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愛的寶媽佳人們,大家好!
很多寶媽對於孩子的睡眠,都會特別的緊張,害怕孩子睡眠時間不夠,身體不能很好的發育;孩子早上起不來的時候,又擔憂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可能會產生這樣一些後果:比如學校表現差,主要是注意力和忘記力的問題;好動,行為障礙;情感異常;體育運動不佳,反應慢等等。
一、我們先來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睡眠發展規律
0-3個月
睡眠時間:
每天需要睡10.5-18小時,一般1-3小時就可能醒一次。新生兒可能在一天任何時候睡著或者醒來。
他們的睡眠還沒有形成規律,當他們餓了、需要照顧的時候就會醒來。
他們有時能夠睡幾小時,有時只能睡幾十分鐘。
在睡眠期間,他們也並非完全安靜,胳膊和腿可能會抽動,微笑,吮吸手指,發出聲音,動來動去。
每個孩子"睏倦"的表現也有差異。
有些會煩躁不安,哭泣,揉眼睛,或者用特別的姿勢表達自己的困意。
睡眠建議:
觀察孩子的睡眠規律,並且鑑別孩子哪些行為代表他們可能困了。
當孩子表現出困意的時候,可以把他們放進嬰兒床。
讓孩子躺著睡,給他們蓋上柔軟的被單。
4-11個月
每晚需要睡9-12個小時,白天需要1-4次小睡,總共30分鐘-2小時。
到1歲的時候,他們白天小睡的時間會漸漸減少。
很多孩子6個月左右會形成睡眠規律,晚上睡著後不會再醒來吃東西。
大概到9個月左右,70-80%的孩子可以安睡一整晚。
當孩子帶著困意躺上床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已經能夠通過"自我安撫"獨立入睡了。
但習慣了父母哄睡的孩子,仍然會吵鬧著要父母陪伴才能入睡。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這個階段睡眠問題會比較少。
幫助孩子發展出睡眠規律,白天和晚上固定時間睡覺。
保證孩子睡眠環境安靜,光線昏暗甚至完全黑暗。
1-2歲
每天需要11-14小時的睡眠。
當孩子到18個月大時,他們白天可能只需要一次小睡,時間1-3小時。
不少孩子會在這個年齡階段出現一些睡眠問題,比如不願意睡覺,半夜醒來。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會開始害怕夜晚獨處,也可能常常做噩夢。
這個階段也有很多因素會打擾孩子的睡眠,比如
①分離焦慮;
②孩子快速發展的想像力(如果你看過《怪物公司》這部電影,就會知道孩子在這個階段會開始幻想床下或者衣櫃有讓他們恐懼的東西);
③噩夢,
④怕黑等。
如果父母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睡眠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什麼讓他睡不好——
恐懼?噩夢?怕黑?怕和父母分開?
多給孩子安慰與陪伴,減少焦慮。
孩子睡覺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安撫物品,比如絨毛玩具,毛毯等等。
3-5歲
每天需要11-13小時的睡眠。
有些孩子5歲之後就不需要白天小睡了。
但這並不嚴格,有些人白天小睡的習慣可能持續終身。
由於想像力的發展,學齡前兒童對夜晚的恐懼可能會加劇。
如果白天生活中的事件會讓他們感到焦慮,晚上就可能做噩夢。
夢遊和夢靨常常在這個階段出現。
白天小睡的時間應該離晚上睡覺的時間比較遠。
如果父母想安撫睡前的孩子,可以開始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或者和他們聊聊白天的事情,降低他們的睡眠焦慮。
二、孩子有規律的睡眠與分床之間的關係
不要小看給孩子分床睡覺這個問題,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獨自睡覺是很有必要的,這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髮育都有很大的幫助。
給孩子分床睡覺是一個所有父母都逃不開的話題。培養孩子獨立睡覺這件事很重要,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在孩子幾歲時讓他們自己睡覺卻成了很多父母面臨的一道難題。在孩子幾歲時讓他們獨自睡覺最合適?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從孩子3歲後慢慢嘗試跟孩子分開睡,到5歲前完成這一過程比較合適。孩子分床睡,可以給孩子一個不受打擾的睡眠環境,剔除了父母和孩子睡眠時間不一致給睡眠規律帶來的影響。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從小獨立的孩子往往責任意識強烈,品格更健全,也能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三、培養孩子獨立睡覺,對成長有五大幫助
1、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分床睡,會使大人和孩子都有更大的空間,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翻身或其它動作而驚醒,睡眠時間和質量都更有保障,寶寶和媽媽都能睡得更好。
2、有利於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發展
孩子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發,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床、枕頭和被子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認識到自己有獨立的「位置」,這是兒童自我界限成長的根基。
3、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後天通過父母、周圍環境等所獲得的。當父母成功幫孩子度過分床分房睡覺的時期,孩子就會逐漸體驗到成長的快樂,這種快樂是構建孩子自信、自尊和自主的重要因素。只有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孩子才具有對這個世界真正的安全感。
4、建立正確的兩性認知
幼兒到了3歲左右已經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能夠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如果長時間和父母同睡,有可能滋生戀母或戀父情結,甚至形成性識別障礙。
5、有利於促進孩子生存能力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孩子即使睡著也會掌控自己的冷暖,這是一個生物的生存本能。所以,夜裡孩子感覺太熱,他會踢開被子,當他感覺到冷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將被子拉回身體。讓孩子獨立睡覺能夠讓孩子保持這樣的基本生存能力。
四、讓孩子分床睡的小技巧
1、自然過渡
對於平時習慣跟媽媽同床睡的孩子,如果突然讓他們自己一個人睡,容易使他們產生恐懼和不安,剛開始可以通過分床不分房的方法,讓孩子慢慢適應。
2、孩子分房時,父母不要鎖房門
如果條件允許,爸媽睡覺時可以打開門,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便隨時觀察孩子的情況。即使不能這樣做,爸媽睡覺時也不要反鎖房門,以便孩子半夜害怕能隨時進來。
3、床上放孩子熟悉的玩具和被褥
讓孩子一下子單獨睡覺,可能會使他們感到陌生和不安,爸爸媽媽可以精心布置一下孩子的床,將孩子平時玩的玩具布置在房間內,鋪上孩子平時用的被褥,有熟悉小物的陪伴可以消除孤獨感,更利於孩子安心入睡。
4、睡前在孩子房間陪伴入睡,講故事
媽媽睡覺前,最好在孩子房間陪伴,給孩子講講故事、玩玩小遊戲、說說悄悄話,讓孩子感覺即使分房了,媽媽還是疼愛自己,更利於孩子接受跟媽媽分開睡的事實。
5、固定睡覺時間
規定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入睡前記得尿尿,避免孩子半夜醒來增加恐懼感。睡覺前讓孩子保持平和的情緒,能夠睡得更好。
6、做個小約定
對於分房睡,媽媽可以提前與孩子做個約定,比如孩子生病、難過的時候,可以回來跟媽媽一起睡,平時都要遵守這個規定,沒有特殊情況不能犯規。
7、讚美和鼓勵
當寶寶成功獨自睡覺後,在第二天早晨要給寶寶一些鼓勵,讓他們感到一個人睡覺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五、如何達到合理的睡眠時間?
1、設置時間表,有利於形成睡眠習慣,時間到了,比如晚上9點是上床時間,不要求孩子立馬睡著,但是這個時間是必須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的時間,在他睡不著的時候,他可以選擇在床上看看書,玩個玩具都可以,但是一定不可以再次跑出來玩。
2、建立規律的睡前行為,例如刷牙、洗臉、讀一小段書等等,這就象一個行為按鈕,當做了這些事情後,讓孩子產生這是睡眠前奏的心理暗示。
3、提前關電視,至少在睡覺前1小時關電視;調暗燈光,包括電腦光源等;
4、避免太晚吃飯,但也不要餓著肚子上床睡覺;不要咖啡因或糖果,提前幾小時不要進食可能干擾睡眠的食物。
5、睡前3小時內不要劇烈運動,睡前不要讓孩子太過於興奮,也不要總是打罵孩子讓孩子馬上睡覺,參考上面的第一點。
6、不要逼迫孩子下午「補覺」;
7、非常重要:無論前一天晚上幾點睡覺,每天都需要按同一時間起床,前後相差不要超過1小時;
最後,雖然讓孩子獨立睡覺對他們獨立意識的培養和品格的塑造都有很大幫助,但是每個孩子的心理年齡和依戀父母的程度都不一樣,因此給孩子分床分房睡並不能確立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做到不強迫、順其自然最好。
我們可以強迫一個人醒來,但是不能強迫一個人睡著,所以,在孩子的睡眠規律養成中,一定要耐心,不要逼迫孩子馬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