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測標準創業板IPO提交註冊:子公司涉嫌行賄未披露 銷售費用率高於...

2021-01-07 中華網財經

中華網財經訊,1月6日,據證監會披露,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深圳信測標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測標準」)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信測標準本次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1,627.50萬股,擬在深交所募資3.54億元,保薦機構是五礦證券。

資料顯示,信測標準是一家綜合性檢測機構,主要從事可靠性檢測、理化檢測、電磁兼容檢測和產品安全檢測等檢測服務,為汽車、電子電氣產品、日用消費品和工業品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檢測報告或證書。

信測標準本次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1,627.50萬股,擬在深交所募資3.54億元,保薦機構是五礦證券。信測標準所募資金分別用於「遷擴建華東檢測基地項目」、「廣州檢測基地汽車材料與零部件檢測平臺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和信息系統建設項目」。

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下降23.04%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1,455.73萬元、26,666.19萬元、30,070.13萬元和12,012.09萬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4,026.93萬元、6,698.04萬元、7,465.35萬元和2,279.44萬元。

2020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為20,219.31萬元,同比下降7.30%;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4,527.21萬元,同比下降23.04%。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2,782.57萬元、4,462.20萬元、7,053.20萬元和7,507.36萬元,呈上升趨勢。

2017年-2019年,信測標準毛利率分別為59.58%、63.33%、63.24%,同行平均數分別為53.49%、50.17%、51.03%。同期,華測檢測毛利率分別為44.37%、44.80%、49.41%,電科院分別為52.02%、49.41%、49.94%,蘇試試驗分別為62.40%、57.51%、58.50%,廣電計量毛利率分別為55.18%、48.97%、46.28%。

信測標準表示同行業可比公司檢測認證業務平均毛利率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各個可比公司的業務構成與擴展速度差異較大,以及公司毛利率較高的業務佔比較大且公司運營成本相對較低。

研發費用率下滑,銷售費用率高於行業均值

2017~2019年,信測標準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23%、6.23%、6.06%,逐漸下滑,同行平均分別為9.25%、9.08%、9.44%。

管理費用率方面,信測標準報告期內分別為11.28%、11.58%、12.27%,而行業平均分別為9.90%、9.85%、12.27%;銷售費用率,信測標準報告期分別為18.38%、18.08%、18.34%,行業平均為11.33%、11.07%、10.53%,公司顯著高於行業均值。

不過信測標準對於研發費用低有一套自己的說法——主要原因系公司作為成長中的非上市公司,在研發投入中循序漸進,且研發的投入以貼近客戶,解決實際檢測中的技術問題為主。公司立足於自主研發,主要以內部員工進行技術創新為主,從研發設備的設計、製作、生產到控制軟體的代碼編寫均由公司自主完成,較好地節約了費用。

信測標準還表示,公司在檢測行業歷經二十年的發展,注重技術水平的提升,注重研發投入和研發機制建設,積極研發和應用各類檢測的新方法、新技術,在汽車、電子電氣、日用消費品和工業品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構建了較完善的技術體系,形成了較強的核心技術優勢,具有良好的技術創新制度基礎。

報告期內,信測標準表示各年度研發投入逐年上升,近三年投入金額分別為1551.80萬元、1660.65萬元和1822.88萬元,並計劃進一步提高研發投入,將本次發行所募集的一部分資金用於擴建研發中心,以提高公司研發實力。

未披露子公司涉嫌行賄與保薦機構齊收警示函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被告人吳小鵬在擔任聯想公司產品可靠性和產品認證部經理期間,利用其發放認證檢測業務、選擇認證檢測機構的職務便利,與湯某某(另案處理)共同非法收受客戶單位程智電子科技(崑山)有限公司、蘇州世麒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市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蘇州市電子產品檢驗所有限公司、聯合信科檢測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給予的錢款,共計人民幣1295098.6元,並為其謀取利益。吳小鵬收取業務金額60%~70%回款。

其中,蘇州市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信測標準的子公司,而聯想則是信測標準的大客戶。

但信測標準並未在招股說明書提及,回應是「此事與公司無關」,並表示「一直以來,公司都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不存在因違法經營受到刑事處罰的重大違法記錄。公司嚴格按照IPO企業相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工作。」

信測標準在回復問詢時表示,吳小鵬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件及與其關聯的行賄案件已經審理完結,蘇州信測未被追究刑事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案件金額未達到對單位刑事立案標準,蘇州信測不存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

2020年12月24日,按照《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67號)第六十八條的規定,證監會決定對信測標準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此外,五礦證券及王文磊、施偉在首次提交的保薦工作報告等材料中,未披露信測標準重要子公司蘇州市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涉嫌行賄的事項。該行為違反了《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70號)第五條的規定。

同日,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證監會決定對五礦證券及王文磊、施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相關焦點

  • 新瀚新材再闖IPO:業績連年喜人,產量步步倒退,董事長行賄未披露
    即便成功過會,但新瀚新材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風險因素,除了被深交所揪出的董事長行賄未披露一事,還有輔導券商曾持股、專利發明人署名不合法規、曾因員工突發死亡被告上法庭等各種被市場關注的因素。此外,公司即便連年收得喜人業績,但產量卻一直在下滑,研發費用也並不如同行付出得多,市場競爭地位也似乎落下對手一成。
  • 康華生物:主打產品獲批涉及行賄 銷售費用逐年增高
    公司招股書顯示,康華生物營業收入高度依賴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而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16)京01刑初79號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批件等顯示,該產品審批過程曾涉行賄。 此外,與同行相比,康華生物的研發投入較少且銷售費用畸高,更曾被客戶直指銷售過期疫苗。
  • 祖名豆製品被證監會請「談話」:實控人涉嫌行賄 IPO時卻未主動披露
    該《決定》顯示,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祖名豆製品)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存在未履行主動告知義務,未及時披露發行人及其董事長蔡祖明涉嫌行賄的行為。圖片來源:證監會網站截圖關於祖名豆製品董事長蔡祖明涉嫌行賄的行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裁判文書網發現了這麼一份判決書。
  • 百洋醫藥轉向衝刺創業板:巨額銷售費用支出擠壓利潤 關聯企業交叉...
    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洋醫藥」)曾兩度衝刺上交所主板未果,2020年百洋醫藥轉向創業板,7月3日公司首次申報創業板IPO獲受理,目前正處於三輪問詢狀態。此次,百洋醫藥衝刺創業板能否圓夢資本市場?
  • 「A拆A」首單再進一步,生益科技子公司科創板IPO註冊獲批
    在上交所科創板股票審核的項目動態中,生益電子於2020年5月28日開始處於受理狀態,6月24日進入問詢環節,10月26日獲得上市委會議通過,12月9日提交註冊,1月5日註冊生效,整個進程7個多月的時間。在發行註冊環節,證監會關注的一大問題是關於分拆上市與獨立性,要求生益電子說明,生益科技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間接持有發行人股份或其他利益安排。
  • 2019年這些公司創業板IPO失敗,原因是這樣……
    創業板被否當頭炮:蘇州規劃設計院競爭力異常 2019年4月11日晚間,證監會披露新一批IPO首發上會審核結果,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州規劃設計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未獲通過。這也是2019年創業板第一家IPO被否的企業。
  • 貝泰妮大客戶還未成立就採購300多萬!被「前財務」爆料銷售造假!
    貝泰妮的線上銷售數據是否真實?公司財務數據是否存在造假行為?我們不得而知。無獨有偶,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武漢市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貝泰妮的控股子公司,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於濱。子公司的法人控股同業公司、擔任同業公司的法人,為何在招股說明書中隻字未提?貝泰妮如何解決上述同業競爭和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是否還有其他相關事項涉嫌隱瞞?需要公司給出答覆。
  • 註冊周期從最短6天到55天 IPO「堰塞湖」重現?業內人士:把好入口關
    批文放緩截至12月10日,有51家企業在等待證監會下發註冊批文。其中科創板提交註冊25家,創業板提交26家。數據顯示,無論是創業板抑或科創板,進入10月份以後,註冊過程均出現了放緩的跡象。8月,有17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18天,維康藥業、金春股份、天陽科技7天完成註冊。7月,有16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8天,回盛生物6天完成註冊,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環節耗時最短的。從目前創業板等待批文的企業來看,IPO材料受理日期多在6月~7月份。
  • 寶利國際董事長涉嫌單位行賄被刑拘 二代接班或面臨融資受限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穎 徐超 無錫報導曾因副總經理鄒愛國涉受賄罪被刑事拘留深陷輿論漩渦的寶利國際,近日再次因涉嫌單位行賄備受關注。1月4日晚,寶利國際(300135.SZ)連發四份公告,寶利國際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周德洪涉嫌單位行賄已被檢查機關刑事拘留,周德洪之子周文彬為新任董事長。
  • IPO變奏:註冊制迎考 質地參差不齊
    批文放緩截至12月10日,有51家企業在等待證監會下發註冊批文。其中科創板提交註冊25家,創業板提交26家。數據顯示,無論是創業板抑或科創板,進入10月份以後,註冊過程均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從創業板的情況來看,12月至今,僅3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71天,其中,研奧電氣在註冊環節用時92天,也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環節耗時最久的發行人。11月,有9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55天,其中,有3家發行人超過70天,最短的也有33天。
  • 迪威迅涉嫌行賄上市 為不退市屢現神操作
    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規則,「上市公司出現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以最近三年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披露的當年經審計淨利潤為依據)的情形,深交所可以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的規定,若迪威迅2019 年經審計淨利潤仍為負值,公司將直接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 IPO8過8: 估值2700億,創業板最大IPO來了!問詢速度創紀錄……
    (2)研發投入不足:2017-2019年,怡合達銷售費用率分別為8.47%、10.16%、8.38%;管理費用率分別為9.23%、9.9%、8.46%;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83%、3.84%、4.38%,存明顯的重銷售輕研發跡象。
  • 淪為IPO門外流浪漢,車貸平臺富勤金融還能上市嗎?
    來源:ipo觀察國內企業選擇海外上市,除了上市標準相比國內寬鬆外,美股的上市審批時間短、效率高也是重要的原因。近幾年在美國上市的互金公司如宜人貸、信而富、和信貸,從披露招股書到掛牌平均周期僅在30天左右,最長的樂信為38天。
  • IPO8過8: 估值2700億,創業板最大IPO來了!
    (2)研發投入不足:2017-2019年,怡合達銷售費用率分別為8.47%、10.16%、8.38%;管理費用率分別為9.23%、9.9%、8.46%;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83%、3.84%、4.38%,存明顯的重銷售輕研發跡象。
  • 證監會停收創業板IPO申報材料,在審項目即將移交深交所,中國註冊制...
    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有效披露,核心方式可以參考美國,一是事前清晰的法規指導,通過出臺各項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讓市場和參與機構能夠形成信息披露的統一認識,能夠充分意識到不按規則披露信息可能面臨的重要處罰。二是事中有效的信息披露審核,深交所上市委員會要對擬IPO公司提交的相關文件進行充分的把關,督促其加大信息披露的尺度,讓投資者能夠更加充分的了解該公司。
  • 西上海存貨數據披露造假收入三連降,實控人曾涉嫌行賄 817 萬元
    等待了近 8 年,2016 年 6 月,西上海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並首次披露了招股書,但不久便撤回了材料,之後便沉寂了三年。在公司二次申報 IPO 的最新反饋意見中,監管層要求說明上次撤回的原因,但最新披露的招股書對此卻緘默不語。外界猜測,或與實控人曹抗美捲入的「原上海市長寧區區長李耀新受賄案」 有關。
  • 邁拓股份創業板IPO之謎:研發費用率持續下 應收帳款大量逾期
    日前,邁拓股份在深交所披露公司新版招股書,保薦機構由廣發證券變為中金公司。這也是自去年6月首次披露招股材料以來,邁拓股份第二次衝擊IPO。然而,從其新版招股書來看,邁拓股份產品收入結構更加趨於單一,公司智能水錶業務收入佔比已經超過 70%。此外,公司毛利率異常問題似乎仍然存在,研發費用率仍在繼續下降。
  • 提交註冊近1年拿不到批文!創鑫雷射被傳主動撤回材料
    」目前仍處於提交註冊狀態的37家公司中,有1家公司去年12月底提交註冊,至今仍未有下一步進展,它就是創鑫雷射。事情起因是7月9日,一封關於創鑫雷射涉嫌隱瞞董事長蔣峰通過第三人控制愛可為等事項的舉報信被提交至上交所。首次核查、中介結構回復及和上交所當面溝通時,創鑫雷射董事長蔣峰均否認實際控制愛可為的事實。
  • 藍盾光電:安徽承義律師事務所關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
    因涉嫌行賄或串通投標犯罪被調查或配合調查的情況;(6)報告期內是否存在應招標而未通過招標獲得訂單的情況,是否影響發行人經營的合法合規性,對發行人經營是否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是否構成本次發行障礙;(7)除已披露情形之外,報告期內是否存在其他通過行賄、串標等違法違規方式獲得訂單的情況;如存在,相關整改情況,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存在重大
  • 創業板註冊制IPO申報首現「主動撤回」
    這是創業板註冊制首次出現IPO申報「主動撤回」。市場人士指出,創業板註冊制一直保持著「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的理念,此次企業主動撤回申請、深交所依法終止審核正是市場化的體現,市場各方需理性看待。晶臺股份是此前證監會創業板在審企業,今年6月29日平移至深交所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