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沒看到我正忙嗎?能不能滾遠點別來煩我!」
人最大的劣根性之一,可能就是我們總是把負面情緒留給自己身邊和自己最親密的人。
我們把溫柔、禮貌、涵養、耐心都留給了親密關係之外的人,但對於我們的家人、伴侶、最親密的朋友,我們總是經常不耐煩,不想和她們多說一句話,甚至經常會扯著嗓子對他們大喊大叫,他們——成為了我們的情緒垃圾桶。
事後我們往往會陷入無法言說的愧疚之中,我們開始自我責罵,我怎麼會是這麼差勁的人?
但是有可能——連你自己都會意識不到,這是你的情緒在向外界求救。
如果你也有過以下類似的經歷,看完這篇文章,你或許會收穫一些解決辦法。
01你只是想告訴他們,你很委屈
「忙不忙你是眼瞎看不見嗎?能不能滾遠點別來煩我們!」
這是我在同事小芸家,親耳聽見的原話。
當時我們正在加班趕一個活動策劃,我們為了這個策劃已經連續三周沒有睡過好覺了,在我們信心滿滿想著這次一定能行的時候,甲方又一次把我們的方案退回,要求重寫。
恰好這時小芸的母親敲了敲房間的門,端著一盤切好洗淨的水果,溫柔地詢問:「你們忙不忙呀,要不要吃點水果?」
於是小芸這三周來積壓的情緒,在此刻全爆發了,她猛然站起身,把母親推出了門外,水果因此撒了一地,小芸對著她的母親吼了一句滾,就砰地關上房門,把母親鎖在了門外。
「煩死了!」她抓狂地抱怨,走回座位,新建文檔,鍵盤打得啪啪響。
房間裡的氣氛陷入到了凝重的沉默中。
沉默了很久之後,小芸突然抬起頭來問我:「我這樣是不是很差勁?明明是對客戶的不滿,但我只敢對我媽發脾氣。」
我拍了拍小芸的肩,示意她我們沒有時間想這些,距離下次交方案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了。
成年人的崩潰是需要看排期的。
結果是在我們遞交了第十八版方案後,甲方終於敲定,選擇了第三版的方案。
我癱在座位上,長舒了口氣。
小芸則是終於尋得了空檔,丟下了滑鼠和鍵盤抱著膝蓋嚎啕大哭。
「我太差勁了,」小芸哽咽著,「我有的時候會想我為了這些破工作不開心然後把情緒遷怒給我的家人,傷害他們,這到底值不值得。」
我拿紙幫她擦著眼淚,安慰她:「有的時候,其實我們只是不知道如何告訴我們最親密的人,我很委屈。」
02 警惕這些求救信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旦事情不像我預想中的那樣進行,我就會不斷回想無法釋懷,焦慮煩躁,我的心裡像壓著一把無名火,會想要摔門、扯自己捋不直的衣服、用力敲鍵盤、不停按動手機開關鍵,打遊戲的時候我都會帶著這種情緒。」
「我男朋友如果做某件小事讓我不開心了,比如我剛擦完地他卻穿著髒拖鞋,一開始我會想要忍著不說,但隨後就會感覺他的一言一行每個細節都在加深我的不滿,為什麼還不換拖鞋?為什麼還不去把地弄乾淨?我一直沉默,一直到我最後崩潰大哭。」
「朋友同事眼裡,我是一個脾氣很好,很會溝通的人,但我跟我媽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不能控制對她發火,說話不經大腦,甚至有的時候會產生我要故意讓我媽難受的心理,用言語和行為去傷害她。」
「我有的時候就是不開心,沒有具體的原因,我會下意識對我女朋友發脾氣,我後來想想我是希望不用我說她就可以理解並滿足我的情感需求,但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什麼。」
如果你有過這些類似經歷,你需要注意,你的負面情緒已經累積到了一定閾值,你需要自我情緒調解,和情緒疏導。
03 情緒涵容能力
周國平說過一句話:「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種教養。」
而做到這種「教養」,需要我們先調動我們這三部分的能力:
1】我是否能分辨出我現在是什麼情緒?以及是什麼導致了我的情緒?
2】我能否準確表達我的情緒?
3】我能否能引導情緒往正確的方向走?
papi醬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就坦言,自己也是習慣把所有負面情緒都留給親密關係的人。
但是在她和她男朋友的相處中,我們能看出她正在試圖去調動自己的這三部分能力,讓自己不去傷害最親密的人。
比如她每天早晨起床後都會心情不好,不想跟任何人說話接觸,但有的時候男朋友會過來給她一個擁抱。
她會去判斷自己此刻情緒不好是因為自己有起床氣,並且告訴自己男朋友的擁抱是一個充滿善意的舉動,所以她會去接受他。
在心理學中,這三部分的能力綜合,有一個專業名詞,叫情緒涵容能力。
即一種能與負面情緒共存的能力。
涵容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客體關係學家,克萊因學派第二代領軍人物——威爾弗雷德·拜昂所提及的,在他的理論中,他將人類的情感分為自己可忍受的α元素,和不能忍受β元素。
前者被我們思考整理,用語言表達,選擇合適的方式排解,但後者是一種被我們壓抑的情緒,也是我們對親密的人發火的根本原因。
04 壓抑情緒正在危害你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在拜昂之前也曾論述過這種心理狀態,這種負面的心理狀態被從意識中排除,但它並不會消失,而是被壓抑進潛意識,在那裡會繼續發揮著作用。
這種破壞性,在成人身上往往體現為:哭泣、沉默、酗酒、情緒崩潰發脾氣甚至是暴力;而在小朋友的身上則是哭喊大鬧、咬人、大喊大叫、亂扔東西。
我們沒辦法處理那些久久積壓在心裡的負面情緒,面對內心的焦躁不安、衝突混亂,我們只能用一些情緒化的行為將這種不適感暫時——請注意是暫時,先從身體裡丟出去。
如果你想方設法壓抑這種情緒,它也會從其他地方跑出來。
比如你會沒有原因的身體某個部位疼痛,頭暈、腹痛、胸悶、手抖、噁心…去醫院卻查不出原因,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成為軀體化,即一個人本來有情緒問題或心理障礙,卻因為壓抑,而轉換成各種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無論是這種軀體症狀或是無法控制亂發脾氣,都是你的情緒發出的求救信號。
05 負面情緒並不可恥
在社會整體大環境下,我們經常會認為「負面情緒是可恥的」,從而自我壓抑自我的負面情緒表達。
深夜我們發條不開心的朋友圈,又立馬刪除,因為我們害怕被說矯情。
我們有負面情緒想要傾訴,卻害怕不被理解害怕打擾到其他人的生活,所以我們選擇了閉嘴。
我們工作不順心,但不敢跟上級溝通,我們害怕被打上抗壓能力差、敏感的標籤而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
……
無數個明明可以及時疏導的情緒,被我們壓抑潛藏,直到他們匯集成一頭叫做「崩潰」的野獸,衝出了我們理智的牢籠。
可這個時候你還在責怪自己:為什麼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這麼差?我真是一個差勁的人。
你並不差勁,相反,越追求完美,對事物要求越嚴格的人,負面情緒也會越多。
而越是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是更會表達負面情緒的人。
我們需要學會告訴自己,負面情緒並不可恥,以及學會幫自己的負面情緒尋找出口。
及時跟朋友親人傾訴,是一條很有效的出口。比如「媽媽對不起,我不是故意朝你發脾氣,我只是不知道怎麼告訴你,這段時間的工作,讓我很委屈」,如果你開口了,我相信他們會願意安慰你。
如果你始終認為沒有朋友有義務成為你的情緒樹洞,而你情緒傾訴是一種打擾,你可以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再或者你也可以試著尋找陌生人做你的樹洞,這樣也會有效緩解你的傾訴壓力。
希望有一天,你會相信,世界上總會有人願意聆聽你的心事。
總有人能在你深夜崩潰的時候,給你安慰。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Soul星人類觀察室
專注時下年輕人 情感 | 社交 | 心理 話題
願你的世界總有溫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