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誠實信用原則和處分原則

2020-12-10 法公社

專欄【民事訴訟法釋義】第9章 誠實信用原則和處分原則

誠實信用

《民事訴訟法》第13條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解讀】誠實信用原則,貫穿整個民事訴訟活動的始終。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遵守該原則,法院行使審判權也應遵守該原則。為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民訴解釋》主要在以下幾有所完善:

第一,增加制裁違反誠信原則行為的規定,明確對訴訟參與人或冒充他人提起訴訟或參加訴訟,證人籤署保證書後作虛假證言等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進行處罰。

第二,增加對虛假訴訟行為予以制裁的規定,打擊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三,對當事人籤署據實陳述保證書、證人籤署如實作證保證書的程序及後果作出規定。

第四,增加規定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

【案例】鍾晨宏與尤娥筠是同學關係 、尤娥筠與諸慶系朋友關係。蘇淳桐與諸慶系同學關係。2016年3月8日,鍾晨宏通過諸慶找到蘇淳桐稱借錢6萬,並出具借條一張,尤娥筠 、諸慶系擔保人在借條上簽字。借條上寫有:借款單位:蘇淳桐,身份證號碼:X,貸款人:鍾晨宏 ,身份證號碼:X,達成一致意見,籤訂本合同,今借蘇淳桐現金人民幣陸萬元整(小寫60000元),本人保證在2016年11月31日前一次性付清本息,如逾期未付清,每天4%向出借方支付違約金。借款人或擔保人逾期不履行還款的或擔保的義務,自願接受法院的強制執行直到2017年10月3日,尤娥筠已還蘇淳桐3萬元,後未償還借款。

2019年2月9日,蘇淳桐鍾晨宏償還借款6萬元及利息,尤娥筠、諸慶對借款本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尤娥筠、諸慶稱,從2016年3月8日-2019年2月9日期間,近3年時間裡,未要求履行擔保責任,現擔保責任早已時效。

【分析】尤娥筠、諸慶是否應當對案涉借款承擔擔保責任?

相關焦點

  • 論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本版從即日起開設專欄,邀請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部分專家學者,對新民訴法中的一些亮點和重點制度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一個引人矚目之處,是將誠實信用原則明文化、法定化。新民訴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 民事訴訟法中的基本原則
    大家下午好,我是法律小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民事訴訟制度中的基本原則。民事訴訟法是我們在法律適用中最常用的訴訟規範,也是司法工作者經常用到的法律規範。因此也是特別重要的,在接下來的八天裡我會不斷的更新一些重要的民事訴訟法中重要規定,希望對法律感興趣的朋友轉發出去,讓更多想了解我們擁有什麼樣具體法律權利,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
  • 行使民事權利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儘管如此,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等享有的民事權利(私權)並非可以任性或不受限制,相反,在現今,公共利益(公共福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及權利濫用的禁止原則等,系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遵循的原則,也是司法機關在法律對某一事案並無規定時據以裁判案件、解釋民商事法律的依據。並且,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對民事權利的內容和行使予以限制使其不致任性的準繩。
  • 法途法考公開課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附練習
    民訴診斷小課堂本講重點提示:(1)平等原則、同等原則、對等原則的區分(2)約束性辯論原則(3)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對象及其體現(4)當事人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一、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民訴》第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 用誠實信用原則守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事人到場是司法審判的需要,一方面有利於法官查明案件事實,形成心證,體現直接言辭原則,另一方面可以讓當事人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法律的神聖與威嚴,不敢從事不誠實的行為,從而自覺尊重法律、尊重判決。   此外,新規對於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自認的規定,也是對踐行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落實手段。自認是對自己不利事實的承認,是民事審判活動中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具體表現,具有免除對方舉證責任的效力。
  • 誠實信用原則在訴訟中的適用
    技術合同類糾紛案件因履行標的技術性、無形性,履行過程的密集交互性,導致查明事實難度大,對誠實信用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具有更緊迫的需求。在舉證質證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故意或者過失不實陳述,導致增加訴訟活動,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要求其補償因增加訴訟活動而支付的交通、住宿、餐費、誤工、證人出庭等必要費用。
  • 打官司須知的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那麼民事訴訟有沒有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可以讓老百姓一就懂,從而使老百姓對打官司能有個大致框架,指導訴訟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民事訴訟的一些基本原則。平等原則。這是民事訴訟最核心的原則之一。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法院要對當選平等適用法律。
  • 堅持誠實信用原則 禁止濫用司法資源
    處理結果一鑑於本庭在庭審之初已向原被告雙方宣讀了法庭紀律、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雙方對於事實陳述真實性敘述的法律責任等,而同時,雙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清楚了解自身權利和責任,故本案審判員對原告當庭提出訓誡:「第一、原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故意隱瞞證據、選擇部分事實進行陳述的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法庭在此對你方進行訓誡並進行警告
  • 淺析誠實信用原則對被執行人之約束
    我國自古便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而早在西周時代的「質劑」、「傅別」便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原始載體。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澱,誠實信用原則被奉為現代民法的「帝王條款」,有「君臨法域」之實效。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
  • 談保險活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對於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事行為中的意義領會頗深,同時對我國一些民事主體對誠實信用原則的淡漠感到遺憾。由此,筆者又一次感觸到在民法中確立誠實信用原則本旨和誠實信用原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重要性。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的立法者意志。當事人必須以誠實、善意的態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以維護上述三方利益的平衡,保持社會穩定與和諧的發展。
  • 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按內外主客觀標準不同,其內涵可作主觀化誠信和客觀化誠信的劃分。主觀誠信將對行為的約束「內化於心」,要求當事人的內心狀態應該是善良的,而誠實信用原則具體化為主觀化誠信規則義務時,直接用「善意」來描述。
  • 誠實信用原則如何規制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
    誠實信用原則對智慧財產權侵權的規制,一方面體現在立法的指引,另一方面則是法律的彌補。首先,智慧財產權領域一系列法律中侵權行為的定義體現了立法者對於誠實信用原則的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作為民事活動的總體綱領,對於智慧財產權活動具有指導性意義。眾所周知,智慧財產權本身是一種私權利,智慧財產權法是民法的一部分,這一點已經為我國立法、司法實踐以及學術研究所承認。
  • 保險活動當事人為什麼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但從我國保險業經營的現狀來看,眾多現實讓人覺得保險誠信不容樂觀,如被保險人不如實告知或者騙保,保險人在經營和理賠方面的不誠信等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鑑於此,本文就保險當事人為什麼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進行一些探討。一,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
  • 民法案例解讀之「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
    -《民法典》法律條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五百五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併轉讓給第三人。
  • 應嚴格限制誠實信用原則在商標註冊審查中的適用
    在實踐中,出現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負責商標註冊審查的機構(原商標局,以下簡稱商標局)僅依據《商標法》第七條第一款,「申請註冊和使用商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便駁回商標註冊申請的做法。而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負責商標爭議事宜的機構(原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評委)往往否定商標局此種做法,認為直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商標不得註冊的法律依據並不妥當。
  • 《民事訴訟法》法院審判原則、當事人平等原則及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專欄【民事訴訟法】第7章 法院審判原則、當事人平等原則及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借條《民事訴訟法》第7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同年6月9日,王某某出具證明一份:豐傑業欠黃奇祥和王某某貳萬元,(4月2日)欠條已經撕了,在任何人手裡都無用,已經作廢,現已還壹萬元,還欠王某某壹萬元整,特此證明。證明人王某某籤字確認。9月30日,金額為1萬元的借條由王某某交給豐傑業父親豐志翰 ,並經黃奇祥認可後由豐志翰及曹康各出具4000元和6000元借條給黃奇祥。曹康與豐志翰之前不欠黃奇祥的錢。
  • 案例評析|不予保護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註冊的商標
    更多參見微信公眾號:cosmosip186導讀: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以及參與民事訴訟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權利人通過民事訴訟尋求法律救濟的前提是其實體權利的取得,以及訴訟權利的行使均具有正當性,不得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 關於商法之誠實信用原則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商法;誠實信用原則   一、商法之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內容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商法中的一個「帝王條款」,它對於民事活動和商事活動的公平進行具有著普遍性的控制作用。誠信原則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的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依照契約條款,更重要的是要依照其內心的誠實信念完成契約所規定的支付。所謂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加者樹立一個「誠實商人」的道德標準。
  • 虛假陳述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法官開出一萬元「罰單」
    虛假陳述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法官開出一萬元「罰單」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章程 通訊員江麗儀)當事人來到法院本是要解決糾紛,維護自身權益,可意圖虛構其他借款事實,在法庭上耍「小聰明」作虛假陳述,這種「碰瓷」法律的行為,當心得不償失,要受到法律制裁。
  • 「禁反言原則」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的應用探討
    ,原告和被告寧波某新材料企業B均予以確認。本訴訟代理人則當庭依據「禁反言原則」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擊。最後,一審判決中,針對被告寧波某新材料企業B否認鑑定意見書效力的理由,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不予支持,並根據鑑定意見書認定其中一款產品侵權成立,並且判被告寧波某新材料企業B賠償50萬,被告廣州某貿易企業C銷毀庫存的侵權產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