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這是莊子在《逍遙遊》中所寫到的一種動物,從在該文中庄子對鯤這種動物的體型的描寫我們可以幻想出的不僅僅是一種動物,更引發出的是一種對天地無窮和逍遙遊的思考。
在文章開篇有提到一個地名「北冥」,通過查閱,該地指的是在世界北端,陽光照射不到的大海;也有說是無邊無際,水深而黑的北邊的大海,甚至有說法是今天的貝加爾湖。我們通過這些隻言片語的資料描述,不難看出古人對海洋,對天地的遼闊沒有實際的了解。在後文又對鯤和鵬的體型進行了描寫,其中很能引發人的想像的語句是「不知幾千裡也」。我覺得這句真的是絕妙佳句,莊子並沒有說這兩種動物的體型之大到底有幾千裡,這就給了人們一種幻想的自由。我認為莊子在《逍遙遊》中對鯤和鵬的描寫分別透露出的是他對天和地的遼闊的思考。這是一種反襯,試想一下,能夠讓鯤遨遊,讓鵬飛翔的天和地是該有多遼闊啊!
或許會有人說這是古人的誇大,但是古人對天地的遼闊有真實的了解嗎?答案當然是沒有的,但是對於莊子而言,這種遼闊是他所追求的一種心靈在這幻想的天地裡自由翱翔,這是一種自由,也引發出了我對莊子的「逍遙遊」的思考。
文中有寫到鵬是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裡,超越茫茫雲層,背負遼闊青天,飛向南冥天池。我們反推可以看出,鯤生於北冥,要去往南冥,期間它有了一次變化,從鯤轉變成了鵬。在完成了變化後,鵬借旋風和六月的季風飛往南冥。我認為從在北海的鯤到去往南冥的鵬這一過程,可以理解為追求自由的一個過程。鯤生於北海,遊在水深而黑的汪洋中,展開幻想的翅膀,比肩九天,鵬程萬裡。
而這個過程是真的自由嗎,鯤的變化,鵬的借風飛行,這是自我的轉變和藉助外界環境。鯤和鵬的體型之大,我覺得是莊子對自我思想的正面肯定。這一追求自由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或許莊子認為天地間自我思想的自由和順其自然的行為反而才是更為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