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標準躋身強國有了時間表 完整體系彌補短板

2020-12-19 廈門網

  中國核電標準躋身強國有了時間表

  目前兩臺「華龍一號」正在巴基斯坦建設,在英國建設「華龍一號」已被列入議事日程,我國和阿根廷也已籤訂意向合同,未來還會有更多我國自主設計的核電機組走出國門。

  本報記者陳 瑜實習生蔣 騫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核電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發業內外廣泛關注。

  「過去我們出了不少標準,但是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參與《意見》編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科技委副主任葉奇蓁近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個核電大國,應該立足於自己的工業標準,不能把核電的標準寄托在別人身上。《意見》旨在根據我國實際,制定我國自己的核電標準,以適應我國核電的發展。

  讓中國核電標準走出去

  「現在抓核電標準問題,是時候了。」葉奇蓁告訴記者,我國核電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其實已開展了好幾年,如今時機已經成熟。

  「作為一個核電大國,不能把核電標準寄托在別人身上。」葉奇蓁舉例說,標準裡很大的一塊是材料標準。雖然關鍵核電材料在性能、強度、韌性等方面的差異都很有限,但美國和法國的核電材料都有自己的特點,掛著各自牌號。現在這些材料在我國基本都實現了國產化,但因為要用在法國標準或美國標準設計的核電站上,不得不掛一個外國牌號在那裡。

  而此次《意見》也明確指出,核電標準化是支撐我國核電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核電「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對推動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邁進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兩臺「華龍一號」正在巴基斯坦建設,在英國建設「華龍一號」已被列入議事日程,我國和阿根廷也已籤訂意向合同,未來還會有更多我國自主設計的核電機組走出國門。

  「走出去」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話語權,而標準是技術上的話語權。

  葉奇蓁回憶起一件往事。秦山二期2號機組的一個安全端即將裝料時,出現了焊縫缺陷,請來美國人合作,雙方就到底按照建造篇標準還是運行篇標準,產生了爭議。

  當時核電站雖然還未運行,但建造、調試已經完成。從邏輯上講,不可能因為一條焊縫全部推倒重來,應該按照運行篇標準來執行。但如果採用美國標準,只能請美國ASME標準的權威來解釋,話語權在別人手裡。

  「假如我們的『華龍一號』在巴基斯坦出了問題,如果有自己的標準,解釋權就在我們手中。」葉奇蓁看來,有了標準才有自己的話語權。

  完整體系彌補核電標準短板

  我國過去編寫了不少核電標準。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提問時提到,近年來,我國核電標準化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發布核電標準900餘項,基本形成了覆蓋核電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標準體系。但葉奇蓁表示,雖然標準不少,但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而這次《意見》的總體目標正是圍繞著「形成標準技術路線統一、結構完善的核電標準體系」進行。

  兩三年前,我國開始著手建設標準化的體系。葉奇蓁認為,這當中比較難以統一的,是核電機械標準和電儀標準。

  各設計院的電儀標準一般採用國際通用標準,即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這比較容易統一。

  機械方面則出現了兩個源頭,一個是美國的ASME,一個是法國的RCC。二者稍有差別。特別是機械設備的材料標準,微觀方面體系上有些不一致。比如說,美國人的材料強度用氮來調控,而法國是用碳來調控,因此產生了材料規範差異。

  對此,《意見》在重點任務中提出,要以核島機械設備領域為切入點,重點開展標準技術路線統一專題研究,統籌考慮我國核電安全性、經濟性及工業基礎和監管體系,加強試驗驗證,制定我國自主統一的核島機械設備標準。

  「根據中國核電的實際,符合中國國情,並與兩個不同源頭的現行標準相適應,制定中國標準十分重要。」在葉奇蓁看來,建立「自主、統一、協調、先進」的標準體系這八個字是有深刻意義的。「核電標準化應該有自主精神,創新思維。如果還停留在照搬國外標準的思維上,中國的核電標準永遠合不起來,而且也不可能前進。」

  2027年實現核電標準國際領跑

  按照「完善機制、加強實施、統籌規劃、助力出口」的原則,《意見》分三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一是用1—2年時間,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我國核電技術標準體系;二是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實現我國核電標準良好應用;三是經過10年時間,能夠躋身核電標準化強國前列,在國際核電標準化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這些目標設定的依據是什麼呢?

  「這些目標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葉奇蓁認為,經過一到三年,實現我國核電標準的統一和並軌,這個目標應該可以實現。而2027年的目標提出,則是因為標準要不斷改進和提升,也需要開展大量的研究,以提高標準水平。

  但他也表示,目標實現中並非沒有困難。其中一大困擾是,一部分業內技術人員,習慣沿用已用過的標準,不敢有所創新。

  按照《意見》,現在由能源局牽頭,國家標準化局進行技術指導,國家安全局參與,三家單位組成國家層面的核電標準化領導小組。下面建立各級、各個專業的標準化專家委員會,牽頭來做核電標準的研究、編制和統一工作。

  「我們制定標準不是為了保護我國的已有水平,而是要向國際上先進的標準、先進的水平看齊,同時還要不斷創新,逐步做到國際領先。」葉奇蓁舉例說,比如在安全防護方面,肯定用中國標準,因為外國的標準要求都比我們的低。而機械標準方面,就要從原材料入手,逐個進行整理。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三大核電集團與製造廠聯合起來,編制一個符合國情,既先進,又能做得到的機械設備標準,由標準化委員會審定發布。

  他同時表示,核電標準其實是通過工業實踐做出來的,我國有世界數一數二的核電建設和運行經驗,制定中國先進的核電標準是完全有信心的。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自主創新奏響「核電強國」時代強音
    7月22日至26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 新媒體走進新國企」之「核鑄強國夢」系列活動,走進中核集團、國家電投。一周的時間裡,近20家主流媒體記者與數位網絡大V從北京出發,南下福建福清、東赴浙江海鹽和上海臨港,重溫中國核電走過的輝煌歷程。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打破美國核電技術壟斷
    這標誌著中國徹底打破國外的核電技術壟斷,不再受其壓制,正式躋身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世界各國再也不必因核電壟斷而看國外臉色。華龍一號在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事業中創造了最佳業績。該成就也加快了中國從核電大國跨越到核電強國的的腳步,同時堅定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合作共贏的決心,也增強了他們對華龍一號及中國核電技術的信心。從此,中國可以自給自足,世界也將再次知道中國的強大實力。
  • CAP1400:讓中國核電「走出去」
    這其中的影響是巨大的,未來人們能看到的不僅是中國核電要走出去,還要由此帶動中國裝備製造業走出去。10年前,我國幾經周折求購了美國西屋公司的AP1000核電技術。CAP1400的定位就是在引進消化吸收AP1000的基礎上,實現再創新、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獨立出口權。到今天,這些當初設立的、面臨巨大挑戰的目標基本實現。
  • 法國核電巨頭在華開啟另類轉型:進軍中國工業數位化市場
    核電因其特殊性受到最為嚴苛的工業標準約束,法電在過去數十年中開發的開源工業軟體體系脫胎於此,應用範圍從核電逐漸延伸到機械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近日,法國電力集團與浙江遠算雲計算有限公司(下稱遠算)在浙江杭州正式達成戰略及技術全面合作,雙方將基於各自優勢共同打造SaaS模式(軟體即服務)的本土化的智能仿真與工業應用協同平臺。
  • 中國科學水平將在2049年前後躋身世界強國前列
    中新網博鰲十一月二十一日電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院士在此間舉行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二00四年學術年會上做大會特邀報告時稱,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即二0四九年前後,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水平躋身世界強國前列。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北大清華復旦…中國大學明確「世界一流」時間表(附高校專業十強榜)
    如今,新一輪構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藍圖已出,中國的「高等教育強國」夢想如何照進現實?  中國為建世界一流大學列時間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就推出「985工程」、「211工程」,以此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國的許多大學也曾列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表。
  • 核電央企重組啟幕:中電投國家核電合併獲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29日)從多個渠道獲悉,今年1月初,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的合併事宜獲得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昨日下午,中國廣核集團 (以下簡稱中廣核)還和法國電力公司在京籤署了核電站設計領域的有關合作協議。一系列動作表明,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戰略步伐進一步加快。
  • 大國底氣從「核」來——中國核工業創建六十五周年綜述
    2020年1月15日,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之際,記者從中核集團在京舉行的「紀念核工業創建65周年」媒體見面會上獲悉:從「兩彈一艇」到「華龍一號」,65年來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構築了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為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正向世界核工業強國邁進。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世界科技三大強國是美國中國法國, 還是美國德國日本?
    綜合實力而言,世界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前三國家應該美國、中國、法國,俄羅斯科技強項主要體現在軍工與航天領域,而且工業體系也很不完整,進入全球科技三強勉為其難。1、德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在科技局部領域,有很強大的實力,但他們都不曾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綜合研發能力也不足,因此難以躋身於全球科技三大強國。
  • 中標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項目,蘇暢工業網際網路為核電發展賦能
    獨立自主設計研發 創造史上三個「第一」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核工院」),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員單位,是一家以核電工程研究設計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中國迄今唯一參與國內各種堆型研發設計服務工作,具有全島設計能力、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實現核電設計技術輸出的核電總體設計院。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核安全也是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公眾的關注。今天,讓我們跟隨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核電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師的視角,一起深入了解核科學: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核電工程師,突然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
  • 中國缺乏有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如何補短板?
    從這個基本面判斷,我國有能力在滿足國內發表需求的同時加大面向國際的高水平供給,滿足全球科研傳播和交流的高質量需求。與科技發展水平相比,我國科技期刊建設短板突出。國內現有科技期刊5000多種,總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期刊多而不強,辦刊方式傳統,數位化水平低,服務鏈條短,國際傳播力影響力有限。
  • 中國核電領跑「碳中和」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有一條好的賽道,有一個好的氣候。和秦山跑友交流,能感受到一代一代核電人是通過艱苦奮鬥,不斷挑戰,才走到今天。主持人怎麼樣理解核電在中國包括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它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重要性?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2020-12-23 20:26:44在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全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動力源泉。近代以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有效提高了各國生產效率,改善了人類生活方式,先後讓數十個國家實現了現代化。
  • 教育部長陳寶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日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旗幟》發表署名文章《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加快建成教育強國》,一起來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寶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乃至未來15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統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
  • 陳寶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要深刻理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生的變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補短板、強弱項,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努力提供更加公平、優質、包容的教育,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對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提出的新任務。
  • 凝結教師|王志——業精於勤,用勤奮彌補短板
    對所帶的每位學生都深入了解,多方位地為學生量身制定教學計劃,因材施教,致力於彌補每位學生的速寫短板,幫助其快速提高,增強考試競爭力。中央美術學院全國第2名中央美術學院全國第5名清華美術學院全國第17名中國美術學院全國第2名中國美術學院全國第23名中國美術學院速寫高分卷
  •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強國之基
    為什麼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韓保江認為,有四個層面的必要性。第一,是中國尋求強起來這個發展戰略目標的一個戰略支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效率、提高質量為根本的客觀要求。中國從富起來向強起來走,沒有一個有效率的有質量的經濟體系是完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