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藏藝術網:墨寶閣澄泥荷塘硯

2020-12-24 山東頻道

澄泥硯是中國漢族工藝品之一,傳統書法用具之一,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澄泥硯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澄泥硯由於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因此澄泥硯質地細膩,猶如嬰兒皮膚一般,而且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可與石質佳硯相媲美的特點,因此前人多有讚譽。今日所見古澄泥硯極為稀少,上品更是難求。澄泥硯的硯體形有圓形、橢圓形、半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墨寶閣澄泥荷塘硯

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一直深受歷代文人追捧,懂收藏的都知道,文房的東西價值都偏高,因此硯臺收藏備受追捧。古硯的價值較高,在於它體現了使用者的文人身份、流傳歷史久以及傳世量少這三方面,但也並不是年代越久遠就越值錢。據參考,宋硯、唐硯甚至漢硯,他們的石質都較為粗糙,直到明清時期,文人要求越來越高,硯臺的質量才跟上來,保值收藏才更寶貴。特別是一些刻有名家字跡的硯臺,其市場價值更為高漲。硯臺見證了千年文明,一部硯臺史記載了華夏文化的輝煌,文化含量和經濟價值不言而喻。如今,隨著中國文化主權意識的逐步提升,文化自醒正在漸次發掘更富文化底蘊的事物。 我國硯臺製造史久遠,歷唐宋元明至清代又來到當代,可謂一場從未淹沒的文化史,硯臺伴隨著歷史的演進而演變,由純粹的實用書寫工具而逐步被文人化、藝術化,成為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

墨寶閣澄泥荷塘硯

目前在國內知名藝術品牌屹藏藝術網上有幸徵集到一件存世量少見的墨寶閣澄泥荷塘硯,該藏品是由山東青州市的一位藏友提供的實物圖片。經專家老師們評估鑑定此「墨寶閣澄泥荷塘硯」 十分形象地呈現了硯臺的樣貌,藏品整體材質使用黃河沉積千年的老泥,正面呈現荷塘景觀,寓意著「金玉滿堂」;青蛙寓意著「多子多福」;蓮藕荷葉寓意著「節節高升」整體浮雕感明顯。最可貴的是此澄泥荷塘硯帶蓋,十分少見。底部款識為「正宗墨寶閣」清晰可見,極具文玩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山東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廣州德鴻:澄泥硯臺收藏價值不菲,麻先生誠意出手
    原標題:廣州德鴻:澄泥硯臺收藏價值不菲,麻先生誠意出手【廣州德鴻】悠悠五千年,在文房四寶中,硯的歷史最為悠久,它幾乎與華夏文明同生,與文字同興。硯臺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家族。
  • 從硯銘看硯文化
    諸如朱尊彝(1629-1709年)《說硯》《歐齋百硯錄》,高鳳翰(1683-1749年)《硯史》,金農(1687-1763年)《冬心先生硯銘》,紀昀(1724-1805年)《閱微草堂硯譜》,張廷濟(1768-1848)《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以及晚清大家吳昌碩(1844-1927年)《沈氏硯林》等名作,流傳頗廣。
  • 澄泥硯:一硯多色 細如凝脂
    從唐代起,它便和端硯、歙硯、洮河硯並稱為「四大名硯」。其還是四大名硯中唯一的非石制硯,在唐代更是被奉為「眾硯之首」。它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制過程及時間不同,可為多種顏色,有的還一硯多色。澄泥硯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由於它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故其質地細膩,猶如嬰兒皮膚一般,且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的特點。
  • 一硯梨花(小說)
    歐陽黎明寫了這麼多年的作品,他只是愛好,真正示人的作品並不多,一硯梨花能這麼認可他,誇讚他,還是第一個,著實令他有點激動。內心似乎和一硯梨花已成為了知己,也就有了想見見一硯梨花的衝動。荷塘明月:你真是我們鄉泉的嗎?哪幾個服裝店是你開的?一硯梨花:怎麼?想買衣服了,帶著你媳婦來吧!
  • 經典文言文賞析|一篋磨穴硯
    其人受之,因其封題④不甚密,乃啟而視之,皆磨穴⑤之硯也,數十枚,方知師夙⑥用者。頓覺羞愧,乃反⑦而學,至⑧精其藝。注釋去:離開。篋(qiè):竹箱。置:放。文化常識說「硯」:硯亦稱為研,與筆、墨、紙合稱為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漢代劉熙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硯的歷史悠久,源於原始社會的研磨工具——磨盤、磨棒。
  • 關於「辛棄疾涵星硯」相關問題的探討
    喜歡收藏硯臺的人都知道,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之多,而這方硯材質就是歙石形制。該硯長18.2cm,寬10cm,厚2.6cm,上窄下寬,成風字樣,最醒目的就是上面鐫刻的「稼軒」二字,刀法犀利,極具代表性。2015年年底,我在潘家園古玩市場淘到了這方硯臺。
  • 韓天衡藏印、硯在豫園展出 精選經典印章90餘枚
    東方網7月19日消息:《文房雙清———韓天衡美術館藏印藏硯精品展》昨起在豫園聽濤閣舉辦。該展精選經典印章90餘枚;歷代名硯30方。   展出的印章中,不僅有文人篆刻開山鼻祖之一何震的代表作「柴門深處」,還有西泠八家中的黃易、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的作品。
  • 細潤如玉 粹然天成——安徽博物院藏歙硯賞析
    歙硯、端硯、洮河硯和澄泥硯因其優良的品質,被中國文人所喜愛,並稱中國四大名硯。南宋趙希鵠稱歙硯「細潤如玉」;清徐毅《歙硯輯考》載:「歙石之粹然者,溫潤靜潔,紋理縝密,撫之若柔膚,磨之如利峰,方以端溪,其質其色,無不遠勝。」
  • 硯界公益拍——《獨坐深山》日本赤間硯
    《獨坐深山》日本赤間硯 【規格】:15.5×14×3.6cm 【描述】:赤間石硯,又稱赤間硯,為日本硯臺中的最高級品
  • 雅昌藝術網 & 聯拍在線戰略合作,深度賦能藝術品拍賣市場
    2020年5月29日,雅昌藝術網與聯拍在線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就藝術品拍賣行業的網際網路信息發布、信息共享、行業產品化服務、促進行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多方位、多領域深度合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合作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經濟效益和行業、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 一硯一世界
    愛書法者,必藏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一樣不能少。  可研墨、或掭筆,硯自唐宋以來成了文人墨客書桌的「座上賓」,更被奉為珍品收藏。有著上千年文化積澱的硯臺製作,如今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期待後人的傳承與拓展。  德山腳下,就有這樣一位民間業餘制硯師符興輝,他做的素硯不加工藝點綴,純粹研墨,給人以簡靜大方之氣息。
  • 一硯一江湖
    今日收拾書房,我將高閣之硯從匣中取出,靜置桌面。思頓後,將筆墨、紙張擱其側。一瞬間,山水氤氳。風雨飄搖,岸邊蘆葦低垂,戴鬥笠的釣魚老人氣定神閒,小篷船靜定,魚竿虛置。我用手慢慢地摩挲硯石,冷石漸漸溫潤,質感越發細膩。此硯為一本書的大小,色為深豬肝紅,由不規則的一塊石頭打磨刻成,基本為長方形。
  • 博寶藝術網:用「乾貨」贏得客戶信賴
    博寶藝術網每次畫展,都會湧進一批一批的常客。他們是從博寶發布的相關資訊上獲取信息的,按他們的話說,是給博寶義務「捧場」的,其實,他們是來拜訪他們心目中的藝術家的,然後再順便捕獲一些參展作品。他們是近年來依託博寶藝術網躥升起來的一批收藏家。藉助畫展聚會,既可以相互切磋技藝,又可以近距離地一睹藝術家的風採。
  • 甘肅青年畫家牛浩東油畫藝術網上線
    網頁截圖中國甘肅網11月15日訊 11月15日,甘肅青年油畫家牛浩東個人網站牛浩東油畫藝術網(http://www.niuhaodong.com/)正式上線。牛浩東表示,油畫藝術網將成為他和各位藝術家交流學習的平臺,也期待更多的網友通過網站走進他的油畫世界,一起感受藝術之美。
  • 2200畝荷塘藏不住了,成都出發1h乘烏篷賞荷花
    絕對是成都夏季好去處~▼新津方興社區·漁鄉荷韻方興社區漁鄉荷韻的千畝荷塘,被譽為「成都最美荷塘」,荷塘面積大概有2200餘畝,每到夏日荷花迎風搖曳,便可賞花苞欲放、鷺鳥翔集。荷塘內設置有涼亭等休息場所,走累了便可在這裡坐著吹吹湖風,靜靜地賞賞荷花,放空心思將一切煩惱都拋諸腦後~如果是攝影師這裡拍照最好的角度大概就是觀景樓,可以俯瞰荷塘全景,攝影愛好者可以試試哦~帶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
  • 居士無田食破硯——從故宮蘇軾大展中的兩方蘇硯說起
    此次「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展出有兩方「蘇硯」,雖皆非真品,但從東坡居士愛硯情懷,及贗品「蘇硯」作為硯史一種文化現象的角度而言,頗可一說。硯背刻「吳越勝事,書來乞持,尾書溪藤,視昔過眼」16字,內容出自蘇東坡《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硯盒蓋鐫晚清何震熙題其於宣統三年獲硯之篆書銘。此硯曾經被康生收藏,康氏在硯側題刻:「此真黃氏故物,朱書隸字者偽品也。一九五五年得於北京。康生」,並「康生」印。康氏鑑定硯為明末抗清死難的名臣黃道周(號石齋)原藏遺物。
  •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墨池硯賞:此石得時 天下可理
    2007年,西泠拍賣推出中國首屆歷代名硯專場,以硯之形式,展現文人雅趣,獲得業內關注。2009年,西泠秋拍一方吳昌碩、沈石友、邵松年銘和軒氏紫雲硯以548.8萬成交,創文人硯拍賣的世界紀錄,自此文人硯不再是式微的小門類,得到藏家的珍視。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墨池硯銘文:墨池之珎,佐我文史。潤比羚羊,細逾龍尾。
  • 「高山流水」裡的「鄉愁」——牛浩東油畫藝術網全新上線
    勾勒出交錯的光與影,描繪出疊加的動與靜,抒發出濃厚的鄉與愁……當一幅幅精美的油畫作品清晰地通過牛浩東油畫藝術網呈現在人們面前時,不僅完成了牛浩東這位職業油畫作者近兩年創作的20幅《鄉愁》系列和《高山流水》系列作品的網絡展覽,而且也標誌著全面升級改版的「牛浩東油畫藝術網」(http:
  • 遼之硯:一硯一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硯,與筆、墨、紙並稱為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石硯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兼具觀賞、收藏價值。千年歷史 曾為宮廷御硯「關東山裡奇寶開,藍天紅霞凝石材;能工巧匠雕遼硯,真品獨秀四寶齋。」遼硯,興於遼金時代,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因深得蕭太后的厚愛,遼硯曾被封為御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