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轉學習──10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
「翻轉教室」創始人強納森·柏格曼和艾倫·山姆
第一手經驗分享!
「翻轉學習是翻轉教室的進階版」
掌握創新課程設計的三個C,
各領域的熱血教師都能更快打造自主學習的新課堂!
如何才能不被教學進度與測驗成績追趕?
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如何才能夠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翻轉大浪來襲,如何縮短摸索、建立以學生為主的學習天地?
2007年,美國兩位老師強納森·柏格曼和艾倫·山姆開創翻轉教室,從此在世界各地掀起浪潮,開始改變僵化、被動的教學方式。但是,翻轉教室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翻轉學習,為每個孩子創造個人化的學習環境、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
讓孩子真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路徑不只一種。
柏格曼和山姆兩位翻轉創始人在新書分享成功翻轉的三C關鍵:Content 內容、Curiosity 好奇、Connection 師生關係。
書中更匯集各領域老師分享他們的翻轉教室經驗,包含化學、體育、生物、社會、英文等各科,無論是錄製教學影片、引導專題活動、規劃小組討論、設計評量講義等實務技巧全盤無私分享,同時也寫下他們翻轉教學的心路歷程。
熱血老師們,無論你在學校教的是語文、自然、社會、藝能等科目,甚或是學校行政,都能參考書中的翻轉實做技巧學習,讓你不再孤獨摸索,找回教學的活力。
2 翻轉教育2.0:動手做,啟動真實的學習(含60分鐘DVD)
世界變化得太迅速,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全世界都在問同樣的問題:「中小學要教什麼?如何教?」動手做的學習,提供了新密碼。因為透過動手做,培養了四個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主動的動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動手做,串聯「從發想到實踐,從虛擬到實體,從競爭到共享」的關鍵字
提到「動手做」,你會想到什麼?是DIY材料包?還是成績後段班孩子的技藝班?其實,「動手做」這3個字正成為美國未來創新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關鍵字,同時也引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來臨。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提出「教育創新」十年計劃,編列預算約一百二十億臺幣準備培養未來人才──「創客」(maker)。
「想得出來,就做得出來」的創客精神和主張,正重新定義對學習的看法。過往,創意和執行是兩碼子事,但拜科技之賜,如今創客們可以透過3D印刷機與雷射切割機等「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新技術把自己的點子做出來,也透過實作的過程、雲端的分享來修正想法。動手做,幫助孩子們從創意發想到實踐夢想,從虛擬到實體,從競爭到共享。
然而,培養動手做,不是「請你跟我這樣做」,而是「請你自己想要怎麼做」;想要怎麼做,就必須有創意。人人都有創造力,但創造力是有黃金關鍵期的,父母要在對的時間給對的教養方法,才能教出一個腦袋靈光、創意無窮的孩子。
翻轉,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習者
正如英國名教育學者麥可•楊(MichaelYoung)所說:「決定新世紀教育的不是教學,而是學習。」面對創意無限、自主學習的孩子,臺灣教學風景正默默在改變,熱血教師們開始翻轉學習,要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習者。
3 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
翻轉你的教育思維,一本集結世界教育重大趨勢與改革思潮,探究教育現場困境並提出務實解方的專書,《親子天下》雜誌精華呈現創刊五年來所秉持的教育關懷與中心價值,透過「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與「未來的孩子」三大篇章,揭櫫究竟什麼才是最值得你關注的教育本質。
●未來的學習──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國內「學習力」大調查結果,提醒我們什麼?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為什麼值得同屬亞洲的臺灣借鏡?除了教與學的改變,各國的評量方式正如何翻新?真正的學習風貌,應該是什麼樣子?透過「現況與反思」、「趨勢與對策」,體檢孩子從學習中逃走的原因,並探究新學習時代所應具備的變革思維。
●未來的學校──看見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收錄2013年獲得TED Prize Winner的英國新堡大學教授Sugata Mitra最觸動人心的演說「建立一所云端的學校」,明白揭示了科技對未來世代、以及對當代學校體制的衝擊;並首度越洋採訪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直擊美國數位教育現場,開拓國內數位教學現場新思維。本章除「教育的數位革命」篇章外,也以「擇校世代」角度,從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出發,探討國內另類教育,如華德福、自學體系發展,以及能帶給主流教育哪些啟示。
●未來的孩子──你的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
提出未來世代必須具備的四大能力:「動機與探索」、「閱讀思考力」、「自律學習力」與「紮根品格力」。透過國際大師專訪、學者專家訪問,以及多元的教育現場與家庭人物故事,提點每種關鍵能力的內涵、方法與教戰守則。
這是一場一旦開始就沒有結束的革命。
學校的改革是如此的困難而複雜,
然而,只要有一所學校成功,
同一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的學校就會跟著改變。
佐藤學走遍全世界二十九個國家,造訪近三千所學校,
親筆記錄下發生在每個教室的寧靜革命。
這些故事不僅說明了學習的力量,
也讓我們看到世界未來的希望。
5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為什麼「快樂學習」沒有辦法提高學習動機?
為什麼「能力分班」不是「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為什麼亞洲的孩子紛紛從學習中逃走?
「學力」貶值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新出路在哪裡?
日本教育界大師、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深刻剖析東亞國家共同面臨的教育危機,
並且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建議。
在閱讀日本教育改革歷程的篇章中,讀者不難發現,臺灣正亦步亦趨的跟隨著日本發展的軌跡。書中看到如此熟悉的訴求和結果:日本因為考試壓力太大而導入的「寬鬆教育」,減少三成課程內容、大幅減輕學習份量,甚至能力分組上課……諸如此類仍舊無法挽回孩子們厭惡學習、逃離學習的現況。
從中小學到大學,學生學力急速崩壞。於是乎,傳統勢力呼籲要求恢復過往的模式:加深加難、更多精熟、背誦、考試,但走回頭路也沒有辦法挽救學生學習崩壞的土石流。
於是,佐藤學在日本創建、推動「學習共同體」革命,經歷一千所學校的失敗,三十年後的今天,全日本已經有超過三千所、十分之一學校實施導入「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老師「少說多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的現場。透過合作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升整體的學力表現。「學習共同體」也因而成為改革公立學校的一把金鑰匙。
6 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兩億人的家教課
來自全球各地超過兩億人的肯定!
讓世界變成一個學校,讓科技成為教育最大幫手的奇蹟人物!
薩爾曼.可汗並非出身教育界,卻掀起21世紀最強的教育大海嘯。他從未出現在教室裡,卻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老師。教室有牆,教育無牆;可汗用網路科技蓋了一所沒有藩籬的全球大學校,讓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和比爾.蓋茲的孩子免費享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他的教學方法,讓原本被放棄的學生,也能和享有豐厚教育資源的學生一較高下。
當「學習」遇上「科技」,可汗提出以下問題:
.為何10分鐘就能掌握的概念要花50分鐘聽講?
.為何95分跟59分一樣不及格?
.為何學校只能分科教學?
.為何學習進度不是由學習者自己掌控?
如果你對當前教育制度感到失望或無所適從,本書將顛覆你對教育的認知、提供令你眼睛一亮的全新觀點與有效方法。擔憂未來競爭力、關心教育議題的人,以及任何關注科技對未來影響的人,一定要看的一本書!
7 大數據:教育篇:教學與學習的未來趨勢
大數據(巨量資料)正在跨入教育體系的所有層面,
對於全世界的教學與學習活動,勢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大數據:教育篇——教學與學習的未來趨勢》這本書
就是要談談大數據將如何改變教育。
大數據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觀點,看到究竟什麼有用、什麼沒用。
作者舉出「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可汗學院、Duolingo語文學習網站等案例,告訴我們,教育不只是「我講你聽」、考試打成績、或是選修科目更多而已;透過大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第一次,我們終於擁有了強大、具實證效果的工具,能夠瞭解「怎樣教學」與「如何學習」。
以前不可能觀察到的種種學習阻礙,現在已有辦法逐一化解,大幅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效。
8 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
今日的世界在社交與生態方面遭遇前所未見棘手課題,
孩子需要這些內在工具幫助他們因應每日的挑戰!
工具1-專注覺察自己內在情緒
.精準辨識與妥善管理情緒,幫助孩子思路清晰、做出正確決定。
.專注在想法和感覺上,不受內心騷動影響的洞察力,打造孩子心理自由平臺。
.學會衡量想法、感受和衝動,孩子才能不被感覺牽著鼻子走。
工具2-關懷同理他人感受
.以認知同理了解他人的看法、觀點和心智模式,學習用對方理解的方式溝通。
.以情緒同理感受對方的感受,覺察他人的情緒,促進互動潤滑。
.以同理關懷將心比心,且化為行動,建構「關懷教室」與互助學習環境。
工具3-理解世界系統運作
.系統智能幫助學生在社交與情緒學習裡,更加專注於自我內心世界和他人。
.系統智能能擴張到許多需要系統思考的學科。
.系統思考的能力會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今時各式各樣的社會與環境難題。
9 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
這是讓閱讀教學從五花八門推廣活動式的「量變」,邁向紮實帶領孩子深入思考討論,幫助閱讀教育產生「質變」的第一本專書。
在這個Google就可以搜尋到所有標準答案的年代,教育應該要培養下一代搜尋、綜整資訊,正確解讀、判斷資訊,以及思考、表述觀點與意見的能力,才有能力躋身愈來愈需要創意與思考的全球化舞臺。而國語文教師如何跳脫傳統國文課只是形音義辨識、美言佳句修辭介紹的講授式語文教學,漸次轉為透過「有效提問」,幫助學生學會「有效閱讀」,本書提供了務實可行的示範性做法。
本書重點內容包括:
3種閱讀層次與3大閱讀歷程,從螞蟻式的被動閱讀,蜘蛛式的主動閱讀,到蜜蜂式的創造式閱讀,透過「檢索與擷取」、「統整與解釋」、「省思與評鑑」3大閱讀歷程,循序漸進提升閱讀素養。
5大閱讀策略,從「找一找」開始,帶領孩子統整並「說出主要的」文章概念;透過「為什麼」與「想一想」,解釋文本的表層訊息與深層涵義,並用「你認為」再次思考,學習推論與省思,說出觀點與看法。
3大文體8類文本,從圖表、知識短文與文學作品3大文體出發,再細分為數字表、統計圖、分類圖、說明類文章、評論類文章、散文、小說與戲劇等8種文本,各自說明可使用的閱讀策略、有效的閱讀步驟,並列舉閱讀範例演練與操作步驟解析。
9種課堂情境相互對照,犀利描述課堂問答狀態,穿梭於課堂師生對話中,幫助教師省思自我教學樣貌。
19篇操作練習與引導示範,包含課外文本與課內教材,透過有效的提問用語與引導建議,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閱讀素養!
10 王牌教師的教學力:49招教學秘笈
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學習習慣
1. 教師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剛開學時訓練學生基本的轉換動作,節省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學習更重要的知識。
2. 學生不會自願回答問題,或者被點到也不回答。只要反覆運用幾個小技巧,學生很快就會知道,在課堂上一定要回答問題。
3. 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容易浪費時間,教師應該學習有效的處理方式,快速解除危機,避免影響全班學習。
4. 學生不會回答問題,很可能是閱讀能力不足,運用本書第二部分的閱讀教學技巧,不管是哪一科的教師,都能隨時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5. 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一定要加強基礎詞彙;透過讓學生大聲朗讀,教師可以很快發現學生的理解障礙,馬上解決問題。
每個老師都應該知道的成功五要素
1. 不要低估簡單的小事。
簡單的概念只要徹底執行,也能發揮不可思議的成效。
2. 只有你最了解你的班級。
永遠要記得,只要在班級上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3. 傑出的教學需要努力付出。
傑出的教師不斷努力學習、精進技巧。一個教師不管有多好,一定還能再更好。
4. 每個老師都應該教閱讀。
閱讀是學生最需要的技能。
5. 教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
也是最困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