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的邏輯學揭開謊言的虛偽

2020-12-12 了不起的魚茨比

對一個沒理性的人呼喚理性是沒用的,對無知的人最好是不予理睬。——D·H·勞倫斯

面對虛假評論的水軍,面對缺乏邏輯的槓精,面對公關的洗白,你是否有能力,看清背後的真相?

拿出邏輯的武器,本文將會用簡單的邏輯解密謊言背後的秘密。

典型的邏輯性謊言:

1. 以笑飾非

當對方不能對問題作出合理的解答時,往往就會採取這種策略,一笑而過

假裝這個問題不值得嚴肅對待,假裝嘲笑提出問題的人,假裝認為提出問題的人非常幼稚,非常愚蠢。

其實愚蠢的人是他,笑一笑只是掩飾他心虛的一種表現。

2. 以出身論英雄

當一個人出身顯赫,另外一個是普通人,針對一個問題討論時,對方討論的不是問題,而是以出身地位來反駁你,要求你聽從他的。

那麼他就犯了以出身論英雄的邏輯錯誤。

3. 對人不對事

當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時,我們關注的是論證本身,而不是作出論證的人。在討論問題時,如果對方通過散布與論證無關的內容,比如你生活中的負面消息,以此來擊敗你。

那麼他就犯了對人不對事的邏輯錯誤。對方通過轉移聽眾對論證的注意力,從而擊敗你。

4. 兩難陷阱

兩難陷阱往往發生在明明答案有很多種,卻人為的製造問題只有兩個選項。造成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假象,因為它是對真實情況的扭曲反映。

比如,你不好好讀書就要去掃大街,你好好讀書才不會去掃大街。這就是兩難陷阱,讀書=不用掃大街,不讀書=掃大街。

5. 功利誤導

效果不能單獨確定一個行為的價值。當我們僅僅注重於一個方法對想要得到的結果的作用,而不考慮其他方面時,我們就犯了功利誤導謬誤。

僅僅看到目標是不夠的,但那經常是我們所關注的全部。問題是:我們是如何達到目標的?

當我們利慾薰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時,就犯了功利誤導謬誤。操縱這種謬誤的態度是: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並不重要。

邏輯學的基本原理:

1. 同一律

事物只能是其本身。米飯只能是米飯,麵條只能是麵條,而不能是其他事物。

2. 排中律

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女朋友問你今晚是吃中餐還是西餐?你說隨便。這就是你的邏輯錯誤了,隨便就是中間項,讓你女朋友不知道怎麼判斷。所以,我們也不要做一個「隨便的人」,因為真的很討人厭。

3. 充足理由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每一個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他背後存在的理由和邏輯。

4. 矛盾律

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矛盾律可以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你可以說你在工作,但心在旅遊,但不能說你邊在工作邊在旅遊,因為這是矛盾的。

論證的基本結構:

三段論:

每一個B都是A。

每一個C都是B。

所以,每一個C都是A。

第一段話是大命題,第二段話是小命題,第三段話是結論。A代表的是大範圍,B代表的是中範圍,負責的是將A與C連接起來,一個論證是否有效,中間的連接至關重要。C代表的是小範圍。

三段論是人類思維的習慣性運作,通過觀點的連接,推導出結論。

用簡單的邏輯可以識破一些謊言的虛偽,讓你更加透徹的看待虛假背後真實的面貌,如果大家想更加仔細的了解邏輯學,可以去看《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裡面更加完整的介紹了邏輯學。

希望大家能夠做一個理性的人,而不是一個人云亦云的玩偶。

相關焦點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所以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其實,邏輯學是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它所介紹的基本概念和規則、規律,也只有在應用中才能比較深刻地理解和比較鞏固地掌握。而運用掌握的邏輯知識來解答和解決邏輯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應用。那麼,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呢?我可以這麼說:生活中的邏輯無處不在。
  • 《簡單的邏輯學》:學邏輯學要做什麼準備
    1有邏輯的人才能說出有邏輯的語言,邏輯就是智慧的開端,想做個有智慧的人,就要學習邏輯學。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做事是根據慣性來的,但凡看到有一點相似的東西,就直接用之前的經驗來判斷這件事了,這就是我們日常做出錯誤決策的根本原因。
  • 簡單的邏輯學:注意素質,學點邏輯
    學好邏輯,開啟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邏輯學家D.Q.麥克倫尼,旨在以輕鬆的方式為讀者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模式。邏輯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可以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一項技能,它也完全可以被認為是這三者的綜合體。學好邏輯有什麼用?第一,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更清晰、更嚴密;第二,善於發現別人的謬誤或者識破騙局;第三,讓自己的思維更加縝密。學會邏輯,意味著我們可以對所生活的世界,保持一個正確的認識。
  •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撕碎生活的虛偽謊言,是對愛與包容的呼喚
    02六個家庭成員之間,彼此靠著虛偽謊言互相愚弄、自我麻痺、苦苦維繫著外表的虛華與光鮮,而一場圍繞著遺產的勾心鬥角逐漸打破了這種脆弱的平衡,他們的貪婪自私、偽善怯懦昭然若揭。波利特家族是一個美國南方地主家庭。
  • 《家庭女教師》:用兩個小女孩的視角,揭露成人世界的虛偽和謊言
    《家庭女教師》這部短篇小說比《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敘述要更簡單,但同樣都講述了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的悲慘命運,這部作品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從兩個小女孩的角度來出發,從兩個小女孩的視角,來側面控訴成人世界的陰暗。純真的孩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複雜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人們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
  • 做人真實,討厭虛偽的三大星座,天生的拆臺小能手,愛揭穿謊言
    有三個星座的人脾氣可沒那麼溫順,他們號稱是拆臺小能手,由於做人耿直又真實,所以最討厭虛偽的人設,因此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吹牛,那無異於往槍口上撞,會被他們拆臺拆到體無完膚無地自容。獅子座:會拆穿謊言不留情面獅子座的性格是十分驕傲的,他們身上有著王者的閃耀的光環,也有著強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他們活得非常自我,看到令人不爽的事情就會上前插手解決,絕不會袖手旁觀放任自流。
  • 《簡單的邏輯學》容易獲得機會的人,擁有這種能力
    比如,很多人在選擇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是用眼睛做選擇的,看別人做成功了,或者看別人賺錢了,就跟著做。而大部分人用眼睛看真相做選擇,最後的結局都不太理想。有另外一部分人,他們選擇做什麼事情,不是靠眼睛,而是扒開事情的表象,去看看隱藏在表象背後的本質,再結合自己的自身能力和資源,以及收集到的信息,去判斷這件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做。自己做成的概率有多少,對於自己而言,這件事情是不是一個機會?
  • 邏輯學是一門重要的應用型學科,學會了邏輯學成功將不再遙遠
    邏輯學簡單的理解就是研究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學科,學會了邏輯學你就可以進行科學的推論和假設。邏輯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什麼這是符合邏輯的或者不符合邏輯的。表達了人們對一件事的思考,對事情的結果進行的推測。那麼邏輯學的用處有多大?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只是沒思考過這是一門符合科學的理論學科。小到買東西壓價,大到選擇人生方向邏輯學都是非常實用的。學會了邏輯學,你的成功將不再遙遠。
  • 《簡單的邏輯學》思維導圖
    清晰高效地思考第1章 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01 全神貫注 02 確認事實事實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觀性,它獨立於我們的觀念而存在。第2章 邏輯學的基本原理01 基本原理‖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不存在中間狀態。‖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 揭開危險的真相還是待在安全謊言裡?《楚門的世界》如是說
    直到有一天真的愛上楚門的演員女朋友告訴他真相,接著他發現遊戲裡接二連三的BUG,原來自己竟然半輩子都生活在虛假和謊言中,楚門決定逃出生天去尋找真實的世界,就在他找到通往外界的大門時,這個虛假世界的「上帝」也就是導演跟楚門進行了一場靈魂對話。楚門問:你是誰?導演說:我是上帝。
  • 從生活中感悟邏輯學的真諦
    這個例子就像我們學過的「矛與盾」的故事一樣,由此我們發現,可以用矛盾來試探真假,用邏輯的知識來戳穿謊言,這又何嘗不是邏輯帶來的生活的智慧呢?就連日常最基礎的交流,都是建立在邏輯上的。邏輯是思維正確和順利交際的理論,沒有邏輯的話語讓人摸不著頭腦,使交流陷入困難,更使交際寸步難行。人在開口之前,便是通過邏輯在腦中組織好言辭再開口的。
  • 真如本性,無需虛偽
    成為一個被人們熟知的反面人物,達爾杜弗的虛偽——真的是極好的教材。若是一滴油加入水中,水質怎樣並不影響它浮上來。若是一處高瀑在附近,無論你看不看見並不影響它清脆悅耳的聲音傳過來。若是一個正直的人,無論他的言行如何簡單不起眼,只要是做出了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總比虛偽的鼓吹更為有價值。
  • 邏輯學非常重要,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但奇怪的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教育不僅在中學階段不教邏輯學,甚至對大學文科和理科的邏輯學教育也開始進一步刪減弱化。1988年,中學語文教材刪除了有關邏輯學的教學內容,一些「專家學者」進而又提議取消師範院校課程中的邏輯學。進入90年代,情況變得更為慘澹。
  • 「別用謊言傷害孩子」,知乎千萬熱度的帖子,揭開無數人兒時傷疤
    前段時間知乎上一篇帖子迅速的在網絡上走紅了一起,短時間內便獲得了千萬熱度,同時也揭開了無數人兒時的傷疤網友C:別用謊言傷害孩子,那種期望落空的感覺沒有人想再次品嘗。其實關於這類問題,古人就曾用行動教導過我們,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邏輯學的演進
    作為論辯的工具,亞里斯多德邏輯具有明顯的實踐取向,關注的是從語義、語形和語用三維度來探討論證分析與評價。但亞氏之後,主流邏輯學家拋棄語用分析維度與實踐取向,大力推崇形式邏輯,符號邏輯使形式邏輯發展到極致。然而,17世紀歸納邏輯的提出以及20世紀後半葉非形式邏輯的興起,使語用維度又被重新拽回,開啟了邏輯學的實踐回歸。
  • 邏輯學研究的社會化趨勢
    《大學周刊》:首先,能不能請你用淺顯的語言簡單介紹一下邏輯這個詞? 鞠實兒:從內容上說,邏輯是關於推理的理論;從功能上來說,它是一門關於說理的學問。這門學問的應用也非常的廣泛。比如說,科學研究、社會民主和人類的交往都需要推理和說理。
  • 吳家麟與法律邏輯學
    非常榮幸我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樣一個論壇上做一個簡單的發言。原來的計劃是要回寧夏現場參加這樣的會議,由於北京疫情防控的要求,以及高校裡假期安排和請假的困難性,所以我就在線上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交流。對法律邏輯學我是沒有什麼研究,但是非常有幸在1993年到寧夏大學政法系工作以後,和吳家麟先生和湯翠芳老師有了長期的交集,他們對我的成長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 關於「邏輯學」的學術報告
    比如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人為什麼會死」,這是個哲學問題,哲學家思考過後的智慧,就是邏輯學。所以說,邏輯學是哲學的子系學科。哲學負責生產智慧,邏輯學負責解構智慧。可能還是有人不理解,那麼看完這段你就完全懂了。難道只有古希臘有哲學家、邏輯學家嗎,不,我們中國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