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王麗麗報導)春節臨近,不少市民開始忙著採購年貨的時候,一種以鄰裡線上拼單、家門口取貨的新型零售模式「社區團購」,以便捷實惠的購物形式為市民所接受並漸漸有了火熱發展的趨勢。
1月15日,走進位於烏魯木齊市新興街的香麥爾蛋糕屋,店長王俊霞正忙著統計上午社區團購微信群裡收到的訂單:「蝦仁、馬腸子、魚……年貨挺全的,像昨天賣的春聯、燈籠,便宜、質量也好,所以買的人蠻多的。」
和實體店的銷售方式不同,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節點,由「團長」在微信群裡組織銷售,團購企業提供供應鏈、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王俊霞說,她會定期將團購資訊發到群裡,根據需求人數,將訂單統計好後發給樂樂媽、微巴扎、果果家的團隊,這些團隊有專門的採購、運營和送貨。等貨到後,她再通知訂購的人到店裡來取貨。「有了社區團購,除了賣糕點,我還能賣水果,僅針對果果家一天的走貨金額都在幾千塊錢,每個月收入比以前增加兩成左右。」王俊霞說。
在西虹東路南二巷店春天水果店,店裡的部分水果、百貨也參加了社區團購。店長小慧說,這樣能大大減少貨品的積壓和損耗。社區團購為什麼能火?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對於平臺來說,可以有效降低倉儲、運營成本;對於消費者而言,在小區內部的鄰裡之間信任程度較高,根據信任關係、口碑傳播進行的推薦和分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消費者降低了商品選擇的難度。
市民周榮梅說,因為平時工作較忙,她很少逛街,都是瀏覽團購群裡的信息。因為店家每天都有更新,挺新鮮的,所以就習慣在群裡下單了。
【延伸閱讀】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據了解,2016年年底,社區團購這種新型電商模式進入烏魯木齊,到2018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樂樂媽、微巴扎、果果家等平臺在烏魯木齊發展較好。
事實上,社區團購平臺不止在烏魯木齊發展較快。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拼購電商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拼購」電商用戶規模增長迅速。2018年中國拼購電商用戶規模突破3億人,並在2020年預計會接近5億人。
常年從事電子商務研究的新疆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兵說,在傳統電商增長乏力之際,社區團購能夠異軍突起,主要是靠渠道創新,以熟人社交為紐帶,通過「社交+拼團」的模式,讓商品主動呈現給消費者,社區居民通過線上下單參與團購,平臺招募團長進行管理和商品分發,實現了先匯集當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再去生產和匹配更好、更精準的商品這一模式。
陳兵認為,要想社區團購平臺越走越遠,做好品質是首要條件,其次是要不斷完善供應鏈。最後,社區電商可以在搭建供應鏈增加用戶黏性的基礎上,慢慢試水新品類,再利用新品類吸引新用戶,擴大用戶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