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關注中國新版統編教材加強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

2020-12-1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德媒稱,56個一年級學生背著書包站在那裡,他們完全不同但又一樣:雖然孩子們穿著中國56個民族各自的服裝,但他們都微笑著跳著舞說「我是中國人」。他們背後是天安門廣場,畫面上還飄揚著紅色的中國國旗——這是剛剛發給數百萬中國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課本第一課的插圖。這張圖發出了一個現在應該再次貫穿中國小學的信息:你是中國人,你是不同的,你是特別的。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9月27日報導,年輕的中國人越來越難以擺脫網際網路聊天、電影和音樂,外界擔憂年輕人會著迷於外國生活方式。中國欲成為世界強國,不僅在經濟上,也在軍事、政治和文化上成為美國主導的西方及其文化的東方競爭對手,中國人應該拒絕美國文化並進行自我思考。

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最近表示,這次統編教材不是簡單調整,而是重大部署。他說,新教材加強了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等方面的教育,修訂小學一年級和中學一年級教材是教科書革命的第一階段,2019年所有年級將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140多位專業人員花5年時間編寫了新教材,共計有900多人次參加了教材審查工作。新教材讚揚個人對集體的適應,讚美勤奮和文明行為,最重要的是三個科目: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兩位過去的老熟人又受到關注:卡爾·馬克思和孔子,農民的兒子和模範士兵雷鋒也被寫入其中。

此外,歷史書也增加了新內容。根據新教材,中國的抗日戰爭不是始於1937年,而是比那還早6年,教材強調中國是抗日戰爭以及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決定性力量以及釣魚島屬於中國。媒體評論說,新課本向學生傳達了對中國歷史和國家主權的正確認識。

媒體稱,日本在教科書中否認戰爭責任,中國不能無動於衷。

8月31日,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康莊中心小學一年級新生閱讀語文部編教材。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紅色精神代代傳——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記者胡浩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教材則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從去年9月1日起,義務教育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從革命精神中感知責任使命,在歷史坐標中構築時代擔當。  豐富內涵,革命傳統教育更具體更形象  革命傳統教育的強化,首先體現在教材相關篇目的選取上。
  • 統編教材啟用 強調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於2017年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新啟用的統編教材覆蓋範圍是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2018年將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即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
  •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愛國情懷
    統編語文教科書中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它是學生形成國家意識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語文教科書,厚植家國情懷。培養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發揮統編教材的國防教育功能
    如何理解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如何認識統編教材在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問:三科統編教材今年9月份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為什麼會有這一重大變化?
  • 使用國家統編教材 推進民族認同教育
    加強民族認同,促進民族團結,關鍵在於開展好民族認同教育,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使用國家統編教材能夠更全面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更深入地開展民族認同教育,從而強化各族學生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各族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 基礎教育一線談新版統編教材 要知道學完後給孩子留下什麼
    在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成尚榮看來,「教材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國家意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當今社會信息多樣、文化多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教材就是要給每個孩子根植下充滿陽光、充滿正能量的集體記憶。」去年9月1日,新版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
  • 新版統編教材哪裡買?為什麼新華書店沒有新版統編教材?家長別急
    9月份全國中小學將使用新版統編教材,那麼這套教材到底去哪裡買呢?有的家長說,當地的新華書店並沒有開始對新教材的售賣。目前孩子對語文課的學習,還是看老教材為主。那麼為什麼沒有新版教材的售賣呢?統編新版教科書,是應該由教育部門統一印刷採購的。
  • 學習講堂|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和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政策解讀(第一期)
    ▲教材建設反映人民重大關切,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人類文明先進成果,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係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和教育目標實現。▲國家統編教材是國家級、高水平、權威性的教材。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利於讓民族地區各民族群眾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質量的教育,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深遠現實意義。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發揮統編教材的國防教育功能 「一綱多本...
    今年9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全國實現全面覆蓋,此前這三科使用多年的「一綱多本」教材徹底告別課堂。如何理解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如何認識統編教材在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擦亮「中國底色」的統編三科教材
    2017年,對於教育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國教育的「個子大了,骨架壯了,顏值高了,排位靠前了」。  這一年,中國教育又有了新的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編語文教材出爐引關注  教育部介紹,根據統編統用、3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針對新編語文教材,因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讓大家倍感期待。
  • 教育部統編教材啟用 申城開學第一課著力打好中國底色
    原標題:教育部統編教材啟用 申城開學第一課著力打好中國底色  今天新學年開學。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裡,全國中小學的開學第一課紛紛聚焦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來了,教育部10問答詳解|2019教育金秋發布會②
    在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後統編高中三科教材,有利於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貫通起來,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格局。三是適應基礎教育發展新要求。我國基礎教育已進入以質量為核心的新階段,要在鞏固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礎上,聚焦抓質量、抓內涵。提高教育質量,抓好教材是基礎。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三科教材十分關注,人民群眾有很多期盼。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答記者問
    教材編寫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一是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
  • 三科統編教材讓學生都有一顆中國心、都有滿滿的中國情
    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道德與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原則,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生活場域逐步拓展,選取學習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強化實踐體驗,全面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周瑾言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人教版""北京版"將被取代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140餘編者耗時5年 國家統編義務教育教材改了什麼
    在統編的歷史教材裡,辛亥革命從以往「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的表述,被改為「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另外,教材完整介紹了中國14年抗戰的歷史,並突出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的教育。關於道德與法治科目,在小學的課本裡涉及到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課本則有50多部。  這些教材的編審過程進行了五年。
  • 全國中小學今日開學 統編三科教材正式啟用
    河南省鄭州市緯一路小學學生耿曦曦說,以前教材叫「品德與生活」,現在叫「道德與法治」。顧名思義,新教材講求「德」,也重視「法」。教材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高德勝說,要破題「知行合一」,德育的實效性是教材編寫過程中的重要考量。  高德勝表示,「過去實效性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教師在教這門課時說教太多,教學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