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卷試題
1、閱讀理解。閱讀作家李娟的《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節選),然後回答三道開放式問題: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本文在內容或寫法上最打動你的是什麼?你認為本文在表述上是否存在問題?
2、作文題。「我沒有辦法理解那些只注重實用主義的人。既然我們所想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指向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我擔心今後人們將不再會為了學習而學習。我們似乎越來越傾向於教育人們如何賺取更好的生存而不是如何更好的生活。——2005年美國SAT作文題。」閱讀這段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的作文。□晨報記者李星言
昨天下午,230多名擬選派參加2014年高考[微博]語文閱卷的語文老師、高中語文教研員等在華東師範大學[微博]進行了一場特殊的考試,他們和本市6所中學的200名學生做同一份語文試卷。
儘管最後得分結果還沒出來,但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負責人周宏透露,不少學生作文的出彩程度超過了老師。
[寫作文]
老師大多選擇寫議論文
中國中學的趙老師和大多數老師一樣,都選擇了比較穩妥的議論文體:「班上有個作文很好的學生曾在考試中寫了篇記敘文,雖然很有才氣,但有偏題之嫌,在高考中這種方式太冒險了。」而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的王老師卻聯繫自己讀書的體會寫了篇記敘文,在他看來,議論文雖然好寫,卻很難短時間有新穎角度,而具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更有可能得高分。
上海市實驗學校的兩位語文老師交卷後,直呼「以後要對學生寬容些」,雖然這一作文題比實際高考作文題難,但他們切身感受了學生在高考作文時構思成文的全過程,更能理解學生選擇角度、組織素材時的思路與心理,也對作文閱捲尺度的把握有了更深的體會。
老師習慣用更多時間構思
雖然師生同題作文結果尚未出來,但現場幾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紛紛表示,班上一些文採好的同學如果來考,很可能得分超過自己。周宏也透露,現在看到的不少考場作文中,學生作文的出彩程度都超過了老師。
崇明區教育局基教科耿慧慧老師介紹,在崇明舉行的四屆「富盛杯」海島師生同題作文賽中,每屆都有很多學生作文出彩程度超過老師,「我們發現,在規定時間的考場中寫同題作文,學生往往得分比老師高,其中尤以議論文最明顯。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已經熟悉現場作文,而老師習慣用更多時間構思,此外不少學生的創造力、情感表達和獨特視角都非常出色,在這方面甚至不輸老師」。
在周宏看來,現場作文分數一般的老師並不代表教不出好學生,如果時間充裕,很多人都能寫出好文章,「關鍵不在於寫不寫得好,而在於老師寫不寫」。他建議,老師布置作文題目時,最好自己先寫一遍,這樣能更理解學生在寫作時容易遇到的問題。
事實上,這些老師是來參加由華東師大舉辦的「第五屆高考作文評價標準與主觀題評閱研修班」,目前上海已有1300多名老師接受過該培訓,每次僅40%-50%的老師能通過評閱水平的審核,從而獲得高考語文試卷的閱卷資格。
[主觀題]
老師也不知能拿幾分
昨天下午,走出考場的不少老師坦言:「回答主觀題,我寫滿了整張卷子,但也不知自己能拿幾分。」
其實,高考改革發展方向之一是越來越重視高水平語文能力考核,而開放性試題則是這一考核的重要形式,但這也是考驗閱卷老師的難點,其中「答案半開放甚至全開放」的試題,是最大的評判難點。
「語文中的高層次能力,諸如鑑賞、評價、質疑等,是很難用科學測評方式來衡量的。」周宏認為,所謂「分分之差都能分出水平高低」的理念並不適用於語文教育,科學測評更適用於語文考試中的基礎類知識。在本次對於開放性試題的閱卷培訓中,會與老師們探討「以類似評價作文的方式來為部分主觀題答案打分」。
他舉例,開放性試題得分的方式其一是「全面」,其二就是「深入」,即便學生只寫到一點,但只要寫深寫透,對文章有充分理解,同樣可以得高分,「讓科學的更科學,開放的更開放」。
[作文評分解密]
初評終評相差39分:記敘文閱卷最易有分歧
上海高考語文閱卷負責人周宏透露,今年的培訓首次採用「師生同題」的方式,並且取消往年的講座形式,增加更多模擬打分演習。其中,記敘文的模擬閱卷量從往年的2-3篇提升到今年的60多篇,並且開設專題訓練。
周宏透露,雖然高考寫記敘文的學生不多,但「每年閱卷,記敘文都是分歧最大的」,多年前曾經有過對一篇過於含蓄的記敘文出動過11名閱卷老師表決。
記敘文閱卷容易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觀點表述不如議論文來得直白。2007年的作文題目是《必須跨過這道坎》,有篇記敘文一評僅有25分,二評給了47分,而閱卷中心組最後給出的是64分。周宏介紹,這篇文章以家鄉的「門檻」寓意人生、文化的坎,一評閱卷老師認為,此「檻」非彼「坎」,有偏題之嫌,而中心組評閱後認為,該文雖含蓄卻層層遞進、立意深刻,堪稱佳作。
記者發現,不少老師會叮囑高考寫記敘文的學生,「篇末點題、逐章顯志」,讓閱卷老師在短時間內明白文章主旨。而在周宏看來,優秀的記敘文,只要用精簡的形象、景物描寫,就能烘託出主旨,生硬點題反而容易拉低分值,這在客觀上也要求閱卷老師能迅速把握記敘文的含義主旨。「我們要公正地評價具有不同個性特長的學生,這正是此次加大記敘文閱評培訓比重的原因」,周宏表示,此舉並非鼓勵學生在高考時多寫記敘文,而意在對每一位學生給予最大的尊重與公平。
[老師如何閱卷]
不能確定質量時,會提交閱卷中心審議
記者:部分家長[微博]對作文閱卷有「90秒定生死」的擔憂,實際閱卷中有沒有時間要求?
周宏:實際閱卷中,老師對作文的閱評時間會有電腦控制的下限,不能低於規定時間,所以不可能90秒改完。但其實有經驗有眼光的閱卷老師,只要2分鐘就能對一篇作文作出基本準確的判斷。
記者:對於在實際閱卷中記敘文評分可能產生的分歧,通常是怎麼處理的?
周宏:首先是要求閱卷老師在遇到記敘文時「看慢點」,當不能確定文章質量時,不要草率打分,而提交閱卷中心組審議。
記者:有老師把作文閱卷標準簡單歸納為「格局定類別,細節定分值」,是這樣的嗎?
周宏:高考作文閱卷的大致標準是以立意、結構、語言等綜合評定一二三類卷,再以局部定該類別的上中下。作文評分對語文老師的眼光與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培訓。
記者:近來網上熱傳「語文答題公式」,號稱即便讀不懂文章都能得一半分,這種做法實際有效嗎?
周宏: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在實際閱卷中其實是行不通的,比如開放性試題中,學生洋洋灑灑寫了5個點,確實涵蓋到得分點,但其中有2點是互相矛盾的,說明他其實並沒有理解文章,自然不能得分;此外,有些學生會用一種看似正確其實毫無意義的套話,如「形象地表現了主題」,這種也是不能得分的,他必須寫明表現了怎樣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