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讓你在最短的時間裡解決你最痛的問題

2020-09-10 煮雨的仙人掌

前幾天,鄰居媽媽抱怨說他7歲的兒子要開學報名了,才發現暑假作業還沒有完成。

平時一放學回家也是一直在看電視動畫片、刷手機,最後總是拖到很晚才隨便做一做功課。

怎麼說,才能讓他好好完成功課呢?真愁死人了!

我問她怎麼和孩子說的,她回答說我批評他了:「你看人家隔壁的冰冰又考了第一名。我聽說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功課寫完,他這麼優秀,你能不能多學學人家啊?」

我聽完笑了,那你下次試試這麼說:「壯壯每天作業都亂寫一通,讓他媽媽這麼操心,媽媽知道你會把功課好好完成,讓我不用那麼擔心,對不對?」

過幾天再碰到這位媽媽的時候,她還特意感謝我,說我的法子起作用了,孩子這幾天寫作業乖多了。

同一件事情,兩種不同的說法,產生的結果就不一樣。後一種說法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更願意做改變。說話誰不會,但好好說話卻是需要方法的。

作業,你的作業!

《好好說話2》這本書,收集了4800多個網友問題,凝結出一套「說話急救手冊」。

書裡的每一個問題,都不是紙面上的理論分析,而是許許多多真實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困惑。相信書裡提及的問題,你也一定遇到過。

本書的作者有六位,馬東、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邱晨、胡漸彪。

黃執中、馬薇薇、邱晨等「老奇葩」的微博,收到很多網友的私信。他們不只向「老奇葩們」請教說話技巧,更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把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痛苦和他們分享。

好好說話好處多,很多場合都能用。比如:

一、好好說話,孩子乖乖聽安排,不彆扭

二、好好說話,買到喜愛的東西,少花錢

三、好好說話,謙虛表揚是努力,不矯情

四、好好說話,設定角度看問題,提建議

五、好好說話,理解雙方更合理,不爭吵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看看如何在不同的場合好好說話。

一、好好說話,孩子乖乖聽安排,不彆扭

兒子寒假在家總是不想幫大人做家務,這麼大孩子在家等著父母回來做飯,心裡著實煩燥!

為了讓他做家務,剛開始給點小恩小惠。答應給他買玩具,帶他周末出去玩,或者直接給以現金獎勵。

洗一次碗5角,掃一次地1元,扔一次垃圾8角,相信這些伎倆各位家長都幹過!時間一長,孩子的牴觸情緒還是會來。

我們常說「:今天的碗你洗了嗎?

「房間地面掃了嗎?垃圾袋扔了嗎"?

一看兒子的臉上,寫著「不高興"三個字。

而換個說法「:你今天中午幫媽媽洗個碗,好不好!

你是現在吃完飯就洗碗呢?還是先休息,玩會遊戲再幹活?"

兒子每次都是很高興地就答應了!儘管碗洗得不乾淨,但是他都會去把它們做完了,甚至連獎勵也不要了!

哈哈,贏了!

為什麼要這樣說 ?

人很奇妙,如果除了「接受/不接受」以外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往往會選擇「不接受」。

這是因為人通常會有一種天生的抵抗性,如果別人要我這麼做,我就這麼做的話,那就代表我服從,而從某種角度來說,服從就是認輸。

可是沒有人喜歡認輸。即使心理不得不去做,但心理難免會有牴觸情緒。

所以,不要輕易使用「Yes / No,接受/不接受」這樣的說法。

以小孩做家務這個例子來說,即使是對待小孩子,雖然你已經很客氣地加了一句「好不好」,但對方仍然可能感覺到,你是在給他施加壓力。

可是,如果把「是非題」變成「選擇題」,聽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去做家務,好不好?」這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

而「你是想現在去做家務呢?還是想玩會兒遊戲再去做家務呢?」雖然實際的意思差不多,但是聽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可選擇的問題。

聽到這句話的人,馬上就會去比較哪一個選項更好,感覺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做決定的時候也會更加輕鬆愉快。

想改變他人,就必須首先意識到,只有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人們才會樂於改變。否則,即使對方被迫接受你的觀點,內心也仍然會有牴觸和反彈。

所謂「有選擇」,很多時候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你完全不需要做出任何實際改變,也可以發掘出某些選項,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

二、好好說話,買到喜愛的東西,少花錢

看到喜歡卻超過預算的東西,該怎麼跟商家殺價呢?

「你不賣便宜點,那我就要走了!」

這就攻擊性太強,太鹹了,人家吃不下去;

反過來說,「老闆,求你賣給我便宜點嘛!」這又太軟、太甜了,人家為什麼一定要答應你?

這些說法之所以會失敗,其實是因為說話中的「甜鹹比」不對。

甜鹹比是食品業的一個術語,也就是甜味跟鹹味的搭配比例,要恰到好處,不然就不好吃。說話的時候,也要講究甜鹹比,說話要軟硬適當、柔中帶剛。

關於殺價中的甜鹹比具體應該怎麼說,戴蒙德在談判的時候有一個秘訣,就是前面提到的這句話:「我確實很喜歡這件,很想在你家買,不過有一些店賣得更便宜,讓我很猶豫,該怎麼辦呢?」

所以說,像「我喜歡這件,可是別家更便宜」的說法,就是有甜有鹹,甜鹹比例均衡。

微笑的商界人士交談

一方面有一點甜,告訴商家「我很想在你家買」,表達了你的善意跟喜愛;可是另一方面,也有點鹹,也就是「還有其他店,讓我很猶豫」。

比如你在一家店裡看上一件羽絨服,就可以用這句話的三個意思:

首先明確表示讚美(我喜歡這件);

其次暗示負面因素(別家更便宜);

最後以求助的方式施加壓力(你說該怎麼辦)。

總之,該講的話都講到位,同樣也給了對方臺階下,這就是恰如其分的「甜鹹比」的好處。

下次砍價時,別忘了掌握這個甜鹹比的秘訣,提高成功率。

當然,你也不用一字不漏全背下來,只要掌握這段話的精髓,就叫作:「你有機會……但可惜……」,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個。

三、好好說話,謙虛表揚是努力,不矯情

被人表揚,你該怎麼回應?

每當工作和學習上做出點成績,有人誇獎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尷尬。

因為不謙虛會得罪人;太謙虛吧,人家又可能覺得你矯情。面對這種兩難的情況,應該怎麼說話才得體呢?

常見的說法:「沒有啦,這只不過是運氣好/小聰明而已!」

更好的說法:「我就是下了點笨功夫而已。」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經常聽到一句話: 過分的謙虛是驕傲!

所以,把成績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反而是最能讓別人接受,也最能讓誇獎適可而止的方法。

謙虛還是要有的,但是謙虛的方向,不應該是否定自己的成績,而應該是肯定自己的努力,藉以說明自己「沒什麼了不起」。這是一個既不得罪別人,也不顯得自滿的好辦法。

從另外一個方面說,如果別人誇獎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的孩子,這個原則我們該怎麼說呢?

因為中國式家長通常有兩個顧慮,一是怕別人覺得自己拿孩子顯擺,二是怕孩子被誇多了就驕傲起來。

前幾天兒子的考研成績出來後,親戚朋友及同事在我面前不停誇獎兒子說「你兒子真聰明!」

我不能否定兒子,就對別人說「這三個多月確實努力了,每次打電話就說在看書,我們都不敢騷擾他"。

總之,不管人家誇的是你孩子還是你,訣竅就是順著對方的話講下去,但是少說先天的天賦,多說後天的努力。

這樣一來,既不用否定對方,又不用否定自己,更不會讓人覺得你得意揚揚、自我膨脹,可謂是一舉三得!


同事和諧相處

四、好好說話,設定角度看問題,提建議

很多老婆會抱怨,當自己問老公「你覺得這件衣服/包包/妝容好看嗎」的時候,對方總是千篇一律只會說「好看」,感覺有些敷衍。

這其實是有點難為人了,因為對方首先是你的伴侶,基本上,他「有義務」覺得你好看。

另外,他又不是時尚領域的專家,不可能主動提出有意義的評價。所以你要主動告訴對方,你需要知道的,是「哪個角度或場景」的「好不好看」。

比如,跳出伴侶的身份,換成客戶的角度、同事的角度、長輩的角度,你可以問:「如果你是我的領導,你覺得,我穿這身衣服看起來專業嗎?」又或者是:「以長輩的角度來看,你覺得我穿上這套衣服,會不會顯得不夠穩重?」

總之,當你需要讓別人認真思考,給你有建設性的意見的時候,可以給他設定一個身份。有了角色感,對方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去看問題,知道應該關注什麼、給出什麼方向上的建議。

五、好好說話,理解雙方更合理,不爭吵

除了待人接物之外,情商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說話。而高情商人士的說話技巧,其實並不複雜,總體原則是「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

親密的人之間,講起話來多半都口無遮攔,特別容易脫口而出一些難聽的、刻薄的話,讓你很難受。這種時候,你要怎麼跟他溝通呢?

常見的做法:表示反對,進行反駁。

更好的做法:表示「我不同意,但我能理解」。

一到年底,聚會聚餐特別多。年前那幾天,連著好幾天老公下班就被朋友或同事叫去聚餐,肯定少不了喝點酒。

每次回家來都有點醉醺醺的,再加上臉部皮膚過敏,出現很多蕁麻疹!醫生讓他必須忌食刺激性食物,包括忌飲酒。

我不耐煩地對他說「:你能不能不要再去喝酒了!

他竟對我怒吼道「:你以為我想去啊!喝點酒咋啦?喝死算了!"

其實,我是為了他的身體著想。可是他覺得我不理解他,幹涉他的生活。

夫妻親密交談

到底該怎麼說呢?

當雙方意見不一,或是一方說了很難聽的話,如果你堅持要分對錯,那麼你越爭執,對方的意見在衝突中就會變得越極端,而且越來越堅定。

雙方的差距越拉越大,衝突自然就越來越激烈。 而有一種溝通方式,既不需要你委曲求全,又可以防止爭執越演越烈,那就是跟對方表示理解,但是要強調「我理解了,不等於我同意了」。

「因為我不同意,所以我何必懂」,這是拒絕溝通;

「即便我不同意,但是我能懂」,這才是好的溝通者。

能分清楚「我理解」跟「我同意」的人,都是彈性非常大、能好好說話的人。

等靜下心來,我表示我很理解你!但是,也請你少喝點酒,同事應該也可以理解的!

這樣做,既不用跟對方爭吵,也能讓你的反對聽起來更加合情合理。

好好說話,其實就是「好好做人",好好體會人的喜怒哀樂!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曾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希望你也能透過這本書,體會到我已經收穫到的信念和樂趣。

相關焦點

  • 好好說話,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善良
    寒風裡,她們漸漸駛遠,那位媽媽的聲音卻在風裡久久不散。有人說,摧毀一個孩子,從不好好說話開始。貶損他,打擊他,否定他,這些語言會像釘子一樣,用穿透歲月的力量,釘在他的生命裡,終其一生,無法擺脫。好好說話,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善良。
  • 最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好好說話
    沒教養的家庭,才會養出「童言無忌」的孩子前兩天和朋友閒聊,談到孩子教養的問題,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去年3月和我老公結婚,那天我正在酒店化妝間準備,老公的一個5歲小侄女跑過來,一開始是誇我,「嬸嬸真好看」,我正準備笑著回她呢,她接著來了一句「嬸嬸你什麼時候離婚?」
  • 解決最值問題的利器——垂線段最短
    解決最值問題的利器——垂線段最短在八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這一章學習中,最值問題是個難點,在沒有學習二次函數之前,圍繞著「最」,通常需要兩個幾何定理,其一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其二是垂線段最短,還可以利用三角形三邊數量關係進行,當然它本質上也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你能不對我語言暴力嗎?」相處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好好說話
    02之前加的一個媽媽幫微信群裡,有一個女人小連抱怨說現在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自在的,全是當初沒能好好坐月子留下的後遺症。她家婆因為她生的是個女娃不待見她,月子裡不幫忙帶孩子、吃的東西也差,甚至有過夜餐。但是仍然不會輕易找人訴說,苦水往自己肚子裡咽,因為那是ta最親最愛的人呀。到最後,身心疲憊、感情受損,雙損的局面。* 沒結婚前你不是這樣的,怎麼結婚後這麼懶?當初你是不是裝的?* 你能愛乾淨一點嗎?看家裡像個垃圾堆一樣。
  • 好好說話,是父母最基礎的修行
    我馬上跟孩子說,你給我讀吧,我喜歡聽,孩子高興的讀完,我順便就小詩中的內容問了他兩個問題,孩子也回答的非常棒,我誇獎了孩子,並告訴孩子:聽了你讀詩我覺得好幸福,孩子問我為什麼,我說你哥哥(我的孩子)現在已經不給我讀詩了,所以我好久沒有聽,所以感覺好幸福。
  • 你會好好說話嗎?
    這一切問題都讓老師和家長非常頭疼,尤其是家長。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學習是你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去。。。。。。當我們把問題都推給孩子,推給學校的時候,作為家長,有沒有問問自己做的怎麼樣?那怎樣好好說話,怎樣讓孩子好好說話?首先,立好說話的規矩。有事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先自己靜一靜。等靜下來後,再做溝通。第二,幫孩子找到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這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商討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商討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
  • 都市話題劇破題出新,《好好說話》如何說透「溝通問題」?
    困局因為律師廖望(王曉晨飾)的出現被打破,陰差陽錯成為《好好說話》節目法律顧問,各懷心事的兩個年輕人在解決別人問題的過程中也實現與自己家庭、個人內心的和解。作為都市話題劇,《好好說話》劇中涉及的事件非常接地氣:婆媳糾紛、父子矛盾、夫妻情感裂隙,樁樁件件都與現實關聯度很高,是真實生活的縮影,無形當中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 夫妻爭吵的導火索:「你怎麼說話呢?」、「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從前人們把「七年之癢」當作夫妻間最需要堤防的一個時間節點,大多數夫妻會認為,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一旦到了第7個年頭,一定會出現問題,會讓夫妻關係癢一癢。 現如今「七年之癢」早就成為歷史,五年、三年,有些夫妻甚至只用一年時間,夫妻關係就亮起了紅燈。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語言是他人認識你的窗戶,你說話的內容、語氣,都是你的名片。,姥姥就在土裡睡覺了。」孩子的言語裡,藏著一個家庭的教養。:「你說我家孩子什麼都好,成績不錯,長相不錯,怎麼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呢?,才是一個家庭最成功的教育。
  • 好好說話
    有時候有些人真的不懂好好說話是什麼意思。好好說話是門藝術,希望咱們動能好好修行。1.前幾天一個校社聯的學妹因為社團的事加我,當時已經晚上一點多了,我本來準本睡了,可是轉念一想,已經晚上一點多了人家這個時候加你沒準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呢。好友驗證通過之後,學妹是一陣噼裡啪啦的質問。
  • 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
    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有一定的內在修養,你也就能好好說話。 情商高的人有幾點公因數:消極情緒出現時能管理自己的情緒反應;通過延遲滿足感和抑制衝動合理地利用情緒以達目標;對別人的感覺非常敏感;有技巧地處理和影響別人的情緒狀態,從而達到建立或鞏固人際關係的目的。
  • 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跟他聊,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要好好說話。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儘量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無論是需要幫助和支持,還是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東西,好好說,才有可能有好結果。有段時間,我發現他時常會通過「我就知道你不會同意」的方式來提要求。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語言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成長,去消磨掉這些語言帶來的傷害,不斷警醒自己將來不要成為這樣的養育者。因而,家長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3.
  • 李玫瑾教授: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請父母好好說話
    事實是,問題並不會因為發火得以解決,家長越是強硬,孩子也更倔強,一句頂一句,結果火山瞬間迸發,家長發火後還要後悔。李玫瑾教授曾說: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後研究人員給出的結論是,人們總是對最親近的人發最壞的脾氣,可真正的想法應該是:因為有愛,每句話才都要好好說。家長可以反思一下,平日裡和孩子溝通時自己的樣子,是不是正確的。比如孩子考試考了98分,你是不是說:「別驕傲,這就開心了?」原意是激勵,可這一盆冷水澆下去,孩子的自信馬上就涼了。你不會知道,說話的方式對孩子的態度有多大影響。
  • 你知道好好說話嗎?
    回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困難?醉心於生活藝術林語堂所有「怯」!他坦率地說「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no好好說話」到「窒息」,句子扎心的真實記錄。誰沒有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習慣性反問句:「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 好好說話,你就贏了
    就像一句話說:「你嘴裡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有人說:「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勝過一個聒噪、侃侃而談的人。」會說話的人,懂得把傾聽當作與人交往的第一準則。日常中,有不少人說話很直,什麼都敢說,覺得這樣是真性情的表現。但其實,說話時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才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王楠是一個雜誌社的副主編,工作兢兢業業,踏實能幹。但雜誌社裡喜歡她的人並不多,因為她時常為一些小事大聲斥責同事。一次,小琴發現一本書要定稿,版面卻出了問題,去請教王楠。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等你長大了,姥姥就在土裡睡覺了。」 「不會的,我爸爸經常說,我姥姥是老不死的。」 這像是一個段子,卻也透露了教育最扎心的真相。 你怎麼說話,孩子就怎麼說話。孩子的言語裡,藏著一個家庭的教養。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能好好說話的孩子
    父母都說不了「好聽」的話,又怎能奢望孩子好好說話?其實家庭裡的很多事,都可以通過好好溝通來解決。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要麼張狂肆意,不知所言,要麼沉默內向,不願和父母對話?歸根究底,都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 什麼是你的痛點?檢驗一下你最在乎什麼?
    提筆寫這篇文章時,我的腦海裡總是浮現出兒子小時候的一個場景:兒子因為沒有好好學習,考試成績不好,我發了很大的火。兒子看著我,一臉的驚愕,那眼神非常複雜,有害怕、不解、委屈、難過......,那眼神似乎在說:媽媽,我重要還是分數重要?在中國,所有的媽媽都知道愛孩子、重視孩子,必須重視分數,孩子的成績常常成為父母的」痛點。但孩子們都不這樣看。
  • 你會好好說話嗎
    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難?醉心於生活藝術的林語堂都「怯」!他直言「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裡有一份真實到「窒息」的「不好好說話」實錄,句句扎心。試問,誰不曾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習慣性反問:「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習慣性比較:「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