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前天閨蜜的例行聚會,我知道了一個很令人傷心的故事,我高中同學的女兒因為家長的原因自閉子,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驚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同學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做了什麼把孩子弄得自閉了!
我其中一個閨蜜跟她家住得很近,她告訴我的時候還專門告訴我,不敢說的太多怕說錯子就很尷尬子。大致的原因是,小孩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是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我同學為了讓小孩子更投入地學習,所以在孩子的身上花了很多錢。
其實我同學的這種想法我們也能理解,的確想要孩子多學點東西沒有錯,可是我同學的做法是把孩子關在書房裡,告訴孩子不完成作業不允許出來,吃飯什麼的她會送進去。長時間的這樣,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總是待在一個人角落。
孩子的成績很好,可是家長的要求更高!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孩子都在家上網課子,所以這給子我同學很大的發揮空間。她開始一刻不停地盱著孩子,觀察孩子上課認真與否以及考察孩子寫作業的狀態,恨不得一天24個小時,都花在看孩子。
孩子在家面臨著極大的心理壓力,不僅要面對老師隨時的提問,估計要觀察母親的一舉動,終於前兩天孩子扛不住了,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教育孩子重要的勞逸結合,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這樣才會讓孩子自閉的概率小一點。
聽完閨蜜的話,我陷入了沉思,家長要嚴要求孩子想讓孩子變得更好這沒什麼錯,可是把孩子關進屋子裡學習,這就有點不好了,畢竟把孩子放在密閉的空間時間長了,孩子很容易陷入自閉。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一些錯誤行為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一生的影響。
二、家長的錯誤行為
第一,嚴厲地要求孩子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在沿用傳統的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嚴不成器,家長的這種想法已經完全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現在的孩子他們接觸到的信息已經是非常現代化的了,他們懂得為自己爭取合法權益。
如果家長侵犯了他們的權益,可能會激起孩子強烈的反抗,從而讓孩子變得叛逆。還有一種更極端的可能就是,孩子不敢與父母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家長的壓力,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很容易變得自閉。
第二,過度的寬容
還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度地寬容,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想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讓他們快樂的成長。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就應該寵,自己孩子不寵著難道要每天打一次才開心?所以他們會毫無底線地寵孩子。
家長這種無底線的寬容,對孩子來說很容易讓他們變得肆無忌憚,變成一個不懂規矩的小孩,等他們到了社會上,很容易吃虧。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對家長的這種寵愛起疑心,認為家長是不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而變得沒有自信。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記住張弛有度,不可以讓自己的過度嚴厲讓孩子覺得喘不過氣,也不能過度寬鬆孩子,讓他們變得不懂規矩。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在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項。
三、家長的正確行為
首先,愛孩子有度
家長當然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孩子也要有個度。家長不可過度地寵孩子,因為孩子的分辨能力很差,家長的過度寵很容易讓他們迷失自我,而變得目中無人。但是家長也不能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因為如果孩子不能感受到家的愛,他們很容易變得沒有安全感,變得沒有自信。
其次,教孩子守規矩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教孩子懂規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比較積極的影響,這讓孩子也會變得積極一點。而且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守規矩,對孩子的以後和未來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後,給孩子空間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很想插手孩子的事,想著能夠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孩子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想擁有自己的空間,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暢遊。
四、結語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懷疑家長愛寶寶的心,但是家長的有些行為很容易把孩子推進深淵,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些行為不要傷害到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