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融合課實現「兩條腿走路」:先明確想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

2020-12-11 騰訊網

中英文「融合課程」在雙語學校裡打得火熱,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課程設計,國內最老牌的民辦教育集團協和教育集團也不例外,其中最有名的就屬「協和先鋒班「及「先鋒課程」。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優勢?外灘君找到兩位具體負責課程設計老師秦秋和Jane Alston,請她們聊一聊先鋒課程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融合之道」。

文丨周瀅瀅 編輯丨李臻

在滬上民辦教育圈,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帖子,「在協和先鋒班讀書是怎樣的體驗?」「協和先鋒課程好在哪裡?「

說起「協和系「,大家都不陌生,協和教育集團堪稱國內最老牌的民辦教育集團,已有26年辦學歷史,覆蓋小學至高中,包括9所校區和眾多幼兒園;同時,協和雙語學校,也是國內最早探索融合教育的民辦學校之一。

協和雙語浦東校區

而在分享帖和家長討論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先鋒班、先鋒課程「,幾乎是協和系最耀眼的名片。

它由原英國皇家督學、協和教育集團總督學顧問Trevor Higgin bottom老先生擔任總設計,從誕生之出,就在家長眼中充滿吸引力:學生可以擁有兩條升學路徑,既能進入本土高中參加高考,也能無縫銜接國際高中課程。

那麼,協和先鋒課程,究竟有哪些優勢?外灘君採訪兩位具體負責課程設計老師秦秋和Jane Alston,請她們聊一聊先鋒課程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融合之道」。

沒有哪一種教育體系是完美的,每一種體系都有其獨特的核心價值觀培養,目標及對應的課程體系。秦秋老師介紹說,「在設計融合課程時,先明確想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再去設計該有的教學元素。」

秦秋老師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教育更關注細節,強調學術的嚴謹性;西方更注重課堂學習的真實性、靈活性,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國際教育的發展,我們已逐漸達成共識:國際教育並不等同於西方教育。唯有「兩條腿走路」,融合兩種教育體系的精髓,才是真正適合中國學生的國際教育。

因此,先鋒融合課程,兼顧國家教學大綱和西方靈活的教學策略,從過去簡單的「物理性疊加」,到如今真正實現「你中由我,我中有你」的有機融合,讓走出校門的孩子,不僅有傳統文化認同、雙語交流能力,還具備創新能力、審辯性思維、協同合作、領導溝通等核心素養,真正實現「兩條腿走路「。

Jane老師

先鋒課程的「融合門道」

兩種語言授課已經是所有雙語學校的「標配」,但是每個學校又有著不同的「雙語融合門道」。可能是「中外教育融合最佳典範」的先鋒課程,究竟有哪些特色?

1、「一中一外」深度合作

總體來說,協和融合課程包括三大領域,分別是中文、數學等核心課程,人文、藝術、體育、社會科學等素養課程,以及豐富的個性化課程

其中,中文學習,完全由中文老師單獨授課,為了進一步加強母語學習,還會設計很多中國文化主題的項目式學習,增添更多「母語元素」,促進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

數學,則每周設計一節課,由中外方老師共同授課。雖然數學是我們的強勢科目,但是為學生掃清數學術語的英文表達,熟悉國外數學學習和考查方式,對未來的國際課程學習很有必要;

此外,音樂、美術、體育、人文等所有素養類課程,從一年級開始,就是「一中一外」兩位老師共同授課,提供浸潤式的雙語環境,以及國際化視野。

小學生在上閱讀課

2、小學階段引入「人文社會科學」

在中國傳統小學階段,缺失的地理歷史等人文社會學科,卻是西方國家的必修課。而融合課程的一大特點,就是將這一人文社會學科,引入小學教育階段。

「西方小朋友可能很小就有地理、歷史相關知識的儲備,比如,他們會畫各種各樣的地圖,小到學校、社區地圖,大到國家、世界地圖,而同齡的中國孩子可能還不會看地圖。」秦秋相信,中國學生所欠缺的社會科學知識與技能,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

因此,在協和的人文社會課堂上,會由中方老師基於所在社區、城市、國家的地理情況,設計課程內容;而西方老師,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將課程內容串聯成幾大主題,進行項目式學習。

3、三種英語課堂形式

在協和的融合課程體系中,有三種形式的英語課堂:一類是傳統意義上的英語課,由中方老師單獨上課,側重於語法、單詞的學習;

第二類是沉浸式母語教學,由外方老師單獨上課,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氛圍,並著重對閱讀、寫作、口語進行提升。

第三類是中外方老師共同上課,不僅有基礎語言的學習,也有基於閱讀和寫作的拓展學習,在提供一種接近母語學習方式的同時,又能提供中文輔助,加深印象。

4、特色閱讀課程

在閱讀方面,融合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熱愛閱讀的獨立閱讀者」。其中,無錫校區首創的中英文分級閱讀課程,成為融合課程的又一亮點,在協和各校區推廣。

關於閱讀分級教學,協和的經驗是,不僅將閱讀作為一門體系課程,而且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給到不同的閱讀材料和任務。(具體如何實施,以後我們會出一篇文章具體介紹)

「讀寫不分家」,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鑑別什麼是好文章,並在模仿中學習寫作。所以,協和的閱讀課程,還會依據閱讀文本類型,設置由低級到高級的寫作訓練。

比如,故事類文本閱讀課上,從「用閱讀材料中的形容詞來造句」,到「仿寫你喜歡的某個段落」,再到 「寫一篇文章,描述你喜歡的故事人物,闡述他在故事中起到什麼作用」,進行不斷升級的寫作訓練。

學校的自由閱讀區

「如果不能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閱讀一定是盲目而低效的。」在親子閱讀方面,Jane對家長提出幾點小建議:

首先,家校是一個學習社區,作為一個有心的家長,關注的不是學校有多少外教,而是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以及不同階段的學生,要達到怎樣的閱讀能力。

其次,家長可以跟學校保持一致,利用閱讀導讀任務手冊,了解孩子最近讀了什麼,以及學校正在教的閱讀策略。可以將閱讀課上的提問方式,運用到親子閱讀提問中。

此外,還要會利用學校的閱讀資源,請閱讀老師根據孩子目前的閱讀水平,推薦相關書目做補充。如果學校統一購買了在線閱讀系統,父母不妨登陸孩子的帳號,加入在線親子閱讀。比如,協和家長可以利用學校引入的藍思測評,對孩子的英文、閱讀興趣進行一個初步的測試,然後獲得一份適合的書單。

學生、家長、老師,需要面對的挑戰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必須是一套打包好的,老師可以拿起就用的詳細材料;但是先鋒融合課程,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融合教材、教案。那麼,它的融合性質,何處體現?

據了解,在協和雙語,核心學科需要達到國家課程標準;而英語、美術、體育、音樂、社會科學等學科則有一套課程標準,闡述不同年級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遵守這兩套課程標準的同時,各個校區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這樣一來,那些有經驗和想法的老師,將有更大的教學靈活度。同時,它也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學生在做生物探究活動

1、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

現代化的課程體系中,已經不再是跟著教科書走、填鴨式聽課,也不是「一刀切」的教學評價;

而是定製個性化的學習目標,鼓勵每個孩子不斷完善自身的學業表現和發展。對學生來說,他們必須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知道為自己負責,為未來負責。

2、家長需要參與其中

深受傳統教育影響的家長,對新的教育模式還不太適應,「沒有教科書提供,我怎麼輔導孩子,怎麼預習和複習?」

如今,家長需要適應這樣一種「新常態」:你的孩子,可能課堂大部分時間都在做項目,有些學科甚至沒有書本;為了融入孩子的學習,你可能需要了解學校給到的項目方案;你為孩子提供輔導的方式,可能是參與孩子的項目學習,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和流程… …

3、老師成為引領者和支持者

毋庸置疑,融合課程,對老師提出了最大的挑戰。在課堂上,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而老師是大方向的引領者和支持者。他們不僅需要參與跨學科教學內容的設計,還要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既然融合課程,有先進的教學方式,為什麼它沒有像很多國際課程那樣,由班主任老師承擔低年級段的全科教學,而是依然採用傳統的分科教學?

做過10年IB全科老師的秦秋認為,「全科教學的好處是,班主任能跟學生親密接觸,充分了解學生;但是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科教學更能讓每位老師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深耕。若中外方教師合作教學,還能互相觀摩,取長補短。」

超前學習,並不能給面試加分

先鋒融合課程在具體落地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外灘君採訪了浦東校區的國內融合小學部主任邱晨

邱晨老師

邱老師向我們介紹說,在校區層面,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中外方老師的磨合與協作問題。

在磨合之初,首先要保證老師對中國教學大綱的認同。他認為,對於中方老師來說,這個問題不大。而對於西方老師來說,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裡,並沒有什麼標準大綱。因此,需要將教學目標轉變成他們能理解的內容,求同存異,尋找共通的目標和方向。

此外,合作教學過程中,還有多細節需要摸索,比如「具體怎麼分配課堂時間和教學內容?一方在講課時,另一方要提供怎樣的幫助?要做哪些課前準備?」

針對這些方面,校區不會規定具體的合作模式和標準,而是由每位老師根據擅長的方向,合理安排教學。比如,在教立體圖形的課堂上,如果西方老師有更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則由西方老師主講,中方老師做課堂輔助,並負責計算部分。

融合課程在實現「兩條腿走路」的同時,外界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既能適應國內高中課程,也能銜接國際課程,這是否意味著,學生需要承擔雙倍的學習強度和壓力?」

「實踐下來,學生並沒有這樣的壓力。」邱老師表示,融合課程,並非東西方兩種課程的疊加,而是藉助更多樣化的國際教學方式,在遵循中國課程大綱的基礎上,實現更愉快自主地學習。

比如,學校借鑑美國很流行的STEM課程,打造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實踐性。中外學生組團,設計為期一個月的「製作3D列印環保小車」的活動,比賽誰的小車跑得更快更遠。通過這個項目,了解電池成分、測量角度,學習理化知識;培養動手技能,將知識靈活運用;中外團隊配合,提升語言表達、合作溝通能力。

而社會科學課程的內容,同樣如此。這門學科包含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知識,看似要學的內容很多,但是學校會設計一個家庭人口遷移的調查項目,讓學生了解所在家庭幾代人的遷移情況,在一場有趣的家庭歷史回溯中,興趣盎然地了解各方面知識。

學生在做實驗探究

作為校區小學部主任,邱晨經歷了很多場招生面試,也見到過太多怕孩子輸在幼升小起跑線的家長。

他提醒家長:「民辦學校招生,不止看學生,還看家長;但是並非挑地位高、學歷高的家長,而是看家長是否和學校擁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在孩子成長中形成家校間的合力。」而學校所青睞的家長,應該是這樣的:

1、培養學習能力,而非提前學習

經常有孩子面試時表現很突出,入學後卻表現平平,後勁不足,因為他們出色的面試表現,來自於「超前學習」。

這樣的「超前學習」並不能給面試加分。相比較孩子看似拔尖的英語水平和知識儲備,學校更看重的是學習能力。畢竟,知識內容在入學後很快就可以趕上;而學習能力和學習欲望,卻是未來能否適應在校學習,迎來突飛猛進的關鍵。

況且,孩子有沒有提前補習,招生老師幾乎能一眼分辨。「當你問一個問題,如果孩子像機器人一樣,模式化呆板地回答,說明他沒有自己的思考,很可能是灌輸訓練的結果。」

2、認同學校的培養理念

在與家長面談時,學校會了解家庭對教育的期待,對學校培養理念的認同程度。希望家長不要盲目地追逐熱門學校,而是先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斟酌自己對孩子的培養需求。

其實,無論東西方教育,都有著相似的核心培養目標,比如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作為家長,更要認同「追求國際視野、有全球素養的世界公民,而非片面追求成績和評價」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培養出懂得互相尊重,能在不同的文化裡合作,成為具備探究能力的終身學習者。

相關焦點

  • 雲南兩條腿走路「羊堅強」成「村紅」
    雲南兩條腿走路「羊堅強」成「村紅」 (1/5) "← →"翻頁
  • 張伯禮建言千年藥鄉甘肅:中醫與中藥「兩條腿」走路
    張伯禮建言千年藥鄉甘肅:中醫與中藥「兩條腿」走路 2020-08-29 15:50: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小牛犢天生兩條腿 走路像袋鼠
    這頭小牛犢從一出生就只有兩條後腿,走起路來就像袋鼠一樣,非常堅強,一天能喝一箱牛奶。王世友介紹,幾天前,朋友告訴他一個養牛戶家的母牛生了一頭奇怪的小牛犢,想賣掉,讓他幫助賣了。他知道後就前去看了看,花了200元買了下來。王世友在農村從事「牛經紀」有10多年了,第一次看到這麼奇怪的小牛犢。
  • 港豐能源:實現期貨與現貨「兩條腿走路」
    目前,港豐能源已發展成為多樣化、熟練運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企業,如期現套利,優化庫存成本;倉單質押,盤活庫存資金;期現貨點價,發現價格;期貨買賣交割,拓展供銷渠道,有效實現期貨與現貨兩條腿走路。靈活運用期貨工具點價交易可以降低雙方的風險,提高交易效率,穩定生意上的夥伴,擴大合作的對象,並且有效實現期貨與現貨的「兩條腿走路」。
  • 孩子從小開始英語啟蒙卻不能考高分,那是因為沒有學會兩條腿走路
    除了單詞和閱讀之外,學生失分比較多的題型為語法填空和改錯題,即考查基礎知識的題型。因為英語的基礎知識比較多,要想全部掌握需要數年時間。但是,為了應對眼前的考試,可以先從高頻考點突破,在熟記高頻考點的基礎上,再積累記憶其它的冷門知識,即先重點突破,然後再夯實基礎,這也屬於一種應試策略。
  • 刑責年齡下調還需「兩條腿走路」 | 法治論苑
    專門教育矯正與刑事追責的銜接另一方面,既然是「兩條腿走路」,那麼除了刑事責任的承擔外,專門教育矯正如何做好與刑事追責制度的銜接也是關鍵。目前,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已經對專門教育制度作出調整。
  • 央視《經濟半小時》走進三門,這家企業堅持「兩條腿走路」 走出...
    央視《經濟半小時》走進三門,這家企業堅持「兩條腿走路」 走出國內訂單逆勢增長 2020-04-16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失去兩條前腿後 勵志貓學會了像霸王龍一樣走路
    兩年前,Able只有一歲的時候,不小心觸到了街上的電線,數百伏的電壓穿過他的身體,炸掉了他的前爪和尾巴。好心的Walai女士把小貓帶回家,一直呵護他照顧他,小貓漸漸恢復了健康,但失去的兩條前腿和尾巴已經接不上了。
  • 研究發現鱷魚祖先1億年前兩條腿走路,與成年人的腿一般長
    古生物學家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韓國發現的化石腳印顯示,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一種遠古鱷魚用兩條腿走路,而不像現代鱷魚用四條腿走路。研究人員據此推斷,這種遠古生物應該用兩條腿走路。現代鱷魚通常趴著移動身體,留下的足跡一般距離比較寬。然而,在韓國發現的這組鱷魚足跡距離較窄。研究人員最初認為這些足跡可能是恐龍留下的,比如一種在6600萬年前活躍在地球上的有翼恐龍。但金敬洙說:「它們可能與很多恐龍一樣移動,但這些腳印不是恐龍留下的。
  • 慈文傳媒「寒冬」中修煉內功 兩條腿走路發力現實主義題材
    據Wind數據申萬行業三級分類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3家影視動漫公司發布了三季報預告,預計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的淨利潤均為負值。有不願具名的傳媒行業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中小影視公司生存艱難,部分巨頭趁機抄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 兩條腿走路——現實導向和未來導向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結合
    兩條腿走路——現實導向和未來導向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結合[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8 (33): 23-25.【摘要】研究基於生涯理論存在的局限性,論述現實導向和未來導向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結合的必要性,提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思路模型,並解析該模型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運用。
  • Momenta無人駕駛發布,兩條腿戰略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關鍵路徑
    二、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兩條腿走路實現無人駕駛,最關鍵的問題是安全。機器超越人類司機駕駛的安全性,需要通過千億公裡級別的測試,這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安全性的前提。而千億公裡的數據,必須通過量產自動駕駛獲得,才能真正實現快速規模化落地。
  • 華菱星馬持續升級 憑藉漢馬動力實現「兩條腿走路」
    漢馬具備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就具備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華菱星馬自2007年開始研發動機,耗時3年便實現了第一臺樣機點火成功。目前漢馬動力的市場保有量已經突破7萬臺,排量區間涵蓋8—13L。劉漢如敏銳地察覺到「偏科」專用車會使得華菱星馬抗風險能力不足,決心打造覆蓋更為全面的產品矩陣,包括新能源和純電動產品。依託於自主研發的漢馬動力三大關鍵總成,華菱星馬完成了「兩條腿」走路,從專用車到牽引車華菱星馬的產品矩陣日益完善。目前,華菱星馬的牽引車產品以漢馬H9、漢馬H7以及華菱重卡為主力,涵蓋中高端不同細分市場。
  • 寶寶腳尖走路,O型腿,內八字……罪魁禍首原來是這4個壞習慣
    熊貓媽有話說:寶寶的視力、骨骼、身體協調能力都是逐步發育的,有的寶寶早學會走路,有的晚點,大部分寶寶在 1 歲左右開始學習走路。在寶寶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就幹預走路,寶寶的下肢難以承受全身的重量,長久下去,可能會出現腿型異常的現象。
  • 巴蜀常春藤精品初中課程刷爆朋友圈 培養學生「終生學力」
    原來,為了讓學生能「兩條腿」走路,同時吸納中西方教育優勢,巴蜀常春藤精品初中特別開設了分類學科課程、分層走班課程、生活生理課程、綜合拓展課程、補充課程等五類課程,從而養成學生終生學習的價值觀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 看清MBA的真相 MBA是「兩條腿走路的書櫃」
    無論是畢業後拿15萬美元起薪轉行做了管理諮詢,還是日後成功運作前程無憂上市坐擁數億身家,他始終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目標明確如斯者,想不成功也難。他們本身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轉戰商場猶如轉戰戰場,許勝不許敗是他們惟一的信條,因此他們能在商界中脫穎而出也不足為奇。戰爭是極端競爭的場合,這裡訓練出的能力,對獲取商業競爭勝利起極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戰爭洗禮是49屆MBA大規模成為商業領袖的必要條件,後人常常會用他們的例子來說明MBA能造就商業領袖,可謂誤導。
  • 漢臺區西關小學性別平等英語融合課
    Boys and girls are wonderful-----漢臺區西關小學性別平等英語融合課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工作,使男女平等深入人心,我校作為陝西省性別平等教育中小學項目試點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本周我校的市級學科帶頭人何苗老師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英語教學,給三(3)班的孩子們帶來一節性別平等英語融合課《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 真正的兩條腿走路 松下GH6或很快到來
    我看了整篇採訪,其實整體無外乎就圍繞現有產品和未來即將推出的新品而展開,比如為什麼松下S1的身價為什麼這麼貴,居然高達2500美元。
  • 想要學會怎麼跑得好,請先從正確走路開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跑步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想跑得好,得先從正確的走路姿勢開始。很多人走路時會會不自覺地駝背、塌腰或外八等,雖然自己也知道,但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改。小編要告訴你的是,不要認為走路姿勢錯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傷害,長期下來其實很容易造成身體負擔並且導致慢性傷害,走路沒有走好都會這些問題,更何況是跑步呢?你可以發現只要是優秀運動員,他們走路的姿勢一定非常挺直且穩重,因為走路就是人類前進的基礎,如果沒有正確的走路姿勢,便很難期待自己在做出更進階的動作時還能保持正確姿勢。
  • 高職院校雙語教師現狀及培養
    教育部最新文件明確提出,高職階段外語教學要為「一帶一路」倡議服務。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也開始關注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中重視雙語教學,同時高職院校雙語教師的培養也提上日程,受到廣泛關注。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對高職院校雙語教師培養工作的研究,為高職院校雙語教師培養工作優化開展提出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