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72條 表見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2022-01-15 一隻鷹嗥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表見代理,是指本屬於無權代理,但因可歸責於被代理人之事由,造成有授權行為之外觀或表象,致善意且無過失的相對人相信無權代理人有代理權而與之實施法律行為,法律規定使之發生與有權代理相同效果的制度。就狹義無權代理而言,無權代理非經被代理人追認,不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這是法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其意思自治。但在某些情況下,相對人是善意的且無過失,如果完全尊重被代理人的意思,強令代理行為無效,置善意相對人的利益於不顧,勢必影響交易安全。而且,要求相對人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詳細考察被代理人的真正意思,不僅要花費很大的成本,實際中也很難做到。因此,只要相對人對行為人有代理權形成成了合理信賴,即使實際情況相反,也應保護這種信賴利益。行為時無代理權,或者就其實施的事項而言,無代理權。此可分為三種情況,一為自始無代理權,二為代理人超越代理權,三為代理權嗣後終止。主要的情況是關於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印章的空白合同書等。任何持有此類物品的人,應該被視為存在授予代理權的外觀。如果沒有實際上的代理權授予,就可以成立表見代理,如果被代理人是出於自己的過錯,沒有參與無權代理人的行為,那麼成立表見代理,被代理人要承擔責任。但是,如果是盜竊或者是不慎遺失,應該由被代理人證明有該事實的存在,那麼實際上不構成表見代理,被代理人不承擔責任。本條未指明相對人對代理權的相信應否基於善意無過失,裁判實務中的主流意見認為有此要件。(四)相對人基於有代理權的信賴而與行為人實施法律行為相對人與行為人實施法律行為,須因相信代理權外觀所致,否則與表見代理無關。(五)行為人被授予代理權的外觀或表象可歸責與被代理人該制度的目的是保護善意的相對人,相對人可以主張代理行為有效,這時被代理人不得主張無權代理來進行對抗。但是,當相對人基於無權代理撤銷其所為的法律行為時,被代理人不得基於表見代理而對相對人主張代理有效。被代理人如果要使得該代理行為有效,可以追認。

————

李宇:《民法總則要義:規範釋論與判解集注》,法律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陳甦主編:《民法總則評註》,法律出版社2017年5月版。最高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7月版。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71條 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68條 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63條 意定代理和法定代理

相關焦點

  •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57條 法人的定義
    四、評價法人制度是近現代民法上一項極為重要的法律制度。團體的法律人格的賦予,是民法理論最富想像力和技術性的創造。本條明文規定法人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系採納法人實在說中的組織體說無疑(即法人作為一個統一的組織體, 它有自己的內部機構,能夠產生並實現自己的意思,從而決定了法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 合理類型化下的無權型表見代理確定 ——兼評《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二條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72條沿襲《合同法》第49條,規定了無權型、越權型和授權延續型三類表見代理。該規定過分依賴傳統路徑,承襲了傳統類型劃分上的模糊性,導致司法適用不確定。為了明確第172條的適用,理論上應當具體「無權型」表見代理構造,認定其為與一般表見代理完全不同的主觀授權型表見代理。
  •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53條 違反強制性規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法治在線】一起了解民法典: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
    【法治在線】一起了解民法典: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 2020-10-15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談表見代理
    ,該制度對於保障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民法總則》《民法典》對該制度予以確認,並將其適用範圍擴大至全部民事法律行為領域。現將有關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及司法政策規定摘錄如下:《合同法》第49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民法總則》第172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 《民法總則》有關代理的新規定對表見代理認定的影響 | 法官說
    根據《民法總則》第172條的規定,表見代理適用的前提是行為人無權代理,即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然而《民法總則》第172條並未強調代理人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代理行為,這是否意味著若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如《合同法》第400條規定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訂立合同的情形,只要相對人知道被代理人的,仍可突破合同的相對性而向被代理人主張表見代理?
  • 《民法典》第153條理解與適用
    5.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總則》第153條第1款規定:「違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可見,《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第153條規定的內容。
  • 民法總則考點梳理——法條分析如何拿高分?體系理解和專項突破!
    一、《民法總則》第 40條規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滿 2年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請分析:1、下落不明時間的起算如何確定?2、如何理解「利害關係」?3、宣告失蹤有何法律後果?三、《民法總則》第 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不違背公序良俗。」請分析:1)何為民事法律行為?
  • 每日一「典」: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百七十二條。什麼是表見代理?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是否有效? 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 專家解讀丨民法典中家事代理制度的特點與司法適用
    正確理解和把握民法典家事代理制度的一般規則及其特點、家事代理的特殊規則、家事代理中的家事表見行為的法律適用等問題,是準確適用民法典家事代理制度的關鍵所在。一、日常家事代理的一般規則及其特點家事乃家庭事務。
  • 範文——淺析民法中表見代理制度
    本文首先論述表見代理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接著對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和類型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國表見代理的立法完善之建議,以期對維護民法上的交易秩序和交易公平提供自己的一點思考。,其後果直接歸屬於本人的法律制度。
  • 表見代理及其司法適用
    我國合同法頒布以前的民事立法中,並無表見代理和狹義無權代理的明確規定,合同法在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中對狹義無權代理和表見代理作了富有彈性的規定。實際上,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有嚴格的區別。  首先,從被代理人的角度看,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是一致的,即代理人所實施的行為超越代理權,或者沒有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
  • 什麼是無權型表見代理? | 前沿
    但《合同法》第49條和《民法總則》第172條卻將之置於各個具體類型的最前面,與特定類型表見代理相併列,顯然不是為了作為兜底條款存在,而是指向某種像越權型代理一樣具有特定內容的表見代理。這必然給我們帶來疑問,這個無權型表見代理究竟何所指?基於此,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周清林在《合理類型化下的無權型表見代理確定》一文中,對表見代理的類型與無權型表見代理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探討。
  • 張新寶 張馨天:從《侵權責任法》第87條到《民法典》第1254條...
    正所謂法律的最高價值取向是對公平正義的保護,在不查明或無法查明行為人的情況下判決全部人員承擔連帶或按份責任的做法,有違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從比較法上看,近代大陸法系的民法典中有四部規定了與我國《侵權責任法》第87條所規定的「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相類似的從建築物拋擲(墜落)物品侵權責任規則,分別是《衣索比亞民法典》《智利民法典》《巴西民法典》《阿根廷共和國民法典》。
  • 42|一案解析無權處分與無權代理的區分、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的認定以及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問題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本案涉及無權處分與無權代理的區分、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的認定以及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問題。
  • 表見代理的特徵及法律效力
    它本屬於無權代理,但因為被代理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的關係具有外觀授權行為,致相對人誤信其有代理權而與其為法律行為,法律使之發生與有權代理同樣的法律效果。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也首次規定了表見代理制度。  一、設立表見代理制度的意義:  1、有利於保護交易安全。
  • 表見代理的類型及法律適用
    1.本人與第三人的關係  表見代理多為締結合同的行為,因此本人所承擔的後果常表現為合同的履行。假若被代理人確無履約能力,人民法院則應判決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第三人因此造成的損失。  審判實踐中,一些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將代理人與被代理人共同列為訴訟主體,筆者認為,若人民法院認為行為人的行為已構成表見代理,則應由被代理人承擔法律後果,而不應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共同向相對人承擔責任,否則就混淆了表見代理的法律概念。
  • 9/12 每日一「典」: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百七十二條。什麼是表見代理?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是否有效?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七十二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 假代理行為之法律分析
    第二種意見認為,在現有的代理制度及其理論框架下,甲的行為應為表見代理。因為其外在表徵足以使丙相信其代表乙,故符合表見代理的特徵,應當在乙、丙之間產生有效代理的法律後果,丙理所當然應向乙履行給付義務。甲只能基於與乙的關係再向乙主張權利,甚至可追究乙不作為責任。  第三種意見認為,本案中,甲的行為實為行紀行為。
  • 民法典中家事代理制度的特點與司法適用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首次在立法上規定了家事代理制度。正確理解和把握民法典家事代理制度的一般規則及其特點、家事代理的特殊規則、家事代理中的家事表見行為的法律適用等問題,是準確適用民法典家事代理制度的關鍵所在。一、日常家事代理的一般規則及其特點家事乃家庭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