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教育典籍——《論語》、《墨子》、《孟子》

2020-12-14 楊尚雲的雲海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教育典籍——《論語》、《墨子》、《孟子》,

中國古代教育家傾心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發展各自教育思想的歷程。許多教育家及其弟子為了弘揚本門學派的教育宗旨,紛紛著書立說。這不僅激活了當時的學術爭鳴,客觀上營造了學術自由的氛圍,促進了各派教育思想的廣泛交流與日臻成熟,更重要的是這些教育典籍成為後人了解和研究中國教育發展史最直接、最權威的文獻資料,也是世界考察中國文明史的重要窗口。

中國古代教育典籍有三大特色。其一是大多數教育論著都與政治、倫理、哲學、歷史等的論述融為一體,集中論述教育的專著不多;其二雖然中國古代教育學派眾多,但在歷代朝廷的推崇下,濡學教育思想成為中國教育思想的主流,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其三雖然中國是多民族國度,文化的多元性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人口最多的漢民族在文化的淵源性和傳統的連續性上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漢族的文化教育長期處於相對領先和發達的地位,教育典籍也就比較豐富。縱覽古代教育史,我們面對的典籍浩如煙海。在此,我們只能採擷其中的幾朵奇葩,讓讀者從中感悟我國古代教育的真跡,更真實地追尋我國古代教育家的風貌:

《論語》,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語錄體專集。由孔子門人及其弟子寫成,成書於戰國前期。現存《論語》共20篇,每篇分若干章。論語本無標題,後人為方便取用查閱,以各篇篇首的二字為每篇的標題,如「學而」、「為政」、「裡仁」、「公冶長」、「述而」、「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靈公」等等。《論語》是儒家的傳世經典,所以,歷史上對《論語》的注釋和研究從未停止過,據說先後有3000多種注釋和研究著作。後人的注釋各有側重,有重文字注釋的,有重微言大義的,有重理義的。從漢代起《論語》就成為士人的必讀書目。從元朝直至清代,《論語》升至科舉考試的欽定必讀教材。士人為了求取功名,朝讀晚誦,熟記於心。而且,一般平民也把《論語》作為子孫的啟蒙讀物。所以,《論語》問世至今,一直浸潤濡染著中華兒女的道德理念和人格定位,也是人們學習教育的經典著作。

《墨子》,墨家經典的總匯。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子》共有71篇,但現在僅存53篇。內容涉及哲學、自然科學、戰術訓練、邏輯學、經濟學、教育學等眾多領域。其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為最主要的篇目,後人稱「十論」。這十論各有上、中、下篇,字句各異,但語意相似,故後人推斷為後期墨家三種不同的傳本。《墨子》中的《尚賢》可以說是我國第一部人才學專論,與教育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文中墨子總結了「賢者為政,則國治,愚者為政,則國亂」的歷史教訓,認為人才是「國家之珍」、「社櫻之佐」。

當然,治國賢能必須是德行高、口才好、學術博的人。墨子提倡對賢者要「富之,貴之,敬之,舉之」,也就是提高賢者的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尚賢》首次闡述了我國古代「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兼愛》雖是討論社會問題,但同時也反映了墨家的教育思想。墨子認為社會上一切災難都源於「別」:「分名乎天下惡人而賊人者,兼與?別與?即必日『別也』。然即之交別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與。是故,別非也。」(《墨子·兼愛上》)在墨子看來,人們只服從社會的爭鬥相害在於各自的偏愛,對他人則相惡相害。拯救的辦法是教育人們以「兼」易「別」,「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為人之家若其家」,「為人之國若為其國」。因此,教育應該培養奉行「兼愛」思想的「兼士」。

《孟子》,其弟子萬章等人記述孟子的言行錄,也有人認為系孟柯本人所著。孟柯的教育思想散見在《孟子》各篇之中。《孟子》全文共7篇,以辯論見長,語言生動流暢,對後世的散文寫作產生過重大影響。翻開《孟子》,我們可以俯拾許多孟子教育學生時所引用的各種生動事例、成語和格言,如專心致志,椽木求魚,堰苗助長,再作馮婦,得道多助,五十步笑百步,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杯水車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孟子教育學生的良苦用心。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詞彙:古代典籍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四書 The Four Books《 大學 》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論語
  • 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典籍的英語名稱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   四書 The Four Books   《 大學 》 The Great Learning   《 中庸 》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 論語 》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孟子 》 The Mencius   五經 The Five Classics
  • 寓意好的男孩名字:論語、孟子起名,清新大氣、寓意深遠
    江南易林此次分享的是選自論語、孟子的男孩名字。論語、孟子是儒家經典書籍,也是修身養性的經典之作,我們據此為寶寶取名,就能賦予寶寶更多的哲學與智慧。江南易林整理了160個出自論語、孟子的男孩名字,個個清新大氣,寓意深遠,家長朋友們可以和江南易林品一品下文的美名。
  • 兼愛的墨子、毒舌的孟子、嗜魚的莊子:《中國》展現的百家眾生!
    《中國》作為一部初上線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受到不少好評。第一集以儒家創始人孔聖人為中心展開的《春秋》,以孔子人生中的兩大重要節點為核心講述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開始出現後,早期古代思想家的努力和思辨。會見老子、陳蔡之厄,展開了對中國原發思想啟蒙與發展歷程的追溯。
  • 變異學系列 || 《墨子》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變異——中國文化...
    如果對照《論語》的英譯本,我們可以發現,譯者對於「天」的英譯並不是完全基於對《墨子》文本中此概念的理解。「天」的「Heaven」譯法,很早就出現於西方譯者、漢學家對先秦兩漢儒家典籍如《論語》、《孟子》、《荀子》的翻譯文本中。
  • 寓意好的男孩名:精選論語、孟子裡清新大氣、寓意深遠的國學好名
    江南易林此次分享的是選自論語、孟子的男孩名字。論語、孟子是儒家經典書籍,也是修身養性的經典之作,我們據此為寶寶取名,就能賦予寶寶更多的哲學與智慧。江南易林整理了160個出自論語、孟子的男孩名字,個個清新大氣,寓意深遠,家長朋友們可以和江南易林品一品下文的美名。
  • 先《大學》後《論語》,讀完《孟子》讀《中庸》,四書這樣讀
    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佔據了大半,而儒家思想最具代表的就是四書五經。所謂四書,分別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所謂「五經」,對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 常識積累 | 中國古代有哪些必須知道的思想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一起來看看吧~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 作為漢學家,理雅各英譯中國古代典籍,陸續翻譯出版中國經典
    作為漢學家,理雅各英譯中國古代典籍,陸續翻譯出版中國經典英國的漢學研究稍遲於法國,但在鴉片戰爭以後發展較快。牛津大學自1876年始設中國語文講座。12年後,劍橋大學亦設漢學講座。接下來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 我和《論語譯註》、《孟子譯註》 楊伯峻
    到專習中國古書時候,逐漸地能主動閱讀不少有關書籍,便以探求原書本意為己志。我曾得到程樹德的《論語集釋》,這是作者在他重病臥床六年(1933年冬到1939年8月)中集中精力所作,徵引書達六百八十種之多,三大厚冊,字數以百萬計,搜集古今人對《論語》的解釋相當完備。可惜排印錯誤太多,字小,而且流傳不廣,因為是敵偽時期華北偽政府所印,稿本後來雖已由中華書局收藏,卻再沒有印行。
  • 「教師招聘」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思想總記不住?這樣總結就方便多了
    不管什麼考試,涉及到古代的知識總是讓我們虎軀一震。首先,要真正理解那些知識點,每個字都認識,放在一起就未必了,做選擇題時常常是一臉認真地在四個完全不知道意思的選項中挑選。理解了還得記牢背熟,不然容易張冠李戴。
  • 中國古代思想家之--老子孔子等大盤點及其代表思想介紹
    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其中以子結尾的就有好幾位,那他們的名字及思想是什麼?1.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2.孔子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 卿雲:濃酒一杯敬墨子——墨子,慘遭中華民族拋棄的「中國耶穌」!!!
    天下都在他的心裡,豈不是哪裡都是他的故鄉? 墨子應該還活躍在戰國早期。楚惠王公元前488至公元前432年在位,此間墨子曾為了阻止楚國吞併宋國,只身前往楚國,與魯班對陣,說服楚惠王放棄攻打宋國的計劃。 有人考證墨子大概生於公元前468年,死於公元前376年,享年虛歲93歲。不知是如何考證出來的。如果這樣,墨子應該生於戰國初期,墨子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成就墨家成為顯學,似乎讓人質疑。
  • 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備考習題(中國古代典籍、教育與科舉)
    中國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清朝末年中國科學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清朝末年。
  • 唯物祖師:滕州墨子紀念館
    其實,與其說墨子是去楚國,還不如說墨子是趕往需要他救助的任何地方。  大家再看這尊塑像,覺得與我們在孔廟所見到的孔子塑像、孟廟所見到的孟子塑像有什麼不同嗎?(墨子、孔子、孟子塑像)很大的一個區別是他們的穿著打扮。
  • 吳其堯︱中國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譯
    頃見網友在一個名為「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的公眾號上討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英譯,覺得頗有意思。這個公眾號每日一期,每期選譯一句中國文化名言,譯者既有中國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的學者,也有英語為母語的學者,譯文的優劣由讀者投票決定。我關注該公眾號為時已久,不時翻看還常有所斬獲,因此也推薦給了學生。
  • 孔子和孟子教育思想總結
    孔子和孟子教育思想總結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7-09 09:3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孟子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 通識經典|錢穆《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教育史上,實亦可稱為開天闢地旋乾轉坤一偉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後教育,乃脫離政治圈轉入社會而自為發展。然中國此下教育,仍與政治有密切關係,此乃中國歷史文化大傳統所在。治中國教育思想與教育制度者,於此一節,乃尤當注意。孔子弟子共有七十餘人,來自四方。
  • 孔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墨子的名言,古人智慧,值得謹記!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孔子、孟子、墨子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孔子,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二、孟子,中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2、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