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帶娃這件事,家長都是小心翼翼的,畢竟小寶寶的身體太嬌嫩,雖然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家長有能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可寶寶卻「不爭氣」,容易「吃」出很多毛病,積食消化差、體質弱,三天兩頭生病不說,營養也不吸收,身高發育也緩慢,這都跟家長餵養不當,損傷了孩子的脾胃有關。
前幾天去閨蜜家做客,到的時候已經10點多了,她還在跟她4歲半的寶貝兒子「鬥智鬥勇」,追著孩子餵早飯,她告訴我這段早餐已經折騰倆小時了。我說:「孩子不想吃就是飽了啊,幹嘛非得強迫孩子吃?」閨蜜聽了直嘆氣:「才吃兩三口就飽了,胃也太小了,你看別人家孩子跟他一般大的,個頭都比他高一大截,我快愁死了,平時好吃好喝伺候著,小祖宗就是挑食、不愛吃飯,還不長個。」
我抱過孩子看了看,小臉明顯沒有精神,眼睛下面隆起一條眼袋,有點紅腫,明顯就是脾胃虛弱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都是從小「錦衣玉食」,根本不擔心飲食上缺營養,但是孩子的脾胃嬌嫩, 消化吸收功能薄弱,如果家長盲目地給孩子餵大魚大肉,青菜吃得少,孩子的消化負擔就會很重,很容易損傷脾胃。
兒科醫生:它是幼兒殺手,比泡麵還垃圾,經常餵娃就是在坑娃
1、骨頭湯
老一輩總說:「以形補形」,總覺得骨頭湯含鈣量多,可以幫孩子促進長個,但其實,骨頭中鈣含量高沒錯,但這些鈣已經固化,極少會溶解在湯裡,熬煮的時間越長,湯中的脂肪和嘌呤越多,不僅不能補營養,還會導致孩子消化負擔過重,脾虛積食,反而妨礙孩子長個,久而久之還會影響體質,讓孩子變成「小病秧子」。
2、各種零食
超市裡五花八門的零食,大人都抗拒不了誘惑,何況是孩子,雖然完全不讓孩子碰零食有點可憐,家長也做不到,但是選擇零食時要慎重,果蔬幹、酸奶等是較好的零食,薯片、辣條等卻是熱量高,油脂多,添加劑、防腐劑多的,容易刺激腸胃,增加消化運化壓力,造成孩子脾虛積食,阻礙孩子的健康和成長發育。
除了少讓孩子接觸這些「垃圾」飲食,家長的餵養習慣也很重要,有的家長帶娃時,總覺得孩子吃得少、吃不飽,擔心餓著孩子,尤其是老一輩:「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孩子明明身高體重都在標準範圍,還覺得孩子瘦,一定要把孩子餵得白白胖胖才算好,過度餵養,強迫孩子多吃,葷菜多素菜少,就很容易適得其反,造成積食,脾胃失調,導致營養不吸收,吃得再多、再好也是浪費。
「養娃還需三分飢和寒」,合理搭配飲食,每餐七分飽才是正確的餵養方式,另外,家長要注重給孩子調養脾胃,可以每天衝杯焦胗棘喝,酸酸甜甜的孩子們都喜歡,還能促進食物的分解,提供胃腸的消化功能,脾臟運化營養的效率也會提高,慢慢給孩子養成一個強健的脾胃。