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致遠號,為什麼敢用軍艦撞軍艦,原來致遠號就是撞擊軍艦

2020-12-23 騰訊網

  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軍事也不例外。在歷史上,軍事不只是只被用於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領土,還曾被用於對外侵略。任何戰爭都能夠體現軍事的兩面性,因為戰爭總是會有侵略的一方以及守衛的一方。軍事在過去被戰火焚燒的年代裡,一直被大家所嫌棄,因為軍事讓大家不能夠安寧過日,但是也是因為有了軍事,他們才得以安全,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軍事的看法是非常矛盾且複雜的。甚至在後來國家徹底進入和平年代之後,軍事還曾被一度嫌棄,認為是潛在的戰爭挑動者,而當國家真正走向強大後,軍事才徹底洗脫冤屈,受到了大家的支持。軍事是一個大國國力的象徵力之一,軍事力量雖然看起來並不算起眼,但是在實際上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絕對不可忽略的部分。軍事雖然原本是與政治相對立的,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在現代化軍事中軍事的政治意義是非常具有戰略性的。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感受一下軍事的力量,看一看軍事史上到底發生過什麼軍事大事又出現過軍事名人吧!

  北洋水師致遠號, 為什麼敢用軍艦撞軍艦, 原來致遠號就是撞擊軍艦

  撞沉吉野號,當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喊出這句話後,也代表著,北洋水師氣數已盡,但是,為什麼敢用軍艦撞軍艦呢,這不是衝動,也不是無奈之舉,而是早有了先例,我們來看看。

  撞擊這種古老的戰術在利薩海戰的炮聲中復活了,各國新造的軍艦大都開始裝上撞角。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倫道爾則乾脆開始著手設計一種以撞擊作為主要作戰手段的軍艦,在他想像中,這是一種小型、高航速、造價低廉的軍艦,可以「追趕、碰壞鐵甲艦」,用低成本、小型的軍艦去打敗傻大黑粗的鐵甲艦,恰好就是那個時間段上各國熱衷的話題,鐵甲艦過時論甚囂塵上,蚊子船、碰快船都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

  直到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在彈雨紛飛中「不稍退避」的中國鐵甲艦「定遠」、「鎮遠」的出色表現,有力地證明了鐵甲艦的價值,巨艦大炮重新抬頭,而之前的鐵甲艦過時一說就漸漸沒人再提起了。

  軍艦撞軍艦,是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北洋水師將士們的無奈,那一句「撞沉吉野」裡包含了多少思緒。哪怕再有一顆炮彈,哪怕再有一顆魚雷,哪怕......可惜沒如果!

  看完上述的內容,認識了不少軍事名人,知曉了不少軍事名事,大家對於軍事有什麼想法呢?小編覺得啊,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政治上,軍事是國家政治的支撐者,在軍事上,軍事力量保衛國家安全,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支持國家軍事建設呀。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致遠艦機關炮直到軍艦沉沒前仍在射擊
    追尋北洋水師遺蹟之四:致遠、靖遠及平遠艦薩 蘇1886年,中國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造了兩艘造型優美的穹甲巡洋艦,即後來的北洋水師致遠艦和靖遠艦。致遠艦在1887年加入北洋水師,管帶鄧世昌。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中彈起火,致遠艦為掩護旗艦衝出陣前與日艦拼死奮戰,重傷後在鄧世昌率領下撞向最兇猛的日艦「吉野」號,終因中彈太多功敗垂成。在戰場外圍觀戰的西方軍人記述,致遠艦桅盤中的機關炮直到軍艦沉沒前仍在射擊。從此,致遠艦和鄧世昌成為中國海軍英勇奮戰的圖騰。
  • 清軍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合集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於1887年1月3日下水,同年底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定遠號  別墅中遊蕩的魂靈  位於福岡市太宰府的定遠館,是一座帶有庭院的單層別墅。它的大門,是用定遠號的艙壁裝甲板製成;窗框上的支撐梁,赫然是定遠號的兩根桅杆橫桁;放置垃圾袋的廊下,外面配著用長艇划槳製作的護欄。如今,定遠館已是著名的「鬼屋」。
  • 被自家軍艦攔腰撞沉,3百餘人當場喪生
    為扭轉劣勢,清政府砸上百萬兩白銀打造北洋艦隊,這是清政府建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海軍。當時,北洋水師共有25艘主要軍艦,50艘輔助軍艦以及30艘運輸船。除此之外,清政府每年都會撥出400萬兩白建造海軍。在《美國海軍年鑑》中明確記載,北洋水師實力堪稱亞洲第一,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前十的艦隊。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沉沒戰艦致遠艦將重建(圖)
    北洋水師的出現,使中國有機會採用近代化的教育、體制和技術,使近代化改革走上現實軌道。  「每個犧牲都是不朽的」這句話,對北洋水師來說,應該是最貼切的形容。  在北京的頤和園「昆明湖水師學堂」荒蕪的庭院中,有著一條線型優美的明輪汽船,這就是慈禧的專用汽輪永和號。
  • 日本吉野號威風一時,卻被自家軍艦撞沉!314人葬身海底
    坊間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吉野號原本是李鴻章想訂購的軍艦,但是由於資金不足,才被日本買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時,清政府想要購買的戰艦,是被智利海軍購買。它的噸位更大、火力更猛。除航速不及吉野號,大多性能都比吉野號好很多。甲午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想購買此艦,卻遭到日本極力阻撓。李鴻章想要買到它,怎料智利態度一直都在變化。
  • 大清帝國致遠號巡洋艦沉沒記
    大清帝國北洋艦隊順利完成護送運兵船的任務後準備返航。此刻,鄧世昌在致遠號巡洋艦上忙碌了一天也頓感疲憊忽然,瞭望哨向他報告:一隊懸著美國國旗的軍艦正向他們駛來。美國軍艦! 鄧世昌一驚,美國軍艦怎麼開到這兒來了呢?他接過大副手中的望遠鏡一看,那旗杆上飄揚的旗幟告訴他,果真是美國軍艦!奇怪的是這些軍艦一不打旗語,二不鳴汽笛,竟然朝他們直衝而來。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可笑的是,這艘船就是後來鄧世昌拼死也沒撞沉的——「吉野」號!當時的日本,為了建造海軍,舉國捐款,日本天皇皇后把首飾都捐了,日本銀行超量發行國債,透支未來的錢,全力打造軍艦。可以說,如果甲午海戰日本敗了,光是國債就能自己崩潰,所以日本賭上國運,要搏一票大的,打敗大清搶到銀子!
  • 致遠艦打撈後揭開了百年疑惑,鄧世昌並非要撞船,而是要做這件事
    致遠艦打撈後揭開了百年疑惑,鄧世昌並非要撞船,而是要做這件事在甲午海戰的時候我們的北洋水師完全沒有能力打過日本海軍,這也算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古老封建王朝的一場海戰,而最終以資本主義的勝利結束。在現在的歷史書上還有對當時甲午海戰的描寫 ,其中筆墨最重的就是當時鄧世昌竟然最終選擇撞向了日本的軍艦。但是被魚雷所擊中沒有成功。我們現在仍然被鄧世昌捨生忘死的氣概所折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鄧世昌的身上一直背負著一個爭議,英國的報紙在海戰之後就對鄧世昌的行為發出了質疑。
  • 鄧世昌為何指揮「致遠號」撞向敵艦?如今打撈殘骸,原因讓人心酸
    導讀:鄧世昌為何指揮"致遠號"撞向敵艦?如今打撈殘骸,原因讓人心酸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走向強大的一個歷史。在此期間,許多國家都欺辱我國,將我國國土肆意分割蹂躪,但是卻無法磨滅中國人的血性,中國人骨子裡就是不強自息。在國家受到壓迫的時候,他們會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捍衛國家尊嚴。成為國家的驕傲,成為人民的英雄。在清朝末期,李鴻章所創立的北洋水師中就這樣一位為國捐軀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鄧世昌,在如今的歷史課本上就有這意味英雄。
  • 珍貴老照片:晚清北洋水師戰艦圖鑑
    鎮遠號,定遠號姊妹艦,產於德國,北洋水師主力戰列艦,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甲午海戰不幸觸礁受傷後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海軍,退役後其錨被放在公園示眾,1947年其錨等物件被國府收回,一雪前恥。定遠號,鎮遠號姊妹艦,同產於德國,北洋水師主力戰列艦,1885年10月服役,歷經黃海、威海等海戰,甲午海戰時擊毀了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受重傷後被自沉(一說自行炸毀),其殘骸被日方打撈回國,遺物現存於日本福岡定遠館。致遠號,產於英國,北洋水師穹甲巡洋艦,1887年7月服役,為清北洋水師主力艦中速度最快之艦。甲午海戰彈盡糧絕管帶鄧世昌決定與日艦同歸於盡後不幸被魚雷擊沉。
  • 海戰中的撞擊:不等於同歸於盡
    之前希臘一艘掃雷艦跟貨輪撞一塊兒,大貨輪六萬多噸,掃雷艦隻有幾百噸,結果可想而知,掃雷艦被撞成了兩截。其實撞船這種事兒發生不少,前幾年挪威海軍有一艘驅逐艦被遊輪給撞沉了。還是最先進的南森級,是宙斯盾驅逐艦,一共沒造出幾艘來,就被撞沉了一艘。其實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撞擊把敵人的船撞沉,是世界主流的海戰方式。
  • 當年鄧世昌本可全身而退,為何仍撞上吉野號?致遠艦殘片揭開答案
    在甲午海戰爆發一個多月後,黃海之戰正式打響,北洋水師慘敗,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駕駛軍艦衝向日寇的吉野號,最終以身殉國。這樣視死如歸的氣魄讓世人紛紛震撼,光緒皇帝親自寫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輓聯。
  • 「寧海」號屈辱與光榮:憶中國軍艦上一次訪日
    深圳號之前中國軍艦最後一次訪日———深圳號飛彈驅逐艦剛剛對日本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這讓許多人聯想起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師在日本的遭遇其實,深圳號之前中國軍艦最後一次訪日,是在1934年由寧海號承擔的。今昔對比,令人感慨萬千。11月21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深圳號飛彈驅逐艦從湛江港出發,11月28日駛入東京灣,對日本進行為期四天的正式訪問,12月1日返航回國。
  • 碧海忠魂致遠號:此日漫揮天下淚 有公足壯海軍威
    致遠號上一期我們說到了北洋水師不戰而逃的敗類方伯謙,如果說他是北洋水師最大的汙點,那麼鄧世昌則是北洋水師榮耀巔峰的象徵。今天棟哥就帶大家了解碧海忠魂致遠級穹甲巡洋艦——致遠號與靖遠號。中法戰爭結束後,馬江之戰的慘敗再次激發了中國外購軍艦的熱潮。北洋大臣李鴻章本意是以濟遠號為藍本在英、德兩國再訂購4艘濟遠級巡洋艦,但因濟遠級設計上諸多的不足讓清政府更改了計劃,分別在英國訂購2艘英式穹甲巡洋艦,在德國訂購2艘裝甲巡洋艦。
  • 碧海丹心,晚清北洋水師軍服
    展現了北洋水師軍官制服的經典照片:「致遠」艦軍官與北洋水師總教習琅威理在艦上的合影。前排居中雙手相握站立者為艦長鄧世昌。事後明確了由南、北洋通商大臣分別籌建海軍的戰略,其中尤以事關京畿防禦的北洋為重點,由此事實上宣告了由船政水師派出軍艦分防各地的海上力量一體化模式的終結,南、北洋海軍分防時代到來。 第一次海防大籌議後,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受命主管北洋海防建設,與當時已經擁有南洋輪船水師、船政水師乃至廣東輪船水師的南洋地區相比,北洋地區的近代化海軍建設的基礎可謂是一張白紙。
  • 當年,鄧世昌為何一心讓致遠號撞向敵艦?百年後專家揭露真相
    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之一,也是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面對羸弱的清朝政府、外敵的入侵,他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所以,他才會從軍,保家衛國。1894年9月17日,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鄧世昌率領將士們,在黃海與日本海軍英勇作戰。在大東溝海戰中,他沉著應戰,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日本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多艘日艦對「致遠」號發起了攻擊。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在當時的決策者心目中,北洋水師用來看家護院就可以了,這點艦船已經足夠,為什麼還要再買? 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可以說是吃盡了下瀨火藥的苦頭。 反觀中方,開花彈裡用的還是黑火藥。 也就是現在過年我們放的煙花爆竹裡用的火藥。這殺傷力和下瀨火藥相比,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 鄧世昌為何指揮撞向吉野號?125年後打撈沉船,才讓人明白真相
    甲午海戰雖然飽受後人詬病,哀國之不幸,怒清廷之不爭,但在整場戰爭中,北洋水師還是很有骨氣的。 本文要講的,正是甲午戰爭中,關於北洋英雄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號,與敵玉石俱焚的背後緣由。
  • 北洋水師的覆亡,誰才是千古罪人?
    在成立伊始,北洋水師的軍艦皆是從當時頂尖列強英德手中重金購買的炮塔鐵甲艦,鎮遠號甚至有「東亞第一堅艦」之稱。此時的北洋水師,儘管尚未完全成軍,但卻稱得上「船堅炮利」,甚至比肩列強,後來還被美國軍事雜誌評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