責其心狠,連老公都吐槽她「鐵血」。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網友說她在節目裡像個嚴格的教練,嘴裡經常說的就是「不可以」,這樣的育兒方式真的值得廣大寶媽們參考嗎?
尤其是孩子吃鹽的問題,劉璇家的寶寶已經四歲了,吃飯還不能放鹽嗎?到底多大的孩子才能吃鹽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0~6個月寶寶禁止攝入食鹽,6個月~1歲可正常吃輔食,但無需加鹽。
一般來說,新生兒的味覺和嗅覺比成年人更加敏銳,通常在2個月左右就能分辨出食物的酸甜苦辣。
家長想給孩子的輔食裡添加食鹽,無非就是擔心飯菜沒味道,但卻是以他們自身的標準去衡量的,並沒有顧及孩子真正的需求,實際上幼兒對鹽味的敏感度遠高於成人。
而食鹽主要為人體補充鈉元素,母乳以及奶粉中都含有這一成分,無需額外攝入食鹽來補充,所以還在吃奶和輔食的寶寶可以不用添加。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飲食已逐漸向成人過渡,可以吃些軟爛的飯菜,食鹽攝入量應以每日不超過1g為宜。
寶寶的飲食與成年人的一日三餐已相差無幾,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食鹽量最好不超過6g。
6歲以下的孩子應控制在成年人的一半,每日攝入2~3g左右。
1、過早攝入食鹽
2、吃鹽過多
生活中有幾類食物看似健康,家長也喜歡給孩子吃,但實際含鹽量過高,並不適合過小的寶寶食用:
1、兒童醬油
雖然打著「兒童醬油」的名號,其中的成分跟普通醬油並沒有什麼區別,是公認的含氧量高的高鈉食品,家長最好不要加在孩子的輔食裡。
市面上售賣的許多兒童醬油配料表上的含鈉量幾乎都是每10毫升含鈉500毫克左右,部分比成人醬油的含鈉量還高。
根據相關規定,每100克/毫升鈉含量低於等於120毫克才能稱為低鹽,低於5毫克為無鹽(鈉),兒童醬油中的含鹽量與低鹽標準有較大差距,並不適合低齡幼兒食用。
兒科專家表示,1歲以下孩子的輔食可無需添加任何調味料。
2、糖果
在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家長就喜歡用糖果來哄寶寶,看似味道甜甜的糖果在製作過程中也會加入鹽分來提升甜味敏感度,增進口感。
不過鹽的鹹味被甜味蓋住了,寶寶很難察覺,但其中的含量並不少,孩子也不宜過多食用。
3、蜜餞果脯
酸酸甜甜的話梅不僅是寶媽們的最愛,不少孩子也喜歡這種口感,但水果在醃製的過程中必須加入大量食鹽來脫水,才能製成蜜餞。
除此以外,為了豐富口感,還會加入大量糖分、香精、防腐劑等,不僅高糖高鹽,添加劑也不少,攝入後會嚴重影響新陳代謝。
由此可見,劉璇不讓孩子過早且過分攝入鹽分的做法並無不妥,連專家都直誇做得對,雖然寶寶已經滿了四歲,但仍要控制每日的鹽分攝入量,尤其是避免以上三類食物的過分食用。
【今日一問】你家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添加食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