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養心殿為何會很「冷」,專家拆了地板感嘆:老祖宗太聰明

2020-12-17 西旅東遊

故宮的養心殿為什麼會很「冷」,專家拆了地板感嘆:老祖宗太聰明

養心殿建於明嘉靖十六年六月,清代沿用明代養心殿,順治朝曾作為皇帝的寢宮之一。雍正元年,養心殿成為了皇帝的寢宮和日常理政的中心,是清代宮廷政治活動的中心,見證了清代歷史事件的發生。人們去故宮,很多人都喜歡去養心殿觀看一下,因為它是皇帝的寢宮,聚集了很多的遊客,大家都非常好奇當年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什麼樣的,所以養性殿也是故宮裡比較受歡迎的景點。

但是大家都覺得去過養心殿一個感覺,就是裡面特別的冷,而且感覺裡邊溼氣比較重。身體本身有溼氣的朋友進去之後就感覺身體非常的不舒服,為什麼這個地方比較冷啊,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為什麼還會很冷呢?為了研究故宮養心殿為什麼這麼冷,專家拆開地板之後才發現了原因。

故宮養心殿裡的地板是木材製成的,而且非常的神奇,故宮裡比較潮溼,這些木材有腐爛的痕跡,地板拆開之後,發現裡面有一個管道,用一條條青磚瓦片鋪成,裡面聚集了很多的水蒸氣,當時很多人就比較奇怪,這個管道有什麼用處,後來研究發現這個管道我們的暖氣是差不多原理的,將睡加熱到一定溫度,輸送到地板下的水管散熱網絡,通過地板發熱來實現取暖。

也是古代的時候冬天供暖用的,沒想到常年沒人使用,這裡就聚集了很多的水蒸氣,從而導致這個養心殿比較陰冷潮溼。那麼這也導致了這些木材腐爛了。後來人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以就頻繁的更換,把故宮地板拆開之後才發現老祖宗真的是太聰明了,我們現在用的地暖,原來是很多年前老祖宗就用過的東西,要不是專家把地板拆開,我們現在人還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宗還會有暖氣呢,看來古人真的是太有智慧了。

除了地暖的取暖設施,古代故宮還有火爐,輔助取暖方式。不住人的宮殿,冬季一般用火盆或燻籠取暖。燻籠是一種炭火盆,不僅僅是這樣,就連紫禁城的牆都是做的保暖設施,一道又一道的圍牆,除了分隔空間的功能外,還可用來防火和抵禦冬天的寒風。所以在古代的故宮很溫暖了。

真的不感嘆,老祖宗實在是太聰明,我們現在用的東西,古代早就有了,故宮裡的智慧有很多,等你去發現,有機會去故宮看下吧,好啦!今天就到這裡,大家可以各抒己見,喜歡小編可以轉發、點讚、收藏、分享。

相關焦點

  • 故宮養心殿內常年潮溼陰冷,地面被挖開後,專家感嘆古人太智慧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點擊關注,即可查看更多精彩文章故宮養心殿內常年潮溼陰冷,地面被挖開後,專家感嘆古人太智慧我們的古人給我們遺留下非常多的文明古蹟,最為著名的當屬北京的故宮。北京故宮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明朝時期不久就開始作為皇帝執政以及居住的地方。
  • 故宮的養心殿,為什麼常年陰冷潮溼?專家拆開地板才發現真相!
    我們也知道故宮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個古建築旅遊景點,而且不僅是我國人,外國人也非常認可這一個旅遊景點,因為它承載著我國古代的歷史文化,也吸引了很多的外國遊客前來遊玩,但是我們也知道故宮有很多的宮殿,它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也算是整個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宮殿了,而在民國時期故宮就已經對外開放了,成為極著名的旅遊景點。
  •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溼陰冷?專家挖開地磚一看,傳言果然是真的
    600年間,這裡不知冤死了多少宮女太監,也不知留下了多少亡魂,加上現在故宮又沒有什麼人住,9000多間房子更是顯得空蕩蕩的。而這種空曠之下,更是顯露出一些陰森恐怖,而這裡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尤其潮溼陰冷的「養心殿」,故宮養心殿為何特別潮溼陰冷?專家挖開地磚一看,傳言果然是真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故宮養心殿為何總是潮溼陰冷?專家將地磚敲開後,被古人智慧折服
    像古時候所遺留下來的一些大型建築,我國都會對其進行定期的修復,而故宮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到現如今已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了,所以會有專門的專家對故宮進行修復。故宮的位置是在北京,而北京是屬於北方地區,按照正常的道理來說,北方地區都是相對來說比較的乾燥,但是為什麼故宮的養心殿的內部卻常常會出現潮溼陰冷的這種情況呢?
  • 北方天氣乾燥,為何故宮養生殿卻常年潮溼?專家拆開地磚後才明白
    眾所周知,北方的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氣候又冷又幹,其實是不太舒服的。北方天氣乾燥,為何故宮養生殿卻常年潮溼?專家拆開地磚後才明白但是在皇上居住的地方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就會感到疑惑,在古代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解決呢?每年到了最冷和最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選擇開空調,在北方還會定時配送暖氣,大家窩在這樣舒服的環境裡相信都會不由得感嘆真是科技改變人類。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信每個到北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就是故宮了吧。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故宮起源——南京故宮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北京的故宮。
  • 故宮養心殿啟動修繕 「閉門謝客」兩年選拔培訓匠
    明天(3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將正式啟動對養心殿的修繕。而在這之前養心殿已經「閉門謝客」兩年零八個月了。兩年多的時間,故宮人到底在做什麼?養心殿的修繕工作此前為何遲遲沒有開工?始建於永樂年間的紫禁城,再過兩年就600歲了。這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
  • 養心殿曾是皇帝住的地方,為何常年陰冷潮溼?拆除地板才發現秘密
    令人驚嘆的長城和價值不菲的故宮,都是歷代王朝留下的比較完整的遺蹟。故宮是一個博物館,同時故宮也是一個珍貴的遺蹟,這裡曾經是明清兩代帝王的皇宮,是朱棣時期修建的,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故宮佔地面積大,而且裡面的宮殿數量驚人,每一間宮殿在修建的時候都耗費了大量的珍貴材料。
  • 故宮的地板下有什麼貓膩,木頭一直腐爛,原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導語:故宮的地板下有什麼貓膩,木頭一直腐爛,原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大家想像不到的,像木匠魯班他的卯榫結構直到現在還在被人們所沿用,在一些的木質建築中不用耗費一個釘子,就能夠和現在的這些鋼筋水泥一樣堅固。
  • 為何故宮上有鳥飛,卻看不到鳥糞?專家觀察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可是北京的故宮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故宮的屋頂上有鳥在飛,可是卻看不到鳥糞,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北京的故宮,相信大家都去過吧,如果沒有去過的話,相信大家從電視上或者是新聞中也看到過照片或者視頻,我們可以看到故宮的屋頂都是非常光滑,並且在太陽光下一照,非常閃閃發光好看的,而故宮的屋頂上卻從來都沒有鳥糞,或者是鳥類堆的鳥巢,這其中的原因讓專家都觀察之後感嘆到古人實在是太聰明了,其實屋頂上落上了鳥糞或者是有鳥堆起來的鳥巢,這個問題古人也是考慮到的。
  • 北京故宮博物院淡季客流比旺季多:東六宮的四個和養心殿卻都關閉
    進入2018年11月以來,按照官方的定義,北京故宮博物院已經進入了淡季,淡季的故宮的票價更便宜,依然是客流如潮。然而在淡季的故宮博物院雖然客流很多,但很多宮殿都已經關閉:養心殿正在修繕,東六宮只開兩個(其他四個都關閉了)。
  • 故宮養心殿珍貴文物在首博展出
    故宮養心殿珍貴文物在首博展出) 乾隆粉彩雲蝠冠架、銅鍍金跑人水法轉花鐘表、青玉鏤雕仙人乘……這些故宮養心殿的珍貴文物數百年來首次「走出」紫禁城,「擺駕
  • 故宮養心殿發現乾隆「春晚」節目單 快來看看都有哪些戲
    春節將至,故宮發現了兩件年味十足的新寶貝。故宮博物院官網1月10日消息,1月9日下午1點30分,故宮博物院工程管理處和養心殿修繕施工單位北京國文琰園林古建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養心殿西配殿南山牆前簷金柱磚雕透風內發現兩份清宮春節曲目戲折。
  • 《上新了故宮3》本周收官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聶遠,將一同完成本季最後一次故宮探秘,在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的同時,領略獨特的故宮色彩美學。圖: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聶遠「登頂」養心殿「上房揭瓦」?不過此次線索中的龍紋圖,卻隱藏在養心殿房頂的一片瓦當中。據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張典介紹,養心殿區域至今記錄的瓦件共81640塊之多,帶有款識信息的瓦件也多達18396塊。究竟他們能否在數以萬計的瓦片裡找到同款龍紋圖?
  • 「走」進故宮太和殿,領略「老祖宗」的智慧
    有鑑於此,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木質結構的代表之作——故宮太和殿為例,從最基本的構造角度出發,來對隱藏在中國古建築裡邊的美及其「智慧」進行一番深入的探索。因此,將太和殿建設的高大莊嚴宏偉這是毋庸贅述的,其次,將其建設的堅固、結實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封建王朝時代,如此高規格的建築如若不具備一定的抗災能力的話,輕易損毀必然會牽扯到國運、帝王氣數等等。
  • 為何故宮一棵樹都沒有?專家給出解釋後,不得不讚嘆古人智慧!
    為何故宮一棵樹都沒有?專家給出解釋後,不得不讚嘆古人智慧!我們中國擁有著三下5000年的文明。同時也擁有著眾多的歷史遺蹟。相信大家對中國古代建築都比較感興趣,隨著影視宮廷劇的推廣,讓很多人對皇宮內的生活都比較好奇。
  • 故宮太和殿發現神秘文物,專家看後趕緊放回原處不敢再動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2005年,距離太和殿上次重修過去了310年,故宮博物院對它進行全面修繕。在天花板的上面,還有一個空間,稱為:舉架。除了當年修建的工匠之外,很少有人走進。這次勘測中,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 故宮太和殿地磚裂開,工人修繕時發現一秘密,專家:朱棣太狡猾
    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後所建,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歷時14年完成,紫禁城內的建築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是東方三大殿。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據介紹,「落架大修」是中國古建修繕工程常用的工序,但此次大修卻不會採用整體落架的方式,即不會採取將建築各部件按照嚴格順序拆下,然後再按拆時順序逐一「組裝」。     此次修繕工程會肩負一項調查任務,即將太和殿建築打開,查看各部件的損失情況。「這相當於為太和殿做一次外科手術。」
  • 故宮披露太和殿鎮殿之寶、罕見陶瓷屏風再次現身(組圖)
    故宮披露太和殿鎮殿之寶  信報訊(記者王健)中國古代皇家拿什麼來鎮殿?太和殿的房梁之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鎮殿之寶?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際,故宮近日披露了太和殿中隱藏的五座神秘符牌。  這五座符牌的供奉極有規律,以太和殿正中懸軒轅鏡正上方的藻井平臺中央所供符牌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於雕刻著鎮殿神符,故又稱為「符板」。正中央的一塊符牌高約37.5釐米,寬23釐米,以產於東北的高麗木所制,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