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說到孩子進入小學一二年級就是進入了一個小社會,誠然,真的是如此。
昨天恰恰剛上教師節,學校裡面發生什麼的事情了呢?
上班媽媽,只有通過孩子才能知道。
小朋友的眼睛都看到了,回家一問,孩子還鼻子有眼的和我說的很清楚。
我很清楚我的孩子是什麼樣子。他說的必然是真的,這一點我從不懷疑。
大人的議論,相比他也是聽見了。
所以,在教師節這個特別的日子,他也留心了,看到了。
孩子步入社會,這些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早晚的也得懂得。
那麼如何讓孩子儘快進入社會,性格和心理不受影響?這才是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做到的。
我想,具體應該有以下幾點:
第一、善於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學校這個小社會,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和老師、同學的相處之道。而孩子,在幼兒階段,根本也不知道,誰對誰錯?也不知道老師說的是否是正確?同學的做法是對是錯?
這一切,都要靠我們家長來引導。
這幾天,剛上你小學,很忙,但是我每天都要和孩子聊天,問問今天講什麼課程?學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有沒有得小紅花……
一點一點的誘導孩子,將白天發生的事情告訴我。
有時候,孩子不明白的時候,我就和她解釋,比如老師給他打A,打B ,孩子分不清是為什麼打A,打B ?我翻開的了作業本,給他講了一下老師打分的思路,他一下就明白了,原來老師打B是有原因的,因為不夠工整,而打A呢,是因為 這個字寫的實在是漂亮。
溝通,在我看來增進了我們母子的感情。真的是非常有效的解決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還有一點,我還會告訴他一定要尊重老師,如果老師批評他,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和老師頂撞,不然老師會更生氣的。
一點一點,孩子就懂得更多,這樣融入社會也會更快的。
第二、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實際,我是希望孩子做班幹的,但是奈何孩子本身年齡小,再加上剛上小學,還是需要適應的,所以這件事情暫且放下了。但是如果有集體活動,還是建議媽媽們多多鼓勵孩子參加的,如果集體活動中有需要孩子承擔的任務,家長也應該協助孩子完成,這樣對他的社交能力還是有提高的。
我大學的時候,一直擔任班長,可以說自此之後,無論我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飛速的增長。家長也不要覺得,當班幹耽誤時間,事實上,能夠處理好社交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一定會差,因為這樣的孩子更有自信。
第三、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規則,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如此,小學階段,不僅僅應該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還有規則的養成和樹立。這對將來孩子的社會交往更有好處。一個我行我素的孩子,不會招別人喜歡的。一個不守遊戲規則的孩子,也沒有人願意和你玩。
社會就是社會,都是有遊戲規則的,你不遵守大眾的遊戲規則,別人又怎麼能尊重你,和你一起工作和生活呢?
這樣的話,更難融入社會。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教育孩子遵守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這樣,在日後與人交往中,孩子才能遊刃有餘,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他。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
敬請關注,一起關注育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