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凌晨,某女星在社交軟體發出了一張下巴受傷的圖片,並稱自己在家摔倒受傷,導致下巴縫了15針,網友紛紛表示心疼,希望能早日康復。隨後,女星通過個人帳號曬出身穿長裙的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出其精神狀態良好,傷口也得到處理。
大部分人認為家是安全的港灣,但在家活動中,一不留神也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比如燙傷、摔傷等等。因此,在家活動時,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現意外。若不幸出現意外受傷時,需要及時處理,嚴重時還要到醫院進行治療。那麼,在活動中受傷縫針,傷口縫針後需要注意什麼能更好、更快恢復呢?
傷口縫針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保持傷口乾潔
如果出現受傷需要縫針,縫完後需要注意保持傷口乾潔。縫針後的幾天內,傷口周圍可能會有滲出,甚至在敷藥後傷口也會滲出。當發現傷口有滲出時,需要及時換藥,保持傷口的幹潔。若滲出凝結在傷口上,形成血痂,加上不注意衛生,傷口周圍有細菌。細菌容易進行繁殖,發生傷口感染,從而影響恢復。所以要保持傷口的幹潔,受傷的地方儘量不要用力,避免牽扯到傷口,有助於傷口更快、更好的恢復。
2、判斷傷口是否出現感染
受傷縫針後,除了要保持傷口乾潔,傷者還要防止傷口出現感染。尤其在氣溫比較高的夏天,身體容易出汗,導致細菌滋生而出現傷口感染。傷者在自行換藥時,通過仔細觀察,了解傷口是否有感染。若出現感染需要及時請醫生幫忙處理,避免持續感染導致傷口久久不能癒合。
3、健康飲食
身體受傷縫針後,還需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比如油膩、辛辣、海鮮等食物需要少進食。這些食物刺對傷口的刺激性比較大,不利於傷口的恢復。傷者可以選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雞蛋、牛奶等等都可以適當進食,有助於傷口的快速癒合。
如何判斷傷口是否出現感染?
縫針後傷口有沒有出現感染,可以通過觀察傷口的癒合情況進行判斷。在觀察中,如果傷口周圍沒有紅腫的情況,表示傷口癒合情況比較好。如果發現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發脹,甚至還有白色的膿液滲出的表現時,可能是傷口出現感染了。此時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請醫生判斷感染程度是否嚴重,再配合治療。
但還有一種表現,醫學上叫線頭反應。患者傷口還沒有進行拆線時,皮膚容易產生異物反應,也可能會有傷口皮膚周圍的紅腫的表現。這種情況下的皮膚紅腫是比較輕的,傷者也不會感到疼痛感明顯。當傷口拆線後,皮膚紅腫的表現很快就消減了。所以,傷者要學會區分傷口感染和傷口線頭反應的表現,更好地促進傷口的恢復。
由上述可見,縫針後,需要注意保持傷口的幹潔、判斷傷口是否出現感染以及還要健康的飲食,通過這些可以促進傷口更好的癒合。另外,在換藥時,學會判斷傷口感染和傷口線頭反應的區別。若發現感染,可以更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避免感染持續而影響傷口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