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怎麼辦?

2020-12-09 演講口才學習中心

01

作為一個性格偏內向的人,我非常害怕公共場合被點到起來發言,整個中學時代從來不主動在課上舉手。高一時和其他幾位同學代表班級參加朗誦比賽,場館內密密麻麻坐滿了人。我上場前在後臺瑟瑟發抖,朗誦中途漏掉一截都沒有發現。同時,由於太緊張,誦著誦著我們的詞就跟背景音樂漸漸脫節了。恰巧被我漏掉一段詞後,正好結束時又跟音樂完美搭上。運氣真的太好了~

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

可人的一生中需要當眾發言,或者面對類似場景的情況絕不止一次,不是每次都能撞大運糊弄過去。上學時參加各種演講比賽,工作後向領導匯報工作,創業者為了拉投資要向投資人展示自己的商業成果。

出現失誤可能就會葬送之前所有的努力。上下班在電梯裡遇到老闆,老闆問起最近工作情況。儘管和老闆在電梯裡待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鐘,但能說這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不重要嗎?

02

過去,我們把很多人在場情況下的發言叫做「演講」,presentation

但是現在,大學裡學生上課前的課堂展示,實習轉正時的工作匯報,甚至偶爾突然遇見領導,都可以叫做「演講」。我大學時,班裡每位同學幾乎每門課每學期都有至少一次的課堂展示任務。需要提前準備,四處查找資料,做PPT,講完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可以看到,需要演講的場合越來越多,甚至很多時候是即興的演講,比如電梯間遇見老闆。為什麼即興演講變多了?現在的組織越來越扁平化,跨部門跨層次機會特別多。每個人是自己所在小組或者部門的一環,部門又是整個公司或者企業的一環。他們不是孤立的,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頻繁的對接。科技的力量,2G和3G催生了社交媒體與網絡,4G又催生了新媒體、網紅。5G時代到來,未來線上一定比線下繁榮。網絡發達帶給我們的便利是,不用面對面也可以達到交流與溝通的目的。但也造成了交流的碎片化,我們想要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有效的溝通。

並且即興演講的確能夠帶來一些好處:拉近關係促進合作,想像一下,在一場會議或者活動中,周圍都是不熟悉的人,如果主動出擊,向別人介紹自己。出於禮貌,對方也會自我介紹。如果你們有可以合作的機會,自我介紹之後順理成章交換聯繫方式。參見《乘風破浪的姐姐》,姐姐們第一次見面時,製片人張萌四處跟人打招呼的場景。或許無法僅憑一次相互的自我介紹就達成合作,但已經取得了初步的信任。

帶來很多機會

了解一個人最直觀的除了外表,就是語言。別人傾聽你的時候,也是了解你的過程。通過演講展示、甚至閒聊,他們才知道:原來你擅長這個,下次找你好了。

提升個人魅力

羅永浩老師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家可以去B站搜他的演講視頻看看。一個人能說會道,能用語言抓住聽眾的心,獲得聽眾的信任與認同,會顯得非常有魅力。可能不愁找不著對象(不鼓勵只耍嘴皮子!)~但即興演講並不是張口就說,想要擁有良好的即興演講能力,需要事先做一些準備。

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

03

有個冷笑話是這麼講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是個演講達人。某次他乘車去演講,到了目的地司機打開車門,邱吉爾卻不下車。司機:先生,該下車了。邱吉爾回答:等等,我在看我的即興演講稿。

即興演講也有演講稿。記得我大學時有一次小組課前展示任務,我在組內負責的是最終上臺演講部分。組裡其他小夥伴做好PPT,將資料發給我。我瀏覽一遍PPT和資料就上去講了,結果可想而知,中途卡殼數次,嚴重影響了展示效果。事後反思,由於我準備不充分,對內容的熟悉程度不夠,導致最後效果不好。後來再有小組任務,儘量讓上臺演講的人也參與材料準備過程,這樣演講時才不會因為對材料不夠熟悉而導致演講效果不好。所以事先做好準備非常重要。

那麼即興演講和對話需要做什麼準備呢?

1、想要影響別人

語言能夠顯示出我們的精神面貌,當我們說「可能」、「也許」之類的詞時,就顯示出內心的不自信。聽的人會覺得,你對說出的話不確定,我還能相信你嗎?同時,說話之前要獲得大家的注意力。留意一些著名的演講能夠發現,一般人比較多時場景是亂糟糟的,發言者通常會等大家安靜下來才開口講話。而不是上來就說,聲音很容易被嘈雜聲淹沒。想要影響別人,需要注意自己談話的價值。你的表達想要輸出的價值點在哪?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如果一段對話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在說自己,絲毫不考慮對方,對話就難以進行下去。

2、善於傾聽

不是所有的談話都必須達成目的,可以是撫慰對方的情緒,讓對方覺得你願意傾聽TA。既然是主要讓對方說話,那怎樣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呢?身體語言。面向發言者,不要在對方發言時看著別處,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樣子。有一次一位高管參加我所在部門例會,我注意到,他會非常耐心傾聽每個人的發言。用平和的目光注視發言人,時不時點頭表示贊同,並會用「對、很好」之類的詞語鼓勵發言人繼續。

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

大腦語言

我們會面對很多溝通者,但不是每個人都具備能夠清晰表達的能力,需要配合一定的分析能力。牙牙學語的孩童、外國人、情緒激動的人也可能會語無倫次,想到什麼說什麼,沒有條理。我們要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理清楚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TA到底想說什麼。大學實習時曾遇見一位韓國同事,中文對她來說是一門並不簡單的外語。跟中國人比,她的中文表達可能會有語序及發音上的問題。但是我會根據當時的情景,以及夾雜一些英文單詞的表達方式,來確認她的意圖,曾經私下得到她的誇讚,說我最「懂」她。

用心去聽

感受發言人的情緒,尤其是情緒激動的人。TA來找你並不是想要你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得到你的安慰。

3、保持真實

分享自己的想法、信念和價值觀、感受,分享自己的故事。以羅永浩的演講為例,他從自己開英語培訓班的事跡講起,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很容易引起聽眾共鳴,畢竟我們也都不是一帆風順。當你用真實經歷分享經驗時,大家會更加信任你。

4、專注

主題明確,重點突出。

說了一大堆,不知道要表達什麼,聽眾覺得你在浪費大家時間。就像寫文章中心思想要明確一樣。這些話到底要表達什麼?是我關心的內容嗎?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跟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一個話題聊著聊著就偏了。私下的聚會話題跑偏無關緊要,重要場合的演講和交談卻不行。主題牽引著話語的內容,有明確的主題談話才能走向最終目的,不然這次談話就是無效或者效率低下的。

04

做好準備,就能擁有良好的即興演講和談話能力了嗎?還不夠。大家平時看的短視頻科普視頻等,都有專門的策劃人員在前期編寫腳本,講話其實也是有腳本的。腳本是框架,它告訴我們,應該先說什麼再說什麼。即興演講和對話的腳本由抓手、要點、結構體、呼籲行動四部分組成。

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

抓手

吸引注意力的開頭。不要用消極的話,比如「說句不好聽的」,讓人一聽就不願意聽下去。用積極的話「聽了你的發言我有個好的想法,我們在XXX可以合作一下」。仔細觀察,你可能會發現,很多微信10萬+文章或者其他平臺傳播量非常廣的文章,都有一個很好的標題。文章是作者與讀者的交流,好的文章標題就是好的抓手。

要點

演講和談話的重點,也就是想要表達的主題。一句話就能總結,清晰可辨,或者說結論先行。

結構體

支持要點的內容,先說完結論,再一點點論證。要點+解釋原因/要點+解決方法/要點+時間順序

舉個例子:

「老闆,A客戶的孩子摔傷了,他可能要去醫院陪孩子,下周約好的一次碰面得取消了。」「老闆,A客戶取消了下周的會面,她的孩子摔傷了,客戶可能要去醫院陪孩子。」這是要點+解釋原因的結構。先說結論,再解釋原因,會顯得更有條理。上面舉的例子比較簡單。但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面對很多更加複雜的事情。想要在談話中做到表達清晰,首先要先說結論。這樣為對方省去了分析你話語層次的功夫,別人就會覺得跟你交流比較輕鬆。

呼籲行動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相信你可以做的很好/非常期待我們的合作等等。

05

不得不說,大學課堂演講鍛鍊了我的膽量,現在上臺不會誇張到瑟瑟發抖了。但是內心的底氣來源於充分的準備和平時刻意的練習。如果你也在煩惱,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勇敢,那麼趕緊練起來。下次部門例會的時候、寫工作總結的時候、私下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嘗試先勾劃一個腳本框架。練習多了之後你就會對這個流程熟悉起來,在以後的對話中更加遊刃有餘。克服怯場也可以用最笨的方法,發言前將內容一字一句寫下來,熟讀或背誦,熟到說到上一句立馬能反應到下一句。

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

上場怕嗎?還是怕,但不會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方法雖笨,卻最有效。

【學習當眾講話,去豆瓜訓練】

相關焦點

  • 當眾說話緊張發抖怎麼辦
    每逢家長會都會有幾十位家長陪同孩子坐在教室裡聽課或開會,通常這個時候她就會感覺特別緊張、臉紅手抖,手心出汗,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聲音發顫,嘶啞。所以一遇到家長會,她就感覺很苦惱。不知道有沒有好的方法可以去改善和克服。
  • 演講口才培訓:為什麼開會發言,你容易緊張?
    私下一對一溝通沒問題,每到公司開會需要發言時,總是容易緊張,人一多就更慌張,大腦一片空白,支支吾吾,滿臉通紅,心跳加速,聲音顫抖,甚至說不出話來。在當眾發言為什麼容易緊張呢?有三個主要原因,下面一一分析。
  • 孩子遇事易緊張,想讓孩子不怯場,了解「齊加尼克效」是關鍵
    在醫院兒童科中,總能看見醫生剛拿出針,孩子就在一旁緊張得瑟瑟發抖,醫生剛要靠近,孩子已經開始滿屋子亂竄。包括許多孩子在考試時遇到難題,就會緊張的手心一直冒汗2、家長過度的保護許多一遇事就緊張,一當眾就怯場的孩子
  • 書荒不要錯過的克蘇魯文:無盡虛空深淵凝視,全程緊張手心冒汗
    書荒不要錯過的克蘇魯文:無盡虛空深淵凝視,全程緊張手心冒汗大家好,我是書蟲。本期書蟲就為書友分享幾本優秀的克蘇魯文:無盡虛空深淵凝視,讀來全程緊張手心冒汗!書荒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哦!《我在東京克蘇魯》作者:一鍵三連近期書蟲偶得一本質量不錯的克蘇魯文。本書的創意靈感應該來自一本漫畫《看得見的女孩》,講述主角穿越到日本東京,在煉獄裡各種目不見鬼,恐怖掙扎的故事。
  • 提升孩子演講力,幫孩子克服怯場心理,家長做好三件事
    而有的網友卻略微失落:我們家孩子在家小嘴吧嗒吧嗒挺能說,但一到公開場合就啥也說不來,一個勁兒地往後躲。所以,家長培養孩子在公開場合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一、家長自己得不怯場。有的家長自個兒上臺都發怵,孩子看了自然聯想:「上臺是件很緊張的事情,爸爸媽媽都緊張得在發抖了。」
  • 鳥人懊悔不克制情緒遭禁 酒店鬱悶觀戰手心冒汗
    這場比賽熱火中鋒克裡斯-安德森由於被禁賽無法出戰,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鳥人」對自己衝動的行為十分懊悔,同時表示在酒店看球時相當糾結甚至手心冒汗。  「那種感覺非常煎熬,」安德森說,「我的手心都出汗了,整個人的腎上腺素都被激活起來。當時我對著電視大聲叫喊,試圖為我的隊友們加油喝彩,只希望能夠在我的房間裡支持他們。但這種感覺太糾結了,但這也是唯一可以為他們加油吶喊的方法了。」
  • 孩子總是「怯場」?給孩子設置「OK線」,讓孩子也能落落大方
    導讀:孩子總是「怯場」?給孩子設置「OK線」,讓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總是「怯場」?給孩子設置「OK線」,讓孩子也能落落大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某些場合你會突然被點到發言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在某些社交場合應該怎麼樣講話?在某一些社交場合。我們不可能準確地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兒。會不會突然的被人叫起來發言。如果有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鍛鍊自己急中生智,快速反應的應對自如的能力。
  • 117歲老人與颱風少年團跨世紀合唱 譚維維唱經典緊張到手心冒汗
    117歲老人張學禮與颱風少年團跨世紀合唱《三字經》,相隔100年的六位00後齊聚一堂帶領眾人重溫啟蒙經典;譚維維再次來到熟悉的舞臺唱響新作,因對經典心懷敬畏而緊張到手心冒汗;吳彤融合傳統與現代音樂形式,用獨特的蒼涼嗓音輔以極具穿透力的「笙」音,震撼再現英雄本色。跨越百年的經典共鳴!
  • 雅禮中學徐宏勇:教書是一份讓人手心冒汗的工作丨教師節特別策劃·名校名師煉成記
    談起學生,徐宏勇臉上的笑容總是藏不住。1998年,22歲的徐宏勇從湖南師範大學一畢業,便來到雅禮中學初中部當生物老師兼班主任。「生物是門很有靈性的學科,它的對象都是一個個生命體,學生也是生命體。」三年後,徐宏勇被調往高中部,除了常規上課外,還開啟了生物奧林匹克競賽教練生涯。
  • 巧用OK線,幫助孩子擺脫怯場
    我自己就曾經吃了「怯場」的大虧。高中的時候語文一直是我的強項,每次模擬考都是在班裡甚至年級前列的,老師最不擔心的就是我的語文成績。結果高考的時候超級緊張,進考場前就心跳加速手發抖。考第一科語文的時候卷子發下來審題的時候先看了一眼作文就覺得大腦一片空白。糊糊塗塗寫完考卷結果可想而知,平時名列年級前茅的語文成績高考只考了剛剛及格,我也因此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
  • 樂福女友表示自己當時手心冒汗,膝蓋發軟
    我手心冒汗,膝蓋發軟,我讓凱文緊緊抓住我的手。他、樂福和克裡斯保羅、字母哥討論了如何回歸比賽。如果我們一起努力,我們會變得更強大。這是鼓舞人心的。一個堅實的周六! !」最重要的就是凱特博克的身材屬於那種肯達爾詹娜那樣維密超模一樣的身材,而不是凱裡詹娜那樣的豐乳肥臀。出生於1993年的凱特博克與凱文樂福的愛情是在2016年騎士隊的總冠軍遊行的慶典上被媒體曝光的,那時候的凱文樂福還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可謂是典型的高富帥。雖然凱文樂福與比自己的女友凱特博克大5歲,但是兩個人可謂是NBA聯盟中的模仿情侶。
  • 社交恐懼症怎麼辦?如何走出社交恐懼的陰影?
    小雅老師:qifeixiaoya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在生理上,緊張者表現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體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發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狀;在心理上,緊張者主觀上感到別人都在盯著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緊張表現,甚至別人還在心裡嘲笑自己,同時,他們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逃避心理,在公共場合,儘量逃到不會被人注意到的角落,而且儘量不發言,來減輕自己的緊張狀況
  • 譚敏: 滴滴答答的手心冒汗?手汗症該怎麼治
    今天推出第43期:《譚敏:滴滴答答的手心冒汗?手汗症該怎麼治》。 但我們要強調的是,雙手不但是一個寫字吃飯取物的功能性器官,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待人接物的社交器官,它關乎一個人一生的職業生涯,因此,即使術後出現代償,甚至代償部位是在頭面部,這個手術也是值得做的。
  • 性格內向的人怯場不敢說話,怎麼辦?做好這三點,你也能侃侃而談
    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有怯場不敢說話的特徵,不過這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怯場是源於心理,說話是一門技巧,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再內向的性格,也能克服怯場不敢說話的心理障礙。那麼,具體而言,性格內向的人怯場不敢說話,怎麼辦?做好以下這三點,你也能侃侃而談。
  • 2020貴州公務員面試指導:面試怯場怎麼辦
    2020貴州省考面試怯場怎麼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多數人面對他人,特別是面對眾人時,都有一種羞怯的心理,特別是在陌生的環境中尤為嚴重,即通常所說的「怯場」。怯場心理是口語表達的一種心理障礙,它往往導致表面試者心情過分緊張、手足無措、聲音發顫、語言囁嚅、思路混亂,大大影響了面試表達的質量。
  • 如何克服發言時緊張、氣短、腦子空白和發抖的情況
    當眾發言緊張,在普通人群中很正常,就是名人也是後天鍛鍊出來的,當然也不否認有小部分天生的演說家。發言水平高低,有天生的,也有後天培養鍛鍊出來的。有人天生滔滔不絕,有人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有些成功者,年輕時發言尿褲子,後來成為偉人。
  • 《頂樓》太挑戰心理素質,劇情緊張到手冒汗,幸虧秀蓮有女主光環
    比如韓劇《頂樓》,這部劇整體氣氛都是非常緊張刺激的,看的人手心冒汗又欲罷不能!最新的劇情裡有很多讓人心都提到嗓子眼的畫面,比如千瑞珍做的那個夢,簡直是陰森恐怖,以為自己追了一部恐怖片,氣氛和畫面都營造得非常嚇人!而比這還緊張的就是洛根李和秀蓮在周丹泰的密室這一段了!
  • 怯場原因分析與對策
    一、怯場原因:1、雜念太多,精神負擔太重。2、心裡緊張。3、個性不夠開朗、平時靦腆,比較寡言。4、缺少說話的鍛鍊。5、膽怯與自卑的原因。二、怯場對策:1、不要將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心理要坦蕩,培養行雲流水之心。
  • 手心造句和解釋_手心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手心(shǒu xīn)。手掌的中心部分。[胡也頻《到莫斯科去》:「她用手心摸了一下,那皮膚有點燒熱了。」][曹禺《雷雨》:「(魯大海)…現在你的命還在我的手心裡。」]手心參考例句:1、你的手心有我的旅途,找到我們的歸宿。2、手背比手心更撩人。下巴比雙唇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