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怎麼會那麼的喜歡吃小蔥沾大醬呢?可能去過東北的朋友就會明白,這種現象真的會讓你驚呆了,尤其是南方的朋友。究其原因,可以說很多,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東北的那一份大醬了。首先飲食習慣的形成與氣候特點有很大關係,一位東北的朋友自述他在廣東工作。廣東人愛喝湯,愛吃鴨(基本東北很少吃鴨子,這邊跟吃雞一樣普遍)菜譜裡還有蛇啊,還有類似小蜥蜴那種東西啊,當然還有人會吃貓。這些東西都是形成習慣的。東北愛吃蔥蘸醬也是這麼個道理。除了習慣,還有一點就是東北的氣候很適合大豆的生長,出產全中國乃至世界最優質的大豆,而且產量驚人,物產多了就有盈餘要保存,所以形成了下遊產品豆製品和大醬,醬除了當菜餚調味品就是蘸食,所以開始實驗各種生食蘸醬,東北人大蔥蘸醬不是唯一,還有黃瓜,生菜,蘿蔔,白菜,辣椒等等,基本頻率都是差不多的。
大蔥只是被外省人看到的多罷了。可能會有人疑問,山東才是大蔥的產地啊,山東有優良的蔥出產。但不代表之前東北就不吃蔥。碰巧前段時間在看《熱河日記》是乾隆年間朝鮮使節團裡文人寫得去北京進貢的遊記。時間在1780年,當時他們渡鴨綠江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就是遼寧丹東,其中就記載了看到路邊客棧的女兒吃飯時配以小蔥蘸醬。在他們看來很奇怪。東北人好吃生蔥生菜與環境有關。東北的莊稼是一年一季,不像南方的環境,東北人挨過冬天都是土豆、白菜、蘿蔔耐存的食材。這東西吃久了,自然是很不爽啊,於是見到新鮮的綠油油的菜葉子眼裡都會冒綠光的。
也因為這個原因吧,在東北人看來,把蔬菜炒熟了吃簡直暴殄天物,嘎嘎的生吃才是真愛。雖然現在市面上可以買到反季蔬菜,但對於新鮮蔬菜的渴望早已深深融進東北人老少爺們的基因裡。這是一個想抽菸,根本離不開打火機的問題。縱使滿桌佳餚,杯盤羅列,缺了大蔥大蒜下飯,能憋屈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蔥蘸醬比較便宜,大眾都是可以消費得起;還有就是東北菜大魚配大肉,蔥蒜可解油膩。黑吉遼三省,不同場合蘸醬菜吃法也不盡相同,有繁有簡,有鹹有淡,各家有各家的想法。飯店請客吃飯,蘸醬菜做的自然精緻。黃瓜、青椒、生菜、蘿蔔、大蔥切絲成條,規規矩矩碼成拼盤。
配著秘制山雞蛋炒黃豆醬,水靈的蘿蔔青菜直勾勾抓心饞人。吃蔥蘸醬,也表現出了東北人的豪爽,在東北飯桌上不吃蔥蒜,就會有種疏離感。東北漢子見你生分,也臊著張開大嘴巴哈一股大蒜味跟你談理想、談人生,嗑兒就嘮不到一起去。「兄dei,來一口,賊啦帶勁兒。」半推半就咬一口蔥段,鼻涕眼淚直冒,簡直生無可戀。衝勁兒過後,七經八脈頓覺通暢,欲仙欲死,仿佛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個雙手沾滿大醬和蔥味的男人才算東北爺們。吃過大蔥算是納了「投名狀」,大伙兒便是自己人,家長裡短掏心窩子嘮,氣氛立馬熱烈起來。究其原因,我覺得應該就是這麼個道理了,東北人的喜好絕對不是所謂的重口味或者獨特,而是他們的各種周圍的原因導致的。
但是不論是什麼原因,我覺得只要吃得開心就是最好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