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重點內容,考生需以單選、多選、簡答題備考。多選題考查對四個階段名稱的記憶,以及階段與年齡和特徵的對應關係;單選題考查對特徵的理解,題目常以例子的形式出現,要求判斷出相應特徵以及相應階段。所以,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
(一)感知運動階段(0-2)
從該階段的名稱我們可知,此時兒童獲得動作經驗的方式「感知」和「運動」。例如,此時的兒童通過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去認識周圍的事物。通過這些活動,兒童形成了一些簡單的行為圖式。在此基礎上,他們的認知能力逐漸發展起來,認識事物的順序是先自己後外界。在發展的過程中,兒童在9-12個月漸漸獲得了客體永恆性,認識到物體不在他眼前時沒有消失仍然存在。
(二)前運算階段(2-7)
運算是指內部化的智力操作,「前運算」表明該階段內部化的智力操作還不成熟。兒童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進行區分,他們認為其他事物和自己一樣都有生命、有情感。例如,兒童會說:「我走月亮就走,我停月亮就停」,這個被稱為「泛靈論」或者「萬物有靈論」。
在思維方面也表現了不成熟:
兒童存在自我中心,即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無法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需要注意這並非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私自利」。例如,3歲半的小男孩買了一輛小汽車,小心地包裝好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這個小男孩送的禮物是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媽媽喜歡的。皮亞傑的「三山實驗」也表明了該階段兒童存在自我中心。
兒童思維存在不可逆性,即只能前推不能後推。例如:5歲的小朋友有兩個蘋果,老師又給他三個,問現在有幾個,答:有五個,再問:現在小明來了,給了小明兩個,現在還剩幾個蘋果,答:不知道。
兒童思維存在刻板性,只能注意到事物的一方面。例如,兒童會認為穿褲子的就是男生。
兒童尚未獲得守恆概念,即當物體形態發生變化,他們認為物體的質量也改變了。例如,一個蘋果切成四塊,他們會認為蘋果變多了。因為他們只能從一個維度進行判斷,即思維存在集中化。
(三)具體運算階段(7-11)
此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有了顯著的發展。可將階段名稱「具體運算」理解為依據具體事物進行內部化的智力操作,也就是說憑藉具體事物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例如,告訴兒童小明比小剛高,小剛比小蘭高,問他小明和小蘭誰高?此時的兒童根據語言難以回答,如果拿來三個不同高矮的洋娃娃,並對其進行相應命名,再按題目的順序倆倆拿出來給她看,看過之後,她可以說出小明比小蘭高。除此以為,在思維方面還有以下表現:
思維去自我中心。該階段的兒童送給媽媽的禮物是媽媽喜歡的。
思維獲得可逆性。該階段兒童能前推也能後推。
兒童獲得守恆概念,他們的思維逐漸去集中化,能夠多維度思考。
(四)形式運算階段(11-16)
此階段兒童進行的「形式運算」,可理解為純符號化的抽象運算,即他們已經擺脫了具體事物的束縛,可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此階段兒童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且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思維接近成人。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