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父母的育兒動力來源——正念養育

2020-08-27 禾沐有聲

01

如果「父母」是一種職業,那絕對是世界上意外性100%的職業,因為永遠都不知道寶寶下一秒會出現什麼情況。

這些情況總是讓家長哭笑不得又心疼。

一個不留意,孩子又開始了他的「表演」。

父母的工作量激增經常在於孩子的一念之間:

孩子出門玩泥巴,渾身很髒的回家;

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孩子把花瓶打翻了;

孩子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作為父母,不僅要學會和孩子相處,處理這些情況,還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這個角色簡直就是人生中的考驗。

為應對生活中各種讓人抓狂的事,保證自己有平和的心情面對孩子,很多國外的父母都開始學習正念養育了。

02

說到正念養育禾老師就不得不先介紹正念了。

正念是有目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不作出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

進行正念練習有助於家長建立穩定的心態,提高共情和人際交往能力。在與孩子互動中作出更積極的反應,給予他們關懷和愛。

正念養育不僅適用於家長,還可以通過親子互動把正念的理念傳遞給孩子。

把正念的思想運用到育兒中,不僅可以向孩子傳遞穩定的愛,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淡定的心態。

正念養育源於美國麻省大學卡巴金教授於1990年對慢性病兒童養護的臨床幹預 ,目的是通過正念減壓,幫助慢性病患者應對疾病。

研究表明,各種發展障礙(特別是自閉症、多動症、注意缺陷等)兒童經過正念養育課程訓練,攻擊性、逆反行為、自我傷害顯著減少。也正因為孩子的積極改變,降低了父母的養育壓力,提升了親子互動的滿足感。正念還可以有效防止抑鬱症患者再次沉浸抑鬱場景,減少消極想法。

(把腦和心連起來)

在面對闖禍的孩子需緩解壓力和情緒時,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犯錯的事實,不要急著發火。在壓力和情緒湧上心頭時,有意識的關注:

  • 我們周圍發生了什麼
  • 我們大腦在想什麼
  • 我們在做什麼
  • 我們的表現和感覺

當關注到以上四點時,證明你的注意力就在當下,這會有助於理性的解決事情而不是被情緒和壓力衝昏頭腦,也能幫助你寬恕孩子的錯。

03

在日常生活中,禾老師這裡還有五種簡單的方法能幫助構建你的「正念力量泉」。

Tip1:調整你的身體

用深呼吸的方式調整你的身體。

深呼吸到腹部,將注意力集中在腳踩地板的感覺或椅子支撐身體的感覺上。

反覆深呼吸,感受每次身體觸及地板或椅子時獲得的力量,甚至可以想像整個地球都在支撐著你,直到整個人平靜下來。

Tip2:專注於良好的感覺

當和孩子或伴侶在一起感覺輕鬆自在時,請用心體會你身體的感覺。

注意身體中感到快樂、滿足和愛的地方,嘗試多感受和欣賞,可以低聲對自己說:「這就是幸福感。」

Tip3:學會擁抱

用整整一分鐘的時間擁抱你的孩子、伴侶或附近的其他人。

堅持擁抱一分鐘,靜下心來體會擁抱時皮膚表皮的觸覺和舒適感。過程中當你感到不耐煩,或者注意力飄走時,請用意識把自己留住,用心感受。

研究表明,長時間的擁抱可以使人平靜和舒緩,並能夠產生溫暖和愛的感覺。

Tip4:回憶被安慰的感覺

想像有一個人:家庭成員、老師、導師、朋友,想像他此時與你同在,帶著溫暖的微笑,帶給你幸福的希望。

感受他們的存在,關心和對你的愛。花幾分鐘時間享受那種舒適和愛的感覺。

Tip5:與自然聯繫

閒暇時可以外出散步,或在家捧一掊土種花草、看看風景照,感受自然帶給你的力量。

還可以留意每天遇到的各種事物的顏色、紋理、氣味和聲音;探索以前沒有發現過的東西。

例如:雨後空氣中的味道;公園裡不同植物被陽光照射投出的影子。


文章原創,嚴禁抄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正念養育的七個意圖
    作為父母那麼在這一方面,孩子和養育之旅為我們提供了無盡的機會。——喬·卡巴金@麥拉·卡巴金正念養育的七個意圖:為人父母包括我們的父親們不要缺席,需要在場,在場支持母親們的養育工作。
  • 正念育兒越早越好?4個原則,讓正念像呼吸一樣成為孩子的本能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正念對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成年人有很多好處,許多成年人通過正念和冥想訓練,舒緩了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淨化自己的心靈,正念冥想日益成為自我身心訓練的有效途徑
  • 父母養育知識的獲得與處理
    ,儲備正確的養育知識,就必須有好的知識來源。不論初為父母的人從哪裡獲得養育孩子的知識,都是從學習間接經驗開始,這也是他們獲得養育經驗的唯一途徑。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朋友去探望初為人母的媽媽,推薦她研究《斯波克育兒經》,這個媽媽卻說:「我已經有了幾十本育兒的書籍,不同的書籍對同一問題的處理方式卻不盡相同,讓我越看越糊塗,從現在開始,所有的書籍都不想看了」。
  • 育兒日曆 | 「好書推薦」養育女孩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書是來自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史蒂夫·比達爾夫的《養育女孩》。養育女孩》是作者根據自己養育女兒的經歷和家庭治療師從業多年的經驗專門寫給女孩父母的養育指南。養育女孩要比養育男孩更仔細,在不同階段,她的生理、心理狀態不一樣,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注意。例如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你是否清楚了解她的生理期?女孩比男孩要早熟,你是否關心過她的人際交往?女孩子比較敏感,你是否了解她的內心想法?
  • 肥媽育兒先育己日記:我近3個月的心路歷程:疲憊和壓力→抑鬱→正念→心理健康
    我清楚的知道我沒有遵守科學育兒原則,我破壞了原則。I know it!但是我做不到,因為壓力讓我整個人出現了紊亂-disorder。我的這個感受和發現和讀的書中所描述的育兒是一樣的,養育一個孩子包括:育兒技能和育兒心理。所以說,蒙特梭利育兒法技能推廣的同時,應該關注成人的心理健康情況。就我個人而言,情況輕微,我的壓力影響了,在家蒙氏的情況,但是每周末的蒙氏課確實沒問題的。
  • 正念之父卡巴金:為人父母即修行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篇「正念之父」卡巴金的文章《為人父母即修行》,文章有些長,但字字珠璣,希望能給身為父母的你,或尚未成為父母的你,一些啟發。孩子的需要既繁多又不斷變化,這都是父母的大好機會,可以全然與他們同在,而非落入自動駕駛模式;可以有自覺地面對他們,而非機械化;可以去感覺每一個孩子的生命,讓他的活力、生命力和純淨,喚起我們的活力、生命力和純淨。我覺得如果讓孩子和家人成為我的老師,時時記著仔細去認識、去傾聽生活中來得又快又猛的教訓,為人父母正是加深正念的絕佳機會。
  • 擊碎你的育兒焦慮:如何用大格局養育「優等生」
    今天這代父母的育兒關鍵詞很可能是「糾結」。」系列圖書——《父母的格局》《學習的格局》集結了教育專家黃靜潔20年來的育兒感受和中西教育精髓,提出了獨到的「格局養育」新觀念,告訴父母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們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
  • 覺察式養育,父母必知的育兒秘笈
    文/周圓月在這個高競爭,快節奏的時代,當孩子進入學齡前,學齡期及青少年期,父母的養育壓力日漸增大,孩子上幼兒園和朋友打架了,家庭作業做的很磨蹭了,孩子和家長的對抗越來越多了,等等。 這裡我們簡單介紹學齡前、學齡期及青春期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幫助家長看到及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改善親子關係。
  • 肖不斯說: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父母不能錯過的必讀育兒書單
    肖不斯說:養育好一個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那麼養好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可能你會說是「錢」,也有人會說是「愛」,還有人說是「時間」……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真的是最本源的答案嗎?,亦或是依賴於人類繁衍本能就能自然成就的任務,但卻忽視了一個根本要素:養育好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是具有高品質的優秀父母。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兇」孩子?了解3招,學會溫柔育兒
    1、壓力大 在當今這個人口日益增多的社會,意味著每個人的生存壓力都在增大,養育一個孩子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比起以往來說,都要大上許多。在看到自己辛辛苦苦養育的孩子,在被給予了厚望之後,孩子卻沒有如父母所願的那樣變得優秀,這時父母就有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因為擔心孩子沒辦法變得優秀,而讓自己的心血都白費,內心焦慮著急,壓力大,所以控制不住情緒的發洩。
  • 《父母的覺醒》:顛覆育兒認知,讓父母重生,讓孩子新生
    直到我看了《父母的覺醒2》這本書,我才發現「聽話」2字背後隱藏了巨大危機。講親子關係的書很多,但很多隻談及表面,沒有抓住實質。而《父母的覺醒2》這本書直擊親子關係的核心,揭示了親子衝突的根本原因,創造了全新的育兒方式。
  • 給孩子種下正念的種子,是陪伴他一生的禮物
    導讀:給孩子種下正念的種子,是陪伴他一生的禮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給孩子種下正念的種子,是陪伴他一生的禮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隔代育兒:學會與父母和解
    育兒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選項,年輕父母和老人之間有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育兒過程中發生的衝突,是兩代人、兩套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不過,智慧的家長們一定要記得:即使意見不同,也要保持對彼此的相互尊重,為對方留出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在育兒這件事上,家庭成員間的「求同」比「存異」更利於孩子成長。
  • 隔代育兒:學會與父母和解
    育兒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選項,年輕父母和老人之間有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育兒過程中發生的衝突,是兩代人、兩套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不過,智慧的家長們一定要記得:即使意見不同,也要保持對彼此的相互尊重,為對方留出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在育兒這件事上,家庭成員間的「求同」比「存異」更利於孩子成長。
  • 2020搜狐養育大會成功舉辦,多元視角探索科學育兒新主張
    9月26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導,搜狐網、搜狐母嬰、搜狐教育聯合主辦的「2020搜狐養育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聚集數十位權威育兒專家、明星達人、母嬰企業CEO等,聚焦兒童生長的哺育、撫養,啟蒙教育,母嬰行業發展等話題,共同探討科學育兒新主張,帶父母發現愛孩子的智慧和力量。
  • 隔代養育有利有弊,年輕父母如何應對隔代養育差異?
    導語:知道自己帶娃最好,但回歸現實,絕大多數年輕父母都不可避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老人帶孩子是現在社會普遍現象。寫此文只是想探討一下隔代養育利與弊,希望幫助那些不得已把孩子交給老人的父母,以此減少一些焦慮。育兒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科學。
  • 好的育兒書,不會讓你越看越焦慮
    育兒是一個難題,在這個長假裡,你要不要給自己的「父母力」充充電?把那些增加焦慮的書扔掉,下面這些書會幫助你重新看待孩子,看待自己。做父母壓力山大,尤其是那些重視育兒之道的父母。《正念父母心》這本書的作者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恩·卡巴金博士和他妻子,他們育有3個孩子,與孩子的相處可謂經驗豐富。他們不是超人,父母們覺得困難的地方,這對夫妻同樣也會覺得是挑戰。
  • 養育孩子,你焦慮嗎?育兒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更是父母成長的旅程
    這樣你才會放下焦慮,真切地感受到養育孩子的快樂。所以,如果父母容易焦慮,像這樣的測試不做也罷。所以,有時孩子的外在表現並不能作為父母判斷孩子情況的依據。如果父母因為片面的判斷而表現出焦慮情緒,則會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甚至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暗示作用。
  • 0~6個月寶寶養育,要避開哪些誤區?新手父母早學習,輕鬆育兒
    文丨小書蟲媽媽第一次當父母,你踩過哪些育兒誤區?我回想起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那時候網絡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育兒知識。當時我能學到的育兒知識,只能通過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授。還好,生二胎前,我通過書本和網絡學習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二寶出生後,我避開了這些育兒誤區,實現了科學,輕鬆育兒。那麼,0~6個月的寶寶,要避開哪些育兒誤區呢?對於小月齡的寶寶,特別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新手媽媽的育兒方式也有可能會出現錯誤。我列出了以下這些容易出現的誤區,新手父母提早學習,可以更好地照顧寶寶,輕鬆育兒。
  • 劉芳:願在中國種下一顆遊戲力養育的種子
    2016年初,科恩老師應我之邀首次來到中國,我們一起舉辦了專業人員研討會、父母工作坊、教師工作坊等一系列工作,自此打開了遊戲力養育的中國大門。近四年過去了,簡耕教育和科恩博士、他的太太麗茲博士一起,將遊戲力帶到中國十幾個城市幾千位父母現場聽過科恩老師的演講,幾萬人訂閱了父母遊戲力音頻課程,上百萬人聽過科恩老師的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