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幼升小,算是步入了小社會。
小小的孩子們一個團體,大一點的7歲,小一點的剛滿六歲。
可是這些小孩兒交流起來,可是一點也不含糊。
上課時,哪個小朋友回答問題錯誤了,有的個別小朋友還會嘲笑。
我告訴我家娃,可不要嘲笑別人,因為是不禮貌的。
並且告訴他笑話人不如人。小孩兒點了點頭,明白了。
他也知道笑話別人不好。可是他還是很羞怯的,怕別人笑話他。
今年,特意學習了一下寶典。
上面寫著:
通常,我們將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的過程稱為「社會化」。
一個人在剛剛出生時可以說是「動物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才慢慢地從「動物人」變成「社會人」。
這下明白了,原來,我們的小寶貝從幼兒園出來就到學校,已經步入「小社會」了。
實際幼兒園已經是一個小社會了,但是還沒有那麼明顯,因為孩子們還小。可是小學了,的確不一樣,因為孩子們的思想變得成熟,智力發展也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學校就是他們的「小社會」。
對於1~2年級的孩子,在這個小社會裡面,他需要學習到什麼呢?
以上這些事情的解決方式和方法將會影響孩子真正走向社會之後的行為模式和習慣,甚至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爸爸媽媽們,你們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這段期間的狀態以及社會化的程度?
這時候,寶典又幫我們忙了,美國精神病學會給兒童制定了一套「社會化」診斷標準:
這些都是孩子社會化程度的表現,是孩子心理逐漸成熟的標誌。
新手豆包爸媽們,你們了解了嗎?
作為一個一年級小豆包的家長。這些事情,我真的是需要學習和掌握。
剛剛步入小社會的孩子,還不懂得這些社會事兒,那就需要父母和他們溝通交流。
我想:作為父母,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十分、八分來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一天在學校裡面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儘快幫助孩子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人」。
我們的孩子還很弱小,真的需要父母的呵護和關愛。
下一篇文章將繼續分享,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跟上社會化的步伐?
敬請關注,新手豆包媽媽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