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57條 法人的定義

2021-12-24 一隻鷹嗥

第五十七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一、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法人的定義的規定。

 

二、概念辨析

法人是「自然人」的對稱,是自然人之外最為重要的民事主體,有自身獨立的法律人格,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與應訴、擁有財產、進行交易、承擔責任。

所謂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享受民事權利並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人實施民事行為和從事民事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法人和自然人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同於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法人是組織體,不是生命體,因此, 某些與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人身權如生命權、健康權等不可能由法人享有,以性別、年齡、身份及親屬關係等為前提的權利義務,也不可能由法人享有和承擔。

所謂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並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法人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取決於對法人本質的認識。

三、法人的本質

關於法人之本質為何,歷來有法人擬制說、法人否定說、法人實在說等諸多學說。法人擬制說認為,權利主體唯有自然人,法人不過是因法律之擬制而有人格,其當然無意思能力,而無意思能力則無行為能力;法人否定說認為,法人並非真實之存在,法人實質上不過自然人或財產而已,法人財產非屬於法人,而屬於享有財產利益的個人,或屬於管理財產的管理人,或僅為無主的目的財產;法人實在說認為,法人是社會中的真實存在,系社會中的有機體或組織體。

 

四、評價

法人制度是近現代民法上一項極為重要的法律制度。團體的法律人格的賦予,是民法理論最富想像力和技術性的創造。本條明文規定法人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系採納法人實在說中的組織體說無疑(即法人作為一個統一的組織體, 它有自己的內部機構,能夠產生並實現自己的意思,從而決定了法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立法者曾在《民法總則(草案)》(一審稿)的說明中指出「法人是法律擬制的人」,應理解為其表達可能有以下含義:立法者乃是從生活事實的角度闡述法人的構造,其意指法律將法人比附於人,乃人為創造的產物。在《民法總則》立法者的表達體系中,「法人是法律擬制的人」意在表達法律對法人的建構作用,並無為法人擬制說或法人實在說擇優背書的含義。

本條關於法人的定義,與本法關於非法人組織的規定(第102條)相比,彰顯兩者之不同:法人系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義務;非法人組織除以自己財產承擔義務外,尚由其出資人或設立人對非法人組織的義務承擔無限責任,並非獨立承擔義務的組織

法條連結:

第一百零二條  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參考文獻:

李宇:《民法總則要義:規範釋論與判解集注》,法律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陳甦主編:《民法總則評註》,法律出版社2017年5月版。最高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7月版。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6條 胎兒利益保護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33條 意定監護

民法案例研習丨不幸的老朱和那無用的義肢

讀書札記丨侵權產生「侵權責任」還是「侵權行為之債」?

相關焦點

  •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72條 表見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
  • 《民法典》解讀57:法人定義
    本條是關於法人的定義。法人制度是近現代民法上一項極為重要的法律制度,團體法律人格的賦予,是民法理論最富想像力和技術性的創造。當代社會,法人不僅是民法上的主體,也是社會經濟建設、科學研究、教育以及文化傳承等眾多的公共事業發展和維護職能的主要承擔者。
  • 學習民法典 | 第五十七條 法人的定義
    1.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有意識地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它不像自然人那樣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生物體存在,而是作為一個組織體存在。2.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是法人作為民事主體的基本特徵。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一樣,都是法律對法人主體的承認,法人的民事主體資格和民事權利能力是統一的。
  • 法條分析丨《民法典》第153條 違反強制性規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主觀題備考——法條篇(民法)總則
    距法考主觀題考試還有34天。今天我們推送民法總則部分的重點法條。
  • 張新寶 張馨天:從《侵權責任法》第87條到《民法典》第1254條...
    基於上述原因,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立法將《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修改和完善作為重要任務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1254條採用綜合治理的立法思路,對責任雙方的利益進行再平衡,設立作為行為規範的禁止性規定,強調對案件事實的調查儘可能降低無法找到加害人的情況,使得此類行為損害責任的分配與承擔更為公正合理。
  • 《民法典》法條逐條學習筆記(第一百八十八條)
    由於今天介紹的內容會很長,因此,現在開頭概括一下法條的內容,防止寫到後面忘了法條說什麼了。本條是關於訴訟時效期間及其起算的一般規定,包括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及其計算、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及其延長。本條第1款規定的是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第2款第一-句規定的是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第二句規定的是訴訟時效期間的其他起算點;第2款第三句前半句規定的是最長訴訟時效期間,第2款第三句後半句規定的是訴訟時效的延長。
  • 《民法典》第153條理解與適用
    5.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總則》第153條第1款規定:「違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可見,《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第153條規定的內容。
  • 民法典筆談|民法典「特別法人」入法動因、功效與實踐
    □特別法人制度之入法既是為了彌補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二分體系在實踐中的適用空白,由此增進民法典法人分類體系在法典形式層面的「邏輯周延性」;同時又為了向當下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基層治理改革、鄉村振興等供給私法援助
  • 21法考|主觀題民法官方指導案例考點梳理(附必備黃金法條)
    關鍵法條:《民法典》第311條、403條、457條、679條文字詳情點擊:某養魚專業戶與各相對人系列糾紛案關鍵法條:《民法典》第396條、416條、770條、782條、783條文字詳情點擊:擔保制度重點法條總結歸納:《公司法》第71條《民法典》第563條、566條、第657條、807條
  • 《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條的理解與適用
    一種觀點認為,國家是以法人的身份參加民事活動,為國家法人;另一種觀點認為,國家並不是法人,而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主體。從《民法總則》和《民法典》總則編的規定來看,民事主體被確定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三種類型,並且明確了法人與非法人組織的具體形態,國家並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類型,可見《民法典》並沒有窮盡民事主體的所有類型。國家是在特定情形下存在的特殊民事主體。
  • 《民法典》法條逐條學習筆記(第一百七十條)
    以…的名義:in the name of5.主語的轉變:中文法條中主語是執行(行為)的人,而英文翻譯中使用了被動語態,主語變為a civil juristic act,中文到英文主動語態到被動語態的轉化,突出了施事主體,詳細地說明施事主體,突出了「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實施民事行為的情況。
  • 《民法典》總則篇的12個法律要點(含新舊法條對比)
    一、關於總則篇基本規定新舊法條對比舊法條相關規定《民法典》備註《民法通則》(2009年8月27日)第一編 總則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將「公民」改為「自然人」,增加「非法人組織」,修改後表述更符合民法的私法屬性和權利保護本位。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 點滴法律丨 《民法典》第118條 債權的定義及債的發生原因
    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一、條文主旨債權的定義及債的發生原因。二、概念分析第一,從形態上看,債權是一種以地位平等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係為中心的財產權,權利人基於債權的地位,可以請求債權人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第二,從效力上看,債權只及於特定的債務人,通常不約束此外的第三人,相對性的特點非常明顯,屬於相對權。第三,從內容上看,債權指向請求債務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需要藉助債務人才能實現,屬於請求權。
  • 《民法典》典型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重點法條如下: 1.租賃物正常使用一段時間後,如發生損耗,是否需要賠償? 答:不需要。《民法典》第七百一十條規定,承租人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根據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耗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正常使用租賃物產生了損耗是不需要賠償的。
  • 從《民法典》看 「履行輔助人」定義的完善
    《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對每個公民、每個社會單元都將產生切實而深遠的影響,也將對各行各業帶來深刻的變化,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旅遊業。基於《民法典》,筆者想對《旅遊法》中的「履行輔助人」的定義加以探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篇的12個法律要點(含新舊法條對比)
    一、關於總則篇基本規定新舊法條對比舊法條相關規定《民法典》備註《民法通則》(2009年8月27日)第一編 總則立法目的:亮點表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
  • 《民法典》案例解讀--第十一條
    (3)民法特別法的適用範圍與民法普通法的不同。 我國的民法特別法分為兩種類型:(1)以法律形態出現的民法特別法,以商法的地位最為顯著,智慧財產權法本來就屬於民法,《民法總則》第128條規定所連結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主要部分是民法特別法。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重點法條解讀
    《民法典》合同編第二分編典型合同部分是從第595條至第978條,合計384據此,本文選取買賣合同、借款合同、保證合同三種典型合同,對其重點法條,特別是《民法典》中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條文進行解讀。本條是完全新增條文,《民法典》第604條規定了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承擔的一般規則,即風險負擔適用交付主義,而本條的基本規則與此相反,試用買賣中風險轉移的時間節點是買受人承認購買時,主要是因為試用買賣一般發生在消費合同領域,出於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考量。
  • 《民法典》第230條刪除「遺贈」的解釋
    就此而論,《物權法》第29 條賦予遺贈導致物權變動的效力就在物權法與繼承法之間產生了衝突:一方面,我國《繼承法》第34 條規定:「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民法典》繼承編第1162條對此並未改變。此時,若用遺贈物清償遺贈人的債務、繳納所欠稅款,就等於用受遺贈人的財產清償遺產債務,顯然與我國法所規定的遺贈性質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