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新釋證:銅印符與黃綾袍錦領袖(組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銅印符

「曹」字的上、下部分在古文字中的不同寫法

古今文字中「曹」字的不同寫法

曹休墓銅印章篆體陰文

「黃綾袍錦領袖」石牌

  安陽西高穴大墓的爭論,最關鍵之點是要找出墓主人為曹操的直接證據。前撰《曹操高陵疑信辨》(《光明日報》2010年1月26日)對相關證據的疑、信點作了梳理,提出還需要補充的證據。又撰《西高穴大墓是否為曹操墓》(《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對高陵地望、建造與朝向、墓葬類型作了推證。最近,我仔細研讀西高穴大墓考古發掘報告,從已公布的出土文物中又有新的發現,故再撰此文,先從出土文物中尋找證據,再就西高穴大墓的形製作些討論,以期揭開曹操高陵的謎底。

  一、銅印符與黃綾袍錦領袖

  按照曹操《終令》的規定,其壽陵「因高為墓,不封不樹」。諸書所云「因高為基」,「基」應為「墓」字。「不封不樹」,即「墓而不墳」,且不樹墓碑。漢魏之際,正是喪葬習俗由地上墓碑到地下墓誌的一個轉變時期,曹操陵墓內不可能有墓志銘。曹操臨葬前,曹丕曾作《哀策》,但西高穴大墓內並沒有發現《哀策》。如果說西高穴大墓即為曹操墓,那麼墓內必然會有關於曹操的直接證據。西高穴大墓中有兩件文物應該值得重視,但在先前的研究中似乎被忽略了,這就是「銅印符」與「黃綾袍錦領袖」石牌。

  「銅印符」實際上是銅印章,應當是墓主人姓氏、身份的標誌物。這枚銅印上刻有一符號,其形狀似一古篆「曹」字。從字形結構上看,「曹」字由上下兩部分構成,其上半部即為二「東」字重疊合寫,其寫法是將兩個「東」字的兩橫連接為一橫,兩個「曰」簡寫為一,再用兩豎將橫與「曰」穿插一起。再一種寫法也是能夠成立的,即將兩「東」字的兩豎合為一豎,如「銅印符」中的篆體字形寫法。「曹」字的下半部為「口」,或為「曰」。「曹」字的上、下部分在古文字中各有不同的寫法。

  「曹」字字源本是兩個並列的「東」,「也就是二重,代表兩個耕作的人,加口,是說兩個人有口舌爭吵,這就是訴訟中原被告兩造的造字。口變甘變曰,二東合併以成曹。」(約齋《字源》,上海書店1986年版,第214頁)《說文解字》、《爾雅》釋「曹」曰:「獄之兩曹也。在廷東,從東東,治事者;從曰。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從曰。」在古今文字中,「曹」字的書寫也有多種字形。

  西高穴大墓出土的銅印符上的「曹」字,與普通的寫法不同。2010年5月洛陽邙山曹休墓被發掘,在墓葬後室北側出土一枚2釐米見方的銅印章,刻有篆體陰文「曹休」二字,「曹」字上半部為並列兩個「東」,下半部為「曰」。

  「曹」字的寫法顯然與西高穴大墓銅印符上的「曹」字不同。曹休卒於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九月,相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僅8年餘,同時代同一曹姓而書寫不同,這該如何解釋呢?曹操為魏國開國之祖,天下一「曹」,其書寫當不同於其他族人,由此顯示只有曹操一人的個性特徵。這恰似後來唐朝武則天為自己的名造一「曌」字一樣,以顯示其至高無上而唯一的尊貴。曹休的銅印章有姓有名,而曹操的銅印符有姓無名,這是因為自西周以來帝王名諱禮制歷代沿承,曹操的印符不可能像曹休的印章一樣刻有姓名,曹魏避「操」名,所以僅有一「曹」字。假如西高穴大墓中真的出現刻有「曹操」字眼的印章,那麼,這一印章一定是假的,這座大墓是否為曹操墓就更值得懷疑了。

  「曹」字銅印符與「曹休」印章均出土於墓的後室,稍有不同的是前者在後室後部偏南側,後者在北側。從出土位置看,銅印的放置地點當在墓主人身旁。據考古報告《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刊《考古》2010年第8期),「在後室後部發現六個石葬具痕跡,推測應有石棺床一具,其上放置木棺」,這應當是安葬曹操的原始位置。然「在前室靠近甬道處發現一頭骨,經鑑定為男性,年齡60歲左右」。若此頭蓋骨為曹操的話,當是被擾亂移動至此。同樣,大墓後室發現的兩具女性骨骼也非其原始位置。

  除「銅印符」外,「黃綾袍錦領袖」石牌也是一件不可忽視的物證。這枚石牌說明西高穴大墓隨葬品中有一件綴飾錦領袖的黃綾袍。「黃綾袍錦領袖」必然是墓主人所專有,是代表其官品的朝服。漢代皇帝依春、夏、秋、冬四時,換穿青、朱、黃(夏末)、白、黑五種清一色(又叫正色)的袍服,而諸王所用袍服不能與皇帝相同,除了紋採不同外,還須在領、袖上有上下等級的差別,故綴飾不同顏色的錦繡。錦為尊貴者所享有的特權之物。古人嘗用五色指代東南西北中,中為黃,故以黃為尊。曹操曾「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帢,以色別其貴賤」魏以得土統,色尚黃,「朝廷畿內以黃龍幡」(錢儀吉:《三國會要》卷12),純一色的黃綾袍只有皇帝才能擁有,「黃綾袍錦領袖」必是尊貴王公所專用。漢代依據不同的顏色和紋採建立君臣服章制度,使官僚等級有了明確的標誌,此不僅反映在朝服上,還表現在祭祀、巡遊等活動中的服飾穿戴上。同樣的官服,為了顯示其品級的差別,則在袍服的領和袖上相應作些不同的緣飾。由此形成上下、貴賤、尊卑的官僚等級服制。

  由漢代的禮服制度推測:「黃綾袍錦領袖」當為墓主人所擁有,擁有「黃綾袍錦領袖」的墓主人必是一位尊貴王公。那麼,這位尊貴王公又是誰呢?西高穴大墓中出土有兩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字眼的石牌,「魏武王」是出土文字中唯一的一個人的名號,只有他才能有資格穿用這件「黃綾袍錦領袖」,由此推定墓主人應為曹操。有學者假設曹操有可能將自己「格虎大戟」、「格虎短矛」送給別人。但他絕不可能將自己的「黃綾袍錦領袖」官服送人。「黃綾袍錦領袖」石牌與「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石牌出土於同一墓內,說明石牌所記隨葬品都是墓主人生前所擁有。墓主人即魏武王曹操,西高穴大墓即為曹操高陵。

  二、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曹魏宮室制度

  曹操去世後,靈柩曾停放在鄴宮文昌殿,並由文昌殿起程,安厝於鄴城西岡高陵。曹丕《哀策》云:「棄此宮庭,陟彼山阿。」曹植《誄》曰高陵「窈窕玄宇,三光不晰」。高陵玄宇與鄴宮文昌殿雖有地下地上之別與陰陽之隔,但貫通曹操生前死後,二者在建築制度與形制上應是相通的。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鄴城,並定鼎於此,在以後的十五六年內,對鄴城及宮室作了系統的規劃設計與建設,形成了規整的宮城制度。宮城取象北極紫微垣,位於鄴城北部。以北極星為一端點,設一南北中軸線,這一中軸線南北貫通宮城與郭城,外朝(前朝、大朝)主建築文昌殿位於中軸線北部之上,中朝(內朝)、日朝、後宮及西苑等均圍繞文昌殿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布置。文昌殿居中,東有中朝主殿聽政殿,西有西苑。聽政殿東又建有東閣,曹操出徵,太子曹丕以國之儲副,曾在東閣處理留守事務,東閣具有日朝(治朝)的功用。鄴宮建築布局與設計出自曹操,而且他又用同樣的思想理念對自己的壽陵作了規制。如果將西高穴大墓與曹魏鄴宮作一比較,可以發現二者在形制與制度上頗有相似之處:第一,布局規整,講究對稱。西高穴大墓平面呈「甲」字形,陵墓布局也有一條中軸線,其前、後室均布置在中軸線上,兩旁側室左右對稱;第二,鄴宮文昌殿、聽政殿建築最為崇高,其次是東閣,構成外朝、中朝、日朝三大主建築。西高穴大墓前室「平面近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高6.40米。」「後室為四角攢頂,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墓頂距墓底高6.50米。」「前室北側室南北長1.83米、東西寬2.79米、墓頂距墓底高4.7米,四角攢尖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陽縣文化局:《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刊於《考古》2010年第8期)前室、後室和前室左(北)側室與文昌殿、聽政殿、東閣的職能劃分頗相類似,當是曹操設計的外朝、中朝與日朝之所。這三室下方上圓,四角攢頂,象天法地,顯示著墓主人地位的崇高,也與曹植《誄》所描述的「窈窕玄宇」相一致。曹操生前一貫主張「事死如事生」,敬神如神在,所以用同樣的禮制思想規劃鄴都宮室和壽陵。

  西高穴大墓與鄴宮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鄴宮坐北朝南,而大墓則坐西朝東。其實,漢代是中國古代宮室建築制度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時期,即由先秦以西為尊轉變為以北為上。這一時期坐西朝東與坐北朝南兩種朝向並存,為承前啟後過渡時期的現象;其次,曹操高陵在選址、朝向上,一方面受周圍地理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鄴城的因素。因為鄴城為其「王業本基」,狐死首丘,高陵坐西朝東亦符合常理;再次,「曹」字本由兩個「東」字並寫而成,曹操又是靠收編青州黃巾軍發跡的,在他的詩賦奏令中多有描述東方、東海、日出等情景,對「東方」情有獨鍾,其將自己的壽陵設計為坐西朝東,符合他生前崇拜東方的心理。

  再者,鄴宮由於受鄴城東西長、南北窄的局限,文昌殿、聽政殿、東堂由西向東排列,這與鄴城西北隅金鳳、銅雀、冰井等三臺的建築一樣,與道家的「三山」建築思想頗相類似。西高穴大墓前室相當於大朝(外朝),後室類似於中朝,前室左側室如日朝,其布局較鄴宮更加整齊劃一,左右對稱更加嚴格。以後魏明帝在東漢洛陽南宮的基址上建太極殿,太極殿左右兩側又建東、西堂,這種東、西堂的建築思想與制度與西高穴大墓極為相似,明帝當是繼承了其祖父曹操的思想理念設計洛陽宮殿,這一宮室制度深刻影響了整個魏晉南北朝及隋唐的宮廷建築布局。依據鄴宮與洛宮制度前後互證,可以發現西高穴大墓在形制及制度背後的理念上,甚是符合曹操的思想。

  歷史研究在於求真,西高穴大墓若是曹操墓,比對各種資料,從地望、朝向、墓葬類型、文字與制度等方面綜合研究,必能將其證明為真;如果它不是曹操墓,無論學人如何弄巧,終不能變假成真。筆者由古文字的字形,釋銅印符所刻符號為「曹」,又據漢代禮服制度,證「黃綾袍錦領袖」為墓主人的官服,墓主人應是一位王公;又將墓中出土的石牌串並分析,推定其為魏武王曹操;再籍鄴宮、洛宮制度,比較西高穴大墓形制、結構,推證其為曹操高陵。然猶不敢自以為是,仍盼學術界同仁提出批評意見。牛潤珍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相關焦點

  • 【青春百科】曹操高陵是如何被發現的?
    藉助學術交流平臺和媒體,深入宣傳曹操高陵的價值,宣傳安陽在曹魏文化、建安文化和三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宣傳曹操高陵的考古成果和歷史文化價值,提升安陽市人民群眾文物保護意識和責任感,把曹操高陵開發好、保護好。繼續配合、支持專家學者的考古發掘和科學研究工作。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繼續做好墓葬及周邊區域的考古發掘,搞清曹操高陵及其周邊的範圍和遺址布局。
  • 盜墓賊多次光顧曹操墓,3.25萬平方米的安陽高陵有多少件文物?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的安陽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王建安 攝影) 曹操高陵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進入文物展示布展階段。(王建安 攝影)200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位於安陽市西高穴村南部的被盜東漢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墓葬隨後被確認為魏武帝曹操之陵墓,即高陵。這一考古發現轟動全國。次年,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201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被評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日本東京博物館《三國志》大展:曹操高陵相關文物的首次海外展出
    儀仗俑(ぎじょうよう)(部分)青銅製 後漢時代 2~3世紀 1969年、甘粛省武威市雷臺墓出土 甘粛省博物館蔵 02 曹操高陵與平平無奇的白瓷罐
  • 銅印:講甘棠自己的故事
    才年三十佩銅印——這句詩是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頎的一首送別詩《送崔嬰赴漢陽》:中外相連弟與兄,新加小縣子男名。 才年三十佩銅印,知爾弦歌漢水清。關於這首詩的歷史記載和注釋很少。崔嬰何許人,也不得而知。我們可以從詩的後兩句分析,可以假設崔嬰是李頎的朋友,大概年三十左右,應該是到湖北武漢當官,從事類似於教育有關的工作。
  • 曹操高陵項目——雙向正交網格結構帶巨型加強桁架累積滑移技術
    作者:陳橋生,白文化,顧衛東作者單位: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全文刊登於《施工技術》2020年第20期摘要Abstract以安陽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B區遺址保護棚屋蓋為例,介紹大跨度雙向正交網格結構帶巨型加強桁架累積滑移技術 該技術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中的生死單元技術接觸分析和位移加載,對屋蓋結構拼裝滑移卸載的全過程進行時變模擬分析
  • 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鮮有人知的盜墓四大派
    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四個派系,按行事手段不同劃分,發丘、摸金、搬山、卸嶺。摸金——摸金校尉  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盜墓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
  • 河南安陽確認曹操墓 河北邯鄲「隔河爭曹操」
    曹操高陵前室曹操墓找到了?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北京宣布,在該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的一座東漢大墓,被確認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被作為關鍵證據的,是墓中出土的六塊刻有曹操封號「魏武王」字樣的石牌和石枕,顯示墓中一些陪葬品為曹操生前用品。墓中一具被鑑定為年齡在60歲左右男性骨骼,被認為是曹操的遺骸。河南省宣布這是一項「重大發現」。此前,這位公元三世紀統一中國北方的著名統帥、政治家、詩人陵墓的確切地點,是一個持續了將近1800年的謎。但這一發現在宣布的第二天便遇到質疑聲。
  • 曹操墓考古方:對復旦研究不了解不評價
    課題組專家李輝告訴北青報記者,對曹操家族DNA研究並沒有立項,花費也不太大。  疑問二  確定曹操家族DNA意義是什麼?  一些網友提出疑問,確定曹操家族DNA的意義是什麼?  河南省安陽縣的曹操高陵供圖/東方IC  新聞延展  曹操高陵考古方:對復旦研究不了解不評價  2009年年底,河南省安陽市宣布發現曹操墓,墓坑中的3具屍骨中,一具男性遺骸測定年齡在六十歲,河南一考古隊據此推定男屍是曹操。
  • 「三國志」特展北京重開 曹操墓多件文物首度公開
    三國最新考古成果首聚 曹操墓多件文物現身「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2019年率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啟動巡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60餘天中,觀眾數量超過33萬人次。其中10%的觀眾來自中國,不乏專程前往日本觀展的三國迷。以2009年曹操高陵發掘為始,其後10年,三國考古重大成果迭出。
  • 日本人描述曹操屍骨:曹操的頭骨層被人取出來,用刀砍後埋土裡?
    其實,要說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文物,正是曹操墓中的相關文物。近兩千年來,曹操陵墓具體所在一直就是一個謎團。直到2009年12月27日由河南文物局宣布,在曹操高陵考古確認,其墓地位於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一帶。最終獲得中國國家文物局的認定。2010年,曹操高陵被增補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 高陵首屆快閃公益活動!數百志願者齊聚昭慧塔下,傳播高陵最強音
    以「抖動高陵·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公益快閃活動5月12日在高陵區昭慧廣場舉行。來自高陵區數百名志願者與高陵抖友俱樂部成員一起以拼字「高陵」快閃的方式,向民眾高陵熱血城市宣傳,展示高陵形象。活動現場,由來自高陵各行各業的抖友志願者以及來自高陵的眾多網紅吸引了許多市民的目光。
  • 尋· 高陵《第三集》帶你探尋高陵城內的七街九巷——鹽店巷
    開天闢地事 祥雲瑞高陵涇渭夾碧繞 鹿苑展新容高陵區作為一座千年古邑,歷史文化名城,其老城深處的街巷,留存著獨一無二的文化韻味近日,高陵文旅帶你走進高陵城區老街小巷,一起品讀街巷文化,探尋這座城市的古老記憶。高陵的美,遠不止於昭慧塔、涇渭分明,每一條小路、每一條街巷,如同這座城市的血管,流淌著歷經百年的韻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 尋· 高陵《第四集》帶你探尋高陵城內的七街九巷——神路巷
    開天闢地事 祥雲瑞高陵涇渭夾碧繞 鹿苑展新容高陵區作為一座千年古邑,歷史文化名城,其老城深處的街巷,留存著獨一無二的文化韻味。近日,高陵文旅帶你走進高陵城區老街小巷,一起品讀街巷文化,探尋這座城市的古老記憶。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可能都有巷子情結。走進巷子,就走進了歷史的記憶。城市總是在不停的前行,被改造的城市煥然一新,巷子就像一個容器,包容著許多老輩人的呼吸和命運。
  • 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畫上完美休止符(組圖)
    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畫上完美休止符(組圖)
  • 曹操《短歌行》是怎麼來的?
    名滿天下的曹操,這時候又打了大勝仗,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到昌國宴請當地的士人,那可是絕對的大事,能去赴宴的都倍兒有面兒,士人們於是紛紛前往。曹操非常高興,酒酣耳熱之際,他說: 孤返,鄴守諸君必將來迎,今日明旦,度皆至矣。其不來者,獨有邴祭酒耳。
  • 領袖生活照:毛澤東戴眼鏡是什麼樣?[組圖]
    第一屆全運會上的毛澤東呂相友政治新聞攝影生涯中拍攝的最重要人物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被中國人民親切地譽為「人民領袖」。作為一個新聞攝影記者,他明白自己的職責,並把對領袖的感情深埋在心底。1959年,他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開幕式上為毛澤東拍攝了許多精彩的照片。在攝影師們的鏡頭裡,人們常常可以看到毛澤東看書、寫字的形象,但毛澤東戴眼鏡的照片卻屈指可數,可謂珍貴。是毛澤東的視力很好嗎?不是。他和普通的老年人一樣,上了年紀眼睛自然要老花了。
  • 「夕」約源田夢工場,醉享高陵現代田園
    本次活動由高陵區委、區政府,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高陵區委宣傳部、高陵源田夢工場、西安晚報、西安報業主語傳播承辦,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高陵區委、區政府,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源田夢工場相關領導出席。活動旨在豐富市民群眾文化生活,推進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打造全民休閒旅遊文化新品牌。
  • 高陵區舉辦第一屆「我喜愛的高陵十大美食」評選頒獎儀式
    高陵,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華天寶,素有關中 「白菜心」之稱,這裡有涇河與渭水悉心的灌溉,千百年來人們在這裡繁衍生息,誕生了許多獨具風味的美食,正在以悄然的姿態影響著人們的味蕾。高陵的美食,更是承載著悠遠深厚的文化底蘊、健康綠色的原始生態、地靈人傑的人文氣息,也是我區鄉村振興和旅遊的引爆點之一。
  • 板城燒鍋酒開啟品類新時代(組圖)
    板城燒鍋酒開啟品類新時代(組圖) 會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彭德俊秘書長向板城燒鍋酒頒發了「中國燒鍋酒品類領袖品牌」的榮譽牌匾,鼓勵乾隆醉酒業公司要繼續堅持傳統釀酒工藝,把中國古代燒鍋技藝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