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網際網路好像有一種趨向,越是年輕的人,越愛抱怨自己老了。
90後的青年人自稱「老阿姨」、「大叔」,每天叫囂著要養生,就差用放大鏡來檢查臉上的皺紋了……
那麼今天,咚小姐就要給你揭秘一件關於年齡的事——權威調查表示,雖然跑馬的最佳年齡是20歲,但是,50歲以後更容易跑出個人最佳成績!
劃重點
01
18歲跑者和60歲跑者,成績幾乎一樣
2014年,為了調查跑馬拉松的黃金年齡,西班牙的一支研究團隊對紐約馬拉松45000名跑者的成績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男性跑馬的黃金年齡是27歲,女性是29歲。
除此之外,還伴隨著一個讓人吃驚的發現:18歲的馬拉松跑者和60歲的馬拉松跑者成績幾乎一樣!
為了查清楚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研究人員特地選取了一對典型的父子軍——去年,59歲的湯米·休斯在馬拉松賽中跑出2小時27分52秒的好成績,僅比他34歲的兒子慢了3分多鐘。
這對父子倆的成績總和為4小時59分22秒,甚至創造了一項世界吉尼斯紀錄,馬拉松比賽最快的父子組合。
比賽結束後,這對父子倆進行了多項生理測試。
結果顯示,他們兩人的最大攝氧量幾乎一樣:湯米的是65.4毫升/公斤/分鐘,而他兒子的是66.9毫升/公斤/分鐘。
隨著年齡的增長,最大攝氧量是逐漸降低的。但如果長期堅持鍛鍊,能夠減緩這種降低。
而且數十年都堅持跑步的父親,運動狀態更穩定,比賽全程幾乎都接近最大攝氧量!
沒錯,正是跑步,讓59歲的他和30多歲的青年人沒什麼差異。
劃重點
02
100歲還在跑,年齡不是放棄的理由!
跑步年齡的討論,一直以來沒停過。
總有人說,老了就不應該折騰自己了,其實事實正好相反,感覺身體處於下降期,那正是開始跑步的好時候。
聽說過印裔英國人辛格的跑步傳奇嗎?
他從89歲的時候開始跑馬拉松,一直到2013年2月,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一役才「退休」,那一年他已102歲!
幾十年如一日的長跑步,讓他從一個普通農民,成為了聞名世界跑圈的大咖:
英國、美國、加拿大……數十個國家都跑過;
全馬540,創造了90歲以上老人跑馬拉松的新紀錄;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成為受邀的火炬手,甚至和貝克漢姆、拳王阿里一起拍運動廣告!
每一次,當這位老人衝過終點線時,無數媒體、觀眾為他歡呼,他戰勝的不是第一名,而是自己,這才是冠軍的意義吧。
他表示,退役後也會堅持跑步,「除非我死了,不然我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
年齡不是不跑的理由,限制我們的,只有內心的惰性。
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於跑者,也適用於任何事情:
曾經為了現實不得不放棄的夢想,擱淺的愛好,不管現在年齡幾何,重拾起來,也許就會收穫驚喜。
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奔跑吧,你的未來會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