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研究所專欄 第200期
冬天,是屬於烤肉的季節。日式烤肉誘惑難擋,但面對烤肉屋菜單上的日文名稱,常常讓人一頭霧水。今天我們不談和牛的前世今生,也不聊和牛的銘柄等級,而是來點實用的,就說說和牛各部位的特點。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就成為一名日式烤肉點菜高手了!如果一次沒學會,也建議永久收藏。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肉牛的部位劃分,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譬如英標、美標、日式或潮汕等等。和牛的部位劃分也很細緻,雖然看起來都是滿眼雪花區別不太大。下面就介紹下日式烤肉裡最常見的部位名稱和日文名稱對照:
日式烤肉 各部位劃分丨fastjapan.com
01
正肉部分
/肉肉相似又不同/
裡脊肉(ロース)
「牛裡脊」(ロース),是日式烤肉菜單上出現極頻率最高的名稱,其實多數時候,它並不特指具體的部位,而是對油花適中、相對精瘦部位的一個統稱。「ロース」前常常會有「上」、「特上/特選」、「極上」等不同前綴,肉品的等級和價格也會不盡相同。
菲力(ヒレ)
菲力(hire),整頭牛身上最柔軟的一條肌肉,位於脊椎下方腰部附近,屬於烤肉裡的高級部位。由於這條肌肉平時很少活動,因而纖維細膩,口感清爽;通常肉牛的菲力大多是純瘦肉,但和牛的菲力油花也非常豐富。
和牛菲力(ヒレ)丨shokulove.jp
腰內肋眼 / 眼肉(リブロース)
腰內肋眼(riburo-su),就是俗稱的「眼肉」,位於牛腰部內脊附近;和牛的肋眼質地細膩、霜降豐富,口感能滿足你對雪花肉的所有想像;精修時需要剔除和損耗大量筋膜與板油,屬於烤肉裡比較奢侈的高級部位,通常會整片厚切,薄切也適合壽喜燒。
西冷 / 沙朗(サーロイン)
西冷(saroin),位於牛的腰部外脊附近,緊鄰著肋眼;和牛的西冷通常雪花極為豐富而均勻、肉質相比眼肉略顯緊緻,脂香濃厚、口感純粹;同樣屬於烤肉裡的高級部位,通常整片厚切,再細分割成條狀或小塊,除了烤肉,也適合鐵板燒。
和牛西冷、沙朗牛排(サーロイン)丨koubegyuu.com
嫩肩 / 肩裡脊(カタシン & 肩ロース)
嫩肩(katashin),也叫梅花肉,位於牛肩背部位肋眼蓋附近;霜降顯著柔軟多汁,和牛的嫩肩部位,口感絲毫不遜於肋眼與西冷,但價格會便宜一些,屬於有不錯性價比的高級部位;除了烤肉,也適合壽喜燒和涮鍋。
三筋 / 肩胛板腱(ミスジ)
肩胛板腱(misuji),也叫「ハゴイタ」,位於牛肩胛的內側,由相互交叉的肌群組成,含有三道筋腱,因此得名「三筋」;板腱的嫩度接近肋眼、油花豐富,筋膜讓口感更富有層次,屬於烤肉裡中高級部位,性價比高,推薦!
和牛板腱、三筋(ミスジ)
牛小排(カルビ)
牛小排(karubi),位於牛前胸肋骨附近的肉;無論是油花、汁水和脂香都非常出眾,屬於烤肉裡人氣很高的部位;許多烤肉店菜單上的「牛小排」其實是一種簡稱,根據等級不同,可能包括肩胛小排(サンカクバラ)、腹肋小排(ササニク)等等;最美不過骨邊肉,「牛小排」口感極好、價格卻比肋眼、西冷實惠很多,推薦!
和牛牛小排(カルビ)丨koubegyuu.com
腰臀肉 / 上後腰裡脊(ランプ)
腰臀肉(ranpu),位於牛上後腰脊偏臀部位置,分別與西冷和臀尖相鄰;腰臀質地柔軟、油花偏少但風味較濃,屬於烤肉裡的中端部位,厚切最能突出腰臀肉的口感;相關的部位還有「下後腰脊尖」(シンタマ),不過,多數烤肉店不太會標得這麼細緻。
和牛腰臀肉、上後腰裡脊(ランプ)丨shokulove.jp
牛舌(タン)
牛舌(tan),通常分為「薄切」與「厚切」兩種形式,靠近舌根的「舌芯」部位,最適合厚切成條;炙烤後肉汁充盈、脆爽彈牙,風味清爽,配上些許小蔥,無疑是烤肉店裡最具人氣和加單最多的一個部位,性價比也高,強力推薦!吃烤肉一定要點!
慄肩肉(クリ)
慄肩肉(kuri),也稱為「肩サンカク」,位於牛前腿與肩膀連接部位;因為精修後呈現圓潤三角狀,也被俗稱為「慄子肉」;和牛的慄肩肉油花分布均勻而豐富,屬於烤肉的中高級部位,遇見可以試一試。
和牛慄肩肉(クリ)丨shokulove.jp
隔膜肉(サガリ & ハラミ)
牛橫膈膜(sagari),位於胸腔與腹腔之間的一道橫隔肌,因為處於牛體內,往往會被劃為」內臓」(ホルモン),但卻是屬於非平滑肌;特別是背部與脊椎連接的那部分,又稱 「サガリ」,口感兼具軟嫩與彈牙,肉香濃厚,性價比很高,推薦!
腿內側肉 / 胯骨肉(內モモ)
腿內側肉(uchimomo),也叫「ウチヒラ」,位於牛後腿胯骨內側部位;油花很少、口感較清淡,因此常常需要搭配醬汁;相關的部位是「外モモ」(腿外側肉 / 外股肉),坦率說,這類部位通常不適合烤肉用,奈何和牛天生麗質,任性不受此限。
臀尖肉(イチボ)
臀尖肉(ichibo),顧名思義,就是牛臀的尖端部位;精肉中夾雜著豐腴的油花,通常一頭牛出肉不多,屬於稀少部位,也很適合烤肉用,許多食客甚至偏愛臀尖肉刺身。
牛面頰肉ツラミ()
牛面頰肉(tsurami),就是牛臉部的肌肉;肉質相對精瘦,但富含膠質,因此口感彈性十足,別有一番風味,烤肉時比較適合切成薄片,烤制全熟狀態口感會有提升,如果菜單上有,可以試一試。
02
內臟部分
/下水真的好好吃!/
牛心臟(ハツ)
牛心(hatsu),通常切成厚片,口感濃鬱、彈韌富有嚼勁,可以不用烤至全熟;此外,牛食道(ノドスジ)、牛主動脈(ハツモト)、牛氣管(ウルテ)也可以用於烤肉,和肥嫩正肉的口感截然不同。
牛心臟(ハツ)丨sharetube.jp
牛胸腺(シビレ)
牛胸腺(shibire),通常取自小牛,是一種淋巴組織;小牛胸腺油脂豐富,烤熟後帶著淡淡奶香味,很特別的部位,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法餐裡的「羊肚菌煨小牛胸腺」(ris de veau)。
小牛胸腺(シビレ)丨buzoan.jp
牛胃袋(ミノ)
牛胃袋(mino),屬於牛的第一個胃,俗稱瘤胃或草肚;通常會改成花刀,烤熟後口感非常脆彈;此外,牛的另三個胃也常見:蜂巢胃/金錢肚(ハチノス)、重瓣胃/毛肚(センマイ)、皺胃/沙瓜(ギアラ),但個人覺得烤肉還是胃袋最適合,推薦!
牛胃帶(ミノ)丨buzoan.jp
牛大腸(テッチャン)
牛大腸(te chan),烤肉裡內臟最常見部位,油脂豐後、口感彈韌,不需要烤得太久;常會和牛小腸(コプチャン)組成拼盤,牛小腸一般切成小段,因外形圓潤,也稱「丸腸」;牛小腸比牛大腸肥得多,內壁滿滿都是油花,所以需要烤久一些,焦香油潤令人印象深刻,推薦!
炙烤大小腸,滿滿的煙火氣丨sharetube.jp
03
關於調味和點餐的碎碎念
/過癮+錢包友好秘笈/
日式烤肉幾乎不太預先醃製,至多撒上少許鹽粒或胡椒,或薄薄地刷上一層烤肉汁,就是為了是追求肉之本味。當然,烤肉店通常都會提供搭配烤肉的蘸料,常見的是以淡醬油為基礎,加入胡椒、砂糖、味醂和日本酒混合而成的醬汁;當然可能還會有蒜泥、山葵、檸檬、青檸、橘醋、七味粉、蘿蔔泥或生蛋液更加豐富的選擇。
烤肉調味醬汁丨yakiniku-nakamuraya.jp
日式烤肉屋的菜單,通常分為單選和套餐兩大類,套餐涵蓋了常見部位,並會提示適合幾人食,自然比較省心;單點則更能發現和挑選自己喜愛的部位,也更容易把握用餐的節奏。和牛通常都油花豐富,越是高等級的牛,其實各部位間差異越小,但價格有時卻相差懸殊。
西冷、肋眼、菲力無疑屬於烤肉的「第一梯隊」,但如果點餐如果都選高級部位,可能口感過於肥膩和平淡,用餐體驗未必好;而像牛舌、板腱、牛小排、橫膈膜和內臟等部位,不但性價比較高,口感也更富有層次;所以推薦「少量高級部位+主力性價比部位+內臟」的這樣的組合,既過癮又對錢包友善。
.
建議永久收藏,尤其當你去日本逛吃逛吃的時候!
本文來自果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