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與公共健康:艾草、香囊、賽龍舟

2021-01-15 新民晚報

立夏之後是端午。從文學上講接天蓮葉即將無窮碧,尤其是在江南水鄉,一派浪漫景象徐徐展開。但從節氣角度來看,那些害蟲也逐漸甦醒了。所以,夏季的疾病防治和公共健康密切相關。這其中,端午作為全民公共節日並且伴隨著對傳統文化的積極弘揚,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景就具有了公共健康科普的嶄新意義。

為此,筆者採訪了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建元教授、徐匯區衛健委黨工委書記朱鶯、上海市田林中學校長顧煒、上藥集團黨委副書記趙勇等相關專家、權威,就端午公共健康的話題進行了再探討。以下就是他們提供的真知灼見:

八院黨委書記周建元教授(左二)和專家們一起看望本院中醫

周建元教授認為,中醫先賢們特別注重端午節的治未病意義,而且考慮到了原材料採取的便利度和低成本問題。所以端午節民間風俗有:吃粽子、插艾草和菖蒲、喝雄黃酒、賽龍舟。其中,艾草、菖蒲和雄黃酒,就是中醫實施的大眾化夏季疾病的主流預防方案。家家戶戶插艾草、喝雄黃酒,目的在於避毒、驅邪與健身。如艾草是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所以驅蟲的效果是相當好的,而且屬性辛溫,能淨化空氣,有芳香通竅的作用,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聰耳明目、記憶力增強,甚至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由於艾草辛溫的屬性,適合用來活絡通筋,因此,在中醫上經常以艾葉或艾條來做針灸或草薰,吸進體內的艾草味道,可通暢全身的氣血,讓血液循環變得更好。最關鍵的是:艾草易得而且價格低廉,普通民眾家庭都能夠承受。所以,古代先賢以民為本的理念,值得今天的中醫加以傳承!

值得指出的是:地處上海市區西南的徐匯區不僅是基礎教育大區、強區,也是公共衛生資源大區、強區。徐匯區不僅三甲醫院數量列上海各區之首,而且徐匯區中心醫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等區域性醫療單位,也在群眾中享有很好口碑。同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群眾家門口的醫療樞紐,更是實施家庭醫生制度為主。對於這一點,徐匯區衛健委黨工委書記朱鶯特別自豪地告訴我:斜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朱蘭醫生,就是上海家庭醫生的楷模,且獲得過很多國家級的榮譽稱號。朱鶯認為,徐匯區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基本上戰勝新冠疫情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下一步,更有意義的工作就是推進公共健康體系建設。其中,就包括健康的社會活動模式、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等普及項目,她認為端午是個契機。

徐匯區衛健委黨工委書記朱鶯

朱鶯還告知筆者:6月18日,徐匯區召開了公共衛生建設大會,對今後的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在強調持續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大會還提出了公共衛生體系綜合能力再提高的要求。對此,中共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指出:公共衛生體系是增強城區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抓手,要運用現代化治理思維,將優質醫療資源串聯成線、織密成網,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吸引一流人才近悅遠來。

中共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在全區公共衛生建設大會上講話

鮑炳章書記還強調:公共衛生體系承載著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要作為一項基本民生工程,做深、做實、做強,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而區長方世忠則進一步指出:要編制好徐匯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對標卓越,優化升級區域性醫療中心、區疾控中心和社區衛生中心的功能內涵。在大會上,徐匯區衛健委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籤署了合作共建的協議。這一切,都讓朱鶯和班子成員感到振奮,責任感自然也變得沉甸甸的。

作者(左)與徐世明同志交流公共健康課題

徐匯區衛健委黨工委副書記徐世明,曾經在徐匯區教育局和田林街道工作多年。他在交流中告知筆者:經過全社會近半年來的奮鬥,徐匯區已成為公共衛生的安全區域,但是公眾的心理和情緒需要緩解,尤其是白領和家長更需要精神調節。因此他認為,端午節慶氛圍的凝聚、夜生活方式的提倡,以及小長假接著出現,是再好不過的年度型公共健康機遇了。對此,上藥集團黨委副書記趙勇也深表贊同。

趙勇的家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故鄉山東,他對於端午這樣的傳統佳節自然情有獨衷。趙勇曾經擔任過長寧區仙霞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對社區群眾及學校的健康需求相當了解。他告知筆者,以往每當端午來臨之際、香囊的客觀需求就會直線上升。香囊的歷史見證了中醫文化的發展,不僅中醫典籍、而且文學名著都多有記載。趙勇提到了不朽名著《紅樓夢》裡王熙鳳和劉姥姥都佩帶香囊,但是前者香囊是貴族化的炫耀,不僅繡工考究且囊內安放麝香,而後者就是普通的藥材。

如今是新時代,群眾對於公共健康的追求就是當代中醫傳人的使命。趙勇和雷允上的同事們在調研中也發現,香囊不僅具有中醫文化傳承、端午緬懷屈原、夏季疾病防治等功能,還有城鄉居民及孩子們所欣賞的新美學價值。優質的香囊是用純中藥粉做成的,適量的芳香吸入人體後,不僅具有芳香化濁、殺蟲解毒、驅邪避瘟的積極效果,而且能夠愉悅心情、陶冶情操、居家收藏以及交流品位。

雷允上設計的端午香囊已成為都市新時尚

2020年,雷允上已推出近20款新品香囊,如「等蓮花開香囊禮盒」「竹報平安香囊禮盒」「學業御守香囊」等全新款式,還有助力防疫的純中草藥香囊「祥雲仁愛」及「荷風自在」款,都受到了非常好的市場反饋。雷允上方面預計持續至端午結束,今年香囊總體銷量將同比增長三成,越來越多的家庭及年輕人會喜愛香囊文化,願意親近傳統文化。隨著年輕受眾層的形成,香囊已不局限於端午。

顧煒校長(後排右一)和田林中學龍舟隊全體隊員合影

熟悉屈原愛國主義詩篇的田林中學校長顧煒,更推崇端午的重頭戲——賽龍舟。他認為和個性化香囊的脈脈含情相對應,端午賽龍舟就顯得豪情萬丈了。龍舟,也是田林中學的特色體育項目,其學校龍舟隊多次在全市性的校際賽事中獲得佳績,深為學子們及家庭共同熱愛和自豪。顧煒校長強調:賽龍舟更能夠體現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文化的傳承性。教練員們也傾情投入到這一校園體育事業中,不僅注重水面合成訓練,也精心指導隊員們的陸上肢體和技術演練。顧煒認為其對於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學子們來說,體能素質和意志力的培養是具有前瞻意義的。

大賽中的田林中學龍舟隊

龍舟大賽後分享勝利的喜悅

今年的疫情在長江兩岸及長三角區域已基本上得到全流域的控制,因此江蘇淮安率先於6月23日舉辦端午龍舟大賽,這讓顧煒校長倍感振奮。在交流中他還指出:各類龍舟比賽,已不局限在端午期間,上海及周邊水域資源豐富,適合比賽或龍舟運動的氣候時間可以從每年的3月連續到11月。他還特地介紹:田林中學附近穿越閔行和徐匯的蒲匯塘河,也已經整治一新、鳥語花香。如果能夠適時選擇河段進行龍舟比賽或訓練展示,不僅參與的學子範圍能擴大,也必然為社區體育為群眾健康帶來更多的樂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操作性的積極建議。

有意思的是:田林中學在庚子端午前夕還進行了一場微調研,對象是全校預初年級全體同學。調研的結論,基本上反映了後浪們對端午要素的積極姿態。對於為什麼學校選擇這一年級的提問?顧煒校長的說明是:該年級孩子全部誕生於2008年即北京奧運會年。而這一年,國務院宣布端午為國家法定節日,從此有了端午小長假,並且藉助北京奧運東風,龍舟得以迅速成為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總之,端午小長假僅三天,但它所觸發的公共健康課題可以自由地綻放出新動能!

田林中學預初年級端午公共健康微調研(共230人)

一、你喜歡吃粽子嗎?

1、喜歡 177人,76.96%

2、不喜歡 53人,23.04%

二、你會包粽子嗎?

1、會 54人,23.48%

2、不會 176人,76.52%

三、你願意練習包粽子嗎?

1、願意 154人,66.96%

2、不願意 76人,33.04%

四、你知道五芳齋嗎?

1、知道 137人,59.57%

2、不知道 93人,40.43%

五、你讀過屈原作品嗎?

1、讀過 144人,62.61%

2、沒讀過 86人,37.39%

六、學校龍舟隊比賽,你願意助威嗎?

1、願意 182人,79.13%

2、不願意 48人,20.87%

七、你學過西點烘培嗎?

1、學過 62人,26.96%

2、沒學過 168人,73.04%

八、你是否經常吃匹薩、薯條或漢堡包?

1、是 103人,44.78%

2、不是 127人,55.22%

九、你是主要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端午節的?

1、家庭 135人,58.70%

2、學校 102人,44.35%

3、社區 23人,10%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王泠一(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攝 影|管敏華 朱 健

相關焦點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賽龍舟、DIY香囊……東營市科技館舉辦端午主題活動
    原標題:賽龍舟、DIY香囊……東營市科技館舉辦端午主題活動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5月28日訊 (記者 李乃馨)端午將至,東營市科技館即將開展「端午齊相聚,科學樂不停」系列主題活動,將科普活動融入傳統的端午文化習俗中。
  • 2019「端午文化周」來襲!包粽子、做香囊、掛艾草、知識競賽、誦讀...
    端午習俗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食粽子,配香囊,塗雄黃藥酒。端午文化周為深入貫徹落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推進實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過好傳統節日的新需求新期待,根據省、鎮江市有關開展 2019 年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現舉辦「端午文化周」主題活動。今年的「端午文化周」都有那些活動呢?
  • 賽龍舟賞花燈包福粽,華中小鎮端午活動必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人們祛病防疫的節日,後成為中華民族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的習俗流傳至今。
  • 採一株艾草,戴一包香囊,端午這樣過才有儀式感
    不過,如果你只是把「吃粽子」當作過端午節的唯一方式,那就未免太「吃貨」了~【賽龍舟】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動。每逢龍舟比賽,人們在池中劈波斬浪、激烈角逐,岸上更是人聲鼎沸。【掛艾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治病又可驅蟲。五月正直艾草生長旺期,此時功效最好。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祈禱趨利避害,消除毒災。
  • 21世紀最晚端午節怎麼過?賽龍舟、包粽子、香囊艾草備齊了嗎?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2.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 做香囊、洗藥澡...看湖南各地如何花式過端午
    做香囊、洗藥澡......看湖南各地如何花式過端午 2020-06-26 13:35:55 紅網 作者:文建美
  • 端午佩香囊,深圳中醫專家教你如何製作香囊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劉暢 劉曉韻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習俗各地有所不同,吃粽子、塗雄黃、尋艾草、掛菖蒲、佩香囊、洗藥浴、賽龍舟等。25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中醫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秦鑑向市民分享製作小香囊的「秘方」,讓市民在家也能製作一個防蚊防疫還好聞的小香囊。香囊有驅蟲、除穢、防病的功能據介紹,「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中藥香囊源自中醫裡的「衣冠療法」、「服氣療法」。中藥香囊有驅蟲、除穢、防病的功能功效。
  • 一起過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讀讀詩歌,送祝福給你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有人說,管他什麼節日,反正放假就對了。可以玩一天,休息一天。端午節由來: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一般的家庭就只是吃粽子,有一些地方還舉辦賽龍舟,很多人還是很熱愛。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端午節成法定假日 市場艾草易買雄黃酒難覓(圖)
    今年首成法定假日 3天時間充裕過節 老講究重新現身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   端午節市場艾草易買雄黃酒難覓  8日就是端午了!雖然節日年年過,但由於首次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今年的端午特別值得期待。  端午節習俗多,除了廣為人知的吃粽子和賽龍舟,還有食五毒餅、掛艾草、懸菖蒲、佩香囊、喝雄黃酒等許多被淡忘的習俗。  3天的小長假,讓市民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細品傳統節日的快樂。為此,記者特請專家對部分「傳說」中的民俗進行解讀,並先行為讀者探訪市場。
  •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端午節吃什麼#端午來臨憶屈原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簡單的白米,或以赤豆、棗子為陷,蘸白糖食用;江南地區的粽子則是以糯米為原料,大多用醬油浸漬。
  • 文末有驚喜丨端午佩香囊,防蚊保安康!普陀專家教你DIY中藥香囊→
    文末有驚喜丨端午佩香囊,防蚊保安康! 原創 點擊藍字關注☞ 上海普陀端午佳節,除了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之外,還有一個傳統習俗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佩戴香囊!
  • 特別的端午節怎麼能只吃粽子,這幾樣準備了嗎?外出記得採艾草
    又由於農曆五月天氣溼熱,多病毒疫疾,認為此時「五毒盡出」,被古人認為是「惡月」, 因此端午也被注入祛病防疫的說法。再後來又有紀念詩人屈原等歷史人物的內容,形成了現在端午節的各式風俗。各地風俗豐富多彩,又有所不同,你的端午節是如何過的呢?每年端午前我都會採集艾草和菖蒲, 用五色線纏好,掛在大門口。
  • 萬畝花木掛香囊 瀏陽這個鎮端午過出新花樣
    紅網時刻6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博涵 李倩)說到端午佳節,你能想到的,大概如此: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不過,這個端午,瀏陽市柏加鎮一夜之間給萬畝花木掛上香囊。端午節過出了新氣象。當香囊「邂逅」花木小小香囊、蒼松翠柏,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用艾草、香草等中草藥作為原料,填充製作香囊、香包,端午期間佩戴,有助於安神、防蚊蟲叮咬。」在快節奏的城市中,這種傳統民俗正在慢慢遺失,被淡忘於江湖。
  • 濃濃端午情 悠悠艾草香
    濃濃端午情 悠悠艾草香本報6月26日訊(記者臧會彬)又是一年艾葉飄香。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海口,端午期間,不少市民保留著插艾草、掛香囊、綁手繩等傳統民俗,以此傳達濃濃端午情。在海口一些老街老巷,家家戶戶門口都要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窗上,驅蟲也好、傳統也罷,就是這樣的一把綠色,用它特別的氣味給了端午最特別的儀式感。「每年的端午,祖母都要插艾草,她說艾草能夠驅蚊除溼,驅瘟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府城大路街居民吳曉雲告訴記者,端午插艾已經成為一家人過端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還在靠香囊、艾草驅蚊?快把盆盆罐罐裡的積水倒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嚴敏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就到了,說起端午的習俗大家都知道要賽龍舟,吃粽子,還有端午佩香囊、掛艾草驅蚊。天氣漸漸炎熱,又到了蚊子快速增長繁殖的季節,除了佩戴香囊和掛艾草驅蚊,在疾控中心專家眼裡,還有一個讓花蚊子白蚊伊蚊斷子絕孫減少產量的「大招」——翻盆倒罐清積水。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花式包粽、DIY香囊、皮划艇龍舟,烏鎮喊你過端午
    端午作為傳統節日之一,留下了許多傳統習俗,如果想要過一個傳統又有新意的端午節,江南水鄉烏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水鄉古鎮,烏鎮在端午期間推出了一系列傳統活動和創意體驗,比如包粽子、DIY香囊、掛艾草與菖蒲、五穀作畫……風俗多種多樣,都寄託著迎祥納福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