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印度,其實如果你了解的話,就會知道從1947年印度獨立後,就在憲法中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到20世紀60年代,印度將印地語、英語和其他地方性語言都列為官方語言。1968年,印度頒布《國家教育政策》,特別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參考英國的教學大綱,將聽和說放在英語教學的優先方向。
而我們國家,現行的教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則更注重於讀寫,聽說上並沒有作為優先方向,從四六級、高考就能看出,聽說只是作為參考,如果將聽說作為高考、四六級的測評,也許我們就會更重視口語了。
從我們自己學英語就能體會到,母語非英語的人在學英語時都會有這樣的傾向:尋找英語單詞與自己母語相近的讀音以方便記憶。其實印度人的英語學習也是如此,將英語字母讀音轉化為印度印地語字母(梵文)。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加快學習效率,使印度人能夠很快理解。而且,由於注重聽說,印度人的英語較為流利,少有語法和結構錯誤。壞處在於:印地語獨特的發音導致印度人的英語讀音產生各種「變異」給人一種濃重「咖喱味」的感覺。
▲印度特色之「掛票」
印度英語特點123
我不止一次聽朋友抱怨過,去印度出差,去印度旅遊,在國內英語再好都是白搭,印度英語變態難懂。
其實如果研究一下,用點心,還是可以很快發現一些特點的。
A. 印度人英語口音重、速度快,停頓掌握不好,聽起來原本就吃力。
B. 再加上特殊發音效果,例如印度式英語發音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把標準英語中本應該把舌頭放在上下排牙齒間送氣的音th簡化為 t。
C. 而且印度人發的t的音,又接近d的音。
所以我們有時會這個發音特點開玩笑,當他們說「我30歲了」(I am thirty),聽上去就是「我有點髒」(I am dirty),因為 thirty(三十)的發音和 dirty(髒)混淆了。
印度英語特點匯總
1. t發d的音
如:tomato(西紅柿)為domato,Tree(樹)變為dree。
What time is it? 變成 Whad dime is id?
2. p發b的音
如:peace(和平)為beace,motobike(摩託車)為modopike。
3. g發c的音
如:ungrateful(不領情的)為uncrateful。
4. th發d的音
如:Thank you為Dank you.
5. k發g的音
如:Hello, this is xxx calling from india. i want to talk to Mr. xxx.
印度人: Hello, this is xxx goling flom india. i won’t do dog do Mr. xxx.
6. r發l的音
如:Where (are) your parents?
印度人: where is your balance?
【笑話】一個印度人聊天,他冷不丁地問我Where is your balance?想了半天啥意思,平衡?存款?個人隱私,不太好答,答覆:Sorry I don\'t know.他很驚詫得望著我。我不解。後來諮詢高人,原來他在問我Where (are) your parents? (我父母在哪兒?)
7. 沒有爆破音和清輔音
8. 第三聲原則
英語普通話本來是沒有聲調,也可以說都是一聲,比如ALSO用漢字注音的話就是"歐搜",但是在印度英語裡,第一個音節原本一聲的"歐"變成了拐彎的三聲,所以"歐搜"就念成"偶搜"。這"第一個音節變三聲"是個潛規則,是掌握印度英語的發音的關鍵。再舉個例子,比如CHINA,誰都知道英語普通話中念"拆哪",但到了印度這樣的地方,就不能說"拆哪",而要把"拆"念成三聲的"釵",形成"釵哪"。同理,INDIA發音為"隱嘀呀",不是"音嘀呀"。
9. 關於表達
a. 問對方歲數的時候可這樣委婉地問:
What’s your good number?
也可以這樣問:
When is your happy birthday?(什麼時候生日快樂?)
b. 印度人最愛用現在進行時,比如:
I am understanding it (我明白)
She is knowing the answer(她知道答案)。
▲電影《摔跤吧,爸爸》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出身精英階層的查爾圖被阿米爾汗飾演的蘭徹惡搞,查爾圖從小接受英語教育,對梵文不熟,蘭徹替換了查爾圖演講稿中的部分文字(把「服務」改成「整」,把「資金」改為「胸部」),鬧出各種笑話。
值得補充的一點是,現今印度約14億人口中,有約一億兩千萬人可以熟練運用英語,另有約一億人可以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即使不會書寫)。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社會的精英階層,英語的普及率就越高,由於印度種姓制度的影響,底層人民既無機會也沒有必要學習英語。如果在印度遇到一個英語流利的人,那麼他很可能屬於印度的中上階層。
印度的「搖頭禮」
在印度,搖頭代表的三種不同含義,看看下面的視頻讓你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