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盤點「偽中國菜」:湖南人沒見過「左宗棠雞」

2020-12-15 騰訊網

資料圖:風靡美國的「左宗棠雞」。(BBC)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英媒稱,今天,人們飲食的多樣性要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即便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你也能在街道兩邊發現印度餐館、日本壽司店或者中餐外賣餐館。在大一點的城市,特色非洲麵包、韓國石鍋拌飯、約旦茄泥醬、四川麻婆豆腐、墨西哥辣椒醬、義大利麵、越南米粉等各國風味的美食應有盡有。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7日報導,然而,你心目中的那些外國菜往往卻是在離你不遠的地方最新發明出來的,在它號稱的原產國,這些美食往往並不存在。

報導稱,在美國和很多其他國家,「左宗棠雞」是一道最受歡迎的中國菜。從舊金山到奧馬哈、從內布拉斯加到倫敦的各地中餐館裡都有這道酥脆炸雞塊勾上糖芡汁做成的所謂「中國傳統美食」。但是英國廚師扶霞在這道菜號稱的起源地——中國湖南卻發現,根本沒人聽說過「左宗棠雞」。實際上,中國任何地方都沒聽說過這道菜,而且它的味道和正宗湖南菜也毫無相似之處。

左宗棠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這位中國將領生於中國湖南省,曾經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叛亂。但據史書記載,左宗棠將軍一直到去世也沒對炸雞產生過任何特殊興趣。扶霞寫道,這道中國菜的發明人——湖南籍廚師彭長貴才是把左宗棠將軍的名字和炸雞塊綁在一起的始作俑者。

彭長貴是一位著名廚師,1949年他在臺灣自創了這道菜,但最初它的味道中所含的酸味要多於甜味,紐約餐館經營者在臺北品嘗到彭長貴發明的「左宗棠雞」後,就把這道菜帶到了美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菜的味道不斷演變,最終形成了和最初的味道截然不同的偏甜、粘稠口味,從而迎合比湖南人更喜甜不喜酸的美國消費者的胃口。2014年的紀錄片《尋找左宗棠》探尋了這道菜的起源,並且把目前流行版本的「左宗棠雞」的照片展示給了時年96歲的彭長貴。他看了照片,嘴裡嘟囔著說:「簡直瞎胡鬧。」

另一道變種的美味中國菜——炒麵三明治也有同樣的故事。這道菜是用兩片麵包中間夾著澆上深色醬汁的炒麵做成的,自20世紀中葉開始,位于波士頓以南的麻薩諸塞州的中餐館就開始流行這道能提供足夠熱量的廉價午餐菜式。

在美國很多地區還流行炒雜碎——人們認為這道菜起源於向美國輸出大量移民的中國粵西地區。但和很多其他在西方流行的中國菜一樣,在「左宗棠雞」的所謂故國,根本沒有它的蹤影。

在世界其他地方,炒雜碎用豆芽、肉絲和種類無窮無盡的各種蔬菜為原料爆炒,然後澆上濃厚的芡汁做成,它甚至成了什錦烹調法的代名詞。美國炒雜碎則由通心粉、牛肉末和各色蔬菜做成,新英格蘭地區有很多教堂把它當做晚餐。

報導稱,餓漢們的創意並不僅限於中國菜。人們普遍以為,用金黃色咖喱汁和雞肉塊燉煮而成的咖喱雞塊是一道印度菜,但實際上它是根據英國人口味而發明的英國菜,就連好吃的披薩餅也和當初19世紀義大利人剛剛移民美國時期完全不同,那時的披薩只是用於充飢的麵包餅。在之後的歲月裡,它逐漸演化成一種麵餅酥脆、用各類蔬果肉類覆蓋其上,然後撒上易融奶酪烤制而成的食品,並且成為義大利美食的象徵。但是,這種披薩餅和義大利本國的披薩餅已大相逕庭。學術界甚至用「披薩效應」一詞來描述這一現象:當一件事物離開了它的原產地後,發生了徹頭徹尾的變化並且成為該地文化的重要部分,當回到原產地時反而讓當地人困惑不已。

美食競賽沒有輸家。一道菜會根據當地人的口味變成截然不同的新菜式,甚至會成為經典美食。如果去中國,不妨去外國餐廳看看「西方版本」的「炒雜碎」是什麼樣子?

銳參考:美國餐桌上的十大「另類」中國菜:美國人愛到不行,中國人卻萬萬不會點?

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導(文/青帝)中國餐廳在美國遍地開花,但是除了唐人街裡的少數一些以外,大多已經為了適應西方人的口味而變得「四不像」。所謂美國的「另類」中國菜,就是無論到哪個中國餐廳都可以見到、中國人卻萬萬不會點的中國菜。這些菜是最地道的「美式中國菜」,即使有些我們看著十分親切,飯店也能把它做的只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對我們來說,卻似乎可以用「難吃」來形容了……

下面,參考消息網-銳參考帶你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另類」中國菜——

1.雲吞湯、酸甜湯、蛋花湯 (Wonton soup, Sweet &Sour soup, Egg drop soup)

普通的中國餐廳當然不會為外國人準備老火靚湯,這三種簡單的清湯就是他們的「三板斧」了。除了雲吞湯還湊合能吃以外,其他的兩種往往黏黏糊糊,想吃的話,要有被「噁心」到的準備。其中,酸甜湯不僅酸甜,還往往有點辣,似乎和泰國的冬陰功湯更像。筆者曾經在一家中國餐廳咬下一口湯裡的雲吞,餡兒居然還是涼的!哎,這麼糊弄顧客的飯店居然還能生存下去,美國人也太不講究了。

2.小食:蟹角(Crab Rangoon)

這個餐前小食也有譯作「仰光蟹」的,它只不過是模樣有點象蟹罷了,其實就是炸雲吞,內裡包著奶酪(Cream Cheese),運氣好的話還會有些人造蟹肉在裡面。中國漢族的食品裡是沒有奶酪的,但美國人喜歡,於是這隻「蟹」就應運而生了。說實在的,這種小食並不難吃,就是和餐後的幸運諫餅(Fortune Cookie)一樣,都是美國的中餐「特產」。

3.小食:春卷 (Spring Rolls)

美國的春卷可算是最受歡迎的餐前小食了,內陷以豆芽、白菜等為主,不過一般都炸得太過,硬邦邦的,且一嘴下去都是油。正宗的春卷應該皮薄、餡厚、油少,內餡也可以「百變」。

4.撈麵(Lo Mein)

撈麵是廣州傳統美食,以蠔油撈麵最為普遍,麵條要彈牙才好吃。然而美國的撈麵一般來說質量都不好,會瘩成一團,醬料也有些過甜。

5.芙蓉蛋(Egg Fuyong)

芙蓉蛋就是裹著肉類和蔬菜的炸蛋,與西方早餐裡的雞蛋卷餅(omelet)有幾分相似。不過,名字好聽不等於好吃,這種炸蛋往往內餡無味,而外面裹了太多的番茄醬或糖醋。

6.西蘭花炒牛肉(Beef with Broccoli)

西蘭花是美國中餐中的一員大將,不僅炒牛肉,炒蝦、炒雞肉都能配西蘭花。這是因為西蘭花便宜又健康,如果不是蔬菜常被炒的太老、醬汁太鹹太濃外,還是勉強可以吃的。

7.左宗棠將軍雞(General Tso's Chicken)

這款在中國長大的人多半沒有聽說過的菜,是臺灣大廚彭長貴在50年代創造出來的,事實上和左宗棠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當彭長貴70年代把這個菜帶到美國後,受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喜愛,頓時聲名大噪,中國餐廳紛紛效仿,又加以變化,從原來的鹹辣味變成了美國人喜愛的甜味,酸甜炸雞是也。

8.木樨肉(Mooshu pork)

木樨肉也叫木須肉,是典型的北方菜,原料一般是豬肉、黑木耳、雞蛋、黃瓜、金針,清清爽爽很可口。但美國人是不吃黑木耳的,因此此地的木須肉和我們熟悉的完全不同,常加入豆芽和大量的甜汁,並且配薄餅卷著吃,搞得和春卷差不多了。

9.甜酸肉(Sweet &Sour Pork)

這款就是我們熟悉的咕嚕肉,甜酸口味,西方人就好這口。

10.腰果蝦(Chicken with Cashew Nuts)

美國只有凍蝦沒有活蝦,所以做這個菜正合適。腰果蝦可以說是美式中餐裡的「貴族」了,因為腰果、開心果這些中國很貴的堅果原來在美國本地也非常昂貴,只有夏威夷產啊。筆者自己家也時不時會做這個菜,當然不會象餐館裡的那樣蝦少、腰果也少,配的蔬菜倒成了主角。

加分題:「雜碎」(Chop Suey)

中國人說的雜碎,是動物內臟,但是美國人不吃,所以美國的中餐「雜碎」,指的就是將亂七八糟的、中國餐廳常用菜都炒在一起,大白菜絲、肉絲、豆芽菜、芹菜、青椒絲、洋蔥絲等,統統「一鍋端」。聽說,這道菜是當年從廣東臺山到美國修鐵路的移民們實在沒吃的了而發明出來的,曾一度成為「中餐」的代名詞。可想而知,這道菜沒有定式,哪家餐廳都可以抓一把剩菜炒成一碟。1903年,梁啓超赴美時品嘗了此菜,且留下著名的評價:「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

相關焦點

  • 全美最火中國菜:左宗棠雞,國內很多人沒聽過,是左宗棠發明的?
    有這麼一道菜,叫做「左宗棠雞」,你聽說過這一道菜嗎?我相信有很多的國人都沒有聽說過,然而,這一道菜在美國特別的火。被稱作是「全美最火的中國菜」,為什麼這樣說?1973 年彭長貴前往美國發展,在紐約曼哈頓區開設彭園餐廳分店,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嘗過「左宗棠雞」後甚為喜愛,此後每次到聯合國開會時都會光顧彭園。
  • 老外最愛的左宗棠雞,為什麼沒能在國內流行起來?
    說起中國菜,大家都能列舉出一大堆各地的特色菜,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道中國人聞所未聞的「中國菜」——「左宗棠雞」卻火了,甚至一度成為美國人眼中最好吃的中國菜,但這道名為「左宗棠雞」的菜餚,別說吃,大部分人聽都沒聽過。
  • 南京曲園酒家和「左宗棠雞」(續)
    在第四天,彭長貴決定嘗試做一道新菜式。他將雞切成小塊,油炸後,用酸甜的醬汁烹製。這道菜令雷德福上校大為傾倒,詢問菜名。彭長貴臨時起意,稱其為「左宗棠雞」。我想這是彭長貴對中餐迎合西方人口味的一次嘗試。因為人類最普適的口味,就是酸甜味。中國菜式中,最早被西方接受的,大多數都是以酸甜為基礎口味的菜式。當然,我不會叫這是「崇洋媚外」,我喜歡稱這是「東風西漸」。這道「左宗棠雞」創製後,並沒有立即風靡起來。我猜想,很可能這道「左宗棠雞」甚至都沒有出現在臺灣「彭園」的菜單上。畢竟這道菜的製法並不湘菜,而且也不很中國。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芙蓉蛋……美劇裡的中餐你為什麼從來沒吃過?
    尤其是Sheldon,他最愛的就是左宗棠雞和陳皮雞塊了。等等,為什麼這兩道菜在中國從來沒有見過?其實,何止是這兩道菜,很多美國人熟知並且喜歡的中餐,在中國根本就找不到。今天,三匠廚房就來說說,美國人為什麼會愛上這些中國人從未聽說過的「中餐」?19世紀下半葉,美國報刊諷刺中國人吃老鼠的漫畫,這是當時美國人對中國飲食的誤解和偏見。
  • 美國人最愛吃的「左宗棠雞」發明人彭長貴病逝,享年97歲
    一則左宗棠乃湖南名將,此乃遵循中國人以名人命名菜的傳統;二則表達了彭長貴師傅及其同袍的濃濃思念故土之情。1973年彭長貴赴美發展,把彭園餐廳開到了美國曼哈頓。貝聿銘請基辛格在彭園餐廳吃了這道「左宗棠雞」,後者由此愛上了這道菜,由於當時基辛格是美國國務卿,出於安全考慮,每次去彭園餐廳吃左宗棠雞,都需要清場。
  • 因為這道菜,左宗棠成為最知名的中國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左宗棠雞」莫屬,這道菜甚至成為了美國人印象裡最正宗、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菜」。根據大眾點評展示的菜單頁面,這次昆明新開的熊貓快餐也在供應左宗棠雞。它們憑啥能比正宗的中國菜更具世界知名度,以至於現在還反向進入中國市場?夾縫中誕生的美式中餐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左宗棠雞」跟歷史上左宗棠這個人沒有任何關係——但是這道菜所代表的整個美式中餐體系,的確發源於左宗棠所活躍的19世紀中葉。
  • 湖南人發明的一道菜,在美國很受歡迎,中國人卻很少聽說此菜
    無論是在外國漂泊的中國人,還是正宗的外國人,總會有很多人想去品嘗一下中國的美食。如今的唐人街中餐廳,因為文化的融合出現了很多可能中國人自己都沒有吃過的口味。在如今美式中餐裡面最火的一道菜就是左宗棠雞。這道菜可以說是實至如歸,可以說是美國中餐廳最受歡迎的一道菜。
  • 「左宗棠」是怎麼一回事?是一隻雞啊
    左宗棠像這實在是件蠻奇怪的事情,當年背井離鄉漂洋過海,一隻腳剛剛踏上美國這個「新大陸」,立馬就發現:這裡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黑人還是白人,幾乎人人都知道中國有一個左宗棠將軍。甚至在迷路的時候,馬路上也會冒出來一個陌生的墨西哥女人對著我大叫:「左將軍雞!左將軍雞!」
  • 風靡美國的「左宗棠雞」發明人彭長貴病逝 一道菜每年為美式中餐...
    據澎湃新聞網12月2日報導,中國臺灣「湘菜」連鎖餐廳「彭園」創始人彭長貴,11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97歲。 彭長貴曾創新研發出多道「新湘菜」,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或Governor Tso's Chicken)。彭長貴的二兒子彭鐵誠曾透露,左宗棠雞一年可為美式中餐帶來相當於二十幾億元人民幣的產值。
  • 美國將軍被一道美食徵服,詢問菜名叫什麼,廚師想了想:左宗棠雞
    由於他是湖南人,而湖南又出了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左宗棠,為了讓這道菜和湖南有點關係,於是他急中生智,回答說:「左宗棠雞。」於是,這道和左宗棠本人並沒有任何關係的菜品從此就有了這樣一個響亮的名字,甚至還遠播美國,稱為是深受美國人歡迎的一道中式菜品。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這些風靡美國的中餐為什麼你從沒吃過?
    據中國烹飪協會2017年發布的《中國美食海外認知度調查》報告顯示,97.6%的美國民眾表示品嘗過中國美食。在美國人最熟知的中國美食榜單中,春卷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榜首,與此同時「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這兩道以中國人物命名的菜,卻讓大多數中國人感到費解。
  • 「李鴻章雜碎」和「左宗棠雞」的傳奇由來!
    早上逛微博時候看到了這樣一條熱搜是關於一道名菜:左宗棠雞我一想這道菜名是不是太侮辱人了?「雜碎」實際上應作「雜燴」,因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雜碎」即是雜燴的方言。所以至今在美國的中國餐館仍將其寫作「雜碎」。中國文史館的張伯駒先生亦曾寫過《李鴻章雜燴》一文,稱它「馳名國外,凡在歐美的中國餐館,莫不有此一菜」。
  • 紅遍美國的左宗棠雞創始人:彭長貴逝世享年98
    據臺灣媒體報導,本周(11月30日)98歲的彭長貴——美國最著名的一道謎之菜品「左宗棠雞」的創始人——因肺炎發作逝世於臺北。   彭長貴是在中國中南部的湖南省長大的,那裡主要吃一种放很多辣椒的地方菜,常常和以麻辣為主的川菜相提並論(儘管湖南湘菜更偏幹辣口味)。
  • 美國人最喜歡的中國男人竟然是他,然而他卻被美國人玩壞了!
    ,少有人把剛烈威猛的左宗棠跟一道菜聯繫在一起,甚至沒見過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道菜。左宗棠你知道,可你知道「左宗棠雞」嗎?這個好像沒誰知道,也少有人把剛烈威猛的左宗棠跟一道菜聯繫在一起,甚至沒見過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道菜。
  • 左宗棠雞、加州牛肉麵、熊貓快餐……美式中餐是怎麼來的
    炒雜碎左宗棠雞:跨越海峽與大洋的湖南菜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兵敗如山倒,大批國民黨官兵及其家眷隨之遷徙於小島一隅。在此過程中,他們也將各地的飲食風俗和習慣帶到了臺灣。一位名為彭長貴的湖南籍廚師是其中的佼佼者。據說,他的師父是民國政要譚延闓的私廚曹藎臣。在臺灣,他曾擔任蔣介石的私廚,並負責公務宴請的烹調。不過更重要的是,他發明了「左宗棠雞」。為何頗似東北名菜「溜肉段」的油炸雞肉會以湘軍領袖左宗棠命名?一則左宗棠乃湖南名將,此乃遵循中國人以名人命名菜的傳統;二則表達了彭長貴師傅及其同袍的濃濃思念故土之情。
  • 美國中餐連鎖熊貓餐廳進軍中國:左宗棠雞16塊 網友評價好吃、便宜
    不論是老友記還是生活大爆炸,許多美劇中都曾出現過熊貓餐廳(Panda Express),這是美國最大的中餐連鎖品牌,據說一年能賺138億元,左宗棠雞、宮保雞丁等「中餐」是美國人民的最愛。
  • 美式中餐「殺」回中國開店遭瘋狂吐槽:真想好了嗎?
    在知名旅行網站貓途鷹上,「華館」餐廳也收到了諸多好評,許多用過餐的美國人都成了這家店的「死忠粉」。不過,當美式中餐來到「中餐大本營」,接受吃過見過的中國「吃貨們」的品評時,會獲得怎樣的分數呢?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名品嘗過菜品的中國顧客給出的答案是,「我不認為這是中餐,這是美國人想像的中餐應有的味道。」在微博上也有網友發問:「美國的中餐館跑到中國開店,你們真想好了嗎?」
  • 左宗棠雞,套四寶,金華火腿是由抗金名將發明,你知道嗎?
    湘菜美食:左宗棠雞如今,像「左宗棠雞」這樣直接以湘籍人名命名、又得以廣泛持續流傳的湘菜寥寥無幾。這道菜不僅很多中國人知道,外國不少中餐館也以「左宗棠雞」攬客。可以說它是最早漂洋過海扎了根的湘菜。「左宗棠雞」因左宗棠而興。
  • 《別告訴她》:水土不服的左宗棠雞
    文/夢裡詩書美國華裔導演王子逸的中國家庭聚焦,《別告訴她》雖然選擇了一個頗具戲劇張力,關乎親情生命的切入點,然而不論是導演自身對電影的掌控力,還是電影對中國原生家庭的認知,都顯得尤為欠缺,水土不服失去了煙火氣的中國家庭群像
  • -美食 左宗棠雞 芝士蛋糕 coca-chicken 美劇-社會新聞-東方網
    國外爆火的中餐 可惜中國並沒有  經常在美劇上看到歪果仁點中餐外賣有木有!一個調查顯示,中餐是美國人最愛的三大菜系之一呢!可是,有很多外國中餐館製作的佳餚,咱們中國並沒有……  左宗棠雞  日理萬機的左宗棠平息叛亂還忙不過來,哪有功夫研究做菜?左宗棠雞是一道標準的美式中國菜,廚師把大塊雞肉錘松後油炸,用西式甜醬調味而成,絕非地道中國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