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的心理幹預:可以從8個方面,更好建立、維持治療關係

2020-11-18 於保法說腫瘤

版權聲明:本文摘選自於保法教授書籍《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版權所有,請勿轉載,謝謝。

腫瘤患者確診後,心理一般都會帶來很大的衝擊,這個時候,治療師如果能更好的跟腫瘤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獲得共鳴,能夠更好了解患者的心理,對患者的身體康復,也有很大的益處。

下面就介紹8個方面,幫治療師更好建立、維持治療關係,從而更好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幹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可以從8個方面,更好建立、維持治療關係

一、擺正治療師的位置和角色

在治療開始階段,治療師就得注意調整與病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期待差異,努力與病人及其親屬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和有效的互動關係,讓患者感到舒服、自在,覺得受接納、理解,敢於與治療師一起探討隱秘的情感和思想世界

這樣做可能意味著治療師要暫時放棄或掩飾自己的價值取向,目的是保持適當的適應性。在這階段,任何一種特殊的技術都還不可能發揮作用,治療師甚至還不知道與對方保持什麼距離合適,也不知道使用何種特殊理論取向的技術。

按情感距離的大小,大致可區分出三種治療師的位置:支持、保護的「慈母」;客觀的「教練」;令人疏遠的「專家」。不同的病人對治療師的位置有不同的期望,而不同的位置又有其優點和缺點。

與患者一起探討隱秘的情感和思想世界

二、開場技術

開場(opening)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信任感。大約200年前,麥斯默發明的「生物磁性方法」風靡歐洲,在大量跟隨者中造成奇蹟般的療效,如同我國近10多年來的「氣功熱」,但法國人Charcot等人未被表面現象迷惑,發現所謂「生物磁性」並非導致療效的根本原因,而只是施術者與患者間建立的和睦、友善、默契的治療關係的媒介;患者對施術者說法的信任增強了暗示性,隨後容易被催眠才是產生治療效果的原因

要迅速取得信任,就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見面互致問候:根據當地風俗、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社會身份,決定需不需要握手、摸孩子的頭、拍肩、做自我介紹。許多醫生習慣於「被人求」的地位,不太隨意主動表達感情,面無表情,這不利於互動治療。

2.挑起話題:將對方引入治療室並落座後,可以大致介紹環境、擺設和設備,觀察對方有無猶豫、警覺、挑剔或好奇的神態表情,並以此作為線索寒暄解釋幾句,隨後,用「我今天能在這裡為您做點什麼」之類的話,將發言權交給對方。

3.房間安排與設施:最好在安靜、整潔、優雅的正規治療室進行治療。雙方坐同樣舒服的椅子,距離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以免讓有些病人或親屬感到不自在。不要讓無關的人旁聽。如果室內光線不均勻,不要讓病人對著光線而自己背對著光線,在有攝像、音響設備或單向玻璃觀察窗的情況下,必須解釋使用的目的,承諾對對方無傷害。如果對方不同意使用這些設備,應立即關閉,並且承諾這不影響接下來的合作。

4.減少神秘感、不安全感:一些人對精神科、對心理治療懷有神秘感,認為治療師好像會一眼看穿心靈,或能夠像魔術師似的使人進入不可自控的境地,或馬上給人以力量,輕易解決問題。其實,最好的治療關係應該是立足於自然的人際關係上;心理治療並不神秘,它只不過是在專業知識的指導下,進行規劃、重新學習、面對自我的過程。

和睦、友善、默契的治療關係,對患者康復有較大幫助

三、接納與反映技術

正式話題開始後,治療師要神情專注;對於對方的內容不帶價值評判地用「哦」、「請接著說」之類的短句進行鼓勵。在建立初始關係之後,需要通過治療師顯示對病人情感狀態的理解來變化關係,在病人做有關自己問題、處境的陳述時,治療師應像一面會說話的鏡子,或作簡單的附和、評述、提問,將其話語之下那些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態度或思想點明或者映照出來;或者將對方以第三人稱表達的情感、態度或思想逐漸引至其自身,使其用第一人稱進行陳述。

這樣的做法,即是情感反映的技術。

神情專注,給予患者積極的接納與反映

四、 結構(Structuring)技術

在對病人的問題如人格特點、人際系統、對治療的期望、轉診背景等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應對治療過程的性質、條件、可能的努力方向、局限性和可能達到的目的作適當的定義和解釋,使得病人能夠對自己在治療中的位置、權利和義務有較清晰的定向,避免產生依賴的意向和神秘感、困惑感、不安全感。這有點像和對方籤一份合同,目的是讓對方做出「知情同意」和「知情選擇」,提高依從性。


避免產生依賴的意向和神秘感、困惑感、不安全感

五、 傾聽技術

傾聽不僅僅是收集信息的過程,也是主動接納、關切的過程;不僅要聽說出來的,還要解析「弦外之音」,有時還必須聽「無聲之音」。

一些治療師認為,不說話的傾聽,以及保持沉默和短暫的靜息狀態,有時比說話還重要。在深層次的治療中,治療師說的話比一般諮詢者要少

在深層次的治療中,治療師說的話比一般諮詢者要少。

六、 引導技術

引導指的是治療師指導或影響病人思路的程度。舉例說,提問比只發出聲音有影響力;靜默的引導力最弱。

在提問中,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又有不同:「今天我們能幫您解決些什麼麻煩?」,給病人很大選擇權。「如果今天治療成功的話,你們家會發生什麼變化?」,讓病人的思路往未來方向,積極方向推進,但選擇餘地仍較大;「你家屬的意思好像是說,每次給你治療前你手都發抖並出冷汗,是這樣嗎?」,讓被問的人只能選擇「是」或「不是」中的一種回答。

引導的程度隨著訪談的進行越來越強,逐漸凸顯出治療師的幹預意圖。引導技術本身一直影響著治療關係。應注意自然、靈活地轉換話題卻又不失主見;避免讓對方覺得生硬、傲慢、太具操作性,否則易引起阻抗。

讓病人的思路往未來方向,積極方向推進

七、安慰、寬心與承諾技術

使用讓病人感到寬慰、安心和承諾的關係技術,向患者提供合理的支持、保證。首要的作用是對其行為及有適應性的信念系統進行強化性的獎賞,並培植對於將來獎賞的期望,使其對不斷的治療保持興趣。

另一個直接作用是降低焦慮和不安全感。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患者的腫瘤已被不同程度地有效控制時,做出有信心的保障很重要。但對於腫瘤病人而言,適度的焦慮、緊張、困惑,對於激發和維持有利於發展和變化的動機是有益的,醫務人員不要讓病人馬上獲得「吃定心丸」般的安慰效應,那樣會助長依賴。病人會想:「我可找到救命恩人了,我的病可以完全交給他了。」許多治療癌症的人,尤其是「百病包治」的江湖醫生,喜歡這種奇蹟效果,而正規治療不要走那麼遠,因為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倫理問題,因為不切實際的擔保與欺騙無異

治療師應勸慰、安撫首次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激越症狀、自殺意念的抑鬱型患者,要讓其較早獲得信心,為進一步的治療做好鋪墊。即使以化療為主的病人,也要讓其了解治療的前景,使他明白治療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雖然臨時反應挺重,但不會留下持久的後遺症。病人尤其是伴有抑鬱症狀的病人剛入院時,對醫生的話將信將疑,此時可請有類似病情而早些時候入院、病情已有好轉的患者來現身說法,效果會比自己說服還會好。

向患者提供合理的支持、保證,降低焦慮和不安全感

八、正面暗示技術

醫療人員做以上工作的時候,可以對病人產生一般性的暗示效應。醫生的聲望、職業權威、柔和而關切的聲音、安全的環境,加上正在形成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強化,雙方對於話題的共同關注,逐漸使對方情緒和身體放鬆、安靜,對醫生發出的信息接受性逐漸增高,批判性逐漸削弱,注意力越來越集中,思想受到誘導,這是一種警覺放鬆狀態,係為導入特意性幹預所必須。

以上為腫瘤患者的心理幹預:可以從8個方面,更好建立、維持治療關係,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

本文摘選自於保法教授書籍《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版權所有,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Gary Rodin:綜合處理腫瘤患者心理痛苦問題_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
    DART項目,以及階梯式的心理痛苦管理模式,並介紹了腫瘤臨床常見心理幹預方法及常用抗抑鬱藥物的管理與應用經驗,在他看來通過整合方式處理腫瘤患者的痛苦問題有許多技巧,如何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還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 懂得腫瘤患者的3種不同心理反應,醫護人員可更好針對性呵護
    版權聲明:本文摘選自於保法教授書籍《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版權所有,請勿轉載,謝謝。腫瘤的種類、病情嚴重程度、個體心理特徵和社會環境因素等均不同程度地影響腫瘤病人的心理反應。更好了解腫瘤患者的3種不同心理反應,醫護人員可更好針對性呵護。
  • 中醫藥治療癌症,如何證明療效好|患者|腫瘤|可以|癌症|治療|-健康界
    如果上述症狀通過中醫藥治療改善或消失,說明癌症的病情在好轉了。    2.體格檢查:有一些腫瘤,可以通過查體發現,特別是體表的腫瘤,例如乳腺癌,甲狀腺癌,直腸癌,皮膚癌等等,醫生可以測量腫瘤的大小,質地,活動度等情況。如果查體發現,體表腫瘤縮小或消失,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患者在好轉。
  • 劉金英教授:20%腫瘤患者死於營養不良 營養治療是腫瘤不可或缺的...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5 年我國腫瘤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為40.5%, 是我國居民第一死亡原因。而同期在美國,腫瘤患者5 年生存率為67 %,為什麼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這麼低?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輕視營養治療就是一個重要原因。那麼腫瘤與營養到底有哪些關係?如何做好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
  • 體重管理中的心理幹預(二)
    一、常見的心理幹預法1、支持性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與關係技術指:在醫療情境中,基於治療的需要,在倫理、律、法規和技術性規範的指導下,與患者積極互動而形成支持性、幫助性工作關係。其具體的操作方法及程序:1) 進入治療師的角色。心理治療人員要以平等、理性、 坦誠的態度,設身處地理解患者,建立治療聯盟,避免利用、操縱性的治療關係。 2) 開始醫患會談。建立讓患者感到安全、信任、 溫暖、被接納的治療關係。3) 心理評估與制定治療計劃。
  • 影響腫瘤患者心理的八大因素,醫護人員及家屬需要共同了解
    版權聲明:本文摘選自於保法教授書籍《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八個影響腫瘤病人心理反應的因素中,除了病人的性格特徵和社會文化因素醫護人員難以改變外,其餘的六個方面的因素都可以通過過努力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希望我院醫護人員能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著名腫瘤專家胡群峰教授:姑息治療是從這3個方面治的!
    那麼,癌症晚期到底還要不要治療?晚期到底要不要治療,看 3 個方面 總的來說,癌症患者晚期還有沒有治療的必要,要看這 3 個方面的情況: 1、看患者身體情況 如果患者本身年齡較大,體弱多病,而且身患多種疾病,已經無法承受放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應該是選擇可以減輕患者痛苦的治療方式,比如腫瘤熱療、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等,以
  • PARP抑制劑應用於維持治療,助力患者抗擊復發卵巢癌
    一、維持治療延遲卵巢癌復發 維持治療是指患者做完手術和化療,腫瘤達到緩解的情況下,為了延緩復發,再繼續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的方法。長期化療對患者來說難以承受,而維持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一般較小,適合長期使用。 大概7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都會出現復發,復發時間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反覆復發後對鉑類更容易耐藥,治療難度更高。如果在多次復發的間隙使用維持治療, 就可能推遲復發,從而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所以,對於卵巢癌患者來說,維持治療非常重要。
  • 癌症患者五個心理期與治療三階段
    一個人被宣布得了癌症後,心理上通常會經過下列幾個時期:震驚、否認、憤怒、悲傷、接納並且面對。然後大部分人會採取的行動是,尋找可以信賴的醫生,一連串的醫療過程於是展開。當然這五個心理期是一般性的分法,並非每個人都一樣。
  • 全國每100個人裡有4個患抑鬱症 提前心理介入幹預很必要
    &nbsp&nbsp&nbsp&nbsp重慶市腫瘤醫院副院長、高級心理諮詢師汪波表示,根據相關臨床數據分析,近三成腫瘤患者存在抑鬱和焦慮。在腫瘤治療的同時,各方還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
  • 如何預防和治療CLL患者的腫瘤溶解症候群?
    拉布立酶為靜脈內給藥,給藥後數小時內尿酸濃度降低,目前已批准用於腫瘤溶解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對於維奈妥拉治療的CLL患者,若基線血清尿酸濃度過高或疾病負擔高,出現腫瘤溶解症候群的風險高,應考慮使用拉布立酶預防。
  • 心理治療進方艙,24小時在線接受患者諮詢
    " 真的非常感謝你們,我睡得好多了 " 3 月 8 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患者趙阿姨握著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鄂隊員蔡亞宏的手連聲感謝。經過蔡亞宏細心的心理疏導,趙阿姨終於放鬆下來,可以安心入睡了,還主動加入病區志願者隊伍中來。" 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 為了緩解住院患者的焦慮情緒,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蔡亞宏帶領著蔡喆燚、盧靖、朱志文、曾文珍、許婷、申豔濤等援鄂隊員成立了心理護理小組。
  • 北大人民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崔恆:儘早提升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可及性
    在用藥保障方面,目前PARP抑制劑的醫保報銷政策僅限於已復發患者的二線維持治療,初治患者尚未納入此範圍內。因此,崔恆教授呼籲有關部門應及早將一線維持治療也納入醫保,以切實惠及更多患者。將維持治療關口前移,提升卵巢癌防治水平關於卵巢癌,其最基本的治療方式是手術與化療。
  • 【名醫對話】秦東春:深度解析腫瘤免疫治療與檢驗,為腫瘤患者帶去...
    與以往的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不同的是,免疫治療針對的靶標不是腫瘤細胞和組織,而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問題二: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是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進行免疫治療呢? 答: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治療的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相比來說手術治療、化療、放射治療更加普遍。
  • 海南省腫瘤醫院開展藝術治療活動助腫瘤患者康復
    中新網海南新聞8月26日電(莊曉珊) 8月22日至24日,由藝美基金會、海南省腫瘤醫院聯合主辦的藝美藝術治療工作坊在海口開班,該院各科室的患者、患者家屬、醫護人員共同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4場,邀請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繪畫心理分析師劉瑞晶及英國伯明罕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欣燏擔任藝術治療團體輔導老師。
  • 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五種心理治療整合模式
    大約一個世紀之後,精神分析對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內的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引發了重大轉變。儘管Freud本人認為精神分析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效,但是20世紀40年代還是出現了一系列有關精神分析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報導,這些報導還指出治療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因此精神分析療法被用作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通過治療關係與溝通過程,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發展健康的自我意識。
  • 卵巢癌5年生存率僅39% 雲南婦科專家:應早幹預早治療
    楊宏英解釋稱,復發率高的原因也是因為即使目前最規範的卵巢癌根治手術也只能儘可能切掉肉眼可見的腫瘤,無法徹底清除全部腫瘤細胞,易導致之後的復發。 應儘量早幹預早治療 對此,她建議,提高卵巢癌的防治水平要儘量早幹預早治療。
  • 奧拉帕利在中國獲批用於晚期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
    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李亞南)阿斯利康與默沙東近日聯合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其PARP抑制劑利普卓(通用名:奧拉帕利)用於BRCA突變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線維持治療。
  • 腫瘤患者為什麼要經常複查?4個原因,每個都關係到生活質量
    腫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療起來非常棘手。患者經過一系列治療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在康復階段一定做好全方位護理,定期做複查,避免腫瘤細胞擴散或轉移。醫生一再強調出院後必須定期複查,這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態度,那為什麼要定期複查呢。
  • 治療腹膜後腫瘤需多學科協作
    「直腸癌,可能你只需要掌握直腸切除的基本功,卵巢癌,可能你只掌握切除卵巢的基本功,但是腹膜後腫瘤不僅需要你懂得處理腫瘤切除的基本功,還要你深入地了解腹腔內各種臟器的功能並掌握聯合切除這些臟器的技術。」羅成華把能夠勝任腹膜後腫瘤手術治療的醫生稱為「多面手」。 在羅成華看來,精湛的手術技術是進行腹膜後腫瘤治療的必要條件,而醫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敢於冒險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