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玫瑾教授: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請父母好好說話
最後研究人員給出的結論是,人們總是對最親近的人發最壞的脾氣,可真正的想法應該是:因為有愛,每句話才都要好好說。家長可以反思一下,平日裡和孩子溝通時自己的樣子,是不是正確的。比如孩子考試考了98分,你是不是說:「別驕傲,這就開心了?」原意是激勵,可這一盆冷水澆下去,孩子的自信馬上就涼了。你不會知道,說話的方式對孩子的態度有多大影響。
-
2個故事告訴你1個道理:「和孩子好好說話,別傷了孩子」
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孩子,不能用言語傷害孩子。孩子的異常行為背後一定有著特別的原因,老師碰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先聽孩子怎麼說,不要只憑自己的判斷武斷地去拒絕孩子的請求或忽視孩子的感受。更不能一味地嫌孩子麻煩。
-
為什麼我們和孩子說話他卻聽不見
所以孩子在專心攪豆子、玩玩具、看書……的時候,其實也是他們在探索和學習這件事物的時候。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孩子的渾身上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探索的事物上,如果這個時候你叫他,或是和他說話,他一般都是聽不見的。
-
高考成績出來了,該怎麼跟孩子好好說話
作為父母,無論孩子考得如何,請肯定孩子這段時間的努力,好好地和孩子聊一聊。如果孩子高考失利,那麼在孩子人生的至暗時刻,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好好安慰孩子,陪伴在孩子身邊。父母好好和孩子說話,克制急於說出口的批評和指責,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才能讓孩子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父母給予的溫暖。
-
好好說話,讓你在最短的時間裡解決你最痛的問題
怎麼說,才能讓他好好完成功課呢?真愁死人了!我問她怎麼和孩子說的,她回答說我批評他了:「你看人家隔壁的冰冰又考了第一名。我聽說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功課寫完,他這麼優秀,你能不能多學學人家啊?」我聽完笑了,那你下次試試這麼說:「壯壯每天作業都亂寫一通,讓他媽媽這麼操心,媽媽知道你會把功課好好完成,讓我不用那麼擔心,對不對?」過幾天再碰到這位媽媽的時候,她還特意感謝我,說我的法子起作用了,孩子這幾天寫作業乖多了。同一件事情,兩種不同的說法,產生的結果就不一樣。
-
好好說話,能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你,多久沒有和孩子好好說話了?03你說的我聽不懂有一位媽媽曾經分享過她和孩子相處的一幕:放學回家,3歲的孩子要吃一包糖,媽媽給買了,一路上媽媽說:你拿好了別灑了糖,別灑了,叮囑好多遍。如果沒有後來孩子說:「我不知什麼叫灑了,你會知道,你說的孩子聽不懂嗎?」
-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
「星標」中小學語文通訊,就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公眾號推送的優質文章啦。具體操作只有三步:我們每個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視,從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了。我們總是熱衷於各種胎教方式各種早教班各種興趣班,總是痴迷於買學區房為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總是想方設法的為孩子擇班擇師甚至是幫助孩子選擇朋友。但是,真正打動孩子內心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來自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在孩子的心裡,最好的教育,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好好說話。這樣的畫面大家都不會陌生:假日,孩子做完作業,大人做完家務。
-
家庭教育|父母到底怎麼說,孩子才會聽進去?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相同的感受,和孩子說再多的話,孩子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感覺這樣的溝通和對話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有些話到底要怎麼說,孩子才能聽得進。1.如何和孩子溝通呢?如何共情?示例:首先,放平姿態,同理共情。和孩子要像朋友一樣聊天。
-
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
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和孩子好好說話,不做情緒垃圾人 小寶兩歲的時候,午睡非常困難,必須要抱著他在屋子裡走很久。姥姥負責帶孩子,為了讓她歇一歇,我每天中午下班趕回家哄睡。有一天,我工作特別忙,還因為一些疏忽被領導臭罵一頓,心情糟透了。
-
想和孩子好好說話,話說出口總變味,怎麼辦?
在家庭教育中,好好說話是一個溝通的基本要素。然而,大多數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都很難做到好好說話,因為不好好說話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壞習慣。改變之艱難,到底卡在了哪裡?這期內容,我們來一起學習下。在好好說話的問題上,如果往前走,是好好說話,反方向就是不好好說話。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感覺自己在努力往前走,可是一張嘴卻走向了反方向,根深蒂固的溝通習慣改善總是艱難,可是再艱難的改變如果你願意都是可以的,前提是我們願意真的認真學習、深入探討,找到問題的根源。不怕出問題,就怕出了問題完全束手無策,不知道關卡在哪?不知道到底哪是出問題的環節?
-
你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小男孩立馬不說話了,低著頭悶悶的站了好一會,推著滑板車走開了。這樣的場景我不是第一次經歷,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人們總學不會好好跟孩子說話,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卻非得用這樣近乎語言暴力的方式去表達,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嗎?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
孩子到底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會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一旦涉及孩子的安全問題,相信為人父母都會有些緊張。在當今這個社交社會下,安全和信任哪個更重要?如果真是人家喜歡跟孩子搭腔呢?人與人之間還是要多點信任吧!那麼,你覺得孩子到底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呢?在下方評論區,和我們說一說吧!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有效溝通和正面管教,你會收穫一枚乖寶寶!
問題在於孩子還是父母?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孩子在踢狗,你會怎麼說,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狗了,聽到沒有?經過思考的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它了,狗會疼的,要保護動物。到底怎麼說才能讓孩子高興得聽話,讀完本文,你會有個完美的答案。初為父母的時候,看著剛出生的嬰兒,父母們滿心歡喜。
-
學齡前孩子「不聽」該怎麼辦?三個培養孩子人生技能的小妙招
「見到人要打招呼」「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見到熟人要打招呼」「要學會分享」······孩子從出生伊始,就開始了漫漫學習之路,從說話走路到行為規範。可是在教導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我的孩子不聽,不管我怎麼說他都不肯把玩具和別人一起玩!」,「我的孩子不喜歡跟人打招呼,怎麼說都不聽!」面對這些「不聽」,我們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呢?我們又該如何把這些必備的人生技能教給孩子?
-
和孩子好好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她不知道為什麼,和父母待在一起,總是很煩很煩,而且還不能好好說話。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她一個人有,她的哥哥弟弟也是這樣。無法和父母好好說話,即使是他們對她很關心,她也很煩很排斥他們的這種關心。她無法理解,她是很想讓父母過得幸福,很想和他們開心的待在一起,但就是很煩他們。這種煩究竟來自哪裡?
-
這樣說話,孩子和老公都會聽你的!
我又跟他說:「寶寶最棒了,很愛小豬豬的,那就過去把它撿起來好嗎?」小豬豬是他很喜歡的玩具。他果然過去撿了,撿了玩具後就去玩了,沒再來粘我。好好說話就是讓人容易接受。好好說話真的太重要了。一個好好說話的家庭,肯定是很幸福的。而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都是由不好好說話引起的。沒有育心前,跟樂爹也常常小吵不斷。
-
請和孩子好好說話
有一種說話方式,叫「毒嘴惡舌」,有一種暴力,叫做語言暴力。無論是拳打腳踢、漠視、還是說話難聽,對於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來說,都是虐待,當然會留下深重的陰影。我列舉一下曾經聽到過有人對小孩子說過的話:「不好好睡覺(吃飯、看書等等)就給我滾出去,愛上誰家上誰家,我不要你了」!「你吃我的,喝我的,我叫你幹啥就幹啥,別廢話」!
-
要學會好好說話,體諒別人的不容易
喜歡和你唱反調,專門與你來抬槓,這樣的人,說話就是那麼的不中聽,以打擊別人為樂,以標新立異來刷存在感。來一份美食犒勞自己一下。正常好友說「看起來就食慾大增,一定很美味」「沒想到你還會做飯,色香味俱全,真是厲害」;槓精朋友這來一句:「都已經胖成豬了,還吃這麼多、這麼好!」加班熬夜中,發了一個動態「加油!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做母親的就不要再埋怨了,應該安慰和鼓勵孩子,不該給孩子火上澆油。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孩子需要理解。訓斥、責備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摧殘,他們輕則自我否定、抑鬱,重則用傷害自己來尋求解脫。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語言暴力真的會變成一把兇器。」父母認為的自己是為孩子好,只是嘮叨了幾句,說了幾句重話而已。可是就是這麼幾句話,一步步地把他們推入黑暗的深淵,那裡充滿著壓抑和絕望。
-
好好說話,別用反問語氣
有些人說話,情商高,共情能力強,會考慮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如何讓對方聽明白說話的內容,並給出自己需要的回應。遇到一些比較棘手、有難度的話,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此話該不該說?該怎麼說?與這樣的人交談,無疑是舒適和輕鬆的,因為他們說的話,公正、平和,往往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