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落實「惠臺31條」效果顯著 20省區市49地方已出臺具體辦法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

中國臺灣網11月28日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10點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應詢時,首先就各地區、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最新進展,措施亮點,以及具體成效進行了說明。

馬曉光介紹,11月下旬以來,又有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武漢市、廣東省東莞市、江蘇省無錫市、揚州市推出了「31條」的具體落地措施,迄今為止已經有20個省區市的49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推出了落實的具體辦法。在各地區、各部門推出的具體措施中,不少措施富有地方特色,給人感受非常突出,也受到了普遍關注和好評。比如,北京市明確規定,鼓勵中關村示範區的臺資企業以智慧財產權質押的方式向銀行貸款,通過評審的項目可以獲得相應的補貼;上海市明確規定,支持臺資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示、銷售和採購;江蘇省明確規定,定期舉辦針對臺資企業的「紫峰獎」評選活動,獲獎企業可享受相關產業的政策支持;福建省明確規定,實施「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的閩臺商品快速驗放的模式,擴大臺灣進口商品等第三方檢測結果的採信範圍;貴州省明確規定,支持臺資企業參與貴州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參與「健康貴州」的戰略行動;內蒙古自治區明確規定,支持臺資企業參加「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參加中蒙博覽會等自治區的重點會展。

他談到,目前,「31條措施」的落實和推進已經取得顯著效果,我可以給大家歸類舉例做一說明:

(1)在文教科技領域,福建省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設立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批准立項107項,資助經費2.73億元,130多位臺灣科學家參與了項目研究。

(2)在臺灣同胞參評各類榮譽獎項方面,湖北省、江蘇省、江西省已有數十位臺胞獲評當地的「三八紅旗手」「五一勞動榮譽獎章」「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3)在兩岸影視合作方面,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視劇製作聘用臺灣人士數量的限制已經放開。兩岸合拍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均已經取消限制。臺灣人士踴躍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收到了多家兩岸製作公司合拍電視劇和紀錄片的意向。多家臺灣製作公司正在積極籌備兩岸合作拍片。

(4)在資金支持方面,福建已有華佳彩等5個臺資項目獲專項補助1830萬元、技改基金投資4.6億元。兩岸合作設立的光電集成一體化技術兩岸聯合研發中心和東南汽車研究院共獲得資助1630萬元。江蘇海門慧聚藥業等三家臺企獲得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獲科技資金資助共計1750萬元。

(5)在參與公共工程建設方面,臺企研華科技公司與崑山交發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將為崑山的智能交通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有6個項目正在進行設計,將通過優化政府採購流程、促進臺資企業產品來實現本地化應用。

(6)在農業領域,鮮活果汁、波力食品等臺企入選江蘇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福建集辰農林科技等3家臺資農業企業享受農機購置補貼,並有13款臺企農機產品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目錄。(中國臺灣網 王思羽)

相關焦點

  • 國臺辦:繼續推動「惠臺31條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左妍冰、馬曉葉):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今天(10月3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惠臺31條措施」自今年二月底發布實施以來已滿8個月,到目前為止,已有18個省區市的40個地方,以及1家央企推出了具體落實措施。
  • 國臺辦:已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制定落實「31條惠臺措施」具體辦法
    發言人馬曉光應詢介紹說,迄今為止,大陸已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分別制定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具體辦法,涵蓋東部地區全部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級行政區以及全部計劃單列市。不少地方結合本地實際先行先試,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的與當地居民和企業同等待遇。
  • 專家談大陸「惠臺31條措施」施行細則:須行之有效
    條措施」)發布已滿3個月之際,6月6日至7日,首屆桂臺合作高端智庫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行,來自大陸各高校及有關機構的涉臺智庫專家圍繞「地方政府如何落實『惠臺31條措施』」展開研討。  今年2月28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等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措施。此後,福建省廈門市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了60條具體措施。上海市發布了《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通過55條細則與臺灣同胞分享上海發展機遇。
  • 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一年間
    同等待遇 曹一作(新華社發)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發布一年來,大陸已有25個省區市72個地方分別制定具體落實舉措在實施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非常重視政策落實情況,經常到廈門臺協調研、了解政策推行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引得其他省市臺商羨慕,為此,吳家瑩開心表示:幸福的臺胞在廈門。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振廣對導報記者表示,31條惠及臺胞措施已經在大陸各地全面鋪開,不僅受到廣大臺灣青年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而且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效果明顯。
  • 大陸已有25省區市72地制定落實「31條惠臺措施」舉措
    大陸已有25省區市72地制定落實「31條惠臺措施」舉措 2019-目前已有25個省區市的72個地方分別制定具體落實舉措,涵蓋東部地區全部省份、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份及全部計劃單列市。  安峰山表示,頒布實施的「31條惠臺措施」體現了我們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彰顯了「兩岸一家親」重要理念。
  • 「惠臺31條措施」廣東顯實效 臺商期待更進一步落實
    中新社廣州11月8日電 題:「惠臺31條措施」廣東顯實效 臺商期待更進一步落實中新社記者 郭軍「我們從2007年開始投入節能減排,2012年布局綠色工廠,今年2月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國家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名單
  • 「惠臺31條」實施一年半,落實得咋樣?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31個部門在去年3月聯合發布了「31條惠臺措施」,後續又出臺了臺灣居民居住證等措施,獲得了臺灣同胞的廣泛好評。然而,惠臺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個別地區個別部門對政策理解、落實措施不到位,臺胞辦理業務受阻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效果的發揮。10月3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第八次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上,惠臺政策落實問題引起與會委員的關注,並就相關問題與參會的部委負責同志展開交流互動。
  • 惠臺31條APP:來自大陸的「熊貓」讓綠營眼紅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大陸惠臺31條發布一周年之際,國臺辦首度推出「31條APP」,在島內引發強烈關注。聯合新聞網2月28日稱,此前1月底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搞直播、扮網紅,兩岸為爭取臺灣年輕族群認同都卯足全力、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平臺宣傳政策。
  • 特稿:落實承諾暖人心——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一年間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發布一年來,大陸已有25個省區市72個地方分別制定具體落實舉措,涵蓋東部全部省份、中西部和東北大部分省份及全部計劃單列市。
  • 「惠臺31條」釋利好引臺商深耕大陸市場
    來源:中新社「『惠臺31條』出臺後,預估明年將出現臺灣青年西進創業潮,今年則有大批業者透過參展、參訪等方式來試試水溫。」來自臺灣的索佳藝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總經理李儒清18日如是說。當天,第20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下稱「海交會」)在福州舉辦,以5.8萬平方米2600個展位,展示臺灣精品、優質食品、伴手禮、兩岸茶用品、綠色建材產品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食品館的基礎上,今年還增設1萬平方米的臺灣名品展區。
  • 國臺辦:臺胞從大陸「31條惠臺措施」中進一步受益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近期各地方落實大陸「31條惠臺措施」又出臺了許多具體辦法,令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近段時間以來,又有河北省、海南省、遼寧省大連市、浙江省舟山市、廣東省揭陽市、江蘇省泰州市等地推出了落實「31條措施」具體措施。迄今為止,已經有22個省區市的55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落實的具體辦法,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
  • 「惠臺31條」成洪水猛獸?大陸沒有陰謀,只存善意!
    海峽之聲3月8日訊(記者張玥、小景、襲悅)全國兩會前夕,大陸推出31項惠臺政策,在兩岸民間引發熱烈反響。用葉維的話說,如果說來大陸讓他的事業有了一個很好的發展,那麼「31條」的發布就讓他看到了自己演藝創作事業的又一個春天。他覺得第18、19、20條措施仿佛為自己量身定做,不論是參演大陸的影視劇沒有限制,還是參與創作兩岸合拍劇作成本減少,都讓他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許。
  • 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介紹「31條」最新落實情況
    截至目前,大陸已經有102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實施意見,其中包括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2個副省級城市,57個地級市,1個市轄區和4個縣級地方,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全面的同等待遇。「31條措施」的落實不斷增加了覆蓋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 國臺辦:各地落實31條惠臺措施 臺胞獲得感榮譽感增強
    中新網5月15日電 在國臺辦15日上午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進展情況。
  • 繼惠臺31條,國臺辦等部委出臺「26條措施」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6條措施」宗旨與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在對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又一具體體現。
  • 天津臺商談「31項惠臺政策」:反映臺胞心聲 促進心靈契合
    中新社天津3月8日電 (記者 張道正)「這次出臺的政策是全面性的突破,反映出在大陸臺商臺胞們的心聲。」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榮譽會長丁鯤華日前在天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31項惠臺政策」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 臺灣「流浪博士」滬上覓就業 「惠臺31條」讓「登陸」更安心
    從臺灣中山大學博士畢業已3年,傅及光仍每天「流浪」於臺灣4所不同的大學兼職教課,拿著每節700多元新臺幣的時薪,還要面臨寒暑假沒有收入,很多福利沒辦法保障等問題。像傅及光這樣的「流浪博士」已成為當前臺灣島內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他們擁有高學歷,卻奔波於島內各所大學,以兼職代課的方式賺取微薄收入。
  • 臺媒:大陸31項惠臺措施見成效 臺六成年輕人願到大陸發展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導臺媒稱,今年「2·28」當天,大陸宣布惠臺31項措施,儼然對兩岸關係丟下一顆震撼彈。由於各方面有不同解讀,《遠見》研究調查針對「大陸31項惠臺措施」,進行民意大調查,結果發現臺灣方面正面臨一大「隱憂」、三大「警訊」。
  • 國臺辦:各地各部門繼續推進落實「31條惠臺措施」
    今年2月,大陸發布「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天(26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近一年來惠臺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國臺辦發言人 馬曉光:「31條惠及臺胞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政策落實,在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廣大臺胞在大陸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迄今為止,大陸已經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分別制定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涵蓋東部地區全部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級行政區以及全部計劃單列市。
  • 鹽城市臺辦注重「四個加強」推進落實「31條惠臺措施」
    今年2月28日,國家發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後,鹽城市臺辦不等不靠、積極主動、狠下功夫、注重「四個加強」推進落實「31條惠臺措施」在鹽城真正落地見效。  一是加強對在鹽臺胞臺企的宣傳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